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21年10月1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包装机械安全

要求〉等3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

标委发〔2021〕27号),强制性国家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制定

计划正式下达,计划号为20214417-Q-450。

(二)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

护科学研究所)牵头起草,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

科学研究院、3M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有限公司参与起草。

(三)标准制订的目的及意义

有限空间形式多样,行业分布广泛,结构特殊,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

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有较大风险,一旦出现违规

作业,极易导致事故发生,事故后盲目施救又容易导致事故伤亡数字扩大,造成

严重后果。2016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33起,死亡798

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总体态势为较大事故不下降、一般事故接连不断,安

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为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频发的态势,我国颁布了一些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相关的规章和标准,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有限空间作业安

全专项法规和标准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适用于

所有行业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法规。现有的部门规章《工贸企业有限空

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59号令)只适用于工贸企业,对于事故多

发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在法规层

面上缺少有力支撑。监管执法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时,若

监管对象不属于59号令范畴,就会遇到执法依据不明确和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

题,直接影响执法效能。二是现行有限空间作业相关标准存在以下问题:1)缺

乏覆盖全行业、全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国家标准。2)部分标准内容陈旧,

部分条款内容与现有国标、行标不衔接、不配套,给使用者带来困扰。3)根据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除国家标准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原则上只能为推荐性标准。而推荐性标准在贯彻落实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因此,

无论是从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指导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作业行为,

还是从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的角度,都亟需制定一部覆盖全行业

领域、全类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本标准从有限空间作业全流程出发,按照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准备、进入实

施作业和人员出离后作业结束三个阶段梳理各阶段关键要素,并制定安全技术要

求。同时,考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对作业安全的影响,凝练有限空间作业安

全管理重点内容进行规定。本标准的制定,将填补我国缺少针对全行业领域有限

空间作业安全基础性、通用性技术标准的空白。本标准的实施,一方面可有效指

导广大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提高作业安全管理水平,规范作业行为,改善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高效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对提

升我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水平,遏制事故发生,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四)主要工作过程

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2021年11月,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

明确各起草单位及人员职责,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制定

标准工作计划。

——2021年12月~2022年2月,开展资料调研。工作组各主要起草人根据

职责分工,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事故

案例、管理措施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收集、整理的法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1)部门规章《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总局

59号令)

(2)地方性法规《河北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

令〔2020〕第4号)

(3)地方性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2012〕第50号,2019年第二次修正)

(4)美国法规《Permit-requiredConfinedSpacesforGeneralIndustry》

(29C.F.R.,1910.146)

(5)美国法规《ConfinedSpacesinConstructions》(29CFRSubpartAA

1926.1200)

(6)英国法规《TheConfinedSpacesRegulations1997》(No.1713)

(7)加拿大法规《Canadian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

(SOR/86-304)

(8)加拿大安大略省法规《ConfinedSpaces》(O.Reg.632/05)

(9)加拿大魁北克省法规《Respecting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S-2.1,r.13)第XXVI部分

(10)澳大利亚法规《ModelWorkHealthandSafetyRegulations》第

4.3部分

(11)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法规《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Regulation》第8部分

(12)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法规《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Regulation》(S.R.No.22)第3.4部分

(13)新加坡法规《WorkplaceSafetyandHealth(ConfinedSpaces)

Regulations》

(14)国家标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

(15)国家标准《防止船舶封闭处所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16993-2021)

(16)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

(17)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

(18)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06-2007)

(19)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

222-2009)

(20)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

(21)行业标准《电力行业缺氧危险作业监测与防护技术规范》(DL/T

1200-2013)

(22)行业标准《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L/T2520-2022)

(23)地方标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DB37/T1993-2011)

(24)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B64/802-2012)

(25)地方标准《供热管线有限空间高温高湿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11/T

1135-2014)

(26)地方标准《城镇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DB33/T1149-2018)

(27)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B11/T852-2019)

(28)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DB13/T5023-2019)

(29)地方标准《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DB14/T2124-2020)

(30)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DB32/T3848-2020)

(31)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B41/T2107-2021)

(32)地方标准《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DB5101/T

120-2021)

(33)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B23/T1791-2021)

(34)美国技术标准《CriteriaforARecommendedStandard:Workingin

ConfinedSpaces》(No.80-106)

(35)美国技术标准《SafetyRequirementsforConfinedSpaces》(ANSI/

ASSPZ117.1)

(36)美国技术标准《GuideforSafeConfinedSpaceEntryandWork》

(NFPA350)

(37)美国技术标准《SafeWorkinInertConfinedSpacesinthe

PetroleumandPetrochemicalIndustries》(APIStd2217A)

(38)英国技术标准《SafeWorkinConfinedSpaceApprovedCodeof

PracticeandGuidance》

(39)加拿大技术标准《ManagementofWorkinConfinedSpaces》(Z1006)

(40)澳大利亚技术标准《CodeofPractice:ConfinedSpaces》

(41)新西兰技术标准《ConfinedSpaces》(AS2865-2009)

(42)新加坡技术标准《CodeofPracticeforEntryIntoandSafety

WorkinginConfinedSpaces》(CP84:2000)等

——2022年3月~7月,开展现场调研。工作组陆续赴北京、天津、上海、

河北保定、辽宁大连、福建泉州、山东德州等省、市的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

全现状调研。调研企业涉及石油化工品生产、粮食生产与储运、船舶制造和修理、

羽毛(绒)加工、印染、皮革加工、毛皮鞣制、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等

行业领域。调研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存在有限空间种类、有限空间作业内容、有限

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

有限空间作业操作流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等。

——2022年4月~8月,工作组讨论标准框架并完成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工

作组基于资料调研和现场调研结果,经过多次讨论,确定标准框架。工作组各起

草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起草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在制定过程中,不定期开展内部

研讨、论证,进行必要的仿真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2022年9月~12月,工作组针对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开展内部研讨并组

织专家会商,对标准工作组讨论稿修改完善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于12

月提交至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3年1月~3月,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工作组提交的标

准征求意见稿,向应急管理部各相关司局征求意见。

——2023年4月,工作组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政法司、工贸执法局、危化

监管一司、危化监管二司、国家消防救援局办公室等相关司局提出的意见共45

条。工作组对意见进行了梳理,并对意见逐一认真研讨和处理,共采纳28条,

部分采纳7条,不采纳10条。根据采纳和部分采纳的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

进行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终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论

(一)标准编制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国家标准

化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

现状和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遵循

了以下原则:

1.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满足作业安全需要的原则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参考国外同类技术标准中的先进内容,另一方面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

行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内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现状

和安全监管需求制定标准条款。

2.体现普适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注重可操作性的原则

标准内容充分考虑各行业领域、各类型有限空间作业和安全管理特点,梳理

和提炼出基础性、通用性的内容,并形成标准条款。标准充分体现普适性、科学

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条款简明具体,对各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及

安全操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保持与其他标准、规范衔接和配套的原则

作为指导全国范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的技术规范,本标准充

分考虑并保持与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整体协调、衔接和配套。

4.按规范化要求编写的原则

在编写格式及标准用语上,按照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的要求进行编写。

(二)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

本标准共包括7部分的技术内容,2个规范性附录和6个资料性附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及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全流程的安

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及其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共引用《头部防护安全帽》(GB281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

设备通用要求》(GB/T3836.1)等15个规范性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给出了有限空间、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单位、发包单位、作业负责人、

监护人、作业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共8个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

对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单位有限空间

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缺失、有限空间及其风险辨识不到位、未对人员开展有限

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安全投入不到位(未配备气体检测报警仪、通风设备、

个体防护装备等)、承发包管理不到位(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商、

以包代管等)等问题,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鉴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对作业安全的重要影响,本部分梳理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制定

安全要求,指导相关单位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职责。

本部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与监督暂行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梳理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制定了通则、

管理台账、警示标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培训、设备设施配置和管理、应

急管理和发包作业管理共8个一级条款。

4.1通则

鼓励单位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提升有限空间作

业安全水平。要求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体系。

4.2管理台账

提出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管辖区域内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

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的要求,并给出了台账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4.3警示标志

要求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设置有限空间标牌,并在有限空间集中布置场所设

置安全告知牌,以提醒人员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4.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根据作业单位和发包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对作业单位和发包单位应

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涵盖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要求。

4.5安全培训

对作业单位和发包单位培训范围、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培训记录等方面提

出要求。

4.6设备设施配置和管理

对作业单位应配置气体检测报警仪、通风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安全带、安

全绳等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种类、数量、性能、

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要求。

4.7应急管理

对作业单位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演练频次和演练评估等提出要求。

4.8发包作业管理

对有限空间发包作业全链条的双方职责提出要求。

5.作业前安全技术要求

对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作业人员未检

测、未通风、未使用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等违规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有限空间作业有着严格的作业流程,遵守作业流程是确保作业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本标准作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对作业流程各环节的要求是

标准的重点和主体。有限空间作业全流程可分为进入前准备、进入作业,出离后

结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作业前准备阶段尤为重要。本部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为

主要依据,针对进入前准备的安全需要,制定了作业风险分析、作业审批、安全

交底、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开启出入口自然通风、安

全隔离、清除置换、初次气体检测、作业环境判定、机械通风、再次气体检测和

环境判定、个体防护共13个一级条款。

5.1作业风险分析

对作业前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

控制危害措施提出要求,防止作业单位盲目实施作业。

5.2作业审批

有限空间作业作为高风险作业,必须落实作业审批要求。本条对有限空间作

业前应进行作业审批和审批资料保存时间提出了要求。

5.3安全交底

本条对作业前安全交底对象、交底内容提出了要求。

5.4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

本条对有限空间出入口周边封闭作业区域和设置安全告知牌提出了要求。

5.5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本条对作业前进行设备检查提出了要求,以确保设备的齐备性、安全性和完

好性。

5.6开启出入口自然通风

本条对安全开启出入口和自然通风提出了要求。

5.7安全隔离

本条对有限空间内或与有限空间相连系统中存在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物料、

能量及设备设施的情况,提出了安全隔离的要求。

5.8清除置换

本条对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物料,提出了在人员进入前应进

行清空、清洗或置换的要求。

5.9初次气体检测

本条对开启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后第一次气体检测种类、检测点布置、检测

值记录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5.10作业环境判定

本条基于检测结果,给出能否进入作业的判定要求,以及在不符合安全要求

的情况时应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

5.11机械通风

当初次气体检测结果不符合安全要求时,说明有限空间内部仍存在中毒、缺

氧、燃爆等危险有害因素,威胁作业人生命安全与健康。采取机械通风措施是消

除、降低气体危害的有效的手段。本条对机械通风输送物质和通风方式提出了要

求。

5.12再次气体检测和环境判定

在实施机械通风后,对通风效果和能否进入作业的判定仍然基于气体检测结

果。本条提出了实施机械通风后应进行气体检测和环境判定的要求。

5.13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保护劳动者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条针对不同的作业风险,给出了

作业人应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的要求。

6、作业中安全技术要求

作业人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过程中,仍可能因作业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发生的变化,或作业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出现意外甚至是事故的情

况。因此,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本部分以《中华人民共

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

规为依据,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制定了进入确认、

气体监测和持续通风、安全监护和作业安全共4个一级条款。

6.1进入确认

本条提出了进入作业需要确认内容,以及经作业负责人签字同意后作业人方

可进入实施作业的要求。

6.2气体监测和持续通风

本条分别对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持续通风提出了要求。

6.3安全监护

本条对监护人在作业过程中应落实的监护工作提出了要求。

6.4作业安全

本条对作业人在作业过程中应落实的安全措施提出了要求。

7.作业后安全技术要求

本部分给出了作业后清理和撤离的安全技术要求,制定了作业验收和撤离现

场2个一级条款。

7.1作业验收

本条对作业完成后,应落实的验收内容提出了要求。

7.2撤离现场

本条对安全撤离现场提出了要求。

8.附录

本标准设置了8个附录,包括2个规范性附录和6个资料性附录。2个规范

性附录分别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配置一览表,6个资料性附录分别给出了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示例、有限空间标牌

示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示例、部分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值、有限空间作业

审批表示例和气体检测记录表示例,方便标准使用者查阅和参考。

(三)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包括验证报告、统计数据等)及理

序号条款号条款内容依据

14.6.1条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值的设1.氧气:依据《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c)款置应符合:224-2010)第2.28条缺氧与富氧的定义制

1)氧气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定,即缺氧环境指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

氧报警两级报警值,缺氧报警19.5%的环境,富氧环境指空气中氧的体积

值为19.5%,富氧报警值为分数>23.5%的环境。

23.5%;2.可燃性气体、蒸气:依据《密闭空间作业

2)可燃性气体、蒸气报警值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第

为爆炸下限(LEL)的10%;3.2有害环境的定义和第6.1.2.2条的要求

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报警制定,即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

值为GBZ2.1规定的最高容许低于爆炸下限的10%。

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有限空间作业具有作业时间较短的特点,

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报警值的设置取《工作

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选用时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

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有害因素》(GBZ2.1-2019)规定的最高容

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

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选用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24.6.1条气体检测报警仪应每年至少1.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年10月

d)款检定或校准1次,量值准确方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

可使用。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2019年第48

号)的规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

(报警)仪不再属于强制检定的仪器,使用

者可自行选择非强制检定或者校准的方式,

保证量值准确。

2.依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JJG

693-2011)第5.5条的要求:可燃气体检测

报警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3.依据《硫化氢气体检测仪检定规程》(JJG

695-2019)第5.5条的要求:硫化氢气体检

测报警仪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4.依据《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

(JJG915-2008)第5.5条的要求:一氧化

碳气体检测报警仪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

年。

34.6.1条呼吸器的气瓶应每3年至少检依据《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23-2021)

e)款验1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第9.3条的要求,呼吸器的气瓶应每3年至

序号条款号条款内容依据

少检验1次。

44.6.1条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灯具1.依据《建设工程施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f)款额定电压不应超过24V。在积(GB50194-2014)第10.2.5条的要求,下

水、结露等潮湿环境的有限空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系统

间作业时,照明灯具额定电压(SELV)供电的照明装置,且电源电压应符

不应超过12V。合下列规定:

1下列特殊场所的安全特低电压系统照明电

源电压不应大于24V;

1)金属结构构架场所;

2)隧道、人防等地下空间;

3)有导电粉尘、腐蚀介质、蒸汽及高温炎

热的场所。

2下列特殊场所的特低电压系统照明电源电

压不应大于12V:

1)相对湿度长期处于95%以上的潮湿场所;

2)导电良好的地面、狭窄的导电场所。

2.依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

和机械》(GB26164.1-2010)第3.6.6.1

条的要求,行灯电压不应超过36V,在周

围均是金属导体的场所和容器内工作时,不

应超过24V,在潮湿的金属容器内、有爆

炸危险的场所(如煤粉仓、沟道内)、脱硫

烟道系统等处工作时,不应超过12V。行

灯变压器的外壳应可靠地接地,不准使用自

耦变压器。

54.7.2作业单位应组织有限空间作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

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专项应三十三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

急预案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演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

练,现场处置方案应每半年至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

少组织1次演练。演练结束后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

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

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

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

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

订意见。

65.9.6条竖直方向检测的,设置检测点依据《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a)款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GBZ/T206-2007)第9.1.1条的要求:根

测点距离有限空间顶部和底据密闭空间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点的数量

部均不应超过1m,中间检测和位置,两个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8m。

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第9.1.2条第2款规定:圆柱形密闭空间水

离不应超过8m。平直径在8m以内、纵向高度在8m以内,

检测点距离密闭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超过1

序号条款号条款内容依据

m,设上、下一组两个检测点;水平直径在

8m以内、纵向高度在8m以上的密闭空间,

上下两点距顶部和底部不超过1m,设上、

中、下一组3个检测点。

75.9.6条水平方向检测的,设置检测点依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制定。以人孔位于侧

b)款数量不应少于2个,近端点距面的立式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数

离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应小于值模拟结果表明开启人孔后的较短时间内,

0.5m,远端点距离有限空间水平方向0-0.5m的范围内气流受外界影像

出入口不应小于2m。较大,0.5m-1.5m范围内会受到外界气体

所带来的一定影响,但1.5m范围外影响几

乎可以忽略,所以本标准选择距离有限空间

出入口不小于0.5m的位置作为近端检测

点,基本能够反映罐内浓度情况,远端点距

离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小于2m,也能够真实

反映罐内气体情况。

85.10.1除特殊工艺要求氧含量不能1.氧气:依据《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达到19.5%的情况外,初次检224-2010)第2.28条缺氧与富氧的定义制

测结果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时,定,即缺氧环境指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

方可实施有限空间作业:19.5%的环境,富氧环境指空气中氧的体积

a)氧含量为19.5%-23.5%;分数>23.5%的环境。

b)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2.可燃性气体、蒸气:依据《密闭空间作业

大于爆炸下限的10%,涉及动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第3.2

火作业的,还应符合GB30871有害环境的定义和第6.1.2.2条的要求制

的规定;定,即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

c)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于爆炸下限的10%。动火作业依据《危险化

不大于GBZ2.1规定的最高容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30871-2022)第5.3.2条的动火合格判定指

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标。

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选用3.有限空间作业具有作业时间较短的特点,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报警值的设置取《工作

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

有害因素》(GBZ2.1-2019)规定的最高容

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

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选用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4.本条判定标准不适用于特殊工艺要求下

的作业,主要是指必须在缺氧的环境中作业

的情况。在石化、煤化工等领域仍存在不少

必须在缺氧环境下作业的情况。例如,石化

领域催化重整装置氢气脱氯罐卸剂作业、加

氢反应器无氧卸剂作业等都是典型的处于

缺氧危险环境中的作业。由于上述环境中存

在无法有效清除的可燃性物质、可反应产生

序号条款号条款内容依据

高毒或剧毒的物质等,当环境中氧气达到合

格条件时反而可能引发环境内物质发生爆

炸、自燃等反应,对作业人以及现场其他人

员造成生命安全威胁。为防止作业时发生危

险,需要充入化学惰性气体(单纯性窒息性

气体,如氮气、氩气等)进行置换和保护,

作业人则不得不在氧气含量低于19.5%的状

态下实施作业。对于这类特殊工艺要求下的

作业,不适用于本条款。

95.13呼吸防护5.13.1-5.13.4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

总则》(GB39800.1-2020)和《呼吸防护

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

2002)的要求,结合有限空间作业气体危害

特点,从严进行规定。

头部防护5.13.5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

总则》(GB39800.1-2020)和《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GB/T30041-2013)的

要求。

坠落防护5.13.6-5.13.9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

总则》(GB39800.1-2020)《坠落防护装

备安全使用规范》(GB/T23468-2009)和

《坠落防护装备通用技术规范》(GB42297-

2022)的要求,并结合有限空间作业结合特

点对进出和作业期间坠落防护用品进行规

定。

其他防护5.13.10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

总则》(GB39800.1-2020)的要求。

三、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配套推荐性标准的制定情况;

(一)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标准制定过程中主要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条例》《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和安全需求,提出了

具体的技术要求,是现有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延伸,为法律法规的落实提供更有力

的抓手。

目前,我国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强制性标准有《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8958-2006)、《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

和《防止船舶封闭处所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6993-2021)。本标准作

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领域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制定中充分研习了现行其他强

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考虑到与其他强制性相关标准的衔接。其中:缺氧危险作

业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一部分,从标准内容上看,本标准已基本涵盖了《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的绝大部分内容,在此需要提请全国安全生

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认,本标准是否能够替代《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危

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和《防止船舶封闭处所缺

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6993-2021)两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分别适用于危险

化学品生产、经营(带储存)企业,化工及医药企业等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进

入航行、停泊和作业过程中的营运船舶封闭处所的作业,具有突出的行业特点,

与本标准制定的基础性、通用性条款不存在冲突,并且本标准除对作业安全技术

内容进行规定外,也强调了管理要求,对上述两个标准有一定的补充。

(二)配套推荐性标准的制定情况

与本标准相关的推荐性标准主要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中,行业标准有

《电力行业缺氧危险作业监测与防护技术规范》(DL/T1200-2013)、《电力管

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L/T2520-2022)、《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

防护规范》(GBZ/T205-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06-2007)和《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2-2009)等。

地方标准则包括北京、河北、黑龙江、浙江、宁夏和山东等省和自治区制定的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的推荐性标准。

四、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法律法

规和标准的比对分析;

(一)采标情况

本标准未直接采用国外标准,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美国、英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家的技术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美国标准《Criteria

foraRecommendedStandard:WorkinginConfinedSpaces,》(No.80-106)、

《SafetyRequirementsforConfinedSpaces》(ANSI/ASSPZ117.1)、《Guide

forSafeConfinedSpaceEntryandWork》(NFPA350),英国标准《SafeWork

inConfinedSpaceApprovedCodeofPracticeandGuidance》,加拿大标准

《Managementofworkinconfinedspaces》(Z1006)等。

(二)与国际、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比情况

本标准在参考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

制定。标准条款较国外标准而言,有限空间作业操作流程更加明确、具体,有限

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更贴合我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监管需求。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六、强制性国家标准自发布日期至实施日期之间的过渡

期的建议及理由

(一)过渡期建议及理由(实施标准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投入、

老旧产品退出市场时间等)

建议本标准的过渡期为6个月。主要理由是,本标准涉及行业领域广泛、涉

及单位数量众多,需要6个月的时间进行标准宣贯,使标准相关方切实理解、掌

握和落实标准要求。

(二)实施标准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等

本标准填补了我国缺少针对全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性技术标准

的空白。标准对提升全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作业安全水平,遏制有限

空间作业事故发生,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标准的实

施可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

效益。

七、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关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监

督管理部门以及对违反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理的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依据等)

(一)实施监督管理部门

标准文件的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为应急管理部,以及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

行业管理部门。

(二)对违反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理的有关法律、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依据等

对违反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为,相关实施监管管理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依据的主要

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九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

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

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

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

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

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给

予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

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

的主要负责人。

第九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

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应急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一百的罚款。

第九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履行本法

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暂停或者吊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资格,并处上一年

年收入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

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

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

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注册

安全工程师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

施工、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四)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

(五)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六)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七)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

岗作业的。

第九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

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

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安全警示标志的;

(二)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

标准的;

(三)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四)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

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的;

(五)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六)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

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未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

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七)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八)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

第一百零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

者限期消除,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

顿,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

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

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

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

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

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

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

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一百零四条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

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

令停产停业。

第一百零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不服从管理,

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

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

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

的处分,并由应急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对

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依

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一百一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

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

的处分,并由应急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对

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依

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一百一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

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情节严重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一)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一百八十日内三次或者一年内四次受到本法规定

的行政处罚的;

(二)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

(三)不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导致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拒不执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作出的停产停业整顿决定

的。

第一百一十四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

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应急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二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一千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应急管理部门可以按

照前款罚款数额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处以罚款。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定期组织应

急救援预案演练、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

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追究法

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维护、

保养,导致发生严重生产安全事故或者生产安全事故危害扩大,或者在本单位发

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未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

对法》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

理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

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

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