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含答案_第1页
1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含答案_第2页
1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含答案_第3页
1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含答案_第4页
1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2023全国甲,4,6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高中学生常做的实验。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答案C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用30%蔗糖溶液处理后,液泡和原生质体体积均会因渗透失水而变小,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处理,二者体积会因吸水而变大,A错误;在用30%蔗糖溶液处理后,液泡中的细胞液会因失水而导致浓度变大,用清水处理后,细胞液会因吸水而导致浓度变小,B错误;随处理的蔗糖溶液浓度升高,液泡和原生质体体积由于失水增多而逐渐变小,而细胞液浓度则逐渐上升,C正确,D错误。易混易错植物细胞吸水、失水过程分析外界溶液浓度水进出方向液泡体积原生质体体积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液失水变小变小变大低于细胞液吸水变大变大变小2.(2022湖南,10,2分)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孢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mol/L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答案A图中,甲组用0.3mol/LNaCl溶液处理后,原生质体表面积都有增大,未引起质壁分离,故该菌的细胞质浓度≥0.3mol/L,但细胞质浓度不止与NaCl有关,细胞质中还有葡萄糖、氨基酸、其他离子等,A错误;乙、丙组分别用1.0mol/L和1.5mol/L的NaCl溶液处理后,原生质体的表面积都小于前一阶段葡萄糖处理后的表面积,说明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且处理解除后均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该菌正常生长和吸水后细胞体积均会增大,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C正确;该菌65℃水浴灭活后,原生质体失去选择透过性,再用NaCl溶液处理不会出现渗透作用,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D正确。3.(2022浙江6月选考,11,2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涨)破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答案A能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有活性的,A正确;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增大,B错误;丙图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体积有所增大,但由于细胞壁的限制,细胞不会涨破,C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4.(2022全国甲,2,6分)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答案C蔗糖溶液初始浓度相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细胞b体积增大、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水分交换前,细胞a、b、c的细胞液浓度分别等于、大于和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A、B不符合题意。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初始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c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细胞c的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小于初始浓度,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等于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但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易错警示虽然题目中设置的试管中蔗糖溶液初始浓度相同,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会使蔗糖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5.(2021湖南,3,2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mol/L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施肥过多,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根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细胞失水过多则会导致“烧苗”现象,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因失水的多少不同,质壁分离的程度也不同,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B正确;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下降,因此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数越多,渗透压越大,因为NaCl在水中会电离而蔗糖不会,所以NaCl溶液中的溶质微粒是2mol/L,其渗透压大于1mol/L蔗糖溶液,D错误。6.(2021广东,13,4分)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3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3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答案A由图示可知,经①、②、③处理后气孔变化分别为基本不变、关闭、张开,说明①、②、③处理后保卫细胞的变化分别为①形态几乎不变,细胞液浓度基本不变;②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③吸水,细胞液浓度变小,C正确。保卫细胞经③处理后的细胞液浓度小于①处理后,A错误。②处理后保卫细胞失水,最可能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的高低为②>①>③,D正确。7.(2020课标全国Ⅱ,5,6分)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答案D由题意可知,在实验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两者之间只发生了水分的交换,因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甲组叶细胞从甲糖溶液中吸收了水分,净吸水量大于零,A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即乙组叶细胞细胞液浓度与乙糖溶液浓度相等,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乙组叶肉细胞失去了水分,则净吸水量小于零,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题中甲、乙两组糖溶液浓度(g/mL)相等,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糖,因此甲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乙糖溶液(即甲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乙糖溶液),则甲组叶细胞与甲糖溶液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差大于乙组叶细胞与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差,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8.(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本题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兔红细胞的实验为背景,考查渗透作用的应用,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但此时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散,D错误。9.(2018浙江4月选考,17,2分)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图,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C本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细胞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实验拓展应用,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甲细胞形态正常,说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和从细胞出去的水分子一样多,A错误;甲→乙发生了渗透失水,细胞质壁分离,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结构②质膜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是因为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C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比较小,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细胞只会膨胀不会破裂,D错误。10.(2017课标全国Ⅱ,4,6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本题通过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来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试题以数学模型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要素。通过分析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变化可知,该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根据曲线变化可知:该细胞放在物质A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说明此过程中物质A可以被细胞吸收而进入细胞内,A错误;在0~1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因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的收缩性,所以细胞体积和原生质体的体积的变化量不同,B错误;2~3h内原生质体体积增大,细胞吸水,说明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减小,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11.(2017海南单科,9,2分)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答案B在适宜条件下,具有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说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甲物质溶液中,C正确;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甲物质和H2O均能自由通过,D正确。12.(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答案B由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可知:甲→乙为细胞失水过程,乙→丙为细胞吸水过程。本实验的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对比题图三种细胞的大小可知,在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未改变,A错误;实验过程中同一个细胞可依次发生失水和吸水,B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D错误。13.(2015海南单科,10,2分)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子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子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答案D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是因为叶片失水,“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的浓度与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丙的浓度变大”是因为细胞吸水,由此推断,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A、B错误,D正确;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水分子的移动可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14.(2015天津理综,5,6分)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答案A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环境下Cu2+与蛋白质中的肽键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A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B错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别用0.3g/mL的蔗糖溶液和清水,没有在碱性条件下,D错误。15.(2015江苏单科,23,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多选)()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答案BD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色呈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色呈红色,A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即使有还原糖存在,没有水浴加热也观察不到砖红色沉淀,B错误;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C正确;在PCR反应体系中有DNA模板,即使PCR扩增目的DNA片段失败,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加热,也可以出现蓝色现象,D错误。16.(2014课标全国Ⅰ,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17.(2014课标Ⅱ,4,6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子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答案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长,表明细胞吸水,其中a组细条浸泡后较b组细条浸泡后长,说明a组吸水较多,其液泡中细胞液浓度应比b组低,A错误;d、e、f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短,表明细胞失水,所以浸泡导致f组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时,花冠切条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0.5mol·L-1之间,D正确。18.(2014江苏单科,15,2分)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是对正常细胞的液泡体积、颜色等进行观察,以此作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的标准,因此不能省略,D错误;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较大的紫色液泡和较小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A错误;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加速滴加的液体向对侧扩散,C错误;第二次观察的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质壁分离最先出现在细胞的角隅处,B正确。19.(2014上海单科,21,2分)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答案D将同一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X/Y值越小,则说明该细胞中的液泡失水越多,液泡的紫色越深,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越高,A、B错误;将不同细胞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X/Y值越小,则说明细胞失水越多,越不易复原;X/Y值越大,则说明该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失水越少。故C项错误,D项正确。20.(2014四川理综,1,6分)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答案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以渗透作用方式通过原生质层且是双向的,只是从液泡扩散出来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液泡的水分子数,表现为细胞失水,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正确;肝细胞中肝糖原与葡萄糖可相互转化,C错误;活细胞内ATP与ADP可相互转化,D错误。21.(2021江苏,12,2分)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镊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B.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D.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答案A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都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它们都有原生质层和中央液泡,放在一定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只是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更易观察,所以即使撕取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再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不一定能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正确做法是需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C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中央液泡,而观察到的无色液泡可能是所撕取的外表皮带有的少量叶肉细胞,而不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错误。22.(2014大纲全国,32,9分)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实验组别实验步骤甲乙丙丁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0.7%NaCl10mL0.9%NaCl10mL1.1%NaCl10mL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1mL3mL5mL9.9mL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丙组从。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处流向溶液浓度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的参与。

答案(1)抗病矮秆(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的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解析(1)通过杂交育种,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2)抗病与感病、高秆与矮秆各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符合分离定律时,才可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对杂交结果进行正确预测。(3)纯合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获得F1,让F1与感病矮秆测交,若测交后代有抗病高秆、抗病矮秆、感病高秆和感病矮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满足上述3个条件。23.(2013江苏单科,27,8分)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8分)(1)S1>S2(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①X②标号蒸馏水③质壁分离(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相关知识。(1)题图状态下,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应为S1>S2。由于半透膜两侧浓度差的存在,此时水分子仍有由S2至S1的流动趋势,这种趋势对半透膜产生向上的静水压,而这个静水压恰好与Δh高的液柱对半透膜产生的压强相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Δh高的液柱的情况下,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相当。(2)渗透作用装置中的半透膜相当于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为选择透过性膜,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这个功能是半透膜不具备的。(3)①根据两套渗透装置的设置可知,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为X,而Y中由于KNO3溶液中的K+和NO3-都可通过半透膜,最终达到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同,漏斗内外液面平齐。②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的顺序: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1、2;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再在其中放置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最后盖上盖玻片。③由于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的浓度均高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所以两者都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4)KNO3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说明K+和N考点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2023山东,2,2分)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答案D由题干“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可知,溶酶体内H+浓度大于溶酶体外,故H+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A正确;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将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若H+载体蛋白失活,则溶酶体内外的H+浓度无法维持,无法转运Cl-,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B正确;突变体细胞内的溶酶体功能丧失,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及时清除,C正确;溶酶体内的pH较低,其中的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有较高活性,细胞质基质中的pH接近中性,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下降,D错误。2.(2023湖南,8,2分)盐碱胁迫下植物应激反应产生的H2O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禾本科农作物AT1蛋白通过调节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转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PIP2s蛋白高磷酸化水平是其提高H2O2外排能力所必需的B.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促进H2O2外排,从而减轻其对细胞的毒害C.敲除AT1基因或降低其表达可提高禾本科农作物的耐盐碱能力D.从特殊物种中发掘逆境胁迫相关基因是改良农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答案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当禾本科农作物AT1蛋白与Gβ结合时,可抑制PIP2s蛋白磷酸化,从而降低H2O2的外排能力,使细胞死亡;当禾本科农作物AT1蛋白缺陷而无法与Gβ结合时,其对PIP2s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水平提高),使H2O2的外排能力提高,从而减轻H2O2对禾本科农作物细胞的毒害作用,A正确,B错误。敲除AT1基因或降低其表达,可解除AT1蛋白对细胞膜上PIP2s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H2O2外排增加,进而提高禾本科农作物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成活率,C正确。可以将特殊物种中逆境胁迫相关基因转移至农作物细胞内,以改良其抗逆性,D正确。3.(2023全国甲,1,6分)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B乙醇是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A错误;人红细胞内的K+浓度远远高于血浆,K+由血浆进入红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B正确;抗体是蛋白质,其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D错误。4.(2023湖北,15,2分)心肌细胞上广泛存在Na+-K+泵和Na+-Ca2+交换体(转入Na+的同时排出Ca2+),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已知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引起心肌收缩。某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关于该药物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心肌收缩力下降B.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升高C.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的内流量减少D.细胞膜上Na+-Ca2+交换体的活动加强答案C据图分析可知,药物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可以使细胞排出的Na+减少,细胞外的Na+浓度偏低,进而引起Na+-Ca2+交换体的活动减弱,导致通过Na+-Ca2+交换体排出的Ca2+减少,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A、D错误;Na+-K+泵被阻断后,细胞吸收K+减少,导致细胞内的K+浓度降低,B错误;由于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使细胞外的Na+浓度偏低,则动作电位期间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钠离子减少,C正确。5.(2023浙江1月选考,4,2分)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答案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缬氨霉素可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推断缬氨霉素运输K+的方式类似于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A正确,B错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推知缬氨霉素能结合到微生物的细胞膜上,C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膜结构,缬氨霉素不会导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D错误。6.(2023福建,14,4分)肌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将引起肌收缩。静息状态下,肌细胞质基质Ca2+浓度极低,此时胞内Ca2+主要存储于肌质网中(一种特殊的内质网)。肌质网膜上存在一种Ca2+载体,能催化水解ATP实现Ca2+逆浓度跨膜运输。该载体转运过程中的两个状态(E1和E2)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载体对Ca2+的转运过程利用了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B.E2中该载体通过构象变化向细胞质基质运输Ca2+导致肌收缩C.若该载体数量不足或功能减弱可导致肌收缩的停止发生异常D.随着待转运Ca2+浓度的增加,该载体的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答案B根据题干信息,该载体对Ca2+的转运是主动运输方式,利用了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A正确;图示中载体的E1状态是载体蛋白的磷酸化,通过其空间结构变化完成Ca2+的逆浓度梯度运输,E2是去磷酸化状态,恢复可以重新结合Ca2+的状态,因此这个主动运输过程是把Ca2+向肌质网中运输,降低了肌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肌细胞由收缩恢复为舒张状态,B错误;肌质网膜上的Ca2+载体数量不足或功能减弱,不利于肌质网回收Ca2+,使肌细胞质基质中Ca2+维持较高浓度,引起肌细胞持续收缩,C正确;在主动运输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待转运Ca2+浓度的增加,该载体的运输速率增大,但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达到最大速率后保持稳定,D正确。7.(2023辽宁,4,2分)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选项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物质运输方式A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胞吞、胞吐B葡萄糖协助扩散C谷氨酸自由扩散D钙离子主动运输答案C谷氨酸跨膜转运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其运输方式不可能是自由扩散,C符合题意。8.(2022重庆,2,2分)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释放铜离子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铜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入细胞需要能量B.转运具有方向性C.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D.运输需要不同的载体答案C铜离子通过题图中细胞上侧膜蛋白1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再由膜蛋白2协助进入高尔基体,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通过胞吐从题图中细胞下侧运出,具有方向性,A、B正确,C错误。铜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的载体为膜蛋白1,进入高尔基体需要的载体为膜蛋白2,D正确。9.(2022天津,2,4分)下列生理过程的完成不需要两者结合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B.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C.Ca2+载体蛋白运输Ca2+D.K+通道蛋白运输K+答案D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项过程不需要K+通道蛋白和K+结合。10.(2023湖南,14,4分)(不定项)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植物可通过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H+泵和液泡膜NHX载体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如图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矾酸钠(质膜H+泵的专一抑制剂)和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质的跨膜转运都会引起细胞膜两侧渗透压的变化B.GB可能通过调控质膜H+泵活性增强Na+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Na+的积累C.GB引起盐胁迫下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H+泵活性有关D.盐胁迫下细胞质基质Na+排出细胞或转入液泡都能增强植物的耐盐性答案BD反向协同转运可同时向细胞膜两侧转运溶质,可能不会引起细胞膜两侧渗透压的变化,如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的同时,将H+转入细胞内,A错误;结合题干信息和图中数据,NaCl+GB处理组Na+外排量显著高于NaCl处理组,而钒酸钠处理后,NaCl+GB处理组Na+外排量与NaCl处理组无显著差异,说明GB可能通过促进质膜H+泵的活性来增强Na+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Na+的积累,B正确;NaCl+GB处理组的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明显高于NaCl处理组,而两者的液泡膜H+泵活性无显著差异,说明GB引起盐胁迫下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有关,而与液泡膜H+泵活性无关,C错误;盐胁迫下细胞质基质Na+排出细胞或转入液泡,均可维持细胞质基质Na+浓度的稳定,从而增强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11.(2022山东,3,2分)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A.NH4B.NO3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D.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答案B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A错误;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属于主动运输,而NO312.(2022湖北,4,2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膨胀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不会变小C.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D.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变小答案B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从而使水分子不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但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因此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通过自由扩散缓慢吸水而膨胀,而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迅速吸水膨胀,A、C正确;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通过自由扩散缓慢失水而变小,而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迅速失水变小,B错误,D正确。13.(2022辽宁,9,2分)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类细胞膜通道蛋白。检测人唾液腺正常组织和水肿组织中3种AQP基因mRNA含量,发现AQP1和AQP3基因mRNA含量无变化,而水肿组织AQP5基因mRNA含量是正常组织的2.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唾液腺正常组织细胞中AQ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B.AQP蛋白与水分子可逆结合,转运水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C.检测结果表明,只有AQP5蛋白参与人唾液腺水肿的形成D.正常组织与水肿组织的水转运速率不同,与AQP蛋白的数量有关答案D人唾液腺正常组织中的AQP1、AQP3和AQP5三种水通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同,A错误;膜通道蛋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不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B错误;水肿组织中三种水通道蛋白均参与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正常组织相比,水肿组织中AQP5基因表达过量,说明正常组织与水肿组织的水转运速率不同,与AQP蛋白的数量有关,C错误,D正确。14.(2021湖北,11,2分)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浓度高于生理盐水)中体积缩小,在低渗NaCl溶液(浓度低于生理盐水)中体积增大。下列有关该渗透作用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B.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C.细胞膜对Na+和Cl-的通透性远高于水分子,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D.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Na+和Cl-从高渗溶液扩散至低渗溶液答案B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中体积缩小,说明红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小于高渗NaCl溶液,红细胞吸收Na+和Cl-的幅度较小,而失水的幅度较大,即红细胞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水分子从红细胞的细胞内液扩散至高渗NaCl溶液,导致红细胞体积缩小;红细胞在低渗NaCl溶液中体积增大,说明红细胞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高于低渗NaCl溶液,水分子从低渗NaCl溶液扩散至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综上所述,B正确。15.(2021山东,2,2分)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答案A根据题意可知,整个运输过程中,首先H+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从而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然后H+顺浓度梯度通过载体蛋白CAX经协助扩散运出液泡,同时H+浓度梯度驱动Ca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该过程属于反向协同运输,A错误,D正确;Ca2+通过CAX运输进入液泡后,增大了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水,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后,用于H+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不易建立,而Ca2+通过CAX运输进入液泡需要H+浓度梯度来驱动,故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后,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C正确。16.(2021河北,4,2分)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B.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扩散C.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D.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答案D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运输O2和CO2,当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红细胞可通过②释放O2供肌肉组织细胞利用,同时CO2通过①进入红细胞并被携带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O2和CO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④为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红细胞,⑤是水分子经水通道蛋白运输进入红细胞,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无机盐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无法合成和运输糖蛋白等蛋白质,膜蛋白无法更新,D错误。17.(2018北京理综,1,6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答案B本题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信息载体,考查了常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结构与功能观要素的考查。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物质有O2、CO2等气体以及脂溶性物质等,B正确。18.(2017江苏单科,22,3分)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答案BCD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载体的特点等知识。分析题图可知,蔗糖由伴胞经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筛管,由此可推测蔗糖的水解保证了蔗糖浓度差的存在,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根据题图可看出蔗糖水解成的单糖顺浓度梯度经单糖转运载体运输至薄壁细胞,B错误;从题图中可确定蔗糖的运输为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题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由于载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蔗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19.(2016浙江理综,1,6分)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答案C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葡萄糖顺浓度梯度以易化扩散方式运出肝细胞,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因葡萄糖的转运需载体协助,故其转运速率不能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B错误;葡萄糖的转运方向取决于血糖浓度的大小,而不取决于载体,C正确;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运入肝细胞,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20.(2014北京理综,3,6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答案C据图可知: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对H2O的通透性,可见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因人工膜由双层磷脂组成,无蛋白质,所以离子不能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错误;甘油、CO2和O2分子大小不同,导致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不同,D正确。21.(2020江苏单科,5,2分)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答案A如图所示,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转运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该过程消耗Na+电化学梯度中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葡萄糖则是通过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出小肠上皮细胞的,A正确;Na+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B错误;多肽是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的,⑤是胞吞,②是主动运输,C错误;维生素D是脂质,以④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D错误。22.(2019课标全国Ⅱ,3,6分)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由题干信息知: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是一种载体蛋白,且可水解ATP提供能量)发挥作用将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使溶液的pH明显降低,A、B正确;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说明蓝光不能为逆浓度跨膜转运H+直接提供能量,C错误;经蓝光处理,H+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而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后,再经蓝光处理,膜两侧H+浓度未变,说明无能量供应时H+不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23.(2019浙江4月选考,15,2分)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离子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mmol/L)根细胞内部离子浓度(mmol/L)Mg2+0.253NO228H2PO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O4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O3D.细胞呼吸电子传递链阶段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子供能答案D本题以不同条件下的根对离子的吸收情况为背景信息,考查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由题表可知,根细胞吸收Mg2+属于主动运输,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有关,A错误;若不断提高温度,载体蛋白的活性会因高温而失活,根细胞吸收H2PO424.(2018课标全国Ⅰ,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小麦无固氮能力,不能吸收和利用N2,A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增加土壤氧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B正确;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C正确;施肥过多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玉米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水分外流而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25.(2017海南单科,6,2分)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答案B由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通入空气,一定时间后,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可推知:a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C正确;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可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对a离子的吸收,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26.(2016课标全国Ⅰ,2,6分)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由题意知,离子泵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运输,影响有氧呼吸产生ATP,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可使离子泵变性失活,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27.(2016海南单科,5,2分)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D.丽藻细胞吸收SO4答案DCO2、苯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C不符合题意;蔗糖通过植物细胞壁并非“跨膜”运输,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错误;丽藻细胞吸收SO428.(2015课标全国Ⅱ,1,6分)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由培养条件为空气和氮气且温度为17℃的两组实验可知,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氮气环境不利于吸收,A项正确,D项错误;由培养条件为17℃和3℃且培养瓶中气体都为空气的两组实验可知,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需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C项错误。名师点睛分析实验结论时,要注意只有具备单一变量的组别间的对照才有意义,即结果的差别取决于单一变量。如本题中对比不同温度时需都有空气,而对比需要氧气作用时,需温度相同。29.(2015课标全国Ⅱ,3,6分)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抗体、分泌蛋白都是大分子物质,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都为胞吐,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C、D不符合题意;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B符合题意。疑难突破胞吐是细胞以囊泡形式释放分泌物的一种方式。胞吐时,首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包裹分泌物,然后囊泡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大分子、颗粒物质的释放一定通过胞吐,但胞吐释放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或颗粒物质。30.(2015海南单科,16,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答案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分泌促胰液素,A项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也可从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另外小肠上皮细胞还可与组织液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B项正确;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内渗透压降低,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项正确;蛋白质的分泌属于胞吐,不属于被动运输,D项错误。易错警示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31.(2014安徽理综,2,6分)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答案D由图可知,管腔中的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出上皮细胞,所以前者属于主动运输,后者属于被动运输;而管腔中的Na+顺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被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出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32.(2013课标Ⅰ,3,6分)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植物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相关知识。由于植物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载体种类不同,载体的数量也可能不同,因而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可能不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低温可抑制呼吸作用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死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ATP,不能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叶肉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用于光合作用。33.(2022全国乙,29,10分)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3由图可判断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的依据是(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根对NO3−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答出1点即可)。

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在氧浓度小于a时,NO3−吸收速率与氧浓度呈正相关,氧是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必需条件,说明细胞吸收NO3解析(1)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题图中O2浓度小于a时,根细胞对NO3−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氧是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必需条件,可以说明NO3−进入根细胞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输NO334.(2022海南,16,10分)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

(3)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发生的变化是。

(4)细胞膜上的受体通常是蛋白质。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

(5)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不同温度下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选择透过性(2)协助扩散(易化扩散)(3)下降自身构象发生改变(或空间结构发生改变)(4)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5)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解析(1)细胞膜上存在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决定性作用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2)水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这种借助膜上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称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3)细胞膜上的H+-ATP酶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H+增多,pH下降;载体蛋白在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4)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5)根细胞吸收磷酸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影响其运输速率的因素有载体蛋白的数量及能量的供应等,4℃条件下,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供能减少,从而使磷酸盐吸收速率下降。35.(2021北京,19,12分)(12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蔗糖进入SE-CC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图1)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2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胞内H+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SU载体将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SE-CC中。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图1图2研究发现,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研究SU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由H+泵形成的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与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这一结构完成的。

(3)下列实验结果支持某种植物存在乙运输方式的有。

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B.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C.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D.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