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的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之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之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宴伙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体现了当时A.礼乐致和的政治观念 B.周王朝内部等级分化C.族群内外的和谐统一 D.周天子对功臣的嘉奖2.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种设置A.是汉代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C.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 D.表明汉代脱离秦制框架束缚3.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地方管理的优化 B.中央集权的弱化C.财政体系的落后 D.国家治理的进步4.孝文帝于497年颁布《代人定姓族诏》,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此举A.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B.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C.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 D.迟滞了汉化改革的进程5.三国丧乱之际,人士流移,考详无地。用兵既久,人材自行伍杂进。郎吏蓄于军府,豪右聚于都邑。两汉文治精神所托命的州、郡察举制,一时逆转,而倒退为秦、汉初年之军功得官。要对此种情况加以救挽,于是有魏尚书陈群之“九品官人法”。材料表明了当时(

)A.汉代察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B.曹魏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员C.九品中正制是当时最优选择 D.社会变迁推动选官制度变革6.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这样的规定(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保障了监察机制的独立C.有利于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D.消除了官吏的贪腐7.汉朝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段,即幼年、成年、老年。汉律规定,只有成年而未步入老年的人才负有刑事责任,某些老弱妇孺病残者犯罪,可以减免刑罚或区别对待。这反映了汉代()A.儒学的官方化 B.司法制度逐步完善C.法律的儒家化 D.儒学的影响力广泛8.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八议”是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北魏律》与《陈律》中“官当”入律。(“官当”是指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与此同时,“重罪十条”罪名的确立(“重罪十条”经过《开皇律》的改造,形成了“十恶”制度,为后世封建各朝代所沿用)。中国古代法律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

)A.进一步强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法律儒学化的特点C.中华体系的完备 D.教化百姓的乡约与法律合流9.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能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民主革命目标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构建了民主政治体制 D.促进了共和思想传播10.“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立法(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开始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11.在古代雅典,官员每年要接受公民的10次信任投票,一旦哪次不能通过,就会被暂停职务,接受调查,基甚至被审判。离任之时,还要再度接受总体审查。这一做法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 B.保障了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C.避免了官员执政腐败的可能 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12.1854年,英国国会两名议员根据广泛调查,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统一考核、管理制度。1870年,英国颁布确立文官制度的法令。这些方案和法令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C.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D.保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的需要13.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 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 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14.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颁布《尤里乌斯法》。法令规定:“罗马男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则可以免除公民劳役;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无子嗣者只能继承留给他们的遗产和遗赠的一半。”这说明罗马法(

)A.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B.限制了公民的权利C.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15.拿破仑采纳罗马法的体系、概念,按照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遵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指导制定了《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据此可知,该法典A.具有普通法系特征 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C.旨在强调法制统一 D.推动了欧洲民主建设16.罗马法学家莫德斯蒂努斯认为房屋的居住权的遗赠“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事实”。居住权,不仅是房屋直接利用的权利,还包含了人类对居住的需求事实,这使得居住权超过市民法而带有自然法的色彩。可见,该法学家认为居住权A.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B.未得到罗马自然法的保护C.事关罗马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D.与财产继承制度密不可分二、材料分析题(4小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经》: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分为“正律”“杂律”和“具律”三部分,其中“正律”又含“盗”、“贼”“囚”“捕”四篇。它是中华法系起源和基础,它的内容思想在其后的诸部封建法典中得到继承。正律盗: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曰:为盗心焉。贼:对人身的侵犯。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杀二人及其母氏。囚: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捕: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杂律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具律根据具体情节有关加重或减轻刑罚的规定——摘编自于语和、董跃《<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英国只是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英国的这类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亦被称之为“柔性宪法”或“不成文宪法”,美、法等国宪法则被称之为“刚性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说惯例在政治生活中比成文的法律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起着更大的作用。……在英国,被人们认定为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中,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的有《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及1832年、1867年、1884年、1885年的《选举改革法》和1911年的《议会法》……——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经》的特点,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分析英国“被人们认定为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3.家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殿试封弥《糊名)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殿试誉录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

南北分卷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股文定型7.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废科举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芋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与此同时,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总之,美国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立了美妙的联邦共和体制。——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下材料二

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摘编自(美)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原因。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可分成“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和“大一统王朝的改革”两种类型。“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包括先秦各国和北魏的变法、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十分重视联合、团结知识阶层,以扩大和加强社会改革运动的主导力量;改革者得到决策者的全力支持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从而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付诸实施。这种类型的改革大多取得了成功,达到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等既定目标,使社会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大一统王朝的改革”包括除上述以外的历代王朝的各种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改革派往往忽略或轻视对知识阶层的联合、团结,不能积极地调动这一重要的社会力量;改革者时时处处受到决策者的掣肘,无法将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贯彻到底,也很难及时、迅速地纠正决策者在指导改革过程中的失误。因此,这种类型的改革都遭到了失败。——摘录自丁云《关于中国历代改革类型分析问题观点综述》根据以上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变法与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答案〗〖解析〗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重视礼乐,从材料中的“宴饮诗是重要题材”“我有嘉宾,鼓慧吹笙”等信息可以看出宴饮赋诗是当时的社会风尚,体现了礼乐致和的政治观念,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排除B项;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周天子对功臣的嘉奖,排除D项。故选A项。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九卿中廷尉和内史地位最高,到汉朝时则是太常和郎中令的地位最尊,体现了汉代政治思想变化,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制度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九卿不是相权,不存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排除C项;汉承秦制,排除D项。故选A项。3.D〖解析〗“统收统支”体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法制规范相当齐备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用于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关系。国家财政收支的支配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因收支不挂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级财政主体,这反映了国家治理的进步,D项正确,爬出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治理的进步,因此不是中央集权的弱化和财政体系的落后,排除BC项。故选D项。4.C〖解析〗根据材料“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颁布的《代人定姓族诏》,既维护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又笼络了汉族高门望族,此举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室独尊地位的确立,排除A项;“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孝文帝此举推进了汉化改革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三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和不断的战争,使得两汉强调文治精神的察举制遭到破坏,倒退为秦、汉初年的以军功得官,为了挽救这种情况,魏国尚书陈群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后来的九品中正制,由此可见,社会的变迁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最终九品中正制取代了察举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局对察举制的破坏,并非强调察举制本身存在弊端,排除A项;材料强调九品中正制确立的原因,但没有强调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局破坏了察举制,因此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并非强调“九品中正制是当时最优选择”,排除C项。故选D项。6.C〖解析〗依据材料“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可知谏官谏诤的对象是皇帝,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未涉及中央集权问题,排除A项;材料当中并未提高监察机制独立的问题,而且古代的监察机构都是为皇权服务的,不具备独立性,排除B项;“消除”词语过于绝对,而且谏官谏诤的对象是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7.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代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老弱妇孺,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由此反映了汉代法律的儒家化,C项正确;材料和儒学地位、司法制度以及儒学影响力无关,主要是强调了汉代法律的特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8.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北魏律》与《陈律》中‘官当’入律。‘重罪十条’罪名的确立”可知,材料中“八议”、“官当”、“重罪十条”,体现了将儒学孝亲和礼制思想融入法律,体现了法律儒学化的特点,B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的制度,排除A项;中华法系的完备是在唐朝时期《唐律疏议》的颁布,排除C项;教化百姓的乡约开始于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9.D〖解析〗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国人对共和的认可,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共和思想的传播,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目标,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人认可共和,属于思想观念方面,民主政治体制属于政治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10.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定适应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需要,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A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其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1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官员每年均需要接受公民的监督,这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运行,D项正确;材料涉及公民监督,但不涉及监督机制,排除A项;材料与司法程序无关,排除B项;C项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2.B〖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5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而原有的文官制度无法适应迅速提高的生产力,因此对其改革,B项正确;英国内阁是一个包括多个由首相任命的政府部门的官方体制,材料无法体现内阁地位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排除C项;材料问的是原因,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彭尔顿法》确立文官竞争择优与保持中立原则,首次确认了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在一定程度减少政府的腐败,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有利于提升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文官中立不等同官员中立,排除A项;原则上有利于公平,不等同于事实上的公平,排除B;根除腐败有点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问题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罗马元首制的缔造者奥古斯都于公元前18年颁布《尤里乌斯法》,试图借助法律的力量敦促罗马人结婚生子,提升人口数量,以保障庞大帝国的延续与进步。其中规定:“罗马男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则可以免除公民劳役;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无子嗣者只能继承留给他们的遗产和遗赠的一半。”这说明罗马法强调国家利益至上,C项正确;材料与“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鼓励生育,“限制了公民的权利”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排除D项。故选C项。15.B〖解析〗《法国民法典》是在遵循了启蒙思想的理念,符合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强调遵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这体现了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法国民法典》依照的是罗马法,属于大陆法系,而普通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排除A项;《法国民法典》旨在维护统治,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学家莫德斯蒂努斯认为居住权超过市民法而带有自然法的色彩。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由此可知,罗马法学家莫德斯蒂努斯认为居住权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是受自然法的保护的,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社会经济秩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财产继承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7.(1)特点:结构:以刑为主,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内容:具有简朴性、原始性、野蛮性、残酷性。地位或作用:是成文法,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深远影响。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战争;思想百家争鸣,文化繁荣;小农经济产生,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变法成果的角度制订法律。(2)特点:英国没有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宪法;或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惯例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更大的作用。意义:使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为其他国家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对人身的侵犯”“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等信息可知,以刑为主,包括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和刑事诉讼法;根据材料“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杀二人及其母氏”等规定可知,体现了其原始性、野蛮性和残酷性;根据材料“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在其后的诸部封建法典中得到继承”等信息可知,《法经》是一部成文法,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深远影响。背景:根据材料“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我国正处于战国时期,这时期政治方面是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思想方面流行诸多思想流派,思想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经济方面随着铁力牛耕的使用和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产生,因此《法经》是为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变法成果的角度制订的法律。(2)特点:根据材料“英国只是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可得出英国没有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宪法;根据材料“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说惯例在政治生活中比成文的法律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起着更大的作用”可得出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惯例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更大的作用。意义: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的有《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选举改革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促进英国代议制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完善,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制度保障,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同时为其他国家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18.(1)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2)必要性:君主恩赐制导致任人唯亲,官场腐败,卖官鬻爵乱象频发;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英国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政党政治下保持政府运行的稳定。〖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至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一从“进士科”到“始置武举”,再结合所学,科举考试的科目还有秀才、明经等几十种,可以得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根据材料一“糊名”“誊录”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还有其他防作弊手段,尽量做到“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可以得出科举制严谨公平,择优录取;根据材料一“明宣宗”时期“南北分卷”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根据材料一“明宪宗”时期“八股文定型”、“清光绪”“废科举”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到明清时期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二“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由于君主恩赐制、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任人唯亲、官场腐败、卖官鬻爵乱象频发。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分工更为复杂,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根据材料二“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随着英国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以及不同政党的轮流执政,文官制度可以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19.(1)变化: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间接民主);强化行政权,总统权力较大;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联邦制(中央和各州分权)。(2)原因:革命党人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一个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革命指导思想还不够成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有限;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国内民众中影响有限。〖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可知,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根据材料“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可知,强化行政权,总统权力较大;根据材料“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可知,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根据材料“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可知,实行联邦制,中央和各州分权。(2)原因:根据材料“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可知,革命党人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一个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革命指导思想还不够成熟;根据材料“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有限,同时,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国内民众中影响有限。20.示例: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往往易取得成功——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状态,北魏统一北方后,内部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同时与南朝处于对峙之中。为巩固政权,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进行改革。其改革内容主要有推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推动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他又采取大规模汉化措施,赢得汉族士大夫和百姓的认同,他的改革措施缓和了民族矛盾,加快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的隋唐国家统一打下坚实基础。综上所述,孝文帝改革最大限度争取变法支持者,其本人变法决心坚定,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富国强兵和社会稳定,是一场成功的变法。〖解析〗本题是观点论述题。首先,根据材料问题,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关于变化与改革的观点,如: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往往易取得成功——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其次,围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按照背景、内容、影响的格式进行论述,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状态,北魏统一北方后,内部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同时与南朝处于对峙之中。为巩固政权,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进行改革。其改革内容主要有推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推动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他又采取大规模汉化措施,赢得汉族士大夫和百姓的认同,他的改革措施缓和了民族矛盾,加快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的隋唐国家统一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再次对提炼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说明观点的正确性,如:综上所述,孝文帝改革最大限度争取变法支持者,其本人变法决心坚定,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富国强兵和社会稳定,是一场成功的变法。论述类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开发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的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之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之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宴伙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体现了当时A.礼乐致和的政治观念 B.周王朝内部等级分化C.族群内外的和谐统一 D.周天子对功臣的嘉奖2.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种设置A.是汉代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C.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 D.表明汉代脱离秦制框架束缚3.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地方管理的优化 B.中央集权的弱化C.财政体系的落后 D.国家治理的进步4.孝文帝于497年颁布《代人定姓族诏》,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此举A.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B.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C.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 D.迟滞了汉化改革的进程5.三国丧乱之际,人士流移,考详无地。用兵既久,人材自行伍杂进。郎吏蓄于军府,豪右聚于都邑。两汉文治精神所托命的州、郡察举制,一时逆转,而倒退为秦、汉初年之军功得官。要对此种情况加以救挽,于是有魏尚书陈群之“九品官人法”。材料表明了当时(

)A.汉代察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B.曹魏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员C.九品中正制是当时最优选择 D.社会变迁推动选官制度变革6.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这样的规定(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保障了监察机制的独立C.有利于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D.消除了官吏的贪腐7.汉朝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段,即幼年、成年、老年。汉律规定,只有成年而未步入老年的人才负有刑事责任,某些老弱妇孺病残者犯罪,可以减免刑罚或区别对待。这反映了汉代()A.儒学的官方化 B.司法制度逐步完善C.法律的儒家化 D.儒学的影响力广泛8.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八议”是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北魏律》与《陈律》中“官当”入律。(“官当”是指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与此同时,“重罪十条”罪名的确立(“重罪十条”经过《开皇律》的改造,形成了“十恶”制度,为后世封建各朝代所沿用)。中国古代法律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

)A.进一步强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法律儒学化的特点C.中华体系的完备 D.教化百姓的乡约与法律合流9.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能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民主革命目标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构建了民主政治体制 D.促进了共和思想传播10.“1982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立法(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削弱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开始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11.在古代雅典,官员每年要接受公民的10次信任投票,一旦哪次不能通过,就会被暂停职务,接受调查,基甚至被审判。离任之时,还要再度接受总体审查。这一做法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 B.保障了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C.避免了官员执政腐败的可能 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12.1854年,英国国会两名议员根据广泛调查,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统一考核、管理制度。1870年,英国颁布确立文官制度的法令。这些方案和法令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C.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D.保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的需要13.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 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 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14.公元前18年奥古斯都颁布《尤里乌斯法》。法令规定:“罗马男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则可以免除公民劳役;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无子嗣者只能继承留给他们的遗产和遗赠的一半。”这说明罗马法(

)A.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B.限制了公民的权利C.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15.拿破仑采纳罗马法的体系、概念,按照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遵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指导制定了《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据此可知,该法典A.具有普通法系特征 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C.旨在强调法制统一 D.推动了欧洲民主建设16.罗马法学家莫德斯蒂努斯认为房屋的居住权的遗赠“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事实”。居住权,不仅是房屋直接利用的权利,还包含了人类对居住的需求事实,这使得居住权超过市民法而带有自然法的色彩。可见,该法学家认为居住权A.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B.未得到罗马自然法的保护C.事关罗马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D.与财产继承制度密不可分二、材料分析题(4小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经》: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分为“正律”“杂律”和“具律”三部分,其中“正律”又含“盗”、“贼”“囚”“捕”四篇。它是中华法系起源和基础,它的内容思想在其后的诸部封建法典中得到继承。正律盗: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曰:为盗心焉。贼:对人身的侵犯。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杀二人及其母氏。囚: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捕: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杂律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具律根据具体情节有关加重或减轻刑罚的规定——摘编自于语和、董跃《<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英国只是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英国的这类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亦被称之为“柔性宪法”或“不成文宪法”,美、法等国宪法则被称之为“刚性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说惯例在政治生活中比成文的法律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起着更大的作用。……在英国,被人们认定为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中,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的有《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及1832年、1867年、1884年、1885年的《选举改革法》和1911年的《议会法》……——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经》的特点,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政体制的特点,分析英国“被人们认定为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3.家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殿试封弥《糊名)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殿试誉录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

南北分卷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股文定型7.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废科举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芋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与此同时,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总之,美国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立了美妙的联邦共和体制。——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下材料二

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摘编自(美)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原因。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可分成“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和“大一统王朝的改革”两种类型。“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包括先秦各国和北魏的变法、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十分重视联合、团结知识阶层,以扩大和加强社会改革运动的主导力量;改革者得到决策者的全力支持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从而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付诸实施。这种类型的改革大多取得了成功,达到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等既定目标,使社会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大一统王朝的改革”包括除上述以外的历代王朝的各种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改革派往往忽略或轻视对知识阶层的联合、团结,不能积极地调动这一重要的社会力量;改革者时时处处受到决策者的掣肘,无法将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贯彻到底,也很难及时、迅速地纠正决策者在指导改革过程中的失误。因此,这种类型的改革都遭到了失败。——摘录自丁云《关于中国历代改革类型分析问题观点综述》根据以上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变法与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答案〗〖解析〗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重视礼乐,从材料中的“宴饮诗是重要题材”“我有嘉宾,鼓慧吹笙”等信息可以看出宴饮赋诗是当时的社会风尚,体现了礼乐致和的政治观念,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排除B项;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周天子对功臣的嘉奖,排除D项。故选A项。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九卿中廷尉和内史地位最高,到汉朝时则是太常和郎中令的地位最尊,体现了汉代政治思想变化,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制度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九卿不是相权,不存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排除C项;汉承秦制,排除D项。故选A项。3.D〖解析〗“统收统支”体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法制规范相当齐备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用于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关系。国家财政收支的支配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因收支不挂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级财政主体,这反映了国家治理的进步,D项正确,爬出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治理的进步,因此不是中央集权的弱化和财政体系的落后,排除BC项。故选D项。4.C〖解析〗根据材料“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颁布的《代人定姓族诏》,既维护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又笼络了汉族高门望族,此举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室独尊地位的确立,排除A项;“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孝文帝此举推进了汉化改革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三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和不断的战争,使得两汉强调文治精神的察举制遭到破坏,倒退为秦、汉初年的以军功得官,为了挽救这种情况,魏国尚书陈群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后来的九品中正制,由此可见,社会的变迁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最终九品中正制取代了察举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局对察举制的破坏,并非强调察举制本身存在弊端,排除A项;材料强调九品中正制确立的原因,但没有强调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局破坏了察举制,因此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并非强调“九品中正制是当时最优选择”,排除C项。故选D项。6.C〖解析〗依据材料“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可知谏官谏诤的对象是皇帝,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未涉及中央集权问题,排除A项;材料当中并未提高监察机制独立的问题,而且古代的监察机构都是为皇权服务的,不具备独立性,排除B项;“消除”词语过于绝对,而且谏官谏诤的对象是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7.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代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老弱妇孺,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由此反映了汉代法律的儒家化,C项正确;材料和儒学地位、司法制度以及儒学影响力无关,主要是强调了汉代法律的特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8.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北魏律》与《陈律》中‘官当’入律。‘重罪十条’罪名的确立”可知,材料中“八议”、“官当”、“重罪十条”,体现了将儒学孝亲和礼制思想融入法律,体现了法律儒学化的特点,B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的制度,排除A项;中华法系的完备是在唐朝时期《唐律疏议》的颁布,排除C项;教化百姓的乡约开始于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9.D〖解析〗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国人对共和的认可,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共和思想的传播,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目标,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人认可共和,属于思想观念方面,民主政治体制属于政治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10.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定适应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需要,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A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其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重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1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官员每年均需要接受公民的监督,这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运行,D项正确;材料涉及公民监督,但不涉及监督机制,排除A项;材料与司法程序无关,排除B项;C项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2.B〖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5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而原有的文官制度无法适应迅速提高的生产力,因此对其改革,B项正确;英国内阁是一个包括多个由首相任命的政府部门的官方体制,材料无法体现内阁地位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排除C项;材料问的是原因,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彭尔顿法》确立文官竞争择优与保持中立原则,首次确认了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在一定程度减少政府的腐败,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有利于提升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文官中立不等同官员中立,排除A项;原则上有利于公平,不等同于事实上的公平,排除B;根除腐败有点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问题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罗马元首制的缔造者奥古斯都于公元前18年颁布《尤里乌斯法》,试图借助法律的力量敦促罗马人结婚生子,提升人口数量,以保障庞大帝国的延续与进步。其中规定:“罗马男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则可以免除公民劳役;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无子嗣者只能继承留给他们的遗产和遗赠的一半。”这说明罗马法强调国家利益至上,C项正确;材料与“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鼓励生育,“限制了公民的权利”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排除D项。故选C项。15.B〖解析〗《法国民法典》是在遵循了启蒙思想的理念,符合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强调遵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这体现了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法国民法典》依照的是罗马法,属于大陆法系,而普通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排除A项;《法国民法典》旨在维护统治,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学家莫德斯蒂努斯认为居住权超过市民法而带有自然法的色彩。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由此可知,罗马法学家莫德斯蒂努斯认为居住权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是受自然法的保护的,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社会经济秩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财产继承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7.(1)特点:结构:以刑为主,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内容:具有简朴性、原始性、野蛮性、残酷性。地位或作用:是成文法,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深远影响。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战争;思想百家争鸣,文化繁荣;小农经济产生,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变法成果的角度制订法律。(2)特点:英国没有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宪法;或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惯例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更大的作用。意义:使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为其他国家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对人身的侵犯”“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等信息可知,以刑为主,包括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和刑事诉讼法;根据材料“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杀二人及其母氏”等规定可知,体现了其原始性、野蛮性和残酷性;根据材料“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在其后的诸部封建法典中得到继承”等信息可知,《法经》是一部成文法,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深远影响。背景:根据材料“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我国正处于战国时期,这时期政治方面是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思想方面流行诸多思想流派,思想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经济方面随着铁力牛耕的使用和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产生,因此《法经》是为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变法成果的角度制订的法律。(2)特点:根据材料“英国只是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可得出英国没有现代意义上成文的完整的宪法;根据材料“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说惯例在政治生活中比成文的法律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起着更大的作用”可得出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惯例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更大的作用。意义: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的有《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选举改革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促进英国代议制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完善,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制度保障,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同时为其他国家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18.(1)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