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参考教学建议_第1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参考教学建议_第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参考教学建议_第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参考教学建议_第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参考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参考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第

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

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

“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

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

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因此,

让学生喜欢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

的目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而且注

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细读课文我们

会发现,除了主题相同,本组课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这一点在单元导读的第

二部分和“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都有提到,因此,“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是

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来落实读写训练点。“回顾•拓展”

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

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

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

所以,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

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

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

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

顾后”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构建“生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展与成长,

所以今天我们不妨试着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分析一下第一单元应该达成的目标。“知

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组19个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意味深长”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字词)

2、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

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积累)

4、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获得的独特感受,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

的方法”。(阅读、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

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悟到要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上三个维度的目标只是为了表述的明白我们才进行了分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们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心得•学习“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什么是最有效

的教学》读后感•2015-2016学年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六年级2015——2016学

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第三课bpmf》教学设计・我为

自己鼓掌六年级毕业语文作文400字

三、单元重难点

1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既是本单元的训练重、难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就知晓

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提高,思想上得到升华,学生也就入情入境,有了

全身心的收获。而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其方法则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表达自己。如果用教学生唱歌为例来说明的话,这不仅是在教学生唱

一首歌,更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唱歌。学会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同理,学生体会到了作者

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就会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那么,习作这一语文的综

合性难题也不攻自破了。若想达到这个目的,攻破这一难点,真正让学生学会怎样表达,就

必须在本单元的教学上下功夫。

四、教学建议

(一)谈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

在谈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文本细读”的话题,因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着教

学设计,教师的思考影响着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应注重文本细读,不可用教参解读代替自

己的思考。文本细读有六种不同的姿态:做为赏者、做为作者、做为论者、做为编者、做为

教者、做为学习者。这其实可以看做是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去读同一文本,每次进出各有所获,

避免了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1、《山中访友》:

从内容方面来看: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把大自然中的景物当作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来写。古桥、

鸟儿、露珠、树木、山泉等这些景物对于作者来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是具有鲜活生命的可

以和自己交流的朋友,作者不是在单纯地赏景,而是在用心灵与大自然中的朋友交流,人与

自然融为了一体,让我们的心也和作者一样沉醉在这心灵的对话之中。所以,“体会作者如

何倾听大自然,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从写法方面来看:本文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特别是想象的运用,非常出彩,如课

文第四自然段中写到:“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

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新奇的想象马上就把读者的心牢牢抓住了,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跟随

作者一起体验变成树的感觉。止匕外,本文在描写联想和想象时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手法以及大量运用第二人称,让读者读来倍感亲切。但是,这种“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

的方法”学生在欣赏文章时是不容易马上体会到的,因此,如何领悟本文的这种表达方法是

学习的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对于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如何巧妙处理才能落实本

课的教学目标呢?显然,琐碎、生硬的分析是一种相当糟糕的方法,我认为比较适用的方法

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

在充分的读中,学生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带入文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对

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写出来的。之后,可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摘抄,进行语

言积累。最后是“学习模仿,练笔实践”。在前面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趁热打铁出示课

堂练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交流。如:

(1)你躺在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云后的情形、感受,写一段话。(2)每到五一劳

动节,月季公园总是婉紫嫣红。假设你就是月季公园里的一棵月季花,请你写写自己的见闻、

感受。

加强言语实践是语文课改的两大方向之一,练笔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欣赏完文

章语言、手法的妙处后学以致用,较好体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指导思想。

2、《草虫的村落》

同《山中访友》一样,《草虫的村落》描述的同样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游历。不同的是,《山

中访友》中作者是直接在与大自然对话,而《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则始终以观者的角度来讲

述他的奇异之旅,我称之为“神游”。新奇的草虫世界深深吸引了每一个读这篇文章的人,

因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观察昆虫世界时的独特感受转变成了我们熟

悉的人类世界、人类行为,让人倍感亲切。

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一种或几种昆虫,阅读有关昆虫的资料或文章,如法布

尔的《昆虫记》,为后面的学文和小练笔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们一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要引导学生品味体现作者丰富想

象、独特感受的句子,如“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

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

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

子驻足痴望。”一定要引导学生调动脑海中的已有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体会,谈

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本文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这个小练笔和口语习作一的第一个话题联系紧密,可以让学生参考它的提示,回顾、总结本

课和《山中访友》的写法,练习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二)谈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

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

读懂。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

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

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山雨》一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来书写自己的联想,把山雨的声与色描写到了极致。对于《山

雨》一文的教学,我认为两个字即可一一“读”“背”,哪怕把全文背下来都可以,在读与

背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写法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索溪峪的“野”》善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自己对“野”的感受,特别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作

者把索溪当作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来写,简直把“水野”写绝了,令人拍案称赞。

《索溪峪的“野”》全文散发着大自然“野性”的气息,让人读来心灵有无拘无束的舒畅感,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返璞归真”是自然而然的。教学这一课,只需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感悟即可,情况允许的话也可以鼓励学生选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

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分别是《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

《中华少年》。

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所以本单元人文性方面的目标就是:

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

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而工具性方面的目标单元导读第二自然段也告

诉我们了:“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

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

除了四篇课文,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并把综合

性学习与作文、口语交际、交流平台、展示台融为一体,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

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

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一下第二单元应该达成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9个生字,理解“阻挠、艰巨、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

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

4、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5、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学习写演讲稿。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并在课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的整体学习中,练习通过多种途径、多

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字里行间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

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三、教学建议

(一)关于课文教学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经历简单,而本组教材所选的事件离现在时已久远,因此较难体会到清

代修铁路的难处,更难体会在异国他乡的爱国情结,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情来进行教

学设计。下面我在课文教学上的一些思考:

1、请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

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

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

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2、理解文章内容时,以读为主,注重课内外结合。

《詹天佑》是一篇老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它不变的人文内涵,但

在不同的单元编排里它承载着不同的读写训练任务。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让学生体

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又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可以采用感情朗读法,在读中体会詹天佑为国争气、

为中国工程师争气的坚定信心,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第五、六自然

段时则可以采用读画结合法,研读课文,画示意图,进行交流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品味课文

的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是选编的一篇新课文,作者是季羡林。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接触过季羡林,

对他有所了解。如果在课前已经充分搜集了资料,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那么学生在“怀

念亲生母亲”这一方面已经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读书,充分

地读书,在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去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怀念之情。在此基础上

可以部分阅读《永久的悔》一文,推荐阅读季羡林的著作《另一种回忆录》、《赋得永久的

悔》。文中比较难理解的是“怀念祖国母亲”这一方面,因为“祖国”两个字太大了,如果

单纯地说“怀念祖国”太空,太空就不容易入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接触最多感情最

深的是父母,其次是比较亲近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接着是经常接触的村邻、朋友,最后才

是比较空泛的“祖国”。因此,谈到爱国,人们心中最先出现的是熟悉的人事景物。细读本

文,作者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就是从怀念母亲、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老朋友来谈的。所以,

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这些细节,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不仅能较

深刻的理解句子意思,还能加深学生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课后的阅读链接《我的中

国心》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可以做为课文的有效补充。

《彩色的翅膀》是略读课文,要注意落实文前“阅读提示”中要求的“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

文”。

《中华少年》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前“阅读提示”重点强调了“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教

学时一定要把“读”放在第一位,在读中感受爱国之情,不要去纠缠于内容的理解,可以把

它放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上,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他感兴趣的内容。

(二)有关综合性学习

本次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国庆前夕,主题又是“祖国在我心中”,正好可以与国庆节期间的庆

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了整组教材,它第一次出现在“单元导语”中,告诉我们专题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第二次出现在本组第一篇课文《詹天佑》之后,提供了四个可供选择的学习内

容:1、搜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2、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学唱歌颂

祖国的歌曲。3、访问周围的人,请他们讲讲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还可以请他们谈

谈感受。4、收听广播或收看影视中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内容,参观家乡建设新成就。还提

供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提示:做好记录,并整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为汇报交流做好准

备。第三次出现在习作当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第四次出现

在口语交际中: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然后出现在交流平台中:就这次综

合性学习进行交流、评价。最后出现在展示台,是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

六次出现,各有侧重,其中,出现在《詹天佑》文后的活动指导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因为这

是小综合性学习,所以要注意:活动的布置在课堂上,学生完成时间可利用家庭作业时间。

在活动中,应注意提醒学生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活动的内容不局限于书上的四个内容;第

二,每个小组重点进行一个内容,有余力的可以多进行;第三,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删减找出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不要只是完成了资料的堆积;第四,要

注意收集资料的途径的多样化,不要仅仅拘泥于一两种资料收集方式。学生活动完成后,要

用专门的一节课进行展示,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展示方式,展示方式不拘泥于展示台中出示的

形式,最后由师生共同评出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人间处处有真情。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的。一共选入了四篇课文:

《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

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

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

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

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

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

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灵去倾听》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

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

念之情。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围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展开一次辩论。通过辩论,提高学

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

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这次习作内容是:写一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学习通过具体事例,

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

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细化)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单元18个生字,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

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

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

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体会残疾青

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通过理解老教授的言行与“我”

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

情;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

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建议:

单元导语中点出本组教材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

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于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

的风尚。二是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

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因此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人间真情”这

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

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

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在

学生辩论过程中要进行调控、指导,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出色的水平;二是引导学生

善于倾听、接受别人合理的见解,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习作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本

组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然后针对实例或举例进行指导。下面我就选取精读课文《唯一的听

众》和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讲讲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精读课文《唯一的听众》

1、音乐导入,揭示文题:

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

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读

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学生通过认真朗读思考,了解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

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学生对课

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再理清文章的脉络:本文由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心理、行动的

变化,一条是老教授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

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

围绕“作为‘我'唯一的听众,老教授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老教授对“我”

讲的几段话,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使学生学习读文思考、质疑,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展开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

物美好的心灵,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

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除了抓人物语

言,也可适当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态的描写,这样可使学生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得更加深

刻。

课文情感真挚,适合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

心;另一方面,抓住“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体会“我”总忘不了老教

授的原因。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情感升华:“我”,从老教授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

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老教授,感谢她的热情鼓励,

感谢她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

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

懂得帮助,懂得关爱。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2)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在教学时,除了围绕老教授言行和“我”心理、

行动上的变化进行学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赏析文中一些美妙的句子,如,对林中景色

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

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

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倾听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让孩子

从我们这里找到自信和满足,健康地成长!

(3)拓展阅读,加深感悟:《改变一生的闪念》,《小小的善》等。

(二)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

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本课旨在赞扬书摊主人残疾青

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

之情。让学生感知到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需要一些着意的谎言,它不是欺骗,与讲诚信并

不冲突,做人应该追求真善美,对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并随时尽

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对重点词句的朗读、体会、感悟,理解这些关键句

子在表情达意上起到的作用,这也是对如何刻画人物品质的学习。最后安排一个小练笔,对

学生理解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是很有帮助的。我的教学思路是:

1、导入谈话,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之前先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

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

什么样的欺骗故事。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

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课文中摆

书摊的残疾青年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才谎称家中有马,赞扬了残疾青年想方设法让“我”

读书的良苦用心,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2、突破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因此,抓

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突破学习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

是什么?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体

会其中的感情。

(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

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让学生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动、心理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

3、总结全文,练笔拓展:

(1)课文写残疾青年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他不计得失,乐于助

人的品质令我们感动。你身边也有不少这样感人的事迹,请拿起笔,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下来。

本单元习作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是为习作积累素材。

(2)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

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

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帮助学生理解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体会“我”对残疾青年深深的

感激之情。

(三)口语交际

1、故事揭题:用一个故事抛砖引玉,打开学生话匣子。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闹着也要跟着去,他不

让小孩去,他妻子就哄着说,我们回来杀猪拿猪肉给你吃,因为小孩贪吃,这样就敷住了小

孩跟路的想法。回来之后,曾子说不能欺骗小孩,我要把这只猪杀了给儿子吃。

你们同意曾子的做法?意见发生分歧,我们这节课就开一次辩论会:讲诚信与善意的谎

、/

2、自学学习提示,明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辩论的要求:辩论时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

听别人的发言

3、自由练说或小组交流:按要求进行准备,组内交流。

4、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临时调整座位进行辩论:

教师此时应成为辩论会主席,辩论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注

意进行适当的调控和指导,让学生明白辩论不是争吵,而是要用事实说话,使对方心悦诚服

才是。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1)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

析,以理服人;(3)运用反问,增强语气;(4)辩论时说话要文明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

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5、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诚信是美德,是大前提,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

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

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四)习作

习作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习作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们每个人都肯

定与真情相遇过,但学生不一定能忆起,所以互相交流启发这个环节相当有用。确定了有价

值的题材,再学习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

情实感的写法,完成习作。重视修改习作这个环节,从自改到互改,既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

驾驭能力,又是一个相互学习欣赏的过程,对最后构成一篇优秀习作大有裨益。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地球一一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是人类永恒的

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

地是神圣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

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作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

心中,并转化为日常行为。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

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

护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

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

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青山不老》,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

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

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就“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个

主题跟同学交流:可以谈谈应该怎样珍惜资源;也可以谈谈生活中你是怎样珍惜资源的,或

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

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方面的话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一是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

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二是

看漫画写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细化)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理解“肆虐、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体会人类与大自

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4)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5)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

强环境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体会人

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

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

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

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

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

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

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

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

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

环境的重要性。下面我就选取精读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讲讲

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精读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激发兴趣,突出题眼:

本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

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答案是广阔、肥沃、美丽等等;为什么课题

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通

过填空,突出“神圣”这一题眼,中心十分明确。

2、围绕“神圣”,理清脉络:

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

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从结构上说,这篇课文属于总分总的结构。第1〜3自

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

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9〜11自然段则进一步阐

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感知“神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

情感。教学第一部分,可重点探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潜

心默读,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交流时重点理解表现“神圣”的

词句,并相机指导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感受文中描述的万物都充满了灵性,感受这片

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这部分课文再现了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间充满

着温馨,因此朗读基调应平和,侧重表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同时,

还可以补充资料,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对“西雅图”这个城市有更深入

的了解,从而更加理解印第安人对这片神圣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

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

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

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

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

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

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4、研读课文二、三部分,理解“神圣”:

课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难点所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

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在学习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以“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

做?”这个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引导

学生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可抓住关键语

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

的河水。”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重点理解“空气

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

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4)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这些重点语句,都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来理解。还可以联

系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体会,加深对这个道理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紧抓题眼“神圣”组织

教学,通过充分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反复出现,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

想要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时,先是体现一个长者谆谆教诲的语气,最后作者再次表明

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及保护土地的决心,应充满力量感。

本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

充沛,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语文课程标

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

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设计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

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引导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本文的背景与

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课外资料的收集与运用对文章本身是有利的充实,促进了学生对文章

的领悟,更激发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

5、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

地是神圣”后,出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让独立思考,

补充,并交流。

这一训练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的资料用到课堂上来。需要学生模仿

课文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将语言诗化,因此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发展。

(2)选做题: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

和感受。

(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

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

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

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

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

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本课,用阅读提示

中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将课堂主动权合理地交还给学生,体现略读课文教学“敢于放手”

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的点拨又引领着学生对课文内容层层深入,使学生从对“奇迹”产

生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出示资料,认识老人:

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课文的学习,能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对

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了解甚少,因此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

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

整治工作迫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