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7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7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7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7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工作计划

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2013年幺月L日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

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

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儿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初步的测量、

课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

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4、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

标展空间观念。5、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

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

要出简单的数学问题。7、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

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8、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9、初

求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10、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

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11、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

的过程。12、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

系。1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1、班级概况

本学期三(1)班共有44名学生,开学第一周我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上课时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

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2、知识掌握情况。

学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解决问

题能力掌握得不太好。

情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

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

分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3、其他因素:

析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

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

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

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加以分析,

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

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

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

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

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

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

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

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儿位数,在计算过程

中都要分解成用儿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

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

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

教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

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材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

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

分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

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

析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

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

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

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

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

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

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

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

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

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

进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预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

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期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

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

目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

间的简单计算。

标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

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些简单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

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

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2013年9月111

周次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目标

开学报名,检

13复习上学期知识,检查假期作业完成情况。

查作业,学前准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感知1千米有多长。

24千米的认识

2.会用千米作单位估计路程的长度。

1.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有多重。

3吨的认识

32.会用吨作单位估计较大物体的质量。

2单元复习与检测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1.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4至59(-)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

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6至76四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

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

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

85有余数的除法

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

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95时、分、秒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

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

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

10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至13多位数乘一位数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

13

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

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

的大小。

145分数的初步认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

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

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54可能性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

想法。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

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

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165数学广角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

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归纳全册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174总复习2.进一步发展各种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

习习惯。

18

至全册复习

19

20期末检测

第一单元测量

课时数7课时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

教材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

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析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2.重视估测意

识和能力的培养。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

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目标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

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发展实践能力。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

教学重点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2

和质量的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

方法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

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

措施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

识。

容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一毫米设计教师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

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重点

教学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学法小组合作,操作时间

教学

准备课件

节学生活动教师导学备注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引导探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

估计实际测量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

数学书的宽厘米、厚有1厘米。

数学书的厚师: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

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

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

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

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

指甲长那么厚。)

三、动手测量实际

长度

1、用学具测量数

学书的长、宽、厚。

2、先在小组上交

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

流。

四、揭示课题:

二、

板出:毫米的认识

发现课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

1、认识尺度上的1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

毫米有几长。米。

2、闭上眼睛想一板书:1厘米=10毫米

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

再比-•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

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

1毫米。

七、巩固发展。

、完成数学课本

三、1

第页的做一做。

巩固练3

、指导学生完成

习2

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

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

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四.课

堂小

结。

作数学小册子第一页

教学

内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设计教师

学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标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

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

难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观察思考,小组交流

备课件

节学生活动教师导学备注

一、引导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

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

探究

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

物体的长度?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

2、全班交流。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

1、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二、建立1分米的空

建立

1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数一数几厘米是1间观念

分米的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

空间观

2、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米

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

1、在尺子上认识儿分米。三、认识几分米

认识儿

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

识几分米。

四、用分四、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米量

五、五、巩固发展

巩固发

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

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

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

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

五题。

六、全课小结:

六、全课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

小结:么收获!

作小册子第二课时

容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设计教师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观察思考,小组交流

教学

准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

节学生活动教师导学备注

一、情境一、认识千米。

1、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导入

2、出示制作的第一块

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

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

的含义,

3、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4、小结:千米是比米

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大的长度单位.

二、学习二、建立1千米的

长度概念

新课

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

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

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

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

思考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

1、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

有多长。千米。

2、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三、多种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三、巩固知识、动用

方法运千米长的物体吗?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

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四、全课总结:

总结: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认识

米的

:千

课时

第四

第二单

设计教

教学

念。

度概

的长

千米

解1

深理

,加

千米

认识

一步

目标1、进

能力

生操作

培养学

2、

教学

重点

米有多

1千

体验

教学

难点

米有多

1千

体验

教法

组交流

,小

思考

观察

学法

引导

,质疑

情境

创设

教学

准备

教学

环节

导学

教师

备注

活动

学生

复习

一、

复习

一、

分米

米、1

长,1

有多

1千米

说说

1、

导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