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多校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多校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多校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多校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多校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场优良。当地牧民很早就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通过游牧的方式有效促进了草场的恢复。20世纪中后期,随着牧区人口增加,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出现了草场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相比,东部草场优良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高 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多 D.光照充足2.游牧方式对草场的保护体现在()①优化放牧牲畜结构②减少放牧牲畜数量③延长草场再生时间④减少草场过度踩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为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是()A.建设人工草场 B.扩大牧场面积 C.增加牧民数量 D.缩小养殖规模〖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东部地区距海相对较近,降水多于西部,水分条件更好,故使草场质量更高,C正确;内蒙古东西部纬度差异不大,气温差异小,A错误;内蒙古地区总体上为高原地形,东西部都比较平坦,B错误;内蒙古西部地区晴天更多,降水更少,光照更充足,D错误。故选C。【2题详析】游牧方式经常更换放牧地点,有利于减少在一个地区放牧的时长,减少对草场的过度踩踏,延长草场的再生时间,促进草场恢复,③④正确;游牧方式对优化牲畜结构和减少牲畜数量影响不大,①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建设人工草场,能够减少对天然草场的损耗,促进草场的恢复,保障牲畜牧草供应,A正确;扩大牧草面积、增加牧民数量会使牲畜数量增加,加大对牧草的消耗,容易导致生态破坏,BC错误;缩小养殖规模不利于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A。集成电路是各种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重心向东亚、东南亚转移,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错配现象显著。中国借助强大的出口加工能力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在集成电路产业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布局中,东南亚()A.因劳动力成本低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环节B.因生产技术先进发展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C.因国家政策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环节D.因基础设施完善发展高附加值的售后环节5.基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应()A.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 B.在南美地区加大市场推广C.在非洲地区加强投资建厂 D.在南亚地区增大技术合作〖答案〗4.A5.D〖解析〗【4题详析】集成电路产业中的研发和售后环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而封装和加工环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东南亚适合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环节,A正确;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有待提高,BCD错误;故选A。【5题详析】基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的出口加工能力较强,但是在技术上有所欠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合理布局。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因此不适合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A错误;南美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小,因此不适合在南美地区加大市场推广,B错误;非洲地区虽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但是基础设施受限,加之技术和市场受限,不适合加强投资建厂,C错误;南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尤其是以班加罗尔为代表,可以增大集成电路的技术合作,D正确;故选D。电力消费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表反映2000—2020年“胡焕庸线”(位置见下图)两侧电力消费量变化(单位:亿kW·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东南部西北部20001249098120052295519852010378994036201650460756020206528899266.2000—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电力消费量增长率的差异体现出()A.西北部能源消耗增加量大 B.西北部人口规模较大C.东南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D.东南部具有能源优势7.从能源角度看,促进“胡焕庸线”两侧间协调发展应()A.增加西北部能源战略储备 B.提高东南部能源利用效率C.限制两侧高耗能产业发展 D.优化两侧能源的空间配置〖答案〗6.C7.D〖解析〗【6题详析】据表可知,西北部能源消耗增加量小于东南,A错误;西北部人口规模小于东南,B错误;东南部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耗增长率有所降低,C正确;表中未体现能源分布,无法体现是否有能源优势,且我国能源分布西部更有优势,D错误。故选C。【7题详析】西北部能源消耗少于东南部,应增加东南部能源储备,A错误;东南部能源分布本身较少,且利用效率已经较高,提高能源效率对东西两侧协调发展作用不明显,B错误;全面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C错误;我国能源分布西多东少,能源需求量东多西少,因此能源跨区域调配,优化能源空间配置利于东西协调发展,D正确。故选D。2019年,沙特阿拉伯国内首条高铁(哈拉曼高铁)建成通车,这是由我国承建的首条沙漠高铁。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承建之前,我国企业先在国内进行了模拟修建。下图为沙特高铁建成后的实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我国企业模拟修建高铁的最优选址是()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9.与京沪高铁相比,沙特高铁()A.年均客运总量较大 B.沿线站点密度更高C.铁轨磨损速度较快 D.桥梁隧道占比较高〖答案〗8.B9.C〖解析〗【8题详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高铁是由我国承建的首条沙漠高铁,所以模拟修建高铁的选址需要与沙特阿拉伯地区特征相似,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沙漠广布,适宜模拟沙漠高铁修建,B正确,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沙漠面积较小甚至没有沙漠分布,ACD错误。故选B。【9题详析】与京沪高铁相比,沙特高铁年均客运总量较小,沿线多为沙漠、站点相对较少,受风沙活动影响,铁轨磨损速度较快,在沙漠地区修建高铁,桥梁隧道占比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2年1月,汤加附近的一座海底火山(20°30′S,175°24′W)(位置见下图)剧烈喷发,引发海啸,造成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多国受灾,我国未受到明显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数日后,火山灰可能最先飘至()A.南美大陆 B.新西兰 C.夏威夷群岛 D.澳大利亚11.我国未受到此次海啸明显影响的原因是()①距离火山遥远②大陆架宽阔③海岸地势较高④东部岛弧阻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根据汤加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大气环流形势,可知,受东南信风影响,汤加海底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向西移动,将会最先飘到距离较近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上空,D正确,排除ABC。故选D。【11题详析】由材料“引发海啸,造成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多国受灾”,美国西海岸和我国东部海岸与汤加距离相近,故①不是主要原因;但由于我国东部海域有宽浅的大陆架和岛弧,对海啸的削弱和屏蔽作用较强,所以我国东部海岸受此次海啸影响较小,②④正确;中国东部有地势较为宽广的沿海平原,③错误。故②④正确,故选C。由于缺乏有效降水,某地出现水资源紧张和用水困难现象。为了寻找地下水,该地水文地质队经过勘探,绘制了当地地质剖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最适宜钻井开采地下水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丙乙甲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丙甲乙丁〖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析】②处在向斜一侧,靠近断层,且海拔相对较低,最适宜钻井开采地下水,B正确,③④海拔较高,地下水向较低处迁移,①地位花岗岩,岩石硬度大,且不是储水构造,不适宜开采地下水,ACD错误。故选B。【13题详析】首先根据地层层序律可知,未发生明显构造运动的地区岩层一般下老上新,结合断层情况,可知甲乙丙岩石的形成顺序是丙、乙、甲,再根据侵入切割律可知,侵入的岩石形成晚,被侵入的岩石形成早,可知丁形成最晚,侵入原先的地层之中,所以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丙乙甲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雪岭云杉是天山最主要的森林植被,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2800米的北坡地带。研究表明,雪岭云杉种子侵入裸地,形成幼树灌丛;雪岭云杉幼树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受密度因素制约,数量急剧下降;当树龄超过70年后,种群进入稳定期。下图示意天山中部雪岭云杉种群的树龄结构和生物量(1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天山北坡长势较好的雪岭云杉林多位于()A.山麓地带 B.陡坡地带 C.缓坡地带 D.山脊地带15.雪岭云杉幼树数量比例急剧下降的原因是()A.种间竞争强 B.种内竞争强 C.成熟林竞争 D.病虫害较多16.雪岭云杉种群生物量与树龄结构密切相关。下列雪岭云杉生长速度最快的树龄段是()A.20年—40年 B.70年—90年 C.110年—130年 D.160年—180年〖答案〗14.C15.B16.B〖解析〗【14题详析】由材料可知,雪岭云杉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2800米的山坡上,A、D错误。陡坡上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流失多,土壤含水量较小,不利于云杉林的生长,B错误。缓坡的径流速度慢,下渗多,土壤含水量较高,且缓坡空间大,能容纳更多的雪岭云杉林的分布,C正确,故选C。【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雪岭云杉种子侵入裸地,形成幼树灌丛,不存在种间竞争,A错误。随着幼树的生长,雪岭云杉林的需光量增加﹐幼苗和幼树都努力向冠层生长。但因为单位面积内能够容纳的个体数有限﹐一部分的雪岭云杉幼苗和幼树则为得到更多的对空间、光线和养分的激烈竞争导致的强烈种内竞争,导致雪岭云杉林数量急剧下降,B正确。同一片裸地中的雪岭云杉林的树龄差异较小,C错误。雪岭云杉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坡,病虫害较少,D错误,故选B。【16题详析】由图可知,树龄20年—40年阶段的云杉林生物量随树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生长速度不快,A错误。70年—90年阶段的云杉林数量稳定,光照充足,开始迅速生长,且图中生物量在该树龄段急剧上升,说明云杉林生长速度快,B正确。110年—130年阶段的生物量有波动,增加不明显,说明云杉林生长速度较慢,C错误。160年—180年阶段的云杉林生物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不会是因为生长迅速导致的,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或者氧化分解,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长期开发利用导致黑土变薄、有机质下降。20世纪70年代,东北地区引入以秸秆覆盖还田、减少耕作频率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较高。下图为传统耕作(左图)与保护性耕作(右图)生态功能对比。(1)分析保护性耕作能够增加黑土有机质的原因。(2)说明东北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3)分析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减碳作用。〖答案〗(1)秸秆还田、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耕作频率,减少对土壤有机质的消耗。(2)保护性耕作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节省了耕作成本;秸秆覆盖还田,减少了水土流失,节约耕作成本;秸秆还田导致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品质提升,价格提高,农民收益增加。(3)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了耕作频率,降低了碳排放;秸秆覆盖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保护性耕作制度下,生物多样性增加,吸收碳的能力提升。〖解析〗【小问1详析】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秸秆覆盖还田、减少耕作频率两种措施。秸秆覆盖还田,腐烂后可以直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减少耕作频率可以减少农作物生长对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小问2详析】保护性耕作制度下,土壤有机质提高,减少了农民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支出,降低了耕作成本;秸秆覆盖在农田,可以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地表平整度得到好转,节约土整土地方面的成本支出。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农药、化肥等投入减少,农作物质量提升,市场价格提高,收益增加。【小问3详析】保护性耕作,降低了耕作频率,减少了耕作次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的投入,降低了燃料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且材料中信息表明,有机质的增加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固碳能力提高。由图可知,保护性耕作制度下,生物多样性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提高,固碳能力增强。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董志塬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塬面,1300年来,面积缩小超过600平方千米。火巷沟是董志塬边缘的一条冲沟,沟头延伸至城区。随着火巷沟沟岸不断扩张,塬区的城市建设和生产生活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下图示意1970年、2003年、2017年城区范围与火巷沟沟谷形态变化。(1)从降水的角度,说明董志塬面积缩小的原因。(2)描述1970—2017年图中火巷沟的形态变化特征。(3)分析当地城市发展对火巷沟形态的影响。〖答案〗(1)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侵蚀力强,对董志塬的不断侵蚀使其缩小。(2)火巷沟北部东西方向变宽;西南部被城区覆盖消失;外部轮廓特征更加规整。(3)城市发展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占用了部分火巷沟西南部的土地;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包围火巷沟,使火巷沟外部轮廓更加规整;可能会使火巷沟长期保持目前的形态或缩小。〖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董志塬地处35°N,107°E附近地区,该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气候的过渡地带;故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夏季多暴雨,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速快,对黄土的侵蚀力强;由于地表径流对董志塬不断侵蚀,造成董志塬面积不断缩小。【小问2详析】据图可知,在1970年—2017年,2017年火巷沟北部在东西方向上比1970年变宽;火巷沟西南部凸出部分逐渐被城区覆盖而消失;火巷沟的边缘外部轮廓由杂乱无章变得较为规整。【小问3详析】由于当地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占用了部分火巷沟西南部地区的土地,造成火巷沟西南部的凸出部分消失;由于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将火巷沟三面包围,由于城市管理的需要,对火巷沟持续的治理,使火巷沟的外部轮廓更加规整和平滑;由于城区将火巷沟三面包围,会对火巷沟进行持续治理,会使火巷沟保持目前的形态;若城市用地进一步扩大,可能会占用更多火巷沟的土地,使火巷沟缩小。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冰湖是在冰川作用形成的洼地上积水而成的湖泊。青藏高原冰湖广布,目前普遍呈现扩张态势,溃决风险高。冰川消融对冰湖扩张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冰湖面积增长改变了区域地表反射率,加速冰川退缩。下图示意1990—2020年青藏高原某冰湖与冰川范围变化。(1)分析1990年至2020年图示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2)解释冰湖湖面扩大加速冰川退缩的原理。(3)有人建议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冰湖的变化,分析该建议的合理性。〖答案〗(1)气候变暖造成冰川面积萎缩,融化后的冰川化为溪水河水甚至地下水,流入、渗入湖泊,导致湖泊面积扩大。因此冰川融水增加是冰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2)冰川湖面积的增大,会使冰川末端(底部)伸入冰川湖中,湖水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升温较快,冰川末端受湖水影响融化速度加快。(3)遥感技术(RS)是人的视力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本质上是“看”的过程,因此利用RS监测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确定冰湖面积的变化,为湖泊发展提供参考数据。综上所述,对冰湖进行监测需要用到遥感技术。〖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1990~2020年图示冰湖面积增加,由于冰湖是由冰川作用形成并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冰湖面积增加说明冰川融水增多,可能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冰川融水增大,所以图示冰湖面积增加,因此1990~2020年图示冰湖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冰川退缩。【小问2详析】冰川湖面积的增大,会使冰川末端(底部)伸入冰川湖中,相比于冰面反射太阳光能力较强,湖水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因此湖水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升温较快,冰川末端受湖水影响融化速度加快。【小问3详析】对冰湖进行监测需要用到遥感技术,遥感技术(RS)是人的视力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本质上是“看”的过程,因此利用RS监测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确定冰湖面积的变化,为湖泊发展提供参考数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因此利用GNSS监测湖泊面积动态变化是做不到的。进行风险评估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对、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查询”,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根据储存在计算机里的不同时期湖泊位置和轮廓,可以利用GIS动态模拟演示湖泊生成、发展和消失过程,从而分析成因。综上所述,监测湖泊面积动态变化应该使用RS。

河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场优良。当地牧民很早就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通过游牧的方式有效促进了草场的恢复。20世纪中后期,随着牧区人口增加,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出现了草场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相比,东部草场优良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高 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多 D.光照充足2.游牧方式对草场的保护体现在()①优化放牧牲畜结构②减少放牧牲畜数量③延长草场再生时间④减少草场过度踩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为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是()A.建设人工草场 B.扩大牧场面积 C.增加牧民数量 D.缩小养殖规模〖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东部地区距海相对较近,降水多于西部,水分条件更好,故使草场质量更高,C正确;内蒙古东西部纬度差异不大,气温差异小,A错误;内蒙古地区总体上为高原地形,东西部都比较平坦,B错误;内蒙古西部地区晴天更多,降水更少,光照更充足,D错误。故选C。【2题详析】游牧方式经常更换放牧地点,有利于减少在一个地区放牧的时长,减少对草场的过度踩踏,延长草场的再生时间,促进草场恢复,③④正确;游牧方式对优化牲畜结构和减少牲畜数量影响不大,①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建设人工草场,能够减少对天然草场的损耗,促进草场的恢复,保障牲畜牧草供应,A正确;扩大牧草面积、增加牧民数量会使牲畜数量增加,加大对牧草的消耗,容易导致生态破坏,BC错误;缩小养殖规模不利于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A。集成电路是各种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重心向东亚、东南亚转移,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错配现象显著。中国借助强大的出口加工能力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在集成电路产业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布局中,东南亚()A.因劳动力成本低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环节B.因生产技术先进发展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C.因国家政策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环节D.因基础设施完善发展高附加值的售后环节5.基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应()A.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 B.在南美地区加大市场推广C.在非洲地区加强投资建厂 D.在南亚地区增大技术合作〖答案〗4.A5.D〖解析〗【4题详析】集成电路产业中的研发和售后环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而封装和加工环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东南亚适合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环节,A正确;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有待提高,BCD错误;故选A。【5题详析】基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的出口加工能力较强,但是在技术上有所欠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合理布局。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因此不适合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A错误;南美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小,因此不适合在南美地区加大市场推广,B错误;非洲地区虽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但是基础设施受限,加之技术和市场受限,不适合加强投资建厂,C错误;南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尤其是以班加罗尔为代表,可以增大集成电路的技术合作,D正确;故选D。电力消费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表反映2000—2020年“胡焕庸线”(位置见下图)两侧电力消费量变化(单位:亿kW·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东南部西北部20001249098120052295519852010378994036201650460756020206528899266.2000—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电力消费量增长率的差异体现出()A.西北部能源消耗增加量大 B.西北部人口规模较大C.东南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D.东南部具有能源优势7.从能源角度看,促进“胡焕庸线”两侧间协调发展应()A.增加西北部能源战略储备 B.提高东南部能源利用效率C.限制两侧高耗能产业发展 D.优化两侧能源的空间配置〖答案〗6.C7.D〖解析〗【6题详析】据表可知,西北部能源消耗增加量小于东南,A错误;西北部人口规模小于东南,B错误;东南部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耗增长率有所降低,C正确;表中未体现能源分布,无法体现是否有能源优势,且我国能源分布西部更有优势,D错误。故选C。【7题详析】西北部能源消耗少于东南部,应增加东南部能源储备,A错误;东南部能源分布本身较少,且利用效率已经较高,提高能源效率对东西两侧协调发展作用不明显,B错误;全面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C错误;我国能源分布西多东少,能源需求量东多西少,因此能源跨区域调配,优化能源空间配置利于东西协调发展,D正确。故选D。2019年,沙特阿拉伯国内首条高铁(哈拉曼高铁)建成通车,这是由我国承建的首条沙漠高铁。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承建之前,我国企业先在国内进行了模拟修建。下图为沙特高铁建成后的实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我国企业模拟修建高铁的最优选址是()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9.与京沪高铁相比,沙特高铁()A.年均客运总量较大 B.沿线站点密度更高C.铁轨磨损速度较快 D.桥梁隧道占比较高〖答案〗8.B9.C〖解析〗【8题详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高铁是由我国承建的首条沙漠高铁,所以模拟修建高铁的选址需要与沙特阿拉伯地区特征相似,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沙漠广布,适宜模拟沙漠高铁修建,B正确,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沙漠面积较小甚至没有沙漠分布,ACD错误。故选B。【9题详析】与京沪高铁相比,沙特高铁年均客运总量较小,沿线多为沙漠、站点相对较少,受风沙活动影响,铁轨磨损速度较快,在沙漠地区修建高铁,桥梁隧道占比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2年1月,汤加附近的一座海底火山(20°30′S,175°24′W)(位置见下图)剧烈喷发,引发海啸,造成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多国受灾,我国未受到明显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数日后,火山灰可能最先飘至()A.南美大陆 B.新西兰 C.夏威夷群岛 D.澳大利亚11.我国未受到此次海啸明显影响的原因是()①距离火山遥远②大陆架宽阔③海岸地势较高④东部岛弧阻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根据汤加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大气环流形势,可知,受东南信风影响,汤加海底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向西移动,将会最先飘到距离较近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上空,D正确,排除ABC。故选D。【11题详析】由材料“引发海啸,造成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多国受灾”,美国西海岸和我国东部海岸与汤加距离相近,故①不是主要原因;但由于我国东部海域有宽浅的大陆架和岛弧,对海啸的削弱和屏蔽作用较强,所以我国东部海岸受此次海啸影响较小,②④正确;中国东部有地势较为宽广的沿海平原,③错误。故②④正确,故选C。由于缺乏有效降水,某地出现水资源紧张和用水困难现象。为了寻找地下水,该地水文地质队经过勘探,绘制了当地地质剖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最适宜钻井开采地下水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丙乙甲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丙甲乙丁〖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析】②处在向斜一侧,靠近断层,且海拔相对较低,最适宜钻井开采地下水,B正确,③④海拔较高,地下水向较低处迁移,①地位花岗岩,岩石硬度大,且不是储水构造,不适宜开采地下水,ACD错误。故选B。【13题详析】首先根据地层层序律可知,未发生明显构造运动的地区岩层一般下老上新,结合断层情况,可知甲乙丙岩石的形成顺序是丙、乙、甲,再根据侵入切割律可知,侵入的岩石形成晚,被侵入的岩石形成早,可知丁形成最晚,侵入原先的地层之中,所以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丙乙甲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雪岭云杉是天山最主要的森林植被,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2800米的北坡地带。研究表明,雪岭云杉种子侵入裸地,形成幼树灌丛;雪岭云杉幼树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受密度因素制约,数量急剧下降;当树龄超过70年后,种群进入稳定期。下图示意天山中部雪岭云杉种群的树龄结构和生物量(1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天山北坡长势较好的雪岭云杉林多位于()A.山麓地带 B.陡坡地带 C.缓坡地带 D.山脊地带15.雪岭云杉幼树数量比例急剧下降的原因是()A.种间竞争强 B.种内竞争强 C.成熟林竞争 D.病虫害较多16.雪岭云杉种群生物量与树龄结构密切相关。下列雪岭云杉生长速度最快的树龄段是()A.20年—40年 B.70年—90年 C.110年—130年 D.160年—180年〖答案〗14.C15.B16.B〖解析〗【14题详析】由材料可知,雪岭云杉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2800米的山坡上,A、D错误。陡坡上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流失多,土壤含水量较小,不利于云杉林的生长,B错误。缓坡的径流速度慢,下渗多,土壤含水量较高,且缓坡空间大,能容纳更多的雪岭云杉林的分布,C正确,故选C。【15题详析】由材料可知,雪岭云杉种子侵入裸地,形成幼树灌丛,不存在种间竞争,A错误。随着幼树的生长,雪岭云杉林的需光量增加﹐幼苗和幼树都努力向冠层生长。但因为单位面积内能够容纳的个体数有限﹐一部分的雪岭云杉幼苗和幼树则为得到更多的对空间、光线和养分的激烈竞争导致的强烈种内竞争,导致雪岭云杉林数量急剧下降,B正确。同一片裸地中的雪岭云杉林的树龄差异较小,C错误。雪岭云杉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坡,病虫害较少,D错误,故选B。【16题详析】由图可知,树龄20年—40年阶段的云杉林生物量随树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生长速度不快,A错误。70年—90年阶段的云杉林数量稳定,光照充足,开始迅速生长,且图中生物量在该树龄段急剧上升,说明云杉林生长速度快,B正确。110年—130年阶段的生物量有波动,增加不明显,说明云杉林生长速度较慢,C错误。160年—180年阶段的云杉林生物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不会是因为生长迅速导致的,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或者氧化分解,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但长期开发利用导致黑土变薄、有机质下降。20世纪70年代,东北地区引入以秸秆覆盖还田、减少耕作频率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较高。下图为传统耕作(左图)与保护性耕作(右图)生态功能对比。(1)分析保护性耕作能够增加黑土有机质的原因。(2)说明东北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3)分析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减碳作用。〖答案〗(1)秸秆还田、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耕作频率,减少对土壤有机质的消耗。(2)保护性耕作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节省了耕作成本;秸秆覆盖还田,减少了水土流失,节约耕作成本;秸秆还田导致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品质提升,价格提高,农民收益增加。(3)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了耕作频率,降低了碳排放;秸秆覆盖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保护性耕作制度下,生物多样性增加,吸收碳的能力提升。〖解析〗【小问1详析】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秸秆覆盖还田、减少耕作频率两种措施。秸秆覆盖还田,腐烂后可以直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减少耕作频率可以减少农作物生长对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小问2详析】保护性耕作制度下,土壤有机质提高,减少了农民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支出,降低了耕作成本;秸秆覆盖在农田,可以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地表平整度得到好转,节约土整土地方面的成本支出。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农药、化肥等投入减少,农作物质量提升,市场价格提高,收益增加。【小问3详析】保护性耕作,降低了耕作频率,减少了耕作次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的投入,降低了燃料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且材料中信息表明,有机质的增加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固碳能力提高。由图可知,保护性耕作制度下,生物多样性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提高,固碳能力增强。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董志塬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塬面,1300年来,面积缩小超过600平方千米。火巷沟是董志塬边缘的一条冲沟,沟头延伸至城区。随着火巷沟沟岸不断扩张,塬区的城市建设和生产生活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下图示意1970年、2003年、2017年城区范围与火巷沟沟谷形态变化。(1)从降水的角度,说明董志塬面积缩小的原因。(2)描述1970—2017年图中火巷沟的形态变化特征。(3)分析当地城市发展对火巷沟形态的影响。〖答案〗(1)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侵蚀力强,对董志塬的不断侵蚀使其缩小。(2)火巷沟北部东西方向变宽;西南部被城区覆盖消失;外部轮廓特征更加规整。(3)城市发展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占用了部分火巷沟西南部的土地;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包围火巷沟,使火巷沟外部轮廓更加规整;可能会使火巷沟长期保持目前的形态或缩小。〖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董志塬地处35°N,107°E附近地区,该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气候的过渡地带;故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夏季多暴雨,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速快,对黄土的侵蚀力强;由于地表径流对董志塬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