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_第1页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_第2页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_第3页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_第4页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考核任务形式:专题讨论考核内容: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2、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40分)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参考答案:讨论提纲一、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例子: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及其政策环境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能源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旨在减少碳排放、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中国政府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例,该政策不仅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技术创新路径,还配套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限行限购豁免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政策环境分析:经济环境:经济持续增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促进了市场需求增长。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社会环境: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使得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政府通过媒体宣传、公共教育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政治环境: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是推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政府高层多次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政策执行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技术环境: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续航里程的增加、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扫除了技术障碍。政府通过设立研发基金、支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法律环境: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例如,制定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充电设施建设规范等,保障了市场的有序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政策环境对政策目标实现的影响:分析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如何在上述政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实现了扩大市场规模、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等目标。政策环境中的挑战与应对:探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如补贴退坡后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衡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政策环境变化的预测与调整:基于当前政策环境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可能面临的调整方向,如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完善充电设施网络布局等。国际政策环境的比较与借鉴:对比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的政策环境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三、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40分)总结要点:政策环境的多维度影响:小组讨论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和法律等多维度政策环境的共同作用。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政策执行的基础和条件。政策调整的必要性:面对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小组讨论认为政策调整是必然的选择。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补贴政策、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加强技术创新支持等,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小组还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可以共同应对技术挑战、分享成功经验、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小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完善充电设施网络布局、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四、小组意见(不少于1000字)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及其政策环境影响的深度剖析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加深,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不仅促进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一、政策环境的多维构建与协同作用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环境支持。经济环境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手段,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社会环境方面,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为政策执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政治环境方面,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为政策执行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技术环境方面,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充电设施的完善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扫除了技术障碍;法律环境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政策执行中的挑战与应对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充电难问题依然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针对这些挑战,小组讨论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灵活调整补贴政策:虽然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但政府可以通过精准施策,如加大对高端技术车型、长续航里程车型的补贴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购车贷款优惠等方式,继续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保持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优先解决城市中心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关键区域的充电难题。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共建共享等方式,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使用便捷的充电服务网络。同时,加强充电设施的安全监管和标准化建设,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靠。强化技术创新支持: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智能网联等方面的技术研发。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举办新能源汽车展览、试驾体验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新能源汽车的便捷性和环保性。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技能和环保意识。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可以共同应对技术挑战、分享成功经验、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强与主要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政策协调与对话。同时,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政策建议与展望基于以上分析,小组讨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充电设施的建设;二是优化补贴政策结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三是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应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单选题(2分)2分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正确答案:D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单选题(2分)2分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正确答案:A3.()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单选题(2分)2分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正确答案:C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单选题(2分)2分A.功能论证B.小论证C.二级论证D.一级论证正确答案:B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单选题(2分)2分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多选题(3分)3分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多选题(3分)3分A.慈善不足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8.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多选题(3分)3分A.结构平衡B.结构优良C.结构适度D.结构不良9.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多选题(3分)3分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10.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多选题(3分)3分A.政治领导者B.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传媒曝光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公共政策工具参考答案:公共政策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进程中改革者倡导用私营工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来改进公共部门的管理如合同出租、契约外包、公私合作、凭单制度、使用者付费等等。当这些管理工具被应用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时实际上也就转化为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进程中,改革者倡导用私营工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来改进公共部门的管理,如合同出租、契约外包、公私合作、凭单制度、使用者付费等等。当这些管理工具被应用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时,实际上也就转化为政策工具。12.志愿失灵参考答案:非政府公共部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使之无法单靠自己的力量推进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13.正式议程参考答案:又称政府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14.头脑风暴法参考答案:头脑风暴法是借助于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知或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方法。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5.政策工具的特征。参考答案: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16.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公益机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度量;(2)公益机构服务的间接性;(3)监督主体方面的缺陷;(4)监督机制制度化不足。17.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参考答案:(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五、论述题(共25分)18.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参考答案: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决定政策议程的个重要因素。2、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3、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4、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对过游说、宣传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阻止对自己各种利益有损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5、专家学者的作用: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能够发现某些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6、公民个人的作用:公民个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 。7、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涉及面大,影响力强,能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方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3考核任务形式:调查报告考核内容: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100分)考核要求: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第十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4、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参考答案:调查报告: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分类作为缓解“垃圾围城”现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措施,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自2019年起在上海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本报告基于《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至第十章的理论框架,以某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等方式,综合分析该政策的执行情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二、政策背景与目标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某市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旨在通过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政策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与参与率、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三、资料收集方法文献回顾:查阅国内外关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学术文献、政府报告及新闻资讯,了解政策背景、理论依据及国内外实践经验。实地调研:走访该市多个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转运站及处理厂,观察垃圾分类设施配置、运行情况及居民分类行为。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随机抽取500名市民进行线上或线下调查,收集他们对垃圾分类政策的认知、态度及执行情况。座谈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管理人员、环保组织及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深入讨论政策执行中的难点与改进建议。四、实施效果分析居民参与度提升: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市民表示了解垃圾分类政策,并能基本做到正确分类。社区内垃圾分类宣传栏、指导手册及志愿者引导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度。分类设施逐步完善:该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各小区均配备有分类垃圾桶,部分区域还引入了智能分类回收箱,提高了分类效率。资源化利用率提高:随着分类的深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得到有效分离,促进了资源的回收利用。据统计,该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政策实施前提高了约20%。存在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分类准确率不高、部分居民分类意识淡薄、收运体系衔接不畅等问题。特别是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分类效果的关键因素。五、问题成因分析宣传教育不足: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分类知识。激励机制不健全:当前政策多侧重于强制要求,缺乏正向激励措施,难以持续激发居民积极性。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老旧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分类需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缺,导致分类后处理难度大。监管力度不足: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监管存在盲区,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六、改进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分类意识和能力。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对分类效果好的小区或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加大设施投入: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升处理能力。强化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垃圾分类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分类效率和处理水平。七、结论某市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设施投入、强化监管执法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可以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效果,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公共政策是(A)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A.利益B.权力C.公共D.权威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A.公共政策主体B.公共政策客体C.非官方决策主体D.执政党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A.公民B.非政府组织C.利益集团D.大众传媒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A.公共政策客体B.目标群体C.思想库D.政策目标6.(A)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A.公共政策环境B.全球化C.国际化D.信息化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A.传统习俗文化B.政治文化C.精英文化D.普通文化水平8.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9.(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11.(B)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A.政策问题B.政策议程C.政策目标D.政策对象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地位。A.权威B.重要C.次要D.枢纽13.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B)。A.效果评估B.可行性评估C.风险评估D.价值评估14.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C)。A.政治人B.文化人C.经济人D.精英15.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出版作为标志。A.《执行》B.《政策执行与评估》C.《奥兰克计划》D.《公共政策学》1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A.评估调查B.评估实施C.评估执行D.评估完成17.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A)A.正常利益B.超常利益C.失常利益D.合理利益18.维护和实现(B)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集体利益B.公共利益C.家庭利益D.个人利益19.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C)和集团分析模型。A.价值分析模型B.史密斯模型C.精英分析模型D.多源流分析模型20.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A.帕累托B.庇古C.肯尼思·阿罗D.萨缪尔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2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22.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ABCD)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23.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24.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25.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BCD)A.领导B.交换C.说服D.强制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26.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