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_第1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_第2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_第3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结合单元提示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借助资料来理解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热革命传统教育。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同时,初步感受回忆录文章的特点。本篇课文较长,1800多字,教学时最大的问题是读课文所用时间较长,但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快速读课文的方法,上课时运用前面学过的快速读课文的方法来读这篇文章,通过时间顺序和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可以很快梳理文章的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作者文中通过对李大钊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描写体现大钊先生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4.感受回忆录的写作特点。三、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语。2.借助多种途径的课外资料了解李大钊及李大钊与共产党的主要历史,并尝试记住一些简短的介绍。四、教学过程一、借用资料,初步了解人物生平(一)敬爱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毛泽东他是谁呢?大家请看——出示李大钊图片。(二)关于李大钊先生,大家课前预习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哪位同学能够不看资料试着用自己的话给我们介绍一下李大钊。【设计意图】本篇文章是一篇革命题材的文章,因为学生对革命历史缺乏生活体验,走近李大钊,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品质,理解课文比较困难。因此,运用学生已有的查找资料的方法借助自己了解的资料,搭建一座理解课文的桥梁,为了避免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料没有目标的读,特要求学生记住一两句,旨在课上交流彼此补充、晚上对李大钊的了解。(三)教师补充介绍李大钊及相关历史背景。 (五)这位历史伟人已经英勇就义92周年了,92年来沧桑巨变,92年来日月换新天,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李大钊先生的女儿李星华鲜活的回忆里近距离了解这位伟人。(六)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名同学说)出示填空,了解预习情况。本文讲的是李大钊的李星华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设计意图】学生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了解,并且能够梳理课文信息的能力通过天空的方式检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二)检查课文中词语认读情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开火车领读,蓝色生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将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写一遍。(三)快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并画出在这些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四)那年春天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两件事,都是在父亲被捕前发生的,我们可以用小标题“被捕前”来概括,请同桌合作概括剩下三个时间段的小标题。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五)仔细观察时间线索以及发生的事件,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回忆录倒叙、首尾呼应、亲身经历、时间顺序、典型事例等写法)板书——回忆录首尾呼应倒序亲身经历事例典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抓住时间描写关键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对文章有一个整体认识,随着概括内容越来越短,学生也对文章脉络把握越清晰,与此同时,运用已有的快速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对长课文的阅读方法逐渐运用能够熟练。6.这篇1800字的文章,我们通过扫读找时间的关键词和概括小标题的方式,就将长课文读短了。三、聚焦文本,感悟人物形象。(一)我们不仅能将课文读短,还要将课文读懂,孩子们,李大钊先生被害时李星华只有15岁,一个青涩少年而已,但是,十六年后着笔写下这篇回忆录现在读来却仿佛昨日,请大家再次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在李星华深情且细腻的笔触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板书: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疼爱子女、大义凛然(二)孩子们,可是文中并没有一个你们总结的词语,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相机板书:对比、神态、语言、呼应、动作、神态(三)看样子大家读课文真正做到了每读必有所获。是呀,李大钊同志被害时李星华只有十六岁,十六年,李星华已从少年到青年,但十六年前的事情仿佛永远定格在他的回忆里。希望同学们再次字字入心、句句入情的去读,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看看到了这样的李大钊。在文中找一两处体会深刻的地方说一说。【设计意图】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要使他们在读的时候不去考虑自己是在读。”即不停留在字面上,而直接去理解读的内容,所谓“半自动化”的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则要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通过目的明确的读课文,加深对李大钊精神品质的理解,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四)画完后小组交流。(五)指名汇报。重点品读:1.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语言描写、对比)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语言描写)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3.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从父亲的动作中,可以感受附近的处变不惊,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4.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人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带眼镜。我看到了他的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虽然经受了敌人的疯狂折磨和严刑拷打,但却依旧坚强而又慈祥。结合资料深入理解: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表示自己“负其全责”,要敌人“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敌人转而采用软化引诱的办法。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亲自出马,他以同乡的身份劝降李大钊,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