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名词解释_第1页
外建史名词解释_第2页
外建史名词解释_第3页
外建史名词解释_第4页
外建史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建史名词解释汇总版1.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的台式陵墓,地上部分用石块或砖砌成长方形陵台,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设入口,称为“玛斯塔巴”,意为凳子。2.卡宏城:为修建金字塔专门为工人修建的一座城市。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工人住宅,东部有一条大道,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贵族区,南部为中产阶级。3.德·埃·巴哈利崖墓: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重要的建筑,曼都赫特普庙和哈特什帕苏庙两座陵墓兼神庙组成,它们都是平台式,后面是陡峭的山崖,远远伸开,气势雄伟。4.方尖碑: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崇拜太阳神的石制柱式纪念碑,常成对出现,置于神庙之前。断面呈方形,上小下大,顶端为金字塔形,细长比通常为1/9到1/10,碑身上刻有象形文字。5.牌楼门:古代埃及庙宇的大门,是一堵高大厚实的墙,中部凹下作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作为门楣,墙身两侧向内倾斜,内部中空,有楼梯可直达门楣作为观礼台,墙身刻有象形文字等装饰。6.山岳台:又称观象台,古西亚时期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天象的高台建筑。由高大台基、坡道和台阶、庙宇等组成。它是古西亚最有特色的建筑,主要流行于两河流域,可避免水患,也反映了古西亚人对集中式高耸构图的纪念性追求。7.萨尔贡王宫:两河流域上游亚述帝国时所建造,宫殿和城市同时建造,城近于方形,四个城角朝着东南西北的正方位。宫殿建于西北城墙的中段,一半凸出城墙外面,一半在城墙内。宫殿和观象台建在方形土台上,通过大坡道或台阶可达。整个宫殿有30多个庭院,200多间房子,功能分区明确,房间跨度小、墙身厚、平面多为狭长形。王宫正门两边是高大塔楼,中间夹着圆形券门,正门有著名的人首翼牛像。8.新巴比伦城:建于公元前7~6世纪,古西亚时期新巴比伦王国首都,由旧巴比伦扩建而成。平面近似方形,横跨幼发拉底河,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是相互垂直的道路,南北向大道上依次串联着伊什达门、空中花园、观象台、庙宇、郊外园林等。9.人首翼牛像:古代西亚时期萨尔贡王宫门洞和碉楼所采用的一种建筑装饰。正面两条腿,侧面四条腿,转角的一条两面共用,共五条腿。创造性地将圆雕与浮雕结合运用起来,使两个面都能得到完整的形象。10.波斯波利斯宫:宫殿建在一大平台上,主要由入口大台阶、泽尔士门楼,泽尔士接待厅,大流氏百柱厅和宫殿区组成。其体量宏大,装饰华丽。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结构为石梁柱结构,外有敞廊,墙体为土坯叠砌,表面贴有黑色大理石和琉璃面砖,顶部装饰极为华丽,雕刻色彩遍布整个建筑。11.窣堵坡:佛教的纪念性建筑,主要进行圣骸崇拜。由基座、栏杆和门架、实心半球体、顶部(嵌有定顶)组成,成为后来塔的原型。代表实例:桑奇一号窣堵坡,由阿育王时期一座砖砌窣堵坡扩建而成,立于基座上,四面各有一个门,有明显的纪念性尺度。12.精舍:起初为僧人的讲道场所,后来成为僧人长住的地方,其后逐渐设置佛像,常与支提窟并存,平面布局为中间作殿堂,四周有僧舍。13.支提窟:石窟寺的一种,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平面呈长方形,半圆形结束,半圆部分有一个窣堵坡,侧墙有一排柱子绕过窣堵坡。建筑整体中轴明确,具有较强的仪式感,常与精舍同在。14.美加仑室:美加仑室又叫正室,古爱琴建筑的布局形式,即在入口处两侧墙中间布置两根柱子,退后一个门廊才是主要的隔墙和大门,它成为后来希腊古典建筑平面布局的原型。15.米利都城:古希腊希腊化时期的一次规划性的希波丹姆式的城市。运用了方格网城市规划理论,将几何状、棋盘式道路网作为城市骨架,广场取代卫城成为城市中心,周围有神庙、商店、体育馆、竞技场、剧场等,丰富了城市形态。16.阿索斯广场:一个梯形广场,两边有敞廊,空间较封闭,在广场较宽的一端有庙宇,在面对广场的立面上有柱廊。广场布局反映了希腊化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经济文化特点,对后来的罗马广场有一定的影响。17.埃比道拉斯剧场:古希腊最著名的露天剧场,由中央表演区、乐池、扇形观众台组成。观众台利用山地地形逐层抬高,放射型过道为主,圆弧形的横向过道为辅,满足视线与流线的特殊要求,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较好。18.视差校正法:希腊造型艺术上的一种处理方法,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美感结合在一起。具体方法有:檐部内倾和柱子侧脚、柱子卷杀、水平线中间升起、建筑物高处放大、角柱加粗。运用实例:帕提农神庙。19.凯撒广场:古罗马帝国时期一个封闭的、按完整的规划建造的广场,小店和小作坊没有了,只在广场两侧保留了高利贷者的钱庄和雄辩学家演讲的长廊。广场中间立着镀金凯撒骑马青铜像,后半部是凯撒家族的保护神维纳斯庙,广场隐然是凯撒个人的纪念物。凯撒广场头一个定下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新形式,宣告了罗马共和制的结束和帝国时代的来临。20.奥古斯都广场:古罗马帝国时期一个纯为歌功颂德的广场,广场只在两侧各留下了一个半圆形的讲堂给雄辩家用。庙宇是献给奥古斯都的本神——战神的,平面为周围廊式,立在高的台阶上,完全控制了广场。广场沿边有一圈单层的柱廊,把庙宇衬托的很高。广场周边的围墙全用大块的花岗岩砌筑,与外界完全隔绝。21.图拉真广场:古罗马时期为纪念图拉真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群。平面近似矩形,轴线对称,三层纵深布置着凯旋门、广场、巴西利卡、内院(纪功柱和图书馆)、神庙,通过对称布局,沿轴线层层深入,创造出纵横、开阔、明暗对比的趣味空间,营造出纪念性氛围。22.马采鲁斯剧场:古罗马剧场应用券拱技术使其摆脱了对地形的依赖,多建在城市中央。剧场用一系列放射形排列的筒形拱把观众席架起来,舞台后面的化妆室扩大成为一幢庞大的多层建筑,化妆室的墙面作为舞台的背景,用以倚柱、壁龛、雕像等装饰的十分华丽,座位下有做共振用的铜制空瓮。23.卡瑞卡拉浴场:古罗马时期一座以浴场为中心的建筑综合体,也是古罗马最发达、功能空间最复杂的公共建筑类型。平面近似方形,有纵横两条轴线,对称布局,由中部结构空间(冷热温水浴大厅),大型开敞空间(运动场、花园)、外围辅助空间(图书馆、商店)三个部分组成。结构为全混凝土砖石拱券结构。其规模巨大、空间丰富、装饰华丽、序列严谨。24.罗马斗兽场:古罗马时期最大的斗兽场,平面为椭圆形,由表演区、观众席、服务性地下室三部分组成。立面为叠柱式,结构为混凝土交叉拱和筒形拱。其建筑体量宏大,细部精美,是古罗马竞技类建筑的杰出代表。25.凯旋门:罗马纪念性建筑之一,为炫耀对外战役的胜利而建。一般由矩形的厚重体量、女儿墙、券柱式门组成,上面有大量铭文,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出入口。代表实例:泰塔斯凯旋门。26.纪功柱:罗马帝国时期宣扬皇帝战功而修建的石柱,柱身上是叙述功绩和胜利的浮雕,柱顶上是被纪念的人的塑像,高度一般为20~30米,多由大理石建成,里面是空心的,人可以上到柱顶。代表实例:图拉真纪念柱。27.巴西利卡:古罗马用作法庭、议事和商业贸易的综合性厅堂建筑。平面一般为矩形,端部设半圆形龛,内部由柱子分为中厅和侧廊,主入口在长边。其建筑体量大,结构简单。对后来基督教教堂和伊斯兰教礼拜寺的形制影响较大,代表实例:图拉真巴西利卡。28.券柱式:古罗马时期一种柱式与拱券相结合新构图形式。拱券做承重结构,柱式不起结构作用而成为壁柱,只起装饰作用。这种构图外形完美,表示了建筑的等级秩序。代表实例:罗马大斗兽场、凯旋门。29.连续券:古罗马时期一种柱式与拱券相结合的构图形式。柱子起承重结构,券代替柱子上的梁,券脚直接落在柱式的柱子上(或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其可重复使用形成轻巧活泼的形象。30.叠柱式:古罗马时期柱式组合的新形势。在多层建筑中,底层用多立克柱式,中层叠以爱奥尼柱式,上层为科林斯柱式,每层向后稍退进一步。其用古典风格控制高大的建筑外观,形成稳定美观的形象,丰富了建筑空间和处理手法。代表实例:罗马大斗兽场。31.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两层,这种做法能突破水平划分的限制,同叠柱式合用可以突出重点,缺点是尺度失真。32.《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著,共十篇。它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罗马早期建筑创作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市规划、各类型建筑的设计原理、建筑构图原理及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和构造、建筑施工、市政设施、机械设备、建筑经济等,全面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了建筑设计的三要素:坚固、实用、美观。它是世界遗留至今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体系并成为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建筑师的基本教材。33.帆拱:拜占庭时期的一种三角拱。它是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解决了方形平面覆盖穹顶的过渡问题,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34.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时期集中式教堂最著名的实例。平面上采用了希腊十字形;结构上创造了大穹隆并通过帆拱承重;空间上通过竖向轴线和采光窗口营造出神秘的宗教氛围。其恢弘无比,造型精美,室内华丽,运用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画。35.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拜占庭风格在西方的典型实例。平面是一个正十字形,顶部有五个穹隆组成,中间和正面的较大,采用了帆拱,穹隆落在骨架上,下有一排小窗。教堂室内装饰华美,五个穹顶共同围合成一个统一的空间,构图中心明确。36.希腊十字式:集中式建筑形式的一种,主要见于拜占庭教堂。这种教堂十字中间是一个大的穹顶,为平衡侧推力,将穹顶四面对帆拱下的拱券砌成筒形拱,这样中央的统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就形成了等臂十字,这样的构图就叫希腊十字。37.拉丁十字式:西欧中世纪时期,由巴西利卡式发展而来的教堂平面形式。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于是纵横两个中厅高出,就形成一个十字形的平面,从上面俯视更像一个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的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的多,叫做希腊十字。十字形被认为是耶稣基督殉难的十字架的象征,具有神圣的含义,因此天主教会一直把拉丁十字当做最正统的教堂形式,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欧洲。38.比萨大教堂建筑群: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主要代表,由教堂、洗礼堂、钟塔组成。洗礼堂位于教堂前面,与教堂处于同一主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侧,其形状与洗礼堂不同,但体量正好与它平衡。三座建筑的外墙都是白色和红色相间的云石砌成,墙面有同样的层叠的半圆形连续券,形成统一的构图。39.透视门:哥特风建筑的特征之一,以线脚做出门的透视效果,门框内有线脚向内收进,层层内凹,增强透视的效果,减弱了因墙身厚重带来的沉重感,也是主教堂地位的象征。40.飞扶壁:哥特教堂用来支撑由拱顶体系产生的水平侧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一种结构,由墙墩和飞券构成。作用是减轻了墙体的负担,使侧廊高度降低,从而增加开窗面积,它是哥特建筑在结构上的一大创造。41.兰斯主教堂:法国哥特风教堂,被称为“法兰西之母”,原为国王加冕处。西立面三段式构图,三个尖券门洞是重点部位,装饰复杂多样,整体造型优美,体型匀称。西立面上两座高耸的钟塔高80米,中间的玫瑰花窗直径达12米,彩色玻璃鲜艳斑斓,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神圣气氛。42.夏特尔主教堂:法国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西立面拥有两座钟塔,建成时间相差400年,造型迥异,两座塔上都有很高的尖顶,是欧洲最美钟塔之一。43.米兰主教堂: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保留了巴西利卡式的特点,外部雕刻精致,虽有许多垂直上的装饰,由于西立面没有明显的钟塔,内部中间虽高45米,侧廊也有37.5米高,且束柱上有柱帽,向上感不强。44.穆达迦风格:西班牙10世纪后建造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将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形成了特殊的风格,叫“穆达迦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林、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者其他花纹。例子:伯格斯主教堂。45.锤式屋架:英国哥特时期把拱顶处理的极为富丽,在肋料之间再加小肋料,形成精美的构图,成为一种“锤式屋架”。46.西诺拉广场:广场平面不规则,周围房屋格调不一,反映了中世纪广场主要由城市需要而逐渐形成的特点,广场上有市政厅、兰兹敞廊、喷泉等。47.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平面为八角形,外壳为双层,中空可上人。其综合运用了哥特式骨架券结构、伊斯兰叠涩砌筑、古罗马集中式构图并加以创新,体现了独创的精神和技术的进步,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48.佛罗伦萨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设计,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直接架在科林斯柱式上,轻快明朗,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以帆拱承接。第二层虽然窗子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虚实对比强,立面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49.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形式借鉴了拜占庭建筑,正面一个直径10.9m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正面是一进深5.3m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有一小穹顶。50.吕卡第府邸:原来是市长美狄奇的府邸,由米开罗卓设计。府邸围绕活泼的内院呈合院式布局,平面为长方形,由起居和对外两部分组成。立面为“屏风式”,处理精致,分为三层,底层重块石,砌缝很宽,二层平整石块,砌缝较宽,三层严丝密缝,使整个建筑显的端庄稳重,但是这样的立面处理却不适合居住功能。51.坦比哀多小教堂:伯拉孟特设计,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穹顶统率整体,平面为圆形,柱廊开敞,虚实对比强烈,体积感极强,整个教堂比例和谐,形象饱满,体现出雄伟壮观。其极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世界影响极大,例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法国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等。52.手法主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潮流。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异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型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壁柱、门窗、线脚等在立面上做出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券顶龙门石意外地向外滑动,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表现出巴洛克风格的倾向。53.帕拉第奥母题: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帕拉第奥在修复维琴察巴西利卡创造的一种新型券柱式构图。其构图细腻,富有韵律,由于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从者甚众多。它的每个单元近似方形,由2个大壁柱划分,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2个小立柱上。小立柱与大壁柱之间有矩形门洞,其上有圆形门洞。54.安农齐阿广场:文艺复兴早期最完整的广场,广场宽约60m,长约73m,三面是开阔的券廊,它们的尺度宜人,风格平易,因此广场显得很亲切,汨汨的喷泉更添了几分欢悦。骑马铜像的大小完全适合教堂的发券开间,从广场的入口观赏教堂给了它很好的衬托。55.卡比多广场:文艺复兴盛期城市设计的典范,由米开朗琪罗设计。广场平面为梯形,短边完全敞开,地面为椭圆形铺面,正中为古罗马皇帝骑马雕像。广场宏大壮观,层次丰富,建筑与雕塑完美结合,是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56.波波罗广场:广场是三条放射型干道的集中点,广场中央立有一座方尖碑,确定街道方向的同时兼做三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这种几条放射状道路在一个广场结合是巴洛克时期的创造,反映了自由开放的思想,后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凡尔赛宫前广场的三条放射性干道,都是以波波罗广场的处理手法为蓝本的。57.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由伯尼尼设计,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呈横向长圆形。它和教堂之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相接,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两个广场都被柱廊包围,柱廊有4排粗重的塔司干柱,层层密密,光影变幻剧烈,柱式严谨,布局简练,但构思仍是巴洛克式的。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的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门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58.帕尔马诺瓦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的典范,设计者斯卡摩奇。平面为集中式向心几何体,道路为环形加放射状。城市中心有府邸、广场等,整个城市秩序和谐、中心对称、富有几何美感。59.伯鲁乃列斯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他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其他作品还有巴齐礼拜堂,佛罗伦萨育婴院等,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开辟了道路。60.阿尔伯蒂《论建筑》: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建筑师的杰出代表。著写的《论建筑》一书阐述了维特鲁威的人本主义思想,对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性进行探讨,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61.伯拉孟特: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杰出代表。他深受古罗马遗迹影响,追求庄严雄伟、刚健有力的建筑形象,设计的坦比哀多小教堂为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是文艺复兴盛期的第一个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平面为希腊十字式,后经多人修改为折中式。62.帕拉第奥《建筑四书》: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主要建筑师。长期深入钻研古罗马的建筑,著有《建筑四书》。他在改造维琴察巴西利卡时创造了一种券柱式的构图形式——帕拉第奥母题,设计了园厅别墅,被认为是欧洲学院古典主义的肇始人。63.维尼奥拉《建筑五柱式》: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主要建筑师。长期深入钻研古罗马的建筑,著有《建筑五柱式》,成为后来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他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肇始人。64.巴洛克:巴洛克原意为“畸形的珍珠”,含有稀奇古怪的意思。它是17世纪在意大利等地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手法,形式上可以看作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交流与变形。它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运用自由的曲线、相互穿插的椭圆形空间、强烈的色彩装饰雕塑来追求自由、动态和神秘感。其建筑手法和形式丰富了古典建筑语汇。65.罗马耶稣会教堂:是从手法主义走向巴洛克风格的过渡,第一座巴洛克风格作品,设计者是维尼奥拉与泡达。平面由拉丁十字演变而来,但两翼不明显,以祈祷室代替侧廊,拱顶布满雕像和装饰。圣坛富丽自由,外观有山花和涡卷做装饰。66.圣卡罗教堂:典型巴洛克教堂,设计者是波洛米尼。平面为变形的拉丁十字,内部空间凹凸分明,富有动感,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藻井式。西立面波浪型檐部的前后高低起伏,凹面、凸面、圆形倚柱相互交织。67.圣彼得大教堂:由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玛丹纳先后设计,最后建成时为折中式,即纵向拉丁十字平面加集中式屋顶。整个教堂外观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复合式广场更是巴洛克的典型实例。由于加建了大门廊,破坏了建筑的比例和透视,反映当时建筑师与教会之间的进步与反动,崇高与时代性矛盾。68.银匠式: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在西班牙世俗建筑中,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还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的建筑装饰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十分精致,像金银细工那样精巧,细腻、沉着中见奔放,浑朴中见细腻,建筑造型变化很多。69.尚堡府邸:法国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是法兰西一世的猎庄和离宫。平面为方形,完全对称,四角是圆形塔楼,墙面使用柱式,屋顶有高坡顶和老虎窗,高高的四坡顶和圆锥形塔楼顶,形成了复杂的轮廓线。其立面构图出现了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元素与中世纪建筑叠加的特点。70.荣军教堂:一称为残废军人教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是路易十四军队的纪念碑。新教堂平面为正方形希腊十字式,接在旧巴西利卡教堂南端,四角是圆形祈祷室,中央有穹顶。其形体单纯,构图紧凑,高高的穹顶为构图中心,方正的教堂是穹顶的基座。内部装饰简洁神秘,宗教氛围较少。71.孟莎顶:17世纪法国建筑师孟莎创造的一种屋顶形式。特点是下部陡峭,而上部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这种形式使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好利用,并且使屋顶在建筑物外貌上所占比例降低。72.旺道姆广场:法国古典主义时期广场,设计师孟莎。广场为长方形,四角抹去,短边的正中开了一条短街。广场上的建筑是三层,底层有券廊,上两层是住宅。广场两侧的正中四角和檐口上作山花,使广场轮廓略有起伏,标出了广场的轴线,在纵横轴线的交点上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旺道姆广场这样的被交通从当中穿过的纪念性广场不适合后来交通繁忙的时代。73.南锡广场:法国文艺复兴晚期广场代表类型,风格融合了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平面有三个部分组成,南边是长方形广场、中间是跑马场、北边是长圆形广场。其为半开敞半开放式,空间组合有收有放,变化丰富,整体统一,树木、喷泉、雕像、凯旋门等,与周边建筑配合良好。74.和谐广场:原名路易十五广场,它的横轴和叶丽塞大道重合。广场主要特色是开敞,北面建筑物中央是路口,建筑物对称布置。广场的平面是长方形,抹去4个角,在8个角上各有一座雕像,代表着法国的八个主要城市。广场与周围建筑的构图关系很完整。75.巴黎凡尔赛宫殿: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是欧洲大陆最宏大、最庄严、最美丽的皇家宫苑。设计上把复杂的各个部分有机的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使宫殿、园林、庭院、广场、道路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强调了帝王的尊严。镜厅是最主要的、最负盛名的、艺术价值最高的大厅,平面狭长,外墙为开敞圆拱窗,内墙拱内嵌有玻璃镜,因此得名,厅内人物雕刻逼真,屋顶壁画绚丽精美,营造出仙境的奇妙与奢华。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76.洛可可:18世纪上半叶,出现在法国上层社会的一种以精致、细腻、繁密的装饰为特征的艺术风格。它是在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为室内装饰风格,有时也用于建筑上。它运用明快的色彩、纤巧的装饰、细腻的家具来营造一种柔媚、娇柔、胭脂味浓厚的格调。77.都铎风格:英国16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以混合风格为主,在英国传统中世纪建筑风格基础上增加了文艺复兴手法,史称都铎风格。它有很浓的中世纪贵族寨堡的遗风,受尼德兰的影响,喜欢用红墙做墙面,灰浆很厚,爱用四圆心的扁宽的尖券,窗子是方形的。室内主要大厅的天花露着极具装饰型的“锤式屋架”,细部表现出欧洲大陆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78.圣保罗教堂:教堂是17世纪后半叶英国最重要的建筑,是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教堂的平面有严格的几何精确性,以穹顶之下的部分为中心,东西南北四翼平面组织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不仅体现了理想主义者所追求的最简单的关系,而且也简化了结构。79.神社: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伊势神宫是最重要的神社。80.鸟居:一种牌楼式的门洞,常设于通向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的木栅栏处。有一对粗大的木柱,横梁及梁下枋组成,梁的两端有的向外挑出,亦有插入柱身的,著名的如伊势神宫的鸟居。81.寝殿造:8~11世纪日本贵族府邸常用的一种形制,正屋(寝殿)居中,前有池沼,两侧有配屋,其间连以开敞的游廊。其组成正式,左右大致对称。82.主殿造:12世纪之后日本武士阶层府邸的形式,其总体布局活泼,正屋平面复杂,由生活内容设计房屋。主殿造上呈寝殿造下启书院造,是一种过渡形式,因为主要是武士阶层的上层的府邸,所以又叫武家造。83.书院造:16世纪由主殿造发展而成,有布局陈设较为固定的房间,喜好素雅情趣。84.草庵风茶室:茶道兴起后,为适应其礼仪规则而兴建茶室,追求自然天成,较流行的是“草庵风茶室”,布局不对称,材料追求自然,与庭院相伴。实例有京都桂离宫松琴庭。85.数寄屋风府邸:草庵风的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园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一般来说数寄屋比茶室整齐一些,多讲究一些使用,少一些造作的野趣,因此更显得自然平易。实例有桂离宫。86.天守阁:日本城楼式建筑,16~17世纪出现在城郭建设高潮时期,建筑高大,防御性强,屋顶形象丰富,是领国的政治中心,藩主权利的象征,成为城市的标志。87.京都桂离宫:日本园林的第一名园,桂离宫是回游式园林,平面以心字池为中心,各景点环水而建。池中有大小各异的五个小岛,将水面、花卉分为几个部分,有桥通向池岸,书院群是桂离宫的中枢建筑,在心字池的西岸。松琴亭是园内主要的茶室所在地,周围三面环水。即是园中的主要观赏点,也是全园各处的重要对景,造型淳朴轻巧,是茶室的典型作品。桂离宫的古朴诗意,表现了日本民族内心对食、草、木的感知方式。88.伊旺:伊斯兰礼拜寺的入口,有两侧邦克楼和开高大拱门的矩形墙面组成,纵向有深度。89.邦克楼:召唤穆斯林礼拜的塔楼,多作为宗教场所标志物,形式多样,常引入地方化处理。90.钟乳拱:又称蜂窝拱,是伊斯兰建筑中的顶棚装饰。有层叠的半穹顶组成,在结构上起出挑作用,后演化为装饰构件。91.科尔多瓦大礼拜寺:世界上最大的礼拜寺之一,曾经三次扩建,13世纪时曾被改为基督教堂,15世纪时中央部分又被划分为圣母升天教堂,迄今只有室内局部尚存原样。殿内高度不到10米,柱子林立,光线暗淡,柱子上支撑着两层重叠的马蹄形券,券用红色砖和白色原石交替砌成。圣龛前的复合券是该寺的另一个特色,上有华丽的琉璃镶嵌,在规模与艺术上都反映了科尔多瓦是当时欧洲经济与文化中心的盛况。92.阿尔罕布拉宫:意思是“红宫”,伊斯兰世界中保存的比较好的一座宫殿。宫殿有2个大院,4个小院和周围的房屋组成,建筑极尽华丽,拱券的形式与组合,墙面与柱子上的钟乳拱和铭文装饰都达到极高的水平,西班牙穆斯林建筑艺术的代表。其中最受称赞的是狮子院。93.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运动的影响,最早出现的复古思潮。它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形式为主,讲究简洁与和谐之美。英国德国以复兴古希腊形式为主,法国美国以复兴古罗马形式为主。代表实例: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法国巴黎万神庙。94.帝国式风格: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纪念性建筑,例如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等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在这类建筑中,他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收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95.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国家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思潮下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强调艺术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艺术风格进行抗衡,建筑上体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实际上可分为先浪漫主义时期和哥特复兴时期。代表实例:英国国会大厦。96.折衷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为了弥补建筑风格上的局限,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又称为“集仿主义”。折中主义不讲究固定的法式,只讲究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代表实例:法国巴黎歌剧院。97.圣吉纳维夫图书馆: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设计,他反对学院派拘泥于古典规范的方法,建议用新结构与新材料来创造新形式。这是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铁结构、石结构和玻璃材料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配合。拉布鲁斯特第二个著名作品是巴黎国立图书馆。98.巴黎国立图书馆: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设计,图书馆地面与墙全部用铁架和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问题,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在书库内部几乎看不到任何历史形式的痕迹,根据功能的需要而布置,因此也有人称它为功能主义者。但是,必须指出他在阅览室等其他部分的处理上,仍表现出折中主义的影响。99.伦敦水晶宫: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的代表性建筑,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因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其形式、结构、功能完整统一,新材料技术运用娴熟,模数制装配,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它的设计思想和建造方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100.巴黎埃菲尔铁塔:19世纪末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代表性建筑,由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其为铁结构,内部有四部升降梯,历时施工17个月。他的巨型结构和新型设备彰显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101.巴黎机械馆:19世纪末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代表性建筑。其为大跨度三角拱结构。它的建造对建筑领域新技术和新形式的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刷新了罗马万神庙的大跨度记录。102.巴黎城市改建:1853年奥斯曼对巴黎的大规模改造工程。为了解决城市矛盾,改善贵族生活环境,干道为十字形加环状,兼有放射形道路,布有装饰性广场。建筑控制高度与立面形象。绿化引进两个巨大的公园。市政上新建城市水系统。功能上设立了多个区中心,是当时的首创,巴黎成为19世纪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但没有解决贫民窟的问题。103.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根据他的社会理想,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提出一个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他的实践虽未在当时产生实际影响,但其进步的思想对后来的规划理论如“田园城市”、“卫星城市”都起到重要作用。104.田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引向真正革命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城市规划设想。它的内容是:城市由同心圆组成,道路分等级,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居住-工业-农业),城市外围建绿化带。它是解决大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理想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环境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并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105.工业城市: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加尼埃提出。他对大工业发展引起的城市功能分区(市中心、居住区、医疗区、工业区),道路系统(快速干道、地铁),住宅组群(街坊——邻里单位)等进行明确划分,重视规划的灵活性,并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06.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提出的理想城市规划模式。他认为有轨交通最为经济、便利、迅速,城市发展应该依赖交通运输线呈带状延伸,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生产生活用地平行交通干线布置,居民上下班横向穿梭于居住区和工业区。107.美国方格网城市:资本主义初期为解决人口过多,工业集中而采取的应急城市规划模式,以曼哈顿为代表。它的内容:按方格网道路和街坊划分城市功能,适应大城市的发展。对后来新规划产生了影响。108.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英国。他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制品,注重自然材料的使用。代表人物有莫里斯和罗金斯。代表作品:韦伯的红屋。它是探索新建筑道路的开端,但是它将机器看作是文化的敌人,未能运用先进技术,与时代精神相违背。109.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在比利时。它的特点是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式,创造适应工业精神的简化装饰,它提倡运用新型生铁装饰来解决建筑和艺术品的风格问题,是近代建筑从历史风格走向净化的重要变革。但是它局限于室内装饰的创新,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结构之间的结合问题,因而很快衰落。代表人物有奥太(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和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10.青年风格派: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其主要据点是慕尼黑,代表人物有贝伦斯、恩德尔,代表作品有埃尔维拉照相馆、慕尼黑剧院。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时用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调。111.格拉斯哥学派:由英国建筑师查尔斯·麦金托什和他的三个伙伴组成的格拉斯哥四人组。他们主张建筑应顺应形式,不再反对机器和工业,也抛弃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曲线为主的装饰手法,改用直线和简明快洁的色彩。室内设计常用白色墙面,家具以黑白两色为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一般比较简洁。112.高迪: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其虽然被归纳为新艺术派,但在建筑艺术形式的探新中却另辟途径。他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并没有渊源上的联系,但在方法上却有一致之处,即努力探求一种与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的艺术形式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中去,还吸取了东方伊斯兰的韵味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结构的特点,再结合自然的形式,精心地创造了他自己的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113.维也纳学派: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他们认为建筑创作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建筑师要运用新材料、新结构适应新功能、新形式,提倡装饰简洁。代表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114.维也纳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的一些成员成立了分离派,以瓦格纳的学生奥尔布里希为首。意思是与正统分离,“装饰就是罪恶”,提倡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运用简单立方体,大片光洁墙面、直线等来弱化装饰性,强调整体性,使建筑变得简洁。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115.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批致力于高层建筑结构形象研究的技术人员而成立的学派。他们在设计上强调功能的作用,在结构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和箱型基础,在造型上主张简洁和独特,运用芝加哥窗形式。创始人詹尼,代表人物沙利文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芝加哥学派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创造了新风格、新形式、新建筑。是美国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奠基者。116.“形式追随功能”:芝加哥学派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沙利文提出的口号,他主张设计应该主要追求功能,建筑的表现形式随功能而改变,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围绕功能来做形式。此思想对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17.草原学派:20世纪初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倡导的草原学派。它在早期草原式住宅中把所有影响建筑的因素协调起来,满足人们和生活的需求。它是美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代表作品:罗比住宅。118.有机建筑: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一种创作思潮,代表人物为弗兰克·赖特。他主张建筑是由内而外的,它的目标是整体性与统一性,建筑必须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在结构和材料上要力求表达自然的本色。空间则主张开放式布局,追求自由、连贯、一体性。代表作品有流水别墅。119.德意志制造联盟:

20世纪初在德国成立民间组织,由企业家、技术人员、艺术家等组成。旨在提高德国工业产品质量,以达到国际水平,它提倡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追求规整简洁的建筑形象,肯定机器化大生产的方式,它对欧洲建筑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人物和作品有贝伦斯的透平机车间和格罗皮厄斯的法古斯工厂。120.表现主义:20世纪初,出现在德国和奥地利先锋派画坛和建筑界的流派,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他们认为艺术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色彩、装饰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121.未来主义:20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代表人物:马里内蒂。它强调运用画面的动态来反映时代的特征。它强烈地反传统,主张大胆革新,歌颂现代工业技术,其激进、坚决的部分,对后世建筑产生很大影响。122.风格派:20世纪初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的造型艺术团体,代表人物:蒙特里安。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在建筑上表现为热衷几何的形体、空间、色彩,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平面和立面设计模式。123.构成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艺术家把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的先锋学派,代表人物:维奇。他们主张采用抽象的建筑形式,利用新技术、新材料表现运动、空间、物质结构等,认为建筑的形成必须反映出构筑手段。124.《走向新建筑》: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的论文集。他激烈的否定了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反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全面阐释他的机器美学观念、革新建筑方向、建筑设计方法。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提倡运用简明的几何形体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125.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简称,1928年在瑞士成立。其目的在于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讨论培训青年一代的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在第二次大战前开过五次会,研究建筑工业化、最低限度的生活空间、高层和多层居住建筑、生活区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问题。1933年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1959年第十一次会议后停止活动。126.雅典宪章:1933年CIAM关于城市规划问题的宣言。认为现代城市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休息和交通四大问题,应该科学的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反映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127.新建筑五点:1926年由勒·柯布西耶提出,具体内容是: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带形长窗。128.包豪斯学派: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的一所旨在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教育机构。主张理论和实践并行的教学方法,把手工业引入工业中,强调自由创造,提倡简洁实用的现代风格。它创立了理性的设计特征,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并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29.少就是多:由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针对当时盛行的折中主义建筑上繁琐的装饰而提出的建筑处理原则。所谓“少”,就是强调在建筑形体处理上遵循简约原则,净化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与功能依据的装饰,在结构上提倡使用简洁的钢框架,在实体上提倡使用玻璃幕墙。所谓“多”,就是强调要在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使用新技术来表现建筑形体简洁精确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范斯沃斯住宅。“少就是多”丰富了建筑思潮,体现了密斯的技术美学观。130.密斯风格:密斯风格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一流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手法,追求整洁钢骨架,露明玻璃体,精致细部。玻璃摩天楼设想采用钢框架和悬臂楼板,外包玻璃表皮。对战后摩天楼的建筑造型有深远的影响。131.光明城市:1922年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他承认大城市和现代化的现实,认为应当调整城市中心区和内部密度,建立新型、高效的交通系统。132.草原式住宅:20世纪初赖特在美国西部进行住宅设计时,在建筑自由布局的基础上,融合浪漫主义精神,创造出了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设计结合周边环境,布局自由,平面伸展,空间开敞,外形与细节处理强调水平构图,整个建筑表现自然的材料、场所的特色、人的需求。133.TEAM-X:CIAM第九次会议中以史密斯夫妇、范艾克为首的一批青年建筑师公开批评了雅典宪章的问题,介绍了他们正在研究的关于城市设计的结构原则,以及居住区除了家庭细胞之外的需要。于是大会决定了在第十次会议中将重点讨论这个问题,并成立了一个以第九次会议中积极分子组成的小组,为下次会议做准备,这个小组后来被大家称为TEAM-X。134.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以格罗皮乌斯为代表,设计方法“重理”,能创造性的综合解决建筑形式、功能、结构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感情需要,形式多样化,有“功能主义”之称。代表实例: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皮博迪公寓——塞特尔。135.粗野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主要流行于欧洲的建筑设计倾向。名称最初由英国史密斯夫妇提出,有时被理解为一种艺术形式。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夸大那些沉重的构建,并把他们冷酷地碰撞在一起。其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粗野主义作为一种建筑倾向,对现代建筑思潮的演变起了较大作用。136.讲求技术精美倾向: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流行的,以密斯为代表。设计手法比较“重理”,建筑全部用钢和玻璃建造,外形纯净透明,构造施工明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有柱子,整个建筑清澈的反映其材料、结构和内部空间。代表实例:范斯沃斯住宅、西格拉姆大厦——密斯·凡·德罗、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137.典雅主义: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吸收古典主义构图特点,比例公正严谨,造型简洁轻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庄重精神,与粗野主义齐头并进,但艺术效果截然不同。代表实例:新德里美国大使馆——斯通、纽约世贸中心——雅马萨奇。138.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流行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坚持在设计中大力采用新技术,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建筑风格。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施工方法进一步发展超高层建筑及其空间结构和幕墙系统,并采用预制装配标准化的构建。代表实例:伦佐·皮亚诺、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