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发掘经典实验”课后强训卷测试题_第1页
检测“发掘经典实验”课后强训卷测试题_第2页
检测“发掘经典实验”课后强训卷测试题_第3页
检测“发掘经典实验”课后强训卷测试题_第4页
检测“发掘经典实验”课后强训卷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十六)“发掘经典实验”课后强训卷一、选择题1、为验证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制作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B、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C、好氧细菌起指示作用D、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解析:选A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有氧气产生,自变量为光的有无,不是光的波长,故不需要用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为了防止空气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好氧细菌的分布密疏,可间接反映氧气产生的多少;水绵的叶绿体在细胞中呈螺旋状分布,便于设置叶绿体上获得光照和无光照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2、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不同部位,观测到一些部位有好氧细菌积聚,另一些部位没有好氧细菌积聚(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场所是叶绿体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场所是叶绿体C、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水和光照D、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二氧化碳解析:选B恩格尔曼选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作实验材料的好处: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在细胞中呈螺旋式分布,便于观察和分析;利用好氧细菌的代谢特点,对好氧细菌的分布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气的部位。3、(2019·泰州模拟)下列有关探究光合作用过程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充分暗处理后的绿叶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遮光部分遇碘变蓝B、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一段时间,绿光区域聚集的好氧细菌最多C、向绿色植物提供Heq\o\al(18,2)O和CO2,光照一段时间,释放的气体为18O2D、向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14C5先于14C解析:选C将充分暗处理后的绿叶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光照部分遇碘变蓝。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一段时间,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聚集的好氧细菌最多。向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14C3先于14C4、下列有关科学家科学研究的经典实验中采取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①将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②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④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B将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用的是荧光标记法;萨克斯的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都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③④符合题意。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后,将此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用锡箔遮光,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光照强度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该实验除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外,还可以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⑤光合作用的同时离不开细胞呼吸A、① B、②C、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B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用锡箔遮光,光的有无是实验的唯一自变量,而“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光照强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两部分叶片曝光与否(自变量)导致了淀粉是否合成(因变量),因此通过此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也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6、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探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运用了对照思想,也都使用了物质分离提纯技术B、两个实验都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二者在遗传中的作用C、艾弗里等人观察到在R型细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粗糙型菌落渐渐变为光滑型菌落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然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35S和32P解析:选B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5S和32P的培养液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用了微生物培养技术及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没有用到物质分离提纯技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艾弗里在实验中观察到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出现了S型细菌的菌落(光滑型),而非R型细菌的菌落(粗糙型)渐渐变为S型细菌的菌落(光滑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必须对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而对另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否则难以明确二者在遗传中的作用。7、(2019届高三·昆明四校联考)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三个大小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分别放在三块琼脂块上,琼脂块的中央插入云母片,同时被一个不透光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开口处有单侧光照射(如图1所示)。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仅纸盒转动、仅胚芽鞘尖端及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a、b所示琼脂块放在三个相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上(如图2所示)。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别为()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解析:选D仅纸盒转动时,胚芽鞘尖端始终只有右侧受到单侧光照射,所以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b琼脂块中的,图2中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仅胚芽鞘尖端及琼脂块转动时,相当于胚芽鞘尖端的每一侧都均匀受光,所以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等于b琼脂块中的,图2中去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整个装置同时转动时,始终是胚芽鞘尖端靠近开口的一侧受到光照,所以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b琼脂块中的,图2中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8、下列属于控制自变量的操作且正确的是()A、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B、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不同功率的灯泡控制变量C、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D、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用不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解析:选B在探究过氧化氢酶最适pH的实验中,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可用多盏不同功率的灯泡控制变量,这属于对自变量的控制;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两只烧杯中要放入等量的淀粉糊,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应用相同植物的插条作对照,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9、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的方法,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A、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B、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需要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组D、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将琼脂块浸没在不同浓度NaOH中解析:选B按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在pH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观察两部分细胞的生长状态;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来进行相互对照;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NaOH溶液浓度是无关变量,应将琼脂块浸没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10、下列探究性实验中,对实验变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所加酶的量和pH是无关变量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是无关变量C、“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插条生根数是无关变量D、“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原生质层外侧溶液的浓度是无关变量解析:选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故所加酶的量和pH是无关变量;“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有氧;“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自变量为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数或根的长度;“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是自变量。11、(2019届高三·枣庄测评)甲研究小组利用小鼠做胰岛素功能验证实验,乙小组做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月季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小组应将小鼠分为两组,分别注射胰岛素和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症状即可B、甲小组除将小鼠分为两组外,在分别注射胰岛素和生理盐水前应分别观察两组小鼠生理状况并测定血糖浓度C、乙小组在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时,可以省去用蒸馏水处理这一组D、乙小组设计的不同浓度生长素为自变量,其他变量如温度应相同且保持在5℃解析:选B甲研究小组利用小鼠做胰岛素功能验证实验时,应将小鼠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此外,还要注意动物本身的前后对照,即在分别注射胰岛素和生理盐水前应分别观察两组小鼠生理状况并测定血糖浓度。乙小组在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时,蒸馏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不能省去。乙小组设计的不同浓度生长素为自变量,其他变量属于无关变量,要求相同且适宜,温度应控制在适宜月季生长的条件下,而不应为5℃。二、非选择题12、某同学获得资料: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如图1所示(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该同学已经知道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含量促进植物生长。那么,赤霉素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呢?为此,进行了下面的部分探究过程。材料用具: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实验步骤:①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标记为1~4号;向1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②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四组。③将其中两组幼苗分别置于1号和2号烧杯中,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如图2所示处理。④在黑暗处培养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弯曲情况。⑤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__a__培养液,然后重复步骤__b__。请分析回答:(1)a、b两处分别为______、______;该步骤中使用a培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步骤④观察到的结果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弯向经1号幼苗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置一侧,可以说明赤霉素能_________________。(3)本探究实验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相关实验步骤的设计,请你写出该同学可能提出的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赤霉素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据图1分析,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能促进生长素氧化分解,故应设置实验组:不含铁的培养液,阻止生长素氧化分解,保证(内源)生长素的量。1号与2号烧杯中的幼苗作对比,若步骤④观察到的结果是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弯向经1号幼苗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置一侧,说明2号幼苗尖端的生长素含量高,即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的含量(但不能证明赤霉素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分解还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提高其含量的)。为确定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方式应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缺铁培养液,再进行后续的实验(即重复步骤③④)。若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即3号幼苗尖端和4号幼苗尖端处理的琼脂块对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作用相同),则可证明赤霉素能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若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由4号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置一侧弯向3号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置一侧,则说明赤霉素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或赤霉素能同时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通过上述分析即可得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外源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内源)生长素的量。进而可以逆推出相关假设。答案:(1)缺铁③④阻止生长素氧化分解(2)提高生长素的含量(3)(内源)生长素的量、外源赤霉素的有无(4)①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提高生长素的含量;②赤霉素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素的含量;③赤霉素同时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素的含量13、(2019·南宁测试)库尔勒香梨果实中存在游离态和结合态两大类呈香物质。结合态呈香物质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本身没有香气,但在β­D­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能分解释放出具有挥发性的游离态呈香物质。若香梨在贮藏期间上述转变过程迅速,会导致部分香气成分丧失,影响果实的风味和品质。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的原理: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PG)eq\o(→,\s\up7(β­D­葡萄糖苷酶),\s\do5(一定条件))对硝基苯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①提取样液:定期称取不同贮藏条件下的香梨10.0g,立即在液氮下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经预冷的pH=6.0的缓冲液,在冰浴下研磨成匀浆,于4℃条件下离心获得的上清液即为β­D­葡萄糖苷酶粗提取液,用pH=6.0的缓冲液定容至10mL,置于4℃条件下保存备用。②检测样液:在10mL试管中依次加入0.6mL缓冲液、1.0mL酶粗提取液和0.2mL10mmol/L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与结合态呈香物质结构相似),混合均匀,迅速盖上试管塞后立即放到37℃条件下反应60min后,加入Na2CO3终止反应,反应后有对硝基苯酚生成,且对硝基苯酚在碱性环境下显黄色。然后在对硝基苯酚的最佳吸收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值。(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不同贮藏条件和β­D­葡萄糖苷酶含量(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由于此题是探究性实验,故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β­D­葡萄糖苷酶含量(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或探究不同贮藏条件对β­D­葡萄糖苷酶含量(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2)从题干中可获取到的信息是β­D­葡萄糖苷酶能分解结合态呈香物质,除了可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外,还可从实验步骤中获取,通过对实验步骤的分析可得出: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与结合态呈香物质结构相似;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在β­D­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生成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在碱性条件下呈黄色,并测定对硝基苯酚的吸光值。通过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即可得出实验原理。(4)实验结论见答案。答案:(1)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β­D­葡萄糖苷酶含量(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合理即可)(2)①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与香梨中的结合态呈香物质结构相似,能在β­D­葡萄糖苷酶作用下生成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在碱性条件下显黄色②由于不同香梨中的β­D­葡萄糖苷酶的含量不同,以上反应完成后,在碱性条件下呈现的黄色深浅不同,在对硝基苯酚的最佳吸收波长处测定的吸光值也不同。与事先配制好的对硝基苯酚标准溶液的颜色(或吸光值)进行比较,确定对硝基苯酚含量,然后推算出β­D­葡萄糖苷酶的含量(β­D­葡萄糖苷酶的活性)(4)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贮藏的香梨中游离态呈香物质均在贮藏40d时相对较多,在1%涂膜贮藏时,香梨的风味和品质最佳[教师备选题]为研究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现象,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大量如图1所示豌豆幼苗。(1)实验一: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检测发现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