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知能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知能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知能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知能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知能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知能整合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修辞技巧和表现技巧。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表现技巧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幽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3.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借江心之月抒发作者的愁苦之情。又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韶华易逝,平添愁绪。“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联想到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4.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思想,情感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画图省识春风面),尽管国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的人生悲剧——抒发了怨恨之情:如果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剧。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2.烘托。本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鲜明。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3.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最后一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另外要注意“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用一种事物暗示出另一种事物。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4.白描。本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达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主题。5.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6.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儿争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7.虚和实。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是虚幻之景。8.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突出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受到人们的青睐。(三)修辞手法1.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2.夸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3.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印象。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又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4.比兴。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前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晁衡高洁的品德;后句寄兴深微,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5.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二、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和解答注意事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具体指:①分析诗歌在谋篇、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色;②分析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③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提问方式:①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技巧)表达作品的主旨?②本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③这首诗的哪一联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解答要领: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若是就整首诗歌或几句诗提问,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表现手法来解答,若是针对诗歌具体某句诗时,适宜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说说作者采用这个手法的原因;阐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12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采地黄①者

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12参考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叙述特点应从人称、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