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下列关于豌豆的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B.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时母本去雄后需及时套袋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D.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答案〗C〖祥解〗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详析】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可以用于实验探究,A正确;B、豌豆是两性花,且自花传粉,所以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时母本去雄后需及时套袋,B正确;C、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作相对性状。高茎和圆粒不是同一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D正确。故选C。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DNA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B.配子多样性是后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而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是基因重组C.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不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D.配子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关,与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无关〖答案〗B〖祥解〗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①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②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详析】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此外受精卵中还含有少量的细胞质DNA,因此受精卵中的DNA数目大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A错误;B、配子多样性是后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而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B正确;C、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C错误;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增加配子多样性,D错误。故选B。3.用下图的4个烧杯做生物学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受精作用过程B.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用①②做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需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烧杯后再次抓取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8种〖答案〗D〖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从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2个烧杯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性配子)组合在一起,可形成DD、Dd和dd,可模拟受精作用过程,A正确;B、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形成DR、Dr、dR、dr,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C、用①②做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需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烧杯后再次抓取,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正确;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D错误。故选D。4.在二倍体果蝇种群中偶尔出现XYY的异常个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精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精子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答案〗B〖祥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生殖细胞中同时出现XY染色体,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为着丝粒分裂,如果生殖细胞中同时出现两条X(非同源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详析】在二倍体果蝇种群中出现XYY的异常个体可能是X卵细胞和YY精子结合形成,精原细胞形成YY精子是由于精子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妹妹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A.1/4 B.1/5 C.1/6 D.1/9〖答案〗C〖祥解〗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这对基因表示。考生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遗传系谱图,根据双亲的基因型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再计算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详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根据题意可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aa),因此表现型正常的男方基因型为Aa;又由于妻子的妹妹也患白化病(aa),因此妻子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则表现型正常的妻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2/3×1/4=1/6,C正确,ABD错误。故选C。6.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修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RNA干扰等均可产生表观遗传现象。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部位在基因前端,在空间上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B.组蛋白的修饰会影响染色质状态及开放程度,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C.RNA干扰特异性作用于mRNA,导致其降解,属于转录后的调控D.吸烟会使精子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导致碱基序列改变,并遗传给子代〖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基因启动子位于基因的前端,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如果DNA甲基化部位在基因前端,在空间上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A正确;B、组蛋白修饰是指在生物体内不同酶的作用下,在核小体的组蛋白不同氨基酸中加上多种化学基团的现象,这种修饰能改变染色质状态及其开放程度,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B正确;C、RNA干扰”是一种在转录后通过小RNA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细胞内,干扰RNA能特异性地与mRNA结合,导致其降解,C正确;D、吸烟会使人的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并遗传给子代,但不会导致碱基序列改变,D错误。故选D。7.个体数量相等的两个黑腹果蝇种群,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若将两个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在理想条件下F1中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A.21% B.42% C.50% D.75%〖答案〗B〖祥解〗遗传平衡定律:设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其中p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2pq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q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详析】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80%×80%=64%,Aa的频率为2×80%×20%=32%,aa的频率为20%×20%=4%.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60%×60%=36%,Aa的频率为2×60%×40%=48%,aa的频率为40%×40%=16%。已知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假设种群1和种群2中的个体数均为100个,则种群1中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64、32、4,种群2中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36、48、16,因此,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后,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100、80、20,则A的频率100×2+80200×2×100=70%,a的频率为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中Aa的基因频率是2×70%×30%=42%,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甲、乙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所示的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甲图所示为1个四分体,变异的原因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C.乙图所示为2个四分体,变异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D.甲图中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变,乙图中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答案〗A〖祥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②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析】A、甲图中“环形圈”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重复或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乙中“十字形结构”出现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同源区段发生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此甲、乙两图所示的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B、甲图中“环形圈”出现原因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重复或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错误;C、图乙中“十字形结构”出现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同源区段发生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是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C错误;D、甲图是由于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重复或缺失导致的,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增加或者减少,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非等位基因发生互换),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没有改变(种类改变),D错误。故选A。9.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生命规律探索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在实验中运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富兰克林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对揭秘DNA分子结构有重要意义C.沃森、克里克根据DNA结构模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假说D.梅塞尔森、斯塔尔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半不连续复制〖答案〗D〖祥解〗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详析】A、艾弗里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应用了“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A正确;B、富兰克林的DNA衍射图激发了沃森与克里克的灵感,对揭秘DNA分子结构有重要意义,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C正确;D、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15N、14N)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但15N、14N没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B.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复制,另一条链是不连续复制C.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一条链是5′→3′,另一条链是3′→5′D.DNA复制时两条链都是模板,并需要引物参与〖答案〗C〖祥解〗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详析】A、在DNA分子复制形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中,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G(鸟嘌呤)与C(胞嘧啶),A正确;B、DNA复制时,一条链(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随从链)的合成却是不连续的,这种现象称为半不连续复制,B正确;C、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只能催化DNA从5'→3'的方向合成,因此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5′→3′,C错误;D、DNA复制时,以解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在引物的作用下,以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D正确。故选C。11.下图为小鼠不同个体某些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丙两细胞处于减I后期,乙、丁两细胞处于减II后期B.上图中4个细胞各有4条染色体,甲、丙细胞各有8条染色单体C.乙、丁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均相同D.甲、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间还会发生交换和重组〖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据图可知,上图中4个细胞各有4条染色体,甲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各有8条染色单体,B正确;C、乙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均相同,C正确;D、甲、丙两细胞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D。12.下图为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下表为几种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结合图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抗菌药物抗菌机制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可促进DNA螺旋化)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均能抑制②③过程B.青霉素和利福平均不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C.结核杆菌的①②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核中D.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的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详析】A、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①过程,而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③过程,A错误;B、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①过程无关,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②过程,不会抑制①过程,B正确;C、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对真核生物来说,这两个过程均可发生在细胞核,但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错误;D、④为RNA的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会出现④⑤过程,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但一个基因不能控制多个性状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答案〗C〖祥解〗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节者生物的性状,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可以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析】AB、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可以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B正确;C、一个性状可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一个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C错误;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真核生物在减I前期和减I后期均可发生基因重组D.R型肺炎链球菌转变成S型菌不涉及基因重组〖答案〗D〖祥解〗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等特点;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详析】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可产生新的性状,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在减I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在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D、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即R型细菌转化为S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15.某男子患一种显性遗传病,其父母表型正常。对该男子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与该病有关联的V基因发生变异,变异位点在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区段中(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该男子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B.变异的V基因来源于该男子自身突变或其母亲的基因突变C.在人群中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发现男、女性患者数量相当D.若该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0〖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属于显性遗传病。【详析】A、进行基因组测序时要测定该男子的22条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共测定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A正确;B、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该男子变异的V基因来源于该男子自身突变或其母亲的基因突变,B正确;C、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出现致病基因的机会更大,因此在人群中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D、若该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女儿一定会得到该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患病,故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0,D正确。故选C。16.近年来,因人类大量使用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并出现了“多重耐药性细菌”,也称为“超级细菌”。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可使细菌抗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B.抗药性基因的来源可能是染色体变异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人类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导致细菌发生可遗传变异,进而产生“超级细菌”D.抗生素直接选择的对象是细菌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基因型〖答案〗A〖祥解〗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详析】A、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不断淘汰不具抗性的微生物,可使细菌抗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原因,A正确;B、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抗药性基因的来源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C、细菌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早就存在,不是使用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起的是选择作用,C错误;D、抗生素直接选择的对象是细菌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型,D错误。故选A。1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且含有患病基因B.产前诊断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C.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展开调查并汇总各小组数据D.调查人类某遗传病遗传方式时,调查的世代数和后代数不能太少〖答案〗D〖祥解〗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等。【详析】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遗传病患者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但不含致病基因的也可能患遗传病,不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产前诊断时,有些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比如镰刀型贫血症,B错误;CD、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展开调查并汇总各小组数据,调查人类某遗传病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的世代数和后代数不能太少,C错误,D正确。故选D。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已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和可遗传变异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D.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是中性突变的积累〖答案〗B〖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有利变异的个体,而现在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A正确;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错误;C、生存的环境多种多样,不同环境中生存的生物不同,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所以生物进化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正确;D、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D正确。故选B。19.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是凤蝶科三个不同的物种,近年来相继在连云港市境内发现,由于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各地的美凤蝶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的出现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答案〗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各地的美凤蝶属于不同的种群,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C、气候变暖会使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的出现了体现了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20.蜈蚣草小孢子母细胞(即花粉母细胞,相当于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部分显微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像有a、c、dB.图中可以看到3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C.在细胞c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D.d中每个细胞正在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ABD〖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蜈蚣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其中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能观察到两个细胞,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能观察到4个细胞);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观察到2个细胞,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分别在细胞的两极)。【详析】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像有c,A错误;B、假定体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数目,图a、b、c、d细胞染色体数目含有n、2n、2n、2n条,因此图中可以看到2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B错误;C、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细胞c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C正确;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ABD。21.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圆粒;F1自交,在F1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之比为9:3: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B.若让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子代的表型比为1:1:1:1C.粒形粒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不遵循分离定律D.若F2中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子代绿色皱粒的比例为1/16〖答案〗CD〖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控制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若让F1(基因型为AaBb)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aabb)杂交,即AaBb×aabb→1AaBb(黄色圆粒)、1Aabb(黄色皱粒)、1aaBb(绿色圆粒)、1aabb(绿色皱粒),则子代的表型比为1:1:1:1,B正确;C、粒形粒色的遗传既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也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若F2中的黄色圆粒(1AABB、2AaBB、2AABb、4AaBb)自交,则子代绿色皱粒(aabb)的比例为4/9×1/16=1/36,D错误。故选CD。22.下图表示新冠病毒利用包膜上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宿主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完成侵染以及在宿主细胞内的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RNA既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翻译的模板B.(-)RNA既是翻译的模板,也是病毒遗传物质复制的模板C.过程①②③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需要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D.病毒RNA聚合酶、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所需模板相同〖答案〗AC〖祥解〗转录是在细胞核内,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详析】A、(+)RNA既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翻译的模板(可翻译出病毒RNA聚合酶),A正确;B、由图可知,(-)RNA不能翻译出蛋白质,不是翻译的模板,但(-)RNA是病毒遗传物质复制的模板,可复制出(+)RNA,B错误;C、过程①②③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需要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即A与U配对,C与G配对,C正确;D、病毒RNA聚合酶、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所需模板不同,前者是新冠病毒的(+)RNA,后者是DNA的一条链,D错误。故选AC。23.农作物、家禽家畜品种的改良与育种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有时杂种也有优势B.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C.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均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航天育种可以定向变异,但需处理大量的材料〖答案〗AB〖祥解〗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时常用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多倍体育种常用处理方法为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详析】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集合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其杂种优势,A正确;B、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B正确;C、单倍体育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其主要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程序中一定包含连续自交的纯合化步骤,育种时间较长,C错误;D、航天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错误。故选AB。24.自生命诞生以来,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的化石证据表明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B.比较同源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不能成为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的证据C.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彼此相似的阶段支持了他们有共同祖先的观点D.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能为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提供支持〖答案〗ACD〖祥解〗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析】A、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A正确;B、比较解剖学任务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依据,B错误;C、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故胚胎学上的证据也可为生物是否存在共同祖先提供证据,C正确;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即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密码子表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说明所有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正确。故选ACD。三、非选择题:25.图甲表示细胞内某大分子物质的部分片段,图乙表示细胞内该物质的合成过程,图丙表示该物质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交替排列构成,④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2)图乙过程具有的特点有__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的酶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破坏两条链中碱基对间的___________,DNA聚合酶在该过程中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3)图丙中由①到②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该过程与图乙表示的过程相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所不同,其碱基特有的配对方式为___________(4)图丙中,④上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具有___________,能与②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③是沿着②移动的,其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答案〗(1)①.DNA(片段)或脱氧核糖核酸(片段)②.磷酸③.脱氧核糖(顺序可变)④.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①.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答对一点给分)②.解旋酶③.氢键④.磷酸二酯键(3)①.转录②.A-U(4)①.反密码子②.5′→3′〖祥解〗1、图甲是一段DNA片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乙是DNA的复制过程,具有多个复制起点。图丙是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小问1详析】图甲具有T碱基,是一段脱氧核苷酸片段,其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链接而成;④具有含氮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是DNA的基本单位,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小问2详析】据图乙分析,图乙是DNA的复制过程,图中所示酶为解旋酶,破坏双链间的氢键,解为单链。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小问3详析】图丙中由①到②的过程称为转录,该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U、C-G、G-C、T-A,与复制不同的是A-U。【小问4详析】图丙中,④为tRNA,其一端具有氨基酸,另一端具有反密码子,可以和mRNA的密码子配对。图中,③为核糖体,据图分析可知,核糖体沿着mRNA的5′→3′。26.图甲表示某雄性蝗虫(2n=23,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乙表示部分细胞分裂的过程(注:细胞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探究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时,通常选用___________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2)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_______段,DE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图乙中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实际共有___________条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3)图乙中,细胞①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___,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段。(4)图乙中,细胞③同源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_____,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_,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出现了A、a,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蝗虫)精巢②.精巢内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卵巢内产生的卵细胞数量(2)①.CD②.受精作用③.次级精母细胞④.11或12(3)①.有丝分裂中期②.EF(4)①.0②.2③.基因突变或互换〖祥解〗分析甲图: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DE表示受精作用,EI表示有丝分裂。分析乙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析】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常选雄性动物精巢为实验材料,而不选雌性的卵巢为实验材料,其原因是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此外,在大多数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完成,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分裂。【小问2详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图甲中的CD段。DE段表示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②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共有11条或12条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小问3详析】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甲中的EF段。【小问4详析】细胞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后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复制得到的相同基因,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27.人类苯丙酮尿症发病的机理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模板链上某片段由3′GTC5′突变为3′GTG5′,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该酶不能催化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过多的苯丙氨酸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造成苯丙酮酸积累,损伤了中枢神经系统。据题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___从而引起了苯丙酮尿症。(2)分析上述材料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3)下图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用B、b表示)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用D、d表示)的遗传系谱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①由图可知,苯丙酮尿症是_______遗传病,理由是___________;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___________遗传病,该遗传病的特点是___________。②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③若Ⅲ1与携带苯丙酮尿症基因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该性别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___________;生下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___________。〖答案〗(1)替换(2)CAG(或5′CAG3′)(3)①.常染色体隐性②.Ⅱ1和Ⅱ2不患病而Ⅲ2(女儿)患病③.X染色体隐性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⑤.BbXDXd或BbXDXD⑥.100%##1⑦.女孩⑧.1/6⑨.1/12〖祥解〗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小问1详析】分析题意,人类苯丙酮尿症发病的机理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模板链上某片段由3′GTC5′突变为3′GTG5′,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碱基对发生了替换从而引起了苯丙酮尿症。【小问2详析】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分析上述材料可知,谷氨酰胺的模板链碱基是GTC,则其转录出的mRNA上对应密码子应为CAG。【小问3详析】①据图可知,Ⅱ1和Ⅱ2不患病而Ⅲ2(女儿)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病,故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有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儿子,而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说明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该类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Ⅲ4表现型正常,两病都不患,则基因型为B_XDX-,Ⅱ4患苯丙酮尿症,基因型为bbXDY,而女儿患苯丙酮尿症,儿子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BbXDXd,Ⅲ4是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Ⅱ1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B_XDX-,女儿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基因型为BbXDXd,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③Ⅲ1基因型为1/3BBXdXd或2/3BbXdXd,与携带苯丙酮尿症基因的正常男性(BbXDY)婚配,考虑伴性遗传,即XdXd×XDY→XDXd、XdY,则他们所生的男孩患病,女孩正常,故所生孩子最好是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Bb×Bb→1BB、2Bb、1bb,患苯丙酮尿症概率为1/4×2/3=1/6;生下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1/2×2/3×1/4=1/12。28.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用A、a表示)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用B、b表示)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编号亲本表型子代表型及比例实验一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实验二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1)实验一杂交的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这两对相对性状中能够确定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2)亲本的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紫茎缺刻叶①与紫茎缺刻叶③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值为_________,后代紫茎缺刻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4)若用实验二子代中的紫茎缺刻叶和绿茎缺刻叶植株杂交,则后代绿茎马铃薯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5)若番茄的果实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C和c、D和d)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为CcDd的番茄自交,子代出现四种表型,比例为6:3:2:1。请对比例6:3:2:1的产生原因做出合理解释:______。〖答案〗(1)①.能②.绿茎、马铃薯叶(2)①.AABb②.aaBb③.AaBb(3)①.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②.1/6(4)1/18(5)C(或D)纯合致死〖祥解〗分析题意可知:实验一中,紫茎缺刻叶植株和绿茎缺刻叶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紫茎,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紫茎和缺刻叶为显性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析】由实验一中紫茎与绿茎番茄杂交后代均为紫茎可知,紫茎为显性性状;缺刻叶与缺刻叶番茄杂交后代中出现马铃薯叶可知,缺刻叶为显性性状,所以实验一杂交的结果能用于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绿茎、马铃薯叶为隐性。【小问2详析】分析由实验一可知,紫茎×绿茎→紫茎,可知紫茎①为AA,绿茎②为aa,缺刻叶×缺刻叶→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缺刻叶①与缺刻叶②均为Bb,故①为AABb,②为aaBb;分析实验二可知紫茎×绿茎→紫茎∶绿茎=1∶1,可知紫茎③为Aa,缺刻叶×缺刻叶→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缺刻叶③为Bb,故③为AaBb。【小问3详析】紫茎缺刻叶①为AABb,紫茎缺刻叶③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中,均为紫茎,且有缺刻叶:马铃薯叶=3∶1,故后代表现型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后代紫茎缺刻叶基因型为A-B-,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后代紫茎缺刻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ABB/A-B-=1/8÷3/4=1/6。【小问4详析】实验二紫茎缺刻叶③AaBb×绿茎缺刻叶②aaBb子代中的紫茎缺刻叶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与绿茎缺刻叶1/3aaBB和2/3aaBb植株杂交,后代绿茎马铃薯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2/3×1/2×1/2×1/4×2=1/18。【小问5详析】若番茄的另一性状由另外的两对等位基因(C和c、D和d)决定,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为CcDd的番茄自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说明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和另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可知C(或D)纯合致死。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下列关于豌豆的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B.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时母本去雄后需及时套袋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D.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答案〗C〖祥解〗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详析】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可以用于实验探究,A正确;B、豌豆是两性花,且自花传粉,所以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时母本去雄后需及时套袋,B正确;C、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作相对性状。高茎和圆粒不是同一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D正确。故选C。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DNA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B.配子多样性是后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而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是基因重组C.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不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D.配子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关,与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无关〖答案〗B〖祥解〗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①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②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详析】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此外受精卵中还含有少量的细胞质DNA,因此受精卵中的DNA数目大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A错误;B、配子多样性是后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而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B正确;C、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C错误;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增加配子多样性,D错误。故选B。3.用下图的4个烧杯做生物学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受精作用过程B.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用①②做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需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烧杯后再次抓取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8种〖答案〗D〖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从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2个烧杯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性配子)组合在一起,可形成DD、Dd和dd,可模拟受精作用过程,A正确;B、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可形成DR、Dr、dR、dr,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C、用①②做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需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烧杯后再次抓取,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正确;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D错误。故选D。4.在二倍体果蝇种群中偶尔出现XYY的异常个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精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精子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答案〗B〖祥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生殖细胞中同时出现XY染色体,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为着丝粒分裂,如果生殖细胞中同时出现两条X(非同源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详析】在二倍体果蝇种群中出现XYY的异常个体可能是X卵细胞和YY精子结合形成,精原细胞形成YY精子是由于精子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妹妹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A.1/4 B.1/5 C.1/6 D.1/9〖答案〗C〖祥解〗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这对基因表示。考生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遗传系谱图,根据双亲的基因型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再计算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详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根据题意可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aa),因此表现型正常的男方基因型为Aa;又由于妻子的妹妹也患白化病(aa),因此妻子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则表现型正常的妻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2/3×1/4=1/6,C正确,ABD错误。故选C。6.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修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RNA干扰等均可产生表观遗传现象。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部位在基因前端,在空间上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B.组蛋白的修饰会影响染色质状态及开放程度,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C.RNA干扰特异性作用于mRNA,导致其降解,属于转录后的调控D.吸烟会使精子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导致碱基序列改变,并遗传给子代〖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析】A、基因启动子位于基因的前端,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如果DNA甲基化部位在基因前端,在空间上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A正确;B、组蛋白修饰是指在生物体内不同酶的作用下,在核小体的组蛋白不同氨基酸中加上多种化学基团的现象,这种修饰能改变染色质状态及其开放程度,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B正确;C、RNA干扰”是一种在转录后通过小RNA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细胞内,干扰RNA能特异性地与mRNA结合,导致其降解,C正确;D、吸烟会使人的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并遗传给子代,但不会导致碱基序列改变,D错误。故选D。7.个体数量相等的两个黑腹果蝇种群,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若将两个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在理想条件下F1中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A.21% B.42% C.50% D.75%〖答案〗B〖祥解〗遗传平衡定律:设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其中p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2pq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q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详析】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80%×80%=64%,Aa的频率为2×80%×20%=32%,aa的频率为20%×20%=4%.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60%×60%=36%,Aa的频率为2×60%×40%=48%,aa的频率为40%×40%=16%。已知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假设种群1和种群2中的个体数均为100个,则种群1中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64、32、4,种群2中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36、48、16,因此,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后,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100、80、20,则A的频率100×2+80200×2×100=70%,a的频率为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中Aa的基因频率是2×70%×30%=42%,B正确,ACD错误。故选B。8.甲、乙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所示的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甲图所示为1个四分体,变异的原因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C.乙图所示为2个四分体,变异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D.甲图中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变,乙图中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答案〗A〖祥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②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析】A、甲图中“环形圈”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重复或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乙中“十字形结构”出现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同源区段发生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此甲、乙两图所示的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B、甲图中“环形圈”出现原因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重复或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错误;C、图乙中“十字形结构”出现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同源区段发生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是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C错误;D、甲图是由于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重复或缺失导致的,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增加或者减少,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非等位基因发生互换),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没有改变(种类改变),D错误。故选A。9.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生命规律探索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在实验中运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富兰克林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对揭秘DNA分子结构有重要意义C.沃森、克里克根据DNA结构模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假说D.梅塞尔森、斯塔尔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半不连续复制〖答案〗D〖祥解〗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详析】A、艾弗里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应用了“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A正确;B、富兰克林的DNA衍射图激发了沃森与克里克的灵感,对揭秘DNA分子结构有重要意义,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C正确;D、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15N、14N)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但15N、14N没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B.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复制,另一条链是不连续复制C.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一条链是5′→3′,另一条链是3′→5′D.DNA复制时两条链都是模板,并需要引物参与〖答案〗C〖祥解〗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详析】A、在DNA分子复制形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中,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G(鸟嘌呤)与C(胞嘧啶),A正确;B、DNA复制时,一条链(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随从链)的合成却是不连续的,这种现象称为半不连续复制,B正确;C、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只能催化DNA从5'→3'的方向合成,因此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5′→3′,C错误;D、DNA复制时,以解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在引物的作用下,以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D正确。故选C。11.下图为小鼠不同个体某些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丙两细胞处于减I后期,乙、丁两细胞处于减II后期B.上图中4个细胞各有4条染色体,甲、丙细胞各有8条染色单体C.乙、丁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均相同D.甲、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间还会发生交换和重组〖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据图可知,上图中4个细胞各有4条染色体,甲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各有8条染色单体,B正确;C、乙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均相同,C正确;D、甲、丙两细胞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D。12.下图为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下表为几种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结合图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抗菌药物抗菌机制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可促进DNA螺旋化)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均能抑制②③过程B.青霉素和利福平均不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C.结核杆菌的①②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核中D.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的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详析】A、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①过程,而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③过程,A错误;B、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①过程无关,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②过程,不会抑制①过程,B正确;C、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对真核生物来说,这两个过程均可发生在细胞核,但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C错误;D、④为RNA的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会出现④⑤过程,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但一个基因不能控制多个性状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答案〗C〖祥解〗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节者生物的性状,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可以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析】AB、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可以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B正确;C、一个性状可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一个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C错误;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真核生物在减I前期和减I后期均可发生基因重组D.R型肺炎链球菌转变成S型菌不涉及基因重组〖答案〗D〖祥解〗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等特点;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详析】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可产生新的性状,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在减I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在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D、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即R型细菌转化为S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15.某男子患一种显性遗传病,其父母表型正常。对该男子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与该病有关联的V基因发生变异,变异位点在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区段中(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该男子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B.变异的V基因来源于该男子自身突变或其母亲的基因突变C.在人群中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发现男、女性患者数量相当D.若该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0〖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属于显性遗传病。【详析】A、进行基因组测序时要测定该男子的22条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共测定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A正确;B、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该男子变异的V基因来源于该男子自身突变或其母亲的基因突变,B正确;C、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出现致病基因的机会更大,因此在人群中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D、若该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女儿一定会得到该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患病,故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0,D正确。故选C。16.近年来,因人类大量使用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并出现了“多重耐药性细菌”,也称为“超级细菌”。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可使细菌抗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B.抗药性基因的来源可能是染色体变异也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人类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导致细菌发生可遗传变异,进而产生“超级细菌”D.抗生素直接选择的对象是细菌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基因型〖答案〗A〖祥解〗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详析】A、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不断淘汰不具抗性的微生物,可使细菌抗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原因,A正确;B、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抗药性基因的来源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C、细菌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早就存在,不是使用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起的是选择作用,C错误;D、抗生素直接选择的对象是细菌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型,D错误。故选A。1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且含有患病基因B.产前诊断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C.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展开调查并汇总各小组数据D.调查人类某遗传病遗传方式时,调查的世代数和后代数不能太少〖答案〗D〖祥解〗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等。【详析】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遗传病患者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但不含致病基因的也可能患遗传病,不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产前诊断时,有些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比如镰刀型贫血症,B错误;CD、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展开调查并汇总各小组数据,调查人类某遗传病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的世代数和后代数不能太少,C错误,D正确。故选D。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已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和可遗传变异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D.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是中性突变的积累〖答案〗B〖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达尔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