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_第1页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_第2页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2.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情感有变化,将变化写清楚。3.能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学生的习作作为赏析对象:选择的事例恰当;有动作、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景(环境)、物中的方法;表达的情感有变化。一、习作分享,赏析学习1.习作反馈:课前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习作,同桌之间也交换阅读了,认为同桌习作中抒发的情感很真实、自然的请举手。2.展示佳作:老师发现有几篇习作得到了同桌很高的评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3.赏析学生佳作,学习其中的表达方法。预设1:选择的事例恰当,能够将情感融入具体事例的叙述之中。预设2:能通过动作、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抒发情感。预设3:表达的情感有变化,并写清楚了变化过程。设计意图:用同伴的习作作为例子,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亲切感会更强。所以,学生例文的选择要格外用心。选择标准要贴近本单元习作重点,不必面面俱到。二、读例文学方法,示范修改1.学生依据批注自学“习作例文”。2.聚焦《别了,语文课》,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事例。(1)提问: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来写告别中国语文课?(2)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作者选择的事情真实、自然,和要表达的情感有关系(对母语的热爱)。而且“我”是因为要移民才会经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可以选择只在自己或少数人身上发生的事情。3.聚焦《阳光的两种用法》,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事例。(1)提问:为什么作者会选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情?(2)同桌交流,教师小结:作者童年时,甚至现在的一些地方,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很常见,但它饱含着母亲的智慧以及对子女的爱,让作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4.引导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说说自己在习作中选择的事例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可以怎样修改。5.引导学生找出《别了,语文课》中作者的内心独白。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提问:这样的内心独白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直接而强烈)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内心独白?(《匆匆》中的一连串反问句和《那个星期天》中的内心独白)6.启发思考:自己的习作中是否也可以加上些内心独白呢?加在哪里比较合适?7.引导学生梳理《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1)小组合作,完成流程图。(2)引导学生发现写出情感变化的方法,作者用四个具体事例写出“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联系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引导学生体会随着心情发生变化,人物的动作和人物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8.选择一篇学生的习作,尝试运用选择具体事例和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的描写中的方法进行修改。三、修改习作,交流展示1.学生对照评价要求自主修改。评价要求:事例恰当;内容具体;如果情感有变化,能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如果能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景(环境)、物中更好。2.学生之间互相赏析、点评。(1)学生互相读习作。(2)学生围绕“从哪里可以感受到真情实感”这个重点,从三个方面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