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23·广东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2.[2023·湖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3.[2023·福建泉州模拟]明宣宗年间,票拟制度形成,内阁官员审阅大臣的奏章,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说明票拟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内阁决策权制度化C.提高了决策效率D.推动中枢机构趋于成熟4.[2023·浙江卷]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5.[2023·四川泸州三模]西周时期实行国野分治,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野人合二为一,逐渐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这一变化()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源于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C.促进国家形态转变D.奠定专制集权的阶级基础6.[2023·福建漳州三模]清入关后,统治者将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华夷一体”的新“大一统”政治思想,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破除土司割据局面,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这()A.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B.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C.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D.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7.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A.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B.强化了三公之间的分权制衡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8.[2023·陕西省商洛市模拟考试]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时诏令“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这些举措()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C.促成了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D.基于推进国家廉政建设考量9.[2023·安徽省淮北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宋代名臣柳开指出:“同年登第者,指呼为同年。其情爱相视如兄弟,以至子孙累代,莫不为昵比,进相援为显荣,退相累为黜辱”,如王安石、司马光等“皆假考试之名,以行其学说,展其势力也”。这表明宋代科举()A.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发展B.导致社会阶层固化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易于形成朋党集团10.[2023·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吏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C.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D.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11.[2023·白城市高三模拟]“军机章京”实为军机处的秘书,其车灯上贴有葫芦式剪纸(寓缄口之意),以同其他大臣区分身份,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由此可推知军机处()A.同僚之间等级森严B.运作过程严谨缜密C.在实践中权力扩大D.权力为章京所把持二、综合题12.[2023·十堰市二模]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初成于隋朝而成熟于唐宋。唐中期以后,宰相群体中进士出身者达80%以上。两宋时期,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继续贯彻。据统计,宋朝科举取士达10万人,是唐朝的5倍多。隋唐之后,选拔标准的设定向治国经邦的方向发展。北宋科举重经义、策论,元朝规定科举考试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清两朝则固定以经义和时务策为重点考试内容,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向经义实务并重的方向细化。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逐渐确定的人才培养方向,辐射到全国的官办学校和地方社学,形成了与科举考试互相配合的文化教育体系。——摘自解扬《评价科举制度应坚持两分法》材料二甲午战后,康有为指出:“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并于1905年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停废导致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制度根基突然铲除,带来了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等后果。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孙中山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更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蕴含的现代性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摘编自刘海峰《科举革废与辛亥革命》(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有识之士对科举制的前后态度,并分别指出其原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23·广东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2.[2023·湖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3.[2023·福建泉州模拟]明宣宗年间,票拟制度形成,内阁官员审阅大臣的奏章,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说明票拟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内阁决策权制度化C.提高了决策效率D.推动中枢机构趋于成熟根据材料可知,票拟制度中官员在审阅奏章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样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排除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B项;票拟制度不是中枢机构趋于成熟,排除D项。4.[2023·浙江卷]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根据材料“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及所学知识可知,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位卑权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宰相的不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派下去的刺史监察地方,而没有强调地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说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排除D项。5.[2023·四川泸州三模]西周时期实行国野分治,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野人合二为一,逐渐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这一变化()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源于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C.促进国家形态转变D.奠定专制集权的阶级基础根据材料“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野人合二为一,逐渐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可知由国野分治到国野合一,这促进了国家形态转变,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野合一,不能得出土地私有制确立,排除A项;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根源是生产力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新阶级的出现,排除D项。6.[2023·福建漳州三模]清入关后,统治者将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华夷一体”的新“大一统”政治思想,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破除土司割据局面,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这()A.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B.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C.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D.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根据材料信息,清入关后,采用了“华夷一体”的新“大一统”政治思想,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这些做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排除B项;材料措施无法表明推动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排除D项。7.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A.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B.强化了三公之间的分权制衡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依据材料,秦朝规定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反映了中央除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之外,御史大夫及其属官主持上计工作,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控,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财政经济的重视,未体现中央内部行政、监察和军事的相互制约,排除B项;秦朝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是御史大夫负责经济工作而非监察权的扩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经济工作的管控,并非增加赋税,所以中央财政收入不一定增加,排除D项。8.[2023·陕西省商洛市模拟考试]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时诏令“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这些举措()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C.促成了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D.基于推进国家廉政建设考量据材料“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可知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据材料“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可知,材料所述是地方官员的任免而非升迁,排除B项;据材料“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可知,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而非察举制,排除C项;据材料“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可知这些举措没有涉及廉政建设,排除D项。9.[2023·安徽省淮北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宋代名臣柳开指出:“同年登第者,指呼为同年。其情爱相视如兄弟,以至子孙累代,莫不为昵比,进相援为显荣,退相累为黜辱”,如王安石、司马光等“皆假考试之名,以行其学说,展其势力也”。这表明宋代科举()A.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发展B.导致社会阶层固化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易于形成朋党集团结合文中“进相援为显荣,退相累为黜辱”“……展其势力也”体现当时科举制容易导致拉帮结派,故选D项;文中没有体现科举对理学发展的意义,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排除C项。10.[2023·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吏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C.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D.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由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皇帝为了限制内阁与吏部的权力,利用双方进行互相制衡,体现了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A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无法统率六部,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的权力都来自皇帝,无法制约皇权,排除D项。11.[2023·白城市高三模拟]“军机章京”实为军机处的秘书,其车灯上贴有葫芦式剪纸(寓缄口之意),以同其他大臣区分身份,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由此可推知军机处()A.同僚之间等级森严B.运作过程严谨缜密C.在实践中权力扩大D.权力为章京所把持由材料“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可知,军机处运行过程较为严谨缜密,故选B项;官员等级之分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在实践中权力扩大,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权力被章京所把持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排除。二、综合题12.[2023·十堰市二模]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初成于隋朝而成熟于唐宋。唐中期以后,宰相群体中进士出身者达80%以上。两宋时期,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继续贯彻。据统计,宋朝科举取士达10万人,是唐朝的5倍多。隋唐之后,选拔标准的设定向治国经邦的方向发展。北宋科举重经义、策论,元朝规定科举考试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清两朝则固定以经义和时务策为重点考试内容,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向经义实务并重的方向细化。国家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