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621-2017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_第1页
DB45∕T 1621-2017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_第2页
DB45∕T 1621-2017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_第3页
DB45∕T 1621-2017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_第4页
DB45∕T 1621-2017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5/T1621—2017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2017-12-30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25机制砂技术要求 25.1规格、类别与用途 25.2技术指标 6机制砂生产 46.1生产准备 46.2母岩 46.3生产设备选型 56.4生产控制 57机制砂检验 7.1一般规定 7.2料源检验 67.3生产检验 67.4进场检验控制 78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8.1一般规定 88.2配合比设计 89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及验收 9.1一般规定 9.2拌制 99.3运输 9.6质量验收 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标准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机制砂技术要求、机制砂生产、机制砂检验、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机制砂混凝土施工及验收等。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684建设用砂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DZ/T0130.3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3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JGJ/T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TGE41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T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介于0.075mm~4.75mm的坚硬岩石颗粒。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压碎指标crushingvalue用于衡量机制砂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2干法制砂工艺dry-processsandproduction在干燥条件下破碎、筛分和采用干法除尘装置除去机制砂中石粉的制砂工艺。湿法制砂工艺wet-processsandproduction在干燥或潮湿条件下破碎,采用水力分选和除去机制砂中石粉的制砂工艺。半干法制砂工艺semi-dryprocesssandproduction在干燥条件下破碎、筛分,采用水洗法除去机制砂中石粉的制砂工艺。机制砂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concrete以机制砂为主要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4基本规4.1水泥混凝上用划侧整要取停付性应符合要求一不加一×业友时,应经过专门的试验论证。4.2机制砂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岩石,按原料准备、破碎、筛分、除尘和混合的工艺过程生章。4.3机制砂料源特性和石粉含量有明显变化时应开展机制砂混凝土相关试验,使其符合GB50010和GB/T50476的租关要求。4.4机制砂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设计指标,应充分考虑不同来源机制砂及石粉含量的影响,按机制砂混凝土的特点进行设计修正。4.5机制砂混凝土施工,应根据结构特点采用合理的成型工艺。施工中应加强养护,控制机制砂混凝土开裂。5机制砂技术要求细度模数粗砂3.7~3.1中砂3.0~2.35.1.2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可分为工类、Ⅱ类和Ⅲ类。5.1.3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或有抗冻、抗渗、耐腐蚀及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宜用I类机制砂;强度等级C30~C60的混凝土宜用Ⅱ类及以上机制砂;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宜用Ⅲ类及以上机制砂。5.2技术指标5.2.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分为I区、Ⅱ区和Ⅲ区,应符合表2的规定;机制砂的级配类别应符合表3的规定。3Ⅲ区040~1685~55%Ⅲ类Ⅲ类 Ⅲ类 45.2.5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²,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400kg/m³,空隙率应小于44%。5.2.6机制砂有碱集料反应潜在危害时,应进行碱活性试验。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化物、氯离子等有害物质时,其含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机制砂中有害物质含量限值指标I类Ⅲ类云母含量(按质量计)/%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₂按质量计)/%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合格氯离子含量/%注1: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注2:砂中如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则应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时方可使用。6机制砂生产活性。6.1.4石料场确定后,应清除表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层裸露,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并制定岩石开采方案。6.2.1可采用各种符合要求的岩石生产机制砂。母岩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³,吸水率不大6.2.2用于生产机制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机制砂母岩的抗压强度指标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6.2.3母岩种类、强度、密度和吸水率等有明显变化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开采。6.2.4母岩性能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处理应按JTGE41的规定执行。56.3.2机制砂生产工艺根据制砂过程中用水量的多少和作用,可分为干法制砂、半干法制砂和湿法制 ——I类和Ⅱ类机制砂破碎应选用圆锥式破碎机或立式冲击破碎机;Ⅱ类和Ⅲ类机制砂可选用圆6.3.8原料及成品输送宜采用带式输送机输6.4.4采用干法制砂工艺生产时,应采用多级除尘系统。粒径小于0.075mm6.4.5机制砂应经过混合配料调整级配,颗粒级配、超尺寸颗粒含量及石粉含量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后6必须满足要求。7.1.4进场使用控制应全面检验机制砂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本规范的要求,7.2料源检验7.2.1料源勘察取样试验内容和频率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机制砂料源勘察取样试验内容和频率取样试验内容试验频率试验方法去原泥块含量,符合技术要求分级破碎分级破碎比,符合工艺要求1次/班分级筛分分级筛分试验,±5%分级除尘粉尘中0.075mm和0.15mm通过率级配调整合成级配、石粉含量符合技术要求1次/900t7.3.2机制砂成品质量检验应符合表12的规定。7表12机制砂成品质量检验内容和频率技术指标检验频率检验方法颗粒级配1次/900t石粉含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7.4.1自产自用的机制砂,经过料源特性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质量检验控制,提借完整齐全的检7.4.2从市场中外购的机制砂,应按7.2的规定进行料源特性检验,按表12的规定进行成品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场使用。进场检验。进场检验内容和方法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机制砂进场检验内容、频率和方法技术指标检验频率检验方法颗粒级配1次/600t石粉含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吸水率云母含量8表13(续)技术指标检验额率检验方法光值(路面用砂)1次/3000tJTGE42(T0321)性(冻融、腐蚀环境)JTGE42(T0340)8.1.3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以水灰8.1.4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按抗压强度进行设计。强度等级C50及以上的机制砂结构混凝土,以边8.1.5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通过试生产验证,浇筑过程中不得有明显泌水、聚沉和结皮。大8.2.2机制砂混凝土应按水灰比进行胶凝材料用量设计。掺活性矿物掺合料时,可替代部分水泥,石8.2.5机制砂混凝土配制强度设计,应考虑不同石粉类型及含量的影响,适当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试8.2.6路面混凝土应按弯拉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以28d弯拉强度为设计标准,并应验证混凝土的劈带入的石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总量不宜超过550kg/m²;石粉含量不满足规定时,应通过系统的耐久性8.2.8机制砂细度模数波动范围不宜超过土0.2,石粉含量变化范围不宜超过士1.0%,宜考虑石粉对外加剂的吸附作用,适当增加外加剂用量。达到饱和掺量后,增加外加剂掺量0.1%~0.3%时施工性能99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及验收9.1一般规定9.1.1应根据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特点和结构特点,制定施工技术方案。9.1.3应随时检测原材料含水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9.1.4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9.1.5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混凝土生产记录、现场成型记录和养护记录。9.2拌制9.2.1应采用自动计量系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称量。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原材料种类允许偏差(按质量计)胶凝材料外加剂粗集料细集料拌合用水9.2.2混凝土搅拌时间宜适当延长。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9.2.3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应观察拌合物状态,及时取样检查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等指标,并观察其包裹性能、抗离析性能、粘聚性能等。9.2.4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坍落度允许偏差坍落度mm允许偏差mm50~909.3运输9.3.1应选用与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送混凝土。长距离运送混凝土时,不得采用机动翻斗9.3.2混凝土出机至浇筑入模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75min。9.3.3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时,不得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9.3.4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的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并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在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进行记录。9.4.2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9.4.4夏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人模温度不应超过35℃,并宜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当现场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并不得留有积水,并可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9.4.5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采取保温措施9.4.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应符合JGJ/T10的规定。9.4.7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混凝土温差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GB-50496的规定9.4.8混凝土预制桑应一次浇筑完成时,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h~8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9.4.9混凝土浇筑时,应在平面内均匀布科,不得用振捣棒赶料9.4.10振捣时虚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能及预埋件。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插人式振动棒、附壁式振捣器或表面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9.4.11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将入模的混凝土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超过30s,以表面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