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发展课件_第1页
人口与发展课件_第2页
人口与发展课件_第3页
人口与发展课件_第4页
人口与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与发展

第一节人口增长过程表4-1世界人口的变化(百万人)年代世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州100万年前0.12530万年前11000前28817349501511650年545332881001321750年728483135951221850年1181759266955921960年30101737591257412171980年44142630683472607281991年53843155794677713272002年6215发达国家1197发展中国家5018一、农业革命前的人口(一)极低的人口密度

农业革命前的世界人口密度估计为4人/km2(二)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三)人口的分布集中由于采集狩猎群体对居住场所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选择朝阳、干燥、开阔、地势较高、接近水源、能有效抵御外来危险的场所,作为固定或半固定营地,因而原始人类的分布又相对集中。(四)开始了人口迁移

图4-1北京猿人图4-2山顶洞人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农业社会人口呈现: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一)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工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农业改革、工业化、改善运输、社会改革、室内和工作区及湿度的控制、公共卫生、改善个人卫生、19世纪约瑟夫理斯特发明无菌操作法和抗菌法、免疫学等因素。(二)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工业化早期人口出生率上升,从19世纪后半期,出生率逐渐下降。主要原因(1)缘于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2)婴儿死亡率的下降(3)经济因素(4)城市化改变了人类的观念。(三)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第二节

人口转变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一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向另一种人口再生产类型过渡的过程及其结果。转变模式研究的目的: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一)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模式简述1、法国人口学家A.Landy的“三个序列”理论与美国人口学家F.W.Notestein的“人口转变模式”。

A.Landy在1934其著作《人口革命》提出人口转变理论,F.W.Notestein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其思想,提出“人口转变”的概念。三个序列模式

第一序列(原始阶段)特点:极高的出生与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序列(中间过渡阶段)特点:高出生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的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第三序列过渡增长阶段:出生率与死亡率降低,人口持续增长低增长阶段:死亡率与产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现代阶段2、英国学者C.P.Blacker的“五阶段”模式①HS(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并达到平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阶段。②EE(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产生率下降,人口增长加快。③LE(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尔后减速。④LS(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与出生率均达到低水平出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阶段。⑤D(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原因分析:3、A.Coale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二)促使人口转变的因素分析1、

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引发的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和妇女地位等的进步和提高。经济因素、政治状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婚姻、宗教、风俗的因素、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2、

政府对节育的态度和相关的人口政策。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1)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死亡率急剧下降,到60年代中叶和80年代初已经分别降为15‰

、10‰

,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2)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无疑给其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一些推行人口控制政策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实践也表明:没有经济起飞,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后可能陷入疲软。三、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一)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及人口转变模式1、加速增长阶段(建国前—1959)特征:死亡率由较高持续下降至很低水平(10‰左右)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上(30‰以上),人口增长加速。2、负增长阶段(1959—1961)。出生率(1961年为18.02‰左右)猛跌,死亡率则猛升到(1960年为25.43‰左右),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3、高速增长状态(1961—1971)出生率始终高于30‰,死亡率则下降到7-8‰左右,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状态4、减速增长阶段(1971—1980)死亡率维持低水平状态,出生率开始下降(1979年下降到20‰以下),人口出现减速增长状态。5、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2)死亡率维持低水平,出生率出现2次波动(第一次顶峰在1982,第2次在1987年),人口增长出现波动状态。6、持续增长阶段(1992—现在)死亡率维持低水平,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人口保持持续增长状态。(二)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成因探讨1、死亡率维持极低水平而出生率居高不下。2、第四阶段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的原因。3、第五阶段人口波动增长的成因。

第三节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

一、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1)土地资源与人口增长(2)淡水资源与人口增长(3)森林资源与人口增长(4)矿产资源与人口增长二、人口构成与人口发展

(一)人口构成及其分类人口构成:人口系统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人口自然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经济构成、人口质量构成、人口地域构成。(二)人口构成与人口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