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图为大盂鼎的鼎内铭文,记载了周康王(约公元前1036-前996年)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内容,以及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对其中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一手史料 B.研究西周初期分封制实施的图像史料C.研究西周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D.研究春秋时期分封制解体的文献史料2.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如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嘴(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据此可知秦朝(
)A.建立规范的文书管理制度 B.强化了思想文化专制C.注重建立详密的法律体系 D.保障了秦朝吏治清明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的权力 B.引入知识分子提高官员素养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4.元朝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A.差别对待政策导致因俗而治 B.边疆内地得到有效治理C.南北交流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D.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融5.保结,是指考生报考科举时须有他人对其某方面状况予以书面担保的一种制度。中晚唐已经出现。下表为不同时期保结的相关要求。据此表可知科举制度(
)A.促进阶级流动 B.彰显公平公正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孝道意识6.以下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7.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A.体现了制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存在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隐患C.有助于文官的政治与管理分离 D.有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8.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选出的辖区政府18名委员中,其中有员7名,员徐特立当即申请退出。经大会通过,空缺夕师以党外人士递补。此政治实践(
)A.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形势需要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模的评选标准依次是:50—60年代的“老黄牛”精神;60-70年代的“铁人”精神;80—90年代的“当代愚公”精神;进入21世纪评选的标准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由此可见(
)A.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断转变C.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得到了彰显 D.劳模评选标准体现创新导向10.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说明(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深入实践C.改革开放激发了大型国有企业的活力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效11.伊索克拉在雅典公民大会发出呼吁:“不要听信那些让你们开心一时却不顾及长远的人,以及那些口口声声说爱你们,实际却是国家祸害的人。”修昔底德也慨叹:“你们(公民)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这些言论折射出(
)A.权力斗争严重阻碍雅典城邦发展 B.公民大会的作用有限C.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D.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12.根据《大宪章》第六十一条规定,英国需成立由二十五名男爵监督国王恪守《大宪章》的委员会,如果国王执意违反《大宪章》,“此二十五名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国王的自称)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这一规定(
)A.推动了等级君主制确立 B.体现了国王与教会之争C.彰显了王权有限的思想 D.促进了内阁制度的形成13.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主要是指(
)A.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B.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国际法基本原则C.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 D.建立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必要性14.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都(
)A.以习惯法为基础 B.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C.注重成文法作用 D.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15.加尔文认为“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据此可知,加尔文的思想(
)A.肯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 B.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建立了不同于基督教的宗教伦理16.1930年海牙会议,英美等海洋强国坚持领海3海里宽度,便于军舰和商船自由游弋;1960年联合国第二次海洋法会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张长海里的领海宽度,美英等国反对;经过发展中国家的争取,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1982年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前已获152个国家批准,美国至今未批准。这说明(
)A.英美彻底丧失海上霸权地位 B.国际法的实施仍存在局限性C.发展中国家维护联合国权威 D.美苏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材料二
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以上均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三
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弧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摘编自邓琦《中外古代法律比较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律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法制的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代的“援礼入法”。(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中、外各一则)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材料二
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内容日期——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①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1872年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②然今之部寺,率皆守旧之官,骤与改革,势实难行,既立制度局总其纲,宜立十二局分其事:一曰法律局……二曰度支局……三曰学校局……四曰农局……五曰工局……六曰商局……七曰铁路局……八曰邮政局……九曰矿务局……十曰游会局……十一曰陆军局……十二曰海军局……十二局设,庶政可得而举矣。——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③第一折参考古今,会通文武,育才兴学,建立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法必应变,整顿者十二,提议停止捐纳实官,裁撤屯卫、绿营等;第三折西法必应,兼采并用者十一,广派游历、练外国操、广军实、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及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籍等。——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晚清开展的数次变革取得的成效。(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变革的结局给予的启示。20.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材料二
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1950年初创作。(1950年5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1951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根据材料一中的研究方法,对材料二中的美术作品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解析〗1.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周康王(约公元前1036-前996年)”可得出当时是西周时期,据材料“记载了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内容,以及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得出其为研究西周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C项正确;据材料“下图为大盂鼎的鼎内铭文”可知大盂鼎不是研究甲骨文的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中的铭文属于文献史料,不是图像史料,排除B项;当时仍是西周时期,不是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意思是:有事情请奏,一定要用书面的形式,不能口头说,或托他人请示。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话,当日完成,不得留下,停留不处理者按法律处罚。这可以得出秦朝对文书严格管理,不按规定会受到法律处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思想文化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体系,排除C项;保障了秦朝吏治清明,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3.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唐朝实行三省制的同时,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同时政事堂的决议呈报皇帝批准执行,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A项正确;引入宰相集团的是低品级官员,而非文化素质更高的官员,因此目的不在于提升官员素养,排除B项;减少决策失误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而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4.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朝(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元朝统治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以达到分而治之目的,但是元朝的统一为国内南北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材料表面了元朝统一有利于南北文化交融,而不是元朝实行差别对待政策、没有提到边疆治理、没有提到南北经济均衡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5.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唐代规定,“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试之限”,宋代规定“不许有……不孝、不悌……之徒”,明朝规定,“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方可入试”,清朝时期,规定考生不得在守丧期间报考,可得出表格信息强调了科举制度强化孝道意识,D项正确;虽然科举制度有利于促进阶级流动、彰显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材料主旨是侧重突出科举制度强化孝道意识,不是科举制促进阶级流动,彰显公平公正和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BC项。故选D项。6.B〖解析〗根据材料图①中的“陇西、上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①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朝疆域西至陇西,且推行郡县制;根据材料图②中的“鞑靼、奴儿干都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②反映的是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明朝曾通好鞑靼,且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根据材料图③中的“西夏、辽、河东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③反映的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北宋与西夏、辽等政权并立,且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制;根据材料图④中的“山南西道、山南东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④反映的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制。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7.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简任官以上的文官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体现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存在举荐文官的现象,举荐官员制度容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B项正确;举荐文官不能体现文官制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排除A项;西方文官制度规定不允许文官介入政党政治活动,这样推动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材料未体现这些信息,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改革措施中有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的是甄别而非推举,排除D项。故选B项。8.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会议选出的辖区政府18名委员中,其中有员7名,员徐特立当即申请退出”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实行“三三制”,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C项正确;1941年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排除B项;1941年属于抗战期间,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表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劳模评选标准,而各个时代的劳模精神是各个时代的导向标,可知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A项正确;根据所学现代中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没有发生不断转变,排除B项;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就已经当家做主了,但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不是创新的导向,排除D项。故选A项。10.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根据材料“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可知,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在税收、GDP、技术也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这是因为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体现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效,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开启,排除A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小企业,并非大型国有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11.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本题材料“实际却是国家祸害的人”,“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在讨论国家事务的时候,容易被演说家的言辞所迷惑,这实际上说明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具有很大的弊端,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这些言论折射出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古代雅典权力斗争严重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并非公民大会的作用问题,排除B项;“放纵不受控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此二十五名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国王的自称)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彰显了王权有限的思想,C项正确;等级君主制是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王和教会权力之间的争夺,排除B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3.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荷兰)。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格劳秀斯主张公战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可以得出他强调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说遵守国际法,排除B项;据材料“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可知,是说主权国家能够发动公战,而不是谈判,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欧洲均势,排除D项。故选A项。14.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J近现代欧美。材料涉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据所学可知,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D项正确;以习惯法为基础的是英美法系,排除A项;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的是英美法系,排除B项;注重成文法作用的是大陆法系,排除C项。故选D项。15.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西欧)。据本题材料“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可知,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强调个人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其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B项正确。加尔文的思想强调进行宗教改革,肯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的形成问题,排除C项;新教加尔文派依然还是属于基督教体系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6.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1960年,198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国际海洋法受到英美等多的发对,说明国际法的实施仍然以美英等国家为主导,存在局限性,B项正确。“彻底丧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维护联合国权威,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苏联,排除D项。故选B项。17.(1)特点:内容广泛,周密;刑法重,体现了法家思想。影响: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生产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过于严酷,容易激化阶矛盾。(2)思想基础:以赏罚为中心;“援礼入法”,以“仁义礼智”为核心。评价:随着儒家学说在汉代被定于一尊,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之后,先前按照法家精神制定的中国古代成文法不断渗入儒家思想,儒家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礼制规范和伦理纲常,逐渐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3)观点:法律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论证:汉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生受到重用,地位提升,律令呈现儒家化的趋势。东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工商业发达,东西方文化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解析〗(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代(中国)。根据材料一“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可知秦律的特点是,内容广泛,周密。根据材料一“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可知刑法重,体现了法家思想。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律产生的影响有,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生产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可知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结合商鞅变法带来的积极影响可知,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一“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可知秦律过于严酷,容易激化阶矛盾。(2)思想基础: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可知汉代法制的思想基础有,以赏罚为中心。根据材料二“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可知“援礼入法”,以“仁义礼智”为核心。评价: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儒家学说在汉代被定于一尊,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之后,先前按照法家精神制定的中国古代成文法不断渗入儒家思想。根据材料二“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可知发展到东汉时期,儒家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礼制规范和伦理纲常,逐渐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3)观点: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东罗马帝国)。首先,根据材料“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弧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可拟定观点为:法律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论证: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东罗马帝国)。根据材料三“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时期法律建设是受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生受到重用,地位提升,律令呈现儒家化的趋势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并结合罗马法建立的相关史实可知,东罗马时期法律建设是因为帝国疆域辽阔,工商业发达,东西方文化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等等。18.(1)特点: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后亟需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2)评价: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解析〗(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787年(美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可知条文简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注重分权与制衡;根据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可知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根据材料一“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可知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治建设中,其理念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评价:根据材料二“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根据材料二“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可知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根据材料二“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可知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19.(1)洋务运动将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了北洋海军和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戊戌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戊戌维新运动推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清末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进程。(2)清政府的三次改革都以失败结束,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要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改革要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872年、1898年和1901年的中国。据材料“1872年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可知是洋务运动。结所学从洋务运动的重要措施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侵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的角度分析。据材料“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可知是戊戌变法。结合所学从推断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的角度分析。据材料“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可知是清末新政。结合所学从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分析。(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872年、1898年和1901年的中国。结合所学从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要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改革要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的角度分析。20.选择第一幅美术作品。第一层次:第一幅美术作品名称为《农民和拖拉机》,在图片构图中也能够很好的看出画作的最中心的位置留给了拖拉机,周围是一群农民在观摩研究使用拖拉机。第二层次:拖拉机在农民的生活中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农业技术机器,在当时的1950年的时期,中国拖拉机的投入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第三层次: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中国1950年正处于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正处于恢复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需要新型的科学技术和高科技的农业机器的投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作者表示的意思就是当时的国家认识到农业恢复发展的重要性,大力扶持发展农业建设,推行推广高效率的新农具,有利于促进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50年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材料一涉及用三个层次的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材料二涉及1950年年画《农民和拖拉机》。其次,本材料题是从画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解读。首先第一层次,通过材料“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可知,画作的中心位置是拖拉机,四周围绕了很多的农民,这是画作本身最直观显示的内容。其次第二层次,通过材料“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可知,画作中的拖拉机来自于政务院的博览会,属于农业生产中需要的高效率农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最后第三层次,可以通过材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和所学可知,中国1950年正处于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正处于恢复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需要新型的科学技术和高科技的农业机器的投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图为大盂鼎的鼎内铭文,记载了周康王(约公元前1036-前996年)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内容,以及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对其中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一手史料 B.研究西周初期分封制实施的图像史料C.研究西周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D.研究春秋时期分封制解体的文献史料2.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如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嘴(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据此可知秦朝(
)A.建立规范的文书管理制度 B.强化了思想文化专制C.注重建立详密的法律体系 D.保障了秦朝吏治清明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的权力 B.引入知识分子提高官员素养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4.元朝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A.差别对待政策导致因俗而治 B.边疆内地得到有效治理C.南北交流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D.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融5.保结,是指考生报考科举时须有他人对其某方面状况予以书面担保的一种制度。中晚唐已经出现。下表为不同时期保结的相关要求。据此表可知科举制度(
)A.促进阶级流动 B.彰显公平公正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孝道意识6.以下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7.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A.体现了制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存在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隐患C.有助于文官的政治与管理分离 D.有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8.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选出的辖区政府18名委员中,其中有员7名,员徐特立当即申请退出。经大会通过,空缺夕师以党外人士递补。此政治实践(
)A.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B.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D.适应了解放战争的形势需要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模的评选标准依次是:50—60年代的“老黄牛”精神;60-70年代的“铁人”精神;80—90年代的“当代愚公”精神;进入21世纪评选的标准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由此可见(
)A.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断转变C.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得到了彰显 D.劳模评选标准体现创新导向10.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说明(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深入实践C.改革开放激发了大型国有企业的活力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效11.伊索克拉在雅典公民大会发出呼吁:“不要听信那些让你们开心一时却不顾及长远的人,以及那些口口声声说爱你们,实际却是国家祸害的人。”修昔底德也慨叹:“你们(公民)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这些言论折射出(
)A.权力斗争严重阻碍雅典城邦发展 B.公民大会的作用有限C.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D.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12.根据《大宪章》第六十一条规定,英国需成立由二十五名男爵监督国王恪守《大宪章》的委员会,如果国王执意违反《大宪章》,“此二十五名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国王的自称)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这一规定(
)A.推动了等级君主制确立 B.体现了国王与教会之争C.彰显了王权有限的思想 D.促进了内阁制度的形成13.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主要是指(
)A.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B.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国际法基本原则C.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 D.建立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必要性14.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都(
)A.以习惯法为基础 B.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C.注重成文法作用 D.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15.加尔文认为“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据此可知,加尔文的思想(
)A.肯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 B.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建立了不同于基督教的宗教伦理16.1930年海牙会议,英美等海洋强国坚持领海3海里宽度,便于军舰和商船自由游弋;1960年联合国第二次海洋法会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张长海里的领海宽度,美英等国反对;经过发展中国家的争取,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在1982年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前已获152个国家批准,美国至今未批准。这说明(
)A.英美彻底丧失海上霸权地位 B.国际法的实施仍存在局限性C.发展中国家维护联合国权威 D.美苏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材料二
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以上均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三
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弧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摘编自邓琦《中外古代法律比较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律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法制的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代的“援礼入法”。(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中、外各一则)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材料二
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内容日期——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①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1872年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②然今之部寺,率皆守旧之官,骤与改革,势实难行,既立制度局总其纲,宜立十二局分其事:一曰法律局……二曰度支局……三曰学校局……四曰农局……五曰工局……六曰商局……七曰铁路局……八曰邮政局……九曰矿务局……十曰游会局……十一曰陆军局……十二曰海军局……十二局设,庶政可得而举矣。——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③第一折参考古今,会通文武,育才兴学,建立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法必应变,整顿者十二,提议停止捐纳实官,裁撤屯卫、绿营等;第三折西法必应,兼采并用者十一,广派游历、练外国操、广军实、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及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籍等。——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晚清开展的数次变革取得的成效。(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变革的结局给予的启示。20.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材料二
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1950年初创作。(1950年5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1951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根据材料一中的研究方法,对材料二中的美术作品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解析〗1.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周康王(约公元前1036-前996年)”可得出当时是西周时期,据材料“记载了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内容,以及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得出其为研究西周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C项正确;据材料“下图为大盂鼎的鼎内铭文”可知大盂鼎不是研究甲骨文的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中的铭文属于文献史料,不是图像史料,排除B项;当时仍是西周时期,不是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意思是:有事情请奏,一定要用书面的形式,不能口头说,或托他人请示。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话,当日完成,不得留下,停留不处理者按法律处罚。这可以得出秦朝对文书严格管理,不按规定会受到法律处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思想文化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体系,排除C项;保障了秦朝吏治清明,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3.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唐朝实行三省制的同时,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同时政事堂的决议呈报皇帝批准执行,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A项正确;引入宰相集团的是低品级官员,而非文化素质更高的官员,因此目的不在于提升官员素养,排除B项;减少决策失误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而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4.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朝(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元朝统治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以达到分而治之目的,但是元朝的统一为国内南北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材料表面了元朝统一有利于南北文化交融,而不是元朝实行差别对待政策、没有提到边疆治理、没有提到南北经济均衡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5.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唐代规定,“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试之限”,宋代规定“不许有……不孝、不悌……之徒”,明朝规定,“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方可入试”,清朝时期,规定考生不得在守丧期间报考,可得出表格信息强调了科举制度强化孝道意识,D项正确;虽然科举制度有利于促进阶级流动、彰显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材料主旨是侧重突出科举制度强化孝道意识,不是科举制促进阶级流动,彰显公平公正和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BC项。故选D项。6.B〖解析〗根据材料图①中的“陇西、上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①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朝疆域西至陇西,且推行郡县制;根据材料图②中的“鞑靼、奴儿干都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②反映的是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明朝曾通好鞑靼,且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根据材料图③中的“西夏、辽、河东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③反映的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北宋与西夏、辽等政权并立,且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制;根据材料图④中的“山南西道、山南东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④反映的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制。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7.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简任官以上的文官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体现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存在举荐文官的现象,举荐官员制度容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B项正确;举荐文官不能体现文官制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排除A项;西方文官制度规定不允许文官介入政党政治活动,这样推动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材料未体现这些信息,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改革措施中有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的是甄别而非推举,排除D项。故选B项。8.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会议选出的辖区政府18名委员中,其中有员7名,员徐特立当即申请退出”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实行“三三制”,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C项正确;1941年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排除B项;1941年属于抗战期间,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表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劳模评选标准,而各个时代的劳模精神是各个时代的导向标,可知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A项正确;根据所学现代中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没有发生不断转变,排除B项;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就已经当家做主了,但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不是创新的导向,排除D项。故选A项。10.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根据材料“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可知,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在税收、GDP、技术也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这是因为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体现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效,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开启,排除A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小企业,并非大型国有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11.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本题材料“实际却是国家祸害的人”,“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在讨论国家事务的时候,容易被演说家的言辞所迷惑,这实际上说明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具有很大的弊端,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这些言论折射出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古代雅典权力斗争严重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并非公民大会的作用问题,排除B项;“放纵不受控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此二十五名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国王的自称)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彰显了王权有限的思想,C项正确;等级君主制是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王和教会权力之间的争夺,排除B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3.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荷兰)。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格劳秀斯主张公战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可以得出他强调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说遵守国际法,排除B项;据材料“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可知,是说主权国家能够发动公战,而不是谈判,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欧洲均势,排除D项。故选A项。14.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J近现代欧美。材料涉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据所学可知,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D项正确;以习惯法为基础的是英美法系,排除A项;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的是英美法系,排除B项;注重成文法作用的是大陆法系,排除C项。故选D项。15.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西欧)。据本题材料“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可知,这是加尔文的“先定论”,强调个人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其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B项正确。加尔文的思想强调进行宗教改革,肯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的形成问题,排除C项;新教加尔文派依然还是属于基督教体系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6.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1960年,198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国际海洋法受到英美等多的发对,说明国际法的实施仍然以美英等国家为主导,存在局限性,B项正确。“彻底丧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维护联合国权威,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苏联,排除D项。故选B项。17.(1)特点:内容广泛,周密;刑法重,体现了法家思想。影响: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生产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过于严酷,容易激化阶矛盾。(2)思想基础:以赏罚为中心;“援礼入法”,以“仁义礼智”为核心。评价:随着儒家学说在汉代被定于一尊,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之后,先前按照法家精神制定的中国古代成文法不断渗入儒家思想,儒家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礼制规范和伦理纲常,逐渐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3)观点:法律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论证:汉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生受到重用,地位提升,律令呈现儒家化的趋势。东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工商业发达,东西方文化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解析〗(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代(中国)。根据材料一“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可知秦律的特点是,内容广泛,周密。根据材料一“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可知刑法重,体现了法家思想。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律产生的影响有,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生产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可知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结合商鞅变法带来的积极影响可知,巩固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一“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可知秦律过于严酷,容易激化阶矛盾。(2)思想基础: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可知汉代法制的思想基础有,以赏罚为中心。根据材料二“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可知“援礼入法”,以“仁义礼智”为核心。评价: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儒家学说在汉代被定于一尊,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之后,先前按照法家精神制定的中国古代成文法不断渗入儒家思想。根据材料二“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可知发展到东汉时期,儒家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礼制规范和伦理纲常,逐渐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3)观点: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东罗马帝国)。首先,根据材料“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弧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气课件介绍
- 空中交通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范本: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合同
- 二零二五版市政设施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电网电源租赁合作协议书
- 2025版建筑材料环保认证与检测合同
- 2025年度女装加工与品牌推广合同样本
- 2025年度猕猴桃树种子科研合作开发与技术转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农业生物技术转移与农业设备进口合同样本
- 签约耐克终身合同模板
- Peabody粗大运动评定表
- 市政工程主要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驾驶员教育培训计划方案(3篇模板)
- 【网上书店设计与实现20000字(论文)】
- 代理销售厂房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JJG(交通) 124-2023 公路断面探伤及结构层厚度探地雷达
- 《药物竹罐疗法》医学课件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备案表
- 图书登记表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