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大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题库)_第1页
北部湾大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题库)_第2页
北部湾大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题库)_第3页
北部湾大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题库)_第4页
北部湾大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术语解释题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2、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3、生命表:描述种群中个体死亡与存活过程,预计种群中个体存活情况的一种工具。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照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排列而形成的链状顺序。5、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紧密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7、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8、社会等级:社会等级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等级形成的基础是支配行为,或称支配从属关系。社会等级的优越性还包括优势个体在食物、栖所、配偶选择中均有优先权。9、复合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10、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故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故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11、环境容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种群数量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12、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和密度的种群,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种群最大增殖速率。1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14、构件生物: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如水稻、浮萍、树木等。15.内稳态:任何生物体在外界条件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都具有维持体内理化状态相对稳定的能力。16、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17、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小气候变化大,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调节,与大气候有极大的差别。18、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种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它们在群落中生态位接近,具有同样的功能,种间竞争十分激烈。19、生态平衡: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况即为生态平衡。20、生殖价:生殖价是该个体马上要生产的后代数量(当前繁殖输出),加上那些预期的以后的生命过程中要生产的后代数量(未来繁殖输出)。进化预期使个体传递给下一世代的总后代数量最大,换句话说,使个体出生时的生殖价最大。21、抽彩式竞争:群落中具有许多入侵断层能力相等和耐受断层中物理环境能力相等的物种;这些物种中任何一种在其生活史过程中能阻止后入侵的其他物种的再入侵。这样,对断层的种间竞争结果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即先入侵的种取胜,至少在其一生之中为胜利者。当群落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地形成新的断层,时而这一种“中彩”,时而那一种“中彩”,那么群落整体就有更多的物种可以共存,群落的多样性将明显提高。22、生物学零度: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生物才开始生长发育,低于该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一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23、驯化:人工的定向诱导可以导致生物的耐受限度的变化的过程。2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25、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26、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27、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28、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29、多态现象:一种群中有一种以上表现型的现象。30、中等干扰学说:干扰往往会使群落形成断层,断层对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持续发展,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程度的干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31、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带(或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相邻的群落有所增加的现象。32、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33、同化效率:指植物吸收的太阳光能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34、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生活型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35、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克生;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克生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二、单项选择题1.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A.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2.约旦规律描述的是(D)。A寒带内温动物个体较温带内温动物大B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突出部位短小C热带动物体形相对较小,外露部分增大D鱼类的脊椎骨数目在低温水域比在温暖水域的多,身体也趋于增大3、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D)。A

2个种死亡

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4.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A稳定型B增长型C下降型D混合型5.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C)。A河口湾B大陆架C海藻床或珊瑚礁D大洋区6.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C)。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7.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B温度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湖泊B.草原C.果园D.热带雨林9.群落演替进程中,最先在群落中定居下来的物种称为(A)。A、先锋种B、关键种C、优势种D、建群种10.芦苇属于植物类型(C)。A、沉水植物B、浮水植物C、挺水植物D、湿生植物11.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池塘内藻类的种群日变化属于(A)。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被动D季节性消长12.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13.

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A.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变化

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14.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C)。A.大量地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B.大量地投入鱼的饲料C.及时、适量地捕捞出成鱼 D.大量地增加池塘的水量15.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A.

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B.

能量是守恒的C.

消费者数量不足

D.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16.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A.

趋同适应

B.

竞争

C.

互利共生

D.

趋异适应17.

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A.

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

推迟生育18.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19.

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20.

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

A

)。A.

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

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21.种内竞争的表现有

(

A

)

A自疏

B

寄生

C捕食

D

变换体态22、种群是指

(

A

)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会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23.群落是指

(

A

)

。A相同时间,同一地段上种群的集合B不同空间,同一地段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相同时间,不同地段上种群的集合D不同空间,不同地段内同种个体的集合24、贝格曼规律描述的是(

A

)。A寒带内温动物个体较温带内温动物大B寒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突出部位短小C热带动物体形相对较小,外露部分增大D沙漠中的啮齿动物种类繁多25.在岩石表面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

A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异养性演替26、从演替的起始条件上看,在农田弃耕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

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异养性演替27.d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2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D)。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29.

下图表示两种鸟的食物成份()和捕食频度()的关系。种内竞争大、种间竞争小的情况是(D)。

30、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C)。A3%B0.5%C97%D小于3%31.生态学这一名词是由(D)首次提出的。AHaeckelBTansleyCShelfordDOdum32.

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

)。A.

他感作用

B.

抑制作用

C.

竞争

D.

领域性33.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解释。

A.

贝格曼规律

B.

阿仑规律

C.

谢尔福德规律

D.

高斯假说34.

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A.

丰富

B.

缺乏

C.

变化大

D.

稳定35.__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B)。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36.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D)。A.反馈 B.内调节 C.外调节 D.负反馈37.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

C.

土壤顶级

D.

地形顶级38.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9.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A.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D.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40.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C)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41.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D)。A.

物种数量

B.

物种生物量

C.

物种的体积

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42、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B)。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

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43、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C)

。A

种群

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4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B)。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被动D季节性消长45.在珠江三角洲某产粮区,近几年来人们大量捕杀青蛙赚钱,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减产的原因是(B)A.造成了环境污染 B.食物链遭到破坏C.植被受到了破坏 D.造成了自然灾害46.(A)被喻为“地球之肾”。A、湿地B、雨林C、草原D、苔原47.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48.林德曼效率值为(B)。A、1/5B、1/10C、1/15D、1/2049.

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A.

能量关系

B.

信息传递

C.

物质循环

D.

营养关系50.

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D)A.

出现地理障碍

B.

出现生殖隔离

C.

生态位分化

D.

近亲繁殖51.在生物实验室里有一个生态球,已经存在了一年多时间,后因实验室装修,搬到了走廊里,不久生态球里的生物就全部死亡了。据此你推测这个生态球原来最可能是放在(C)A.冰箱上 B.办公桌上 C.窗台上 D.柜子里52.地球上碳的最大储存库是(C)。A.大气层

B海洋

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53.

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

B

)。A.

根系发达

B.

叶表面积较大

C.

叶表面凹陷

D.

茎可进行光合作用54.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

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

群落的镶嵌55.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C)

。A

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

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

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

无天敌56.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57.种内竞争的表现有(A)

A自疏

B

寄生

C捕食

D

变换体态58.生态系统的概念是___于1935年提出来的。(B)A.FisherB.TansleyC.VickermanD.Mobius5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A

个体

B

种群

C

D

基因库60、在干燥空气中,O2占大气总量的比例约为(D)。A30%B0.5%C79%D21%61.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B)。

A.

r-对策

B.

K-对策

C.

A-对策

D.

G-对策62.逻辑斯谛方程Nt=K/1+ea-rt中,K是指(C)。A、种群平衡系数B、自然对数C、环境容纳量D、种群个体数63、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B)。A萝卜B玉米C黄瓜D小麦6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A水稻B玉米C大豆D小麦三、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水平。2、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分解时的理化环境等三个方面。3.水生演替系列是在水底原生裸地开始的,通常要经历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和木本植物阶段六个阶段。4、自然选择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5.逻辑斯谛曲线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6、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群落中各物种间相互联系、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群落具有一定结构、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具边界特征和群落中各物种的重要性不同。7.组成生态系统的四种主要成份分别是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8、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三大类型。9.物种形成的三个步骤分别是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生殖隔离机制建立。10、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增度、衰退和稳定三个基本类型。11.最重要的四类种间关系是竟争、捕食、寄生和共生。12、按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等5类。13.种群的内分布主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成群分布三个基本类型。14.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江河中表现为水华、在海洋中表现为赤潮。15.旱生演替系列是从环境恶劣的岩石表面开始的,包括地衣植物群落阶段、苔鲜植物群落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木群落阶段五个阶段。16、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综合、主导、阶段和不可代替与补偿、直接与间接等特点。17.生态学研究的4个主要层次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8.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群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通者、调控者。19、水的特性与存在形式可以用极性、高热容量、特殊的密度和3种形态来描述。20、世界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草原、荒漠、冻原以及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等八种类型。四、判断题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

)2、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3.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4.食物链的环节最多可以达到8个。(×)5.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6.适度干扰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7.从进化的角度看,所有物种都处于协同进化的相互适应之中。(√)8.在自然界的种群分布以成群分布的形式最为普遍。(√)9.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个体死亡没有积极意义。(×)10.生物可通过驯化和休眠来抵抗环境胁迫。(√)11.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

)12、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

×

)13.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

)14.脆弱生态系统就是退化生态系统。(×)15.生物可通过驯化和休眠来抵抗环境胁迫。(

)16、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

)17.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

)18.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19.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

)20.老虎的生态对策属于r-对策生物。(×)五、简答题

1、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竞争排斥原理。答案:生态位理论: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或者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包括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以及一个种群与其他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竞争、捕食、合作等)。生态位包括:基础生态位:生态系统能够为某种生物提供的最大空间。实际生态位:由于竞争的存在,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总小于基础生态位,而且参与竞争物种越多,该物种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就越小。竞争排斥理论: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同一生境中,生态位差异大的物种竞争才较为缓和,因而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群落更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维持较高的生产力,并且有更高稳定性。不同或相似的物种必然进行某种时间、空间、营养或年龄等生态位的分化分离。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答案:①综和性: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存缺一不可,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②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起主要作用。③阶段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不同强度的生态因子。④不可替代性和可调剂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3、试说明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间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邻接效应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形态、产量、死亡率的影响,并从而得出了“最后产量衡值法则”。该法则认为:无论密度大小,其最后的产量是相等的。原因:高密度时,个体间竞争有限的资源(光、水、营养物等),植物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小,构件减少。4、

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答案: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或作用。负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是:①会使被捕食物种数量下降,甚至物种灭绝。②过渡的捕食还会影响同样以被捕食者为食的其他生物的食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正面的影响或作用主要是:③捕食可淘汰被捕食种群中老、弱、病、残的个体,提高种群个体的质量,提高种群的适合度和竞争能力。④抑制被捕食种群,防止种群过于扩大,对环境造成破坏。⑤给其他物种留下一些资源,使系统可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5、简述关于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在生态学界,对于群落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两派绝然对立的观点,通常被称为机体论学派和个体论学派。机体论学派认为:群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个体论学派则认为:将群落与有机体相比拟是欠妥的。因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上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是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一个群落都不具有明显的边界。环境的连续变化使人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群落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6、

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答案:海水相对海洋鱼类是高渗环境,水分会从鱼类身体内不停地自然渗透流向体外,即不停地失水。海洋鱼类必须不停地通过饮水补充水分。但饮水同时又会将大量溶质吸入体内,使体内面临渗透压增高的危险。排尿可排出一些溶质,如果大量排尿可避免出现高渗透压,又会引起失水。海洋鱼类通过鳃上的特殊结构(离子泵),将大量的离子排出体外,不仅保持体内的渗透压,也维持水分平衡。7、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参数?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间的边界可以是任意的。对于单体生物种群,其种群大小就是一定区域内个体的数量。对于构件生物,无性系分株或枝条(构件)的数目比不同个体的数量更有意义代表多度。种群的重要群体特征包括密度;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种群的内分布型大致可分为随机型、均匀型和成群型3类。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一种有用的图表模式,从生命表可获得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命期望的信息。8、R对策和K对策生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特点。答案:r-对策种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进化,具有所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缺点:r-选择种类个体竞争能力弱,死亡率高。优点:r-选择种类具有高的种群增长率,在种群遭到破坏后能够迅速恢复,具有强大的扩散能力可以使其迅速离开恶化的生境,在其它地方建立新种群。k-对策种类在稳定环境中进化,对环境高度适应,具有所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而个体大的后代,低的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优点:k-选择种类竞争能力强,数量通常稳定在环境容纳量周围,种群个体死亡率低,对于生存环境高度适应,能够与环境和谐共存。缺点:k-选择种类由于种群增长率较低,在种群受到破坏后恢复困难,很容易导致种群灭绝。由于k-选择种类对于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一旦栖息地受到破坏,很难找到新的环境生存,种群容易灭绝。9、试比较单元顶极群落学说与多元顶极群落学说的异同。答案:相同点:认为顶级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其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在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应的。不同点:单元顶级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它因素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级发展,但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顶级群落。而多元顶级论则认为其它因素也能形成顶级。单元顶级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内所有群落的发展具有趋同性,而多元顶级论则认为群落的发展具有多样性。10、

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低盐度水环境?答案:低盐度水环境指淡水,动物体内的渗透压高。体外水分会渗透进入体内,改变渗透压。水生动物是以耗能来维持稳定的自身渗透压的。具体方式如硬骨鱼类是不饮水,并大量排尿来排除过多的水分,并以特殊器官如鳃吸收盐分来维持体内盐分因排泄而丧失的盐分,以离子泵来调节不同离子。11、

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生态恢复是以群落演替理论为基础,恢复是正向演替,退化就是逆行演替。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首先是先锋物种和顶级树种的迁移、散布和替代。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定居才算成功。任何一个裸地上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的定居过程。其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由于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引起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便原来的群落结构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群落内部物种内部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进而群落的特性或多或少地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也是群落演替的诱发因素。生态恢复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群落演替的过程,所以生态恢复必须考虑群落的演替。12、简述物种的形成及其过程。答案:物种形成是选择进化的关键阶段,当种群受到分隔,种群内部的基因流受到限制,分隔开的种群通过独立适应和遗传漂变,形成生殖隔离机制,最终形成新的物种。物种形成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将种群分隔为两个部分,阻碍了种群个体间的交流,使种群的基因流受到阻隔。独立进化:被分隔开的两个种群适应于各自独特的环境而独立进化,形成新的行为、形态和生理特征。生殖隔离机制建立:独立进化的两个种群由于行为、形态和生理的差异,即便再次相遇也无法再进行杂交,生殖隔离机制建立,新物种形成。六、论述题1、影响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初级生产量有哪些主要测定方法?答案:光、CO2、水和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