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编队综合实验与分析综合飞行实验_第1页
无人机编队综合实验与分析综合飞行实验_第2页
无人机编队综合实验与分析综合飞行实验_第3页
无人机编队综合实验与分析综合飞行实验_第4页
无人机编队综合实验与分析综合飞行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人机编队综合实验与分析综合飞行实验

1.1.1编队通信测试

通信链路是无人机编队系统的极其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编队飞行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因此在编队起飞前需要对编队通信链路进行测试,根据2.3.3节设计的编队通信网络,本节

的通信测试分为两部分:一是机间Mesh网络通信测试;二是各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PMP

模式通信测试。

Mesh通信网络测试的方法为:将所有无人机设备上电,对飞控模块进行串口打印测试,

打印的数据显示在Ubuntul6.04的终端窗口中。本文试飞的无人机数量为3架,以2号机为

例进行分析。机间通信主要为了获取邻居节点携带的信息,解包后可以获取到每个邻居节点

的姿态、速度、位置、长机标志位等数据。图5.14给出了2号机接收信息的解包数据,从

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机间Mesh网络通信畅通稳定。

Eengxu@zengxu-X542UN:-/paper_test$./a.out

无人机ID:2

郃居节点个数:2

通信质量:2。。%

邻居节点1数据:

无人机ID:1

长机标志位:1

滚转俯仰偏航:-1.232.16136.45

北东拽速度VNVEVD:0.02-0.130.05

经纬高:119.42164231.563994-1.63

邻居节点2数据:

无人机ID:3

长机标志位:。

滚转俯仰偏航:2.46-1.63179.60

北东拽速度VNVEVD:O.0O0.04-0.12

经纬高:119.42164331.5639958.71

图5.142号机接收数据串口打印

PMP模式测试方法为:通过P900数传将每架飞机连入地面站,地面站根据上行和下行

数据的统计结果以及Mavlink数据包序号和发送频率计算得到如图5.15所示的链接统计。

在地面站切换不同的无人机ID可以看到每一架连入无人机的链接统计。图5.15为2号机连

入地面站的链接统计,从测试结果来看,2号机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均工作正常。其他两

架飞机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工作正常,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下载------------------------------「上传------------------

字节*55.52K字节人2.16K字节总数5.73K

数据包13998数据包/s66字节/$21

芸包质里100%

QMavlinJc2

数据包之间的最大时同Gs)447

■Signing

图5.15链接统计

1.1.2编队集结与队形保持实验

本文编队集结和队形保持的实验流程为先依次自动起飞所有无人机,待所有无人机到达

安全高度后,地面站发送开始编队指令,此时各无人机会先集结,集结完成后保持队形飞行。

实验的主要参数如表5.3。

表5.3主要实验参数

参数名称参数大小

无人机数量3

无人机飞行高度200m

编队队形三角形

队形间距100m

实验场地风速3m/s

长机巡航速度22m/s

长机编号1

最大速度限制30m/s

图5.16编队集结阶段三机位置分布图,图中飞机图标上第一格代表无人机高度,第二

格代表无人机速度,第三格id代表无人机的编号,1号机为长机。图5.17为三角形编队飞

行保持阶段的位置分布图。图5.18为编队队形保持飞行时从地面拍摄的飞行图。

图5.16编队集结阶段飞行图

图5.17编队队形保持阶段飞行图

图5.18地面拍摄三机编队实际飞行图

图5.19为三机在编队集结与队形保持阶段的速度曲线,横坐标为地面站日志采样时间

点,采样间隔为0.2秒,纵坐标为各无人机的地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概在500个采样点后,

各无人机达到巡航速度。在500~%时间段,编队正在集结,此时长机速度保持不变,2号僚

机和3号僚机以最大的限制速度30m/s去追踪期望点,2号机先达到,随后3号机也到达,

三机在片时刻集结完成,6~3000时间段为队形保持阶段,1500~2000时间段僚机速度变化

是由于编队此刻正在转弯引起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队形保持阶段,稳定后的僚机速度误差

在2.5m/s之内。

35

25

20

15

10

采样时间/0.2s

图5.19三机速度曲线

图5.20为各无人机高度曲线,在1500采样点时刻左右所有无人机基本集结完成,之后

的时间段属于编队队形保持阶段,将32004000采样段的图形放大,可以看出在编队稳定飞

行阶段三机的高度误差控制在1.5米以内。

250

100015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

采样时间/0.2s

图5.20三机飞行高度曲线

1.1.3编队队形变换实验

图5.21为长机自动飞行航线,由于受空域限制,该航线的短边为1.3km,长边为3.5km。

预计的队形变换区域如图。

图5.21长机航线图

本次队形变换实验涉及的队形有三种,分别是三角形、竖一字和横一字。具体测试方法

为:在编队保持三角形队形飞行阶段地面站发送队形变换命令,编队队形由三角形变换为竖

一字形状,当所有无人机到达期望队形对应的位置,认为队形变换完成,此时保持竖一字队

形飞行一段时间,地面站再次发送队形变换命令,编队队形将由竖一字形状转换为横一字队

形,随后继续保持横一字队形飞行一段时间。图5.22和图5.23为实际试飞的横一字队形和

竖一字队形。

图5.22地面拍摄横一字队形

4

■<

图5.23地面拍摄竖一字队形

图5.24和图5.25分别为队形变换阶段各无人机的北向位置曲线和东向位置曲线,各机

的北向位置和东向位置均相对于其解锁位置而言。

-1200

1号机北向位置

-1250—2号机北向位置

3号机北向位置

S0006S007000

采样时间/0.2s

图5.24各无人机北向位置

图5.25各无人机东向位置

各无人机在队形变换区域由东向西飞行,从图5.24中可知,在5000-5600采样时间段,

三机保持三角形编队飞行,随后收到地面站队形变换指令,三机变换成竖一字,三机在一条

直线上,北向位置基本重叠,在6300~6800采样点时间段内,三机保持竖一字形飞行,随后

接收到地面站变换横一字队形命令,此后一段时间保持横一字飞行。从图中可以看出队形变

换最后都收敛于期望队形,收敛时间和飞行速度以及不同队形的对应关系有关,总体符合预

期实验要求。

1.1.4编队机间避障实验

本实验决定在竖一字飞行阶段测试机间避障,首先设定竖一字队形,各无人机以长机为

基点的相对了、>、z轴坐标为:1号机(0,0,0),2号机(0,-100,0),3号机(0,-200,0)。在编队保

持竖一字队形飞行的阶段,地面站将3号机的相对坐标设置为(0,100,0)。此时3号机必须经

过2号机和1号机才能到达目标点。机间避障利用第四章介绍的在线动态避障算法,在水平

面和垂直面执行三维避障。图5.26为机间避障前三机飞行位置图,图5.27为正在机间避障

时三机飞行位置图,图5.28为避障结束后三机飞行位置图。

图5.26避障前三机飞行位置图

图5.27避障中三机飞行位置图

图5.28避障后三机飞行位置图

图5.29为机间避障阶段的三机高度变换曲线,图5.30为机间避障阶段的三机轨迹图,

横坐标为东向位置,纵坐标为北向位置。结合两图曲线可知,在机间避障过程中,长机还是

保持原模式飞行,2号僚机和3号僚机执行了避障动作。2号僚机与3号僚机在水平面和垂

向均进行了避让,三机未发生碰撞,实验很顺利,符合预期的避障要求。

225

161.051.71.75181.85

采样时间/0.2sk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