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专题01:理清记叙文的叙事线索一、理清记叙文的叙事线索常见的考察形式: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常见的考察形式: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的xx事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1.含义: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分类以实物为线索。如:《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以人物为线索。如:《邓稼先》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以事件为线索。如:莫怀戚的《散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以时间为线索。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先后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以地点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如何找文章的线索。(1)看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尤其是以人和物为标题的文章。(2)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3)看抒情议论句。记叙文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4)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注:一篇文章行文的线索不一定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线索,要看哪一个线索是最突出的,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一一对应,一明一暗展开叙述。4.线索作用(1)可以集中表现主题,因为主题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材料又是由线索串联起来的,如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整体。设问形式答题格式作用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指出线索是……,并概括围绕线索写了哪些事。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②本文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明线是……,写了哪些内容;暗线是……,写了哪些内容;好处是……。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一、(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神像青霉素①一村人的水桶在滴水崖前排着队。②村人的心情和这天一样,闷着火,一根火柴就能点着,滴水崖的这眼泉不急,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嘀答,嘀答,半天滴满一桶水。③这是要人命呀!村人唉声叹气,老天爷,快下雨吧,下了雨泉水才会旺。④二先生说,山上苍老爷庙里的神像别毁坏就好了,苍老爷管着咱这里的风雨雪雹,他老人家生气了,才这样大旱的!二先生的话阴阴的,能拧出水。⑤塑像呀!咱们集资重塑一个苍老爷像吧?有人建议。⑥早就该塑的,有神敬着心里踏实!有人附和。⑦二先生把他的接水桶往前移了移,说,总算还有明白人。⑧一伙村人就去找泥人刘,请他重塑苍老爷的神像。泥人刘会捏泥人,老辈子传下的手艺,一团泥巴在他手里捏啥像啥。泥人刘答应后有些犯难,问,苍老爷长什么样?⑨众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苍老爷长什么样,都看二先生,他是村里的大能人,据他说天上的事知一半,地上的事全知道。⑩神仙的样呗!二先生说,苍老爷是神仙,肯定相貌威严,苍老爷又是咱老百姓的神,也少不了慈悲。村人都点头,就是,就是。⑪一大早泥人刘就上山,在村口碰到村主任和一个戴草帽的人,草帽遮着脸没看清人,泥人刘就和村主任打个招呼走了。⑫你丢钱了?这么急着走,也不和咱田叔说句话?村主任在后边喊。⑬泥人刘停下回头看时,那人已取下草帽,一张消瘦的脸,但泥人刘很快认出了,很惊喜,田叔,您回家了?⑭回家了。田叔微笑着看着泥人刘,听说你这些天很忙的。⑮泥人刘有些不好意思,天太旱,求求苍老爷,嘿嘿,大伙的心愿,也是病急乱投医。⑯村主任说,你们做那些都是虚的,田叔给咱们做的才是实的。看到泥人刘不明白又说,田叔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带着打井的专项款,回村里帮咱们打井办实事来了。⑰太好了!咱村需要井,只是以前打几次井都是干眼子,大伙都没信心了。泥人刘说。⑱村主任说,这次不一样,田叔请来了城里的技术员,有技术又有钱,准成!咱田叔说了,打不出井就不回城里。⑲田叔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城里做局长。⑳山上开始钻井了,位置就定在苍老爷庙附近,是田叔和城里来的技术员勘察了很多地方,最后定下的。㉑钻井的深度一天天增加,一直没有水的影子。㉒咱村和井没缘分,村名叫滴水崖,只能喝嘀答的水,老辈打井都没成过,怕又是一个空。二先生说。㉓又熬了两天,钻井杆喷出的还是干面子,田叔病倒了,回城了。㉔躺在床上的田叔每天都给村主任打电话,今天是什么情况?㉕还是干面子,电话里村主任的声音干巴巴的。㉖今天又是什么情况?㉗还是没见水,电话里村主任的声音带着哭腔。㉘不能放弃,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田叔给村主任说,也是给自己说。㉙可是……您带来的打井的专项款快用完了,村主任的声音很无助的样子。㉚田叔安慰他,别急,明天我让人送钱去。㉛又一天深夜,田叔被床边的电话铃惊醒,是村主任打来的,井出水了,哗哗的!村主任的声音被水泡得湿漉漉的。㉜苍老爷的神像塑好了,泥人刘松了一口气,二先生也松了一口气。㉝水井的剪彩和苍老爷的神像的开光同时进行,这是村主任和二先生共同决定的。㉞鞭炮齐鸣,唢呐声在山谷里飘来荡去,井水从水泵口喷涌而出。㉟一块红布从苍老爷神像的头上慢慢滑下来,苍老爷的面容展现,映在村人的眼睛里。㊱是田叔的模样。(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01期)下面是同学们在阅读这篇小说后的交流。请你仔细阅读,完成相关任务。小文:读小说要关注小说的叙述。我发现这篇小说是双线并行展开叙述的。两条线索分别是,(2)。小语:嗯,是的。读小说还要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那么小说中为什么要写“二先生”这个人物呢?小文:我认为:(3)小语:小说的语言也很有特点。你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描写村主任的两个画线句子进行赏析吗?小文:我是这样赏析的:(4)小语:赏析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标题,使村民获得水源的是田叔,小说却以“神像”为题,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小文:我认为:(5)【答案】
田叔凿井
塑造神像
二先生这一形象推动了“塑造神像”情节发展,同时他的迷信也更能对比反衬突出田叔这一人物坚定不移为村民做实事的崇高形象。
这两句运用对比,村主任的声音用“干巴巴”“湿漉漉”前后对比,表现了村主任因水而生的失落到喜悦的情绪变化,突出了凿井出水对村民的重大意义。
①小说以田叔凿井和塑造神像这明暗两线展开叙述,使村民获得水源的是田叔,小说却以“神像”为题,结局时两线重合,谜底揭露——神像就是田叔。②小说以“神像”为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开篇就抛出了神像的容貌问题,为结尾埋下伏笔,神像从无容无貌到变成田叔之貌的转变也暗示了田叔为村民所做的奉献之大以及其在村民心中地位的上升。③小说告诉读者(主旨):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切实帮助百姓解决困难的人,就会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敬仰,就是老百姓心中的真正的神。【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线索。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由第⑯段“田叔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带着打井的专项款,回村里帮咱们打井办实事来了”,第⑳段“山上开始钻井了”第㉑段“钻井的深度一天天增加,一直没有水的影子”第㉓段“又熬了两天,钻井杆喷出的还是干面子,田叔病倒了,回城了”第㉛段“又一天深夜,田叔被床边的电话铃惊醒,是村主任打来的,井出水了”等语段可知,一条线索是田叔凿井。(2)本题考查文章线索。由第⑤段“塑像呀!咱们集资重塑一个苍老爷像吧?有人建议”第⑧段“一伙村人就去找泥人刘,请他重塑苍老爷的神像”第㉜段“苍老爷的神像塑好了”第㉝段“水井的剪彩和苍老爷的神像的开光同时进行,这是村主任和二先生共同决定的”等信息可知,另一条线索是塑造神像;两条线索是并行展开的。(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由第④段“二先生说,山上苍老爷庙里的神像别毁坏就好了,苍老爷管着咱这里的风雨雪雹,他老人家生气了,才这样大旱的!二先生的话阴阴的,能拧出水”可知:二先生是一个迷信之人;在钻井一天天进行却一直没有水的影子时,联系第㉒段“咱村和井没缘分,村名叫滴水崖,只能喝嘀答的水,老辈打井都没成过,怕又是一个空。二先生说”可知:二先生不仅迷信,而且容易半途而废,思想上有所动摇;由第㉘段“不能放弃,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田叔给村主任说,也是给自己说”可知:二先生和田叔坚定不移地想要凿井为村民着想、办实事的形象,形成了对比,更突出田叔的高大形象,同时二先生这一形象在全文都有出现,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本题考查赏析语言。“声音干巴巴的”与“声音被水泡得湿漉漉的”形成对比,用声音的不同反映出村主任的情绪变化;由第㉕段“还是干面子”可知:“声音干巴巴的”是因为还是没有凿出井水,村主任心情有些沮丧;由第㉛段“又一天深夜,田叔被床边的电话铃惊醒,是村主任打来的,井出水了,哗哗的”可知:“声音被水泡得湿漉漉的”是因为井出水了,村主任的心情变得喜悦兴奋,这一情绪的变化也反映出井水对村民来说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侧面突出田叔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形象。(5)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塑造神像”是小说的线索之一,由第㊱段“是田叔的模样”可知:谜底在最后揭晓,“神像”就是田叔,这样的写作构思更能突出田叔高大的人物形象;根据第⑯⑱㉓㉔段“田叔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带着打井的专项款,回村里帮咱们打井办实事来了”“田叔请来了城里的技术员,有技术又有钱,准成!咱田叔说了,打不出井就不回城里”“田叔病倒了,回城了”“躺在床上的田叔每天都给村主任打电话,今天是什么情况”可知:田叔为滴水崖打出水井操心费力劳神,把田叔塑成“神像”更加突显赞美像田叔一样一心为民办实事的主题;文章以“田叔凿井”为明线,以“建造神像”是暗线,两条线索平行展开,更有意蕴,同时,以“神像”为题,给人神秘感,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神像”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村里迷信塑造神像,然而根据第⑧⑨段“泥人刘答应后有些犯难,问,苍老爷长什么样”“众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苍老爷长什么样”可知:刚开始无人知晓神像容貌,到最后神像塑成田叔的容貌,可知田叔为滴水崖解决吃水难题,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提升,深层是指只要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这样的人就是群众心中的神,这样的神才是深受群众喜爱与崇拜的对象。二、(2021·浙江绍兴·模拟预测)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回答下列小题。鹅毛压得父亲喘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父亲为什么气喘和咳嗽那么严重?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哦!原来如此,第⑤段和第⑨段是A关系,这样的好处是:B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⑪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穷困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俩姐弟,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看完全文,发现文中多次出现鹅毛,想来鹅毛应该是全文的C,作用是D2.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父亲收鹅毛,A____________→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B____________,剧烈喘咳母亲用鹅绒,整宿做鞋
→C__________,日子熬过→我忆鹅绒,明白父亲3.赏析文中第⑩段画线句。4.阅读是需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边读边思考,才能向思想更深处漫溯,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在ABCD处把小明思考的内容补上。A__________
BC__________
D5.文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请你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2.早出晚归
父亲扇鹅毛
父亲垒起泥屋
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鹅绒”比作“流云”,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鹅绒的情状,睹物思人,表达了作者对已逝父母的怀念之情。
4.照应(呼应)
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交代了父亲咳喘坚持收鹅毛的原因,赞美父亲为了“我”和姐姐付出的重于泰山的伟大的爱,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线索
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象征着父母给予子女的爱,表达了对父母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5.父母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轻轻的鹅毛,但其中体现的他们对我们的爱,却重于泰山,作者借这样平凡的细节表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分析】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一空:根据第一段中的“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可得:早出晚归。第二空:根据第四段中的“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可得:父亲扇鹅毛。第三空:根据第八段中的“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可得:父亲垒起泥屋。3.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中,“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我在老屋角落发现的一小窝鹅绒比作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以“流云”喻鹅绒,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鹅绒的轻盈情态。作者看到这一小团鹅绒,想到已经去世的父母,想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所以这处比喻还表现了作者对去世父母的怀念之情。4.AB.考查前后呼应。第五段提出问题:为什么父亲不去上工,而让柔弱的母亲去。第九段解释了父亲不去上工的原因,是因为父亲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不能干重体力活。也解释了父亲收鹅毛的原因,这活相对轻松,还能帮母亲。所以这两段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父亲不顾自己的病情,坚持收鹅毛,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子女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中心。CD.考查线索。本文多次出现“鹅毛”,围绕着“鹅毛”组织材料,父亲收鹅毛、扇鹅毛,母亲用鹅绒做鞋贴补家用,父母去世以后,我在老屋的角落里发现一团鹅绒,想到父母之爱的无私。所以“鹅毛”是文章叙事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联系末段中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可知,“鹅毛”在文中还象征着重于泰山的父母之爱,这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寄托了我对父母之爱的赞美和对去世父母的怀念之情。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联系文本内容可知,父亲肩上挑的,是收来的鹅毛,母亲手里操持的,是用鹅绒做的鞋。父亲身体不好,却坚持收鹅毛。母亲在寒冷的冬夜做鞋。他们所为,只是为了能给孩子们交学费,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文化,将来拥有幸福的生活。可以说,在这一片片的鹅毛里,蕴含了深重的父母之爱。所以作者才会说鹅毛虽轻,“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作者认为父母之爱比泰山还要沉重,表达了他对父母无私之爱的赞美之情,也包含着他对父母的感激与思念之情。其实哪一位父母不是这样呢?他们辛苦工作,只求子女生活幸福安稳。这份爱比泰山还要沉重。三、(2021·天津红桥·八年级期末)阅读洪振秋《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完成各题。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③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④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⑤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⑥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米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凭着坚忍坚强,冲破困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们的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⑨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⑩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6.文章第②至④段主要写了青苔具有怎样的特点?7.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8.联系全文,分析题目“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写“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青苔“微不足道”“细小低微”,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B.文章中的“江水绿如蓝”和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重点不一样:前者是强调青苔的繁茂,后者是强调江水的澄澈。C.文章用词生动贴切。如描写父亲在春雨来临前“拾漏”后,“掏”“填”“黏附”“塞”等词语准确地表现出对青苔的重视。D.文章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对青苔的情感,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E.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永,富有表现力。【答案】6.示例:微不足道,细小低微;富有气势,连绵起伏,渐成气象;生命力顽强,倔强。
7.句子运用“趴”“粘”“爬”“附”“布满”“撑”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意近即可)
8.题目中的“绿意”表层含义青苔的绿,写出了青苔虽然微小,但自有风情,能衬托百花,点缀春光;自强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融入诗画,在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意蕴。(意近即可)
9.AD【分析】6.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可得:微不足道,细小低微。根据第四段中的“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可得:富有气势,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根据第四段中的“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和第五段中的“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可得:生命力顽强,倔强。7.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加点的“趴”“粘”“爬”“附”“布满”“撑”等皆为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青苔在各种生长的不同情态。“残旧的瓦片上”“厚重的砖头间”“苍老的树干中”“瘦硬的岩石上”“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表现了青苔生长环境的恶劣,但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青苔依然顽强的生长着,表现了青苔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意。8.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中“绿意”的含义可由浅入深进行分析。浅层分析字面的意思,结合主要内容分析。由第二段“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可知,绿意指青苔表现出的生机勃勃、春意盘然;深层意思:由第四段“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第⑥段“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第七段“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等句子可以得出,“绿意”也指青苔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由第六段中的“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可知,青苔融入了诗画,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蕴。由第九段“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挥起满眼的绿意”和第十段内容可知整篇文章也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也有对具有青苔精神的人的赞美。9.A.“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有误,开篇写“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勃勃生机”是为了引出对青苔的描写,并无“抑”的意思;D.“明线是作者对青苔的情感,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有误,应为“明线是对青苔的描写,暗线是作者对青苔的情感”;故选AD。四、(2021·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示爱廖玉蕙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②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手不释卷、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__(顾影自怜、自艾自怨)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啦!吃饭。”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⑪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⑫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⑬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10.请为文章第②③两段中画线的地方选择恰当的词语。(1)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___(手不释卷、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板大的满足。(2)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___(顾影自怜、自艾自怨)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11.阅读①~④段中女儿是如何示爱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文中同样是“示爱”,“我”和女儿的表现有什么不同?13.文章以“示爱”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14.母亲北上和我们同住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读了本文后受到的启示。【答案】10.(1)爱不释手
(2)顾影自怜
11.女儿夸赞我的文章,并在听完后又拿去看;在我试穿新衣时女儿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在家里的白板上写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
12.女儿总能把感情表达得自然,不别扭,而我在向母亲示爱时却会害羞,十分费力。
13.以“示爱”为线索贯穿全文,“示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示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向亲人表达心中的爱。
14.母亲在父亲过世后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不再唱歌;而在女儿示爱后,心情愉悦,又开始唱歌了。第二问围绕“尽孝要及时,有爱大声说”等来谈即可。【分析】10.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的能力。要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正确选择。“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爱不释手”意思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根据语境“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第(1)空应选“爱不释手”。“顾影自怜”意思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也指自我欣赏。“自艾自怨”意思是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根据语境“我偶尔买了新衣”,第(2)空应选“顾影自怜”。11.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概括。根据“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可概括为:女儿夸赞我的文章,并在听完后又拿去看。根据“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可概括为:在我试穿新衣时女儿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根据“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可概括为:在家里的白板上写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1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从⑨段“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可知,女儿总能把感情表达得自然,不别扭,而我在向母亲示爱时却会害羞,十分费力。13.本题考查理解题目作用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结合文章主旨分析题目作用。本文主要写女儿经常向我示爱,我学着女儿向母亲示爱,“示爱”贯穿始终,“示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启示人们要向亲人表达心中的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1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并谈出启示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简洁准确表述。从“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可知,母亲在父亲过世后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不再唱歌。从“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可知,在女儿示爱后,心情愉悦,又开始唱歌了。启示示例:经营好自己,珍惜眼前的时光,及时尽孝,一切该来的总会到。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有爱大声说,快乐自己,幸福他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五、(2020·广东潮州·八年级期末)太姥姥的大烟袋
于典①太姥姥是满族人,祖上都是做大官的,她的一生可谓平淡中夹杂着精彩。②太姥姥嫁过来的时候,陪嫁的物品中除了金银手镯,还有她最钟爱的几十年都不离手的红铜锅乌木杆玛瑙嘴的大烟袋。③太姥姥说,镯子换了小米给全家人填肚子了,唯独剩下了那杆大烟袋,伴随着她走完了人生。④太姥姥过日子既勤俭又豁达,家里家外为人处世一派祥和,唯独对抽烟这件事儿半点也不让步。她九岁就偷偷学会了抽烟,出嫁的时候,跟她阿玛要了这杆大烟袋。这杆大烟袋可是大有来头,烟锅是风磨铜的,里外锃明刷亮,乌木烟杆一尺九寸长,18毫米粗,纹理细密闪金星,笔杆条直,材料是上百年的金丝楠,用手攥着,凉丝丝温润润的,经年累月地使用,烟杆早已有了包浆。最奇特的是水胆玛瑙烟嘴,在中间的小孔周围,含着一汪清澈的水,轻轻一动,就会发出清脆爽朗的声音,水胆玛瑙柔软且坚硬,用嘴叼着不伤牙,而且对旱烟叶的毒性有消除吸收的作用。⑤太姥姥抽了一辈子旱烟,她不咳嗽也不喘,家人曾劝过让她戒,她不反驳,却说起抽烟的好处,她用自己的一套来回答:“一口烟,解心宽;两口烟,安睡眠;三口烟,人情暖。”家人听了,觉得她都是耄耋老人了,一辈子就好这口儿,也就不再纠结。⑥其实对太姥姥的这些言论,我绝对不敢苟同,烟草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烟焦油等有害物质,对肺伤害很大,跟她讲科学,太姥姥假装仔细聆听,听完了,也不辩解,挥挥手,紧接着划根火柴,点燃她的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她这是在无声地反抗。既然劝不动,那就索性随她吧。⑦有一年,村子里来了个收古货的人,他看到太姥姥的大烟袋,眼睛里顿时射出光芒,他问:“老人家,舍得出手不?”太姥姥眯着眼摇头:“留着,死了带走。”那人伸出一个巴掌,道:“我出这个数。”太姥姥笑说:“五千啊?你看看行,拿不走。”那人赶紧说:“给您在后面加个零。”太姥姥又笑说:“加八个零也不中。”那个人走了以后,太姥姥忽然明白,自己的大烟袋还值这么多钱呢,从此就开始精心看护,烧火、做饭、喂鸡、喂猪都不离手,晚上睡觉也放被窝里。⑧那年年根儿,我在报社实习,姥姥突然来电话说太姥姥不太好,让我赶紧请假回去。⑨当我看见太姥姥的时候,心里陡然一酸,半年多的时间,老人家已经瘦得脱相了,看见我,便伸出手拉住我,趴在我耳边,断断续续地求我为她办一件事儿。⑩她说:“妮儿啊,村西老刘家的小孙子春宝得了重病,水灵灵的娃没钱治病,不救活,能扯碎爸妈的心呢。太姥姥没有钱帮,你把烟袋拿去卖了,卖多少都给春宝瞧病吧!”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压低了声音问:“您不是说要把烟袋永远带在身边吗?”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过脸去,自言自语道:“陪了我一辈子的老物件儿,留下,兴许能救条命,要是带走了,一文也不值。”⑪我哭着对她说:“您一定要等我回来,我这就走。”她点头。⑫经过文物部门鉴定,太姥姥的这杆烟袋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物件儿,估价在25万以上,极具收藏价值,当时现场有一位收藏家,知道太姥姥的愿望后,当场出价30万,我丝毫没有犹豫,成交。⑬我回到老村,太姥姥仍然在坚守,她看到我的表情,就知道她的愿望实现了,随后,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起手,指了指春宝家的方向,脸上漾出一丝笑容,接着,手臂慢慢垂了下去,溘然长逝。(选自《意林》2019第5期,有删改)15.文章主要写了太姥姥与大烟袋的三个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情节家人劝太姥姥戒烟(1)(3)太姥姥的情感态度无声反抗(2)(4)16.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紧接着划根火柴,点燃她的大烟袋,吧嗒吧嗒地抽……(2)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转过脸去,自言自语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程教案上学期
- 玉溪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训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影视鉴赏教育课件
- 块料楼地面施工工艺
- 2024年红外光学测量雷达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3年复配色粉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届贵州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统一联合考试数学试题
- 仓储配送合同流程
- 采购合同资金结算流程
- 高原与平原地貌的形成和特点
- 关键岗位廉洁从业培训课件
- 麦肯锡商业计划书
- 农业旅游商业计划书
- 《神话原型批评》课件
- 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 儿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 可持续发展的采购战略
- LED灯具光学基础知识
- 宇通客车维修手册介绍
- 2024抖音运营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