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_第1页
202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_第2页
202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_第3页
202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_第4页
202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则1.0.1本条为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作为城市化进程和综合交通发展的产物,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而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中标识系统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交通方式复杂的空间如何能让乘客快速到达各自目的地,标识设计时应满足乘客的视觉观察高度、文字大小、图形符号色彩等方面,在标识材料的选择上应考虑经济适用、耐久性等。因此为适应本市综合客运交通标识发展的需要,规范综合客运枢纽标识系统设计,保障综合客运枢纽标识的以人为本、安全、高效、经济、便捷运行,规范编制单位总结近年来各类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标识设计经验,编制本规范。1.0.2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根据交通枢纽的功能性质划分界面,重点为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中各个交通方式之间换乘衔接部分的标识设计。如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等部分界面划分明确,且为独立的功能性质,则执行各自的标识规范。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本规范适用范围不含航空客运和水路客运交通枢纽中的标识设计。1.0.3本条规定了在标识设计中的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时也应满足设计中平面点位的合理性、标识的显著性、易懂性、连续性、清晰性、安全性、及便于维护性,实现便捷乘客、绿色环保及经济耐用的综合效益。

2术语2.11关键决策点的位置是指在交通流线的起始点、分流点、合流点、交会点、楼层转换处、区域转换处等。

3规划布局3.1一般规定3.1.5本条文中轨道交通(包括铁路、地铁)、道路交通(包括公交、出租、小汽车),交通枢纽重视交通流线的闭环,因此,各种交通方式应具有连续性。3.1.8本条文中乘客指(包括一般乘客、无障碍人士、老年人等)。3.1.11枢纽内指引同质化功能、设施的命名进行相应的编号,宜采用字母、数字的模式。其中铁路客运枢纽建议采用铁路总公司下发的《铁路客运车站标识系统暂行技术条件》7号文的规定;地铁客运枢纽宜采用北京地方标准DB11T657.2-2015《公共交通客运标志第2部分:轨道交通》的相关规定。图3.1.1以正北向顺时针编号规则的方向指引示意图3.1.14用地范围内,所有形式的标识牌体类别,动、静态标识位置一致时宜采用同体系化设计。3.2规划内容3.2.1在不同类型的交通枢纽中,标识设置的原则是相同的,本规范图表中适用于在标识设计时可根据平面布置中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属性快速找到相应标识设置点位及标识类型。

4分类分级4.1系统分类4.1.2悬吊式标识可分为:立杆悬挑式、墙面/柱面悬挑式、龙门架悬吊式、以及吊挂式。落地式标识可分为单/双柱落地式和无柱落地式。附着式标识可分为贴附式、嵌入式、喷涂式等。4.1.3静态标识:以静止形态展示标识信息,多采用膜雕刻、金属镂空、丝网印刷、打印、喷绘等工艺展现的静态信息标识。动态标识:以画面变化的形态展示不固定的标识信息,多采用电子屏幕、投影机等为载体,展示动态的易变信息,其中动态标识也可以以静态标识的展现形式存在。4.2系统分级4.2.1枢纽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时需对不同区域、不同位置进行主、次信息分析,确保引导信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4.2.2在版面信息设计时可根据图标的颜色、大小等,用以区分主、次信息的排版。重要的信息展示要更明显,且应充分考虑行人或驾驶员在某一区域或位置的信息需求、停留时间和阅读习惯(图4.2.2)。图4.2.2主次要信息版面示意图5设置要求5.1人行标识系统5.1.1人行标识系统应简洁易懂、连续完整、设置适当,与其他客运场所标识系统相互衔接、彼此呼应,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无障碍人士、老年人及幼儿的需求。5.1.3标识要确保引导的信息连续性,同时也要保证标识间距的一致性。例如,在同一空间区域内每隔50米设置连续导向标识。标识版面中的箭头、符号、文字等要素应保持一致。5.1.4当决策点为多个方向的标识,如单向、双向或者多向版面时,考虑版面的方向要与乘客的行进方向垂直,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5.1.6主要信息放置主要区域(标识、广告、艺术、景观)当关键决策点附近有广告、商业、艺术、景观等视觉元素时,此处的导向标识和位置标识应设置独立、明显的专属区域。在专属区域内,宜禁止设置广告、商业、艺术、景观等信息,避免视觉竞争。5.1.8悬吊式标识在表示导向标识内容时,为了确保标识信息不被行人遮挡,则标识载体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最小距离不应小于2.2m。5.1.10标识设置级别高于广告,广告不应干扰导向标识的使用,广告与标识位置不应冲突,且广告应避让标识,标识应优先于广告,保证标识显著性。5.1.12枢纽名称标识设置应明显、醒目达到乘客可远距离清晰识别的目的。5.1.13安检、售票处等公共服务优先设置在公共服务设施的上方,如不满足条件可设置在公共服务设施范围内。5.1.21街区图导向图宜标注与交通出行相关的重要信息,如水系、绿地、主干路、次干路、标识性建筑物、医院、学校、旅游景点位置、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位置和站名、公共汽车站点位置和站名等。5.2车行标识系统5.2.4车行标识规划设计前应进行调研分析,包括周边的道路设施状况、枢纽的功能布局、枢纽的内外部道路及停车设施设计等枢纽相关情况。枢纽车行标识规划设计应首先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或对枢纽总体确定的交通组织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交通组织流线,在交通组织流线的基础上设置标识。若枢纽设施设计对应的交通组织不畅或存在一定的交通隐患时,需跟总体设计沟通调整,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消除或降低通行隐患,确保交通组织安全有序。5.2.12本条款中提到的枢纽导向标识是车行导向标识的一种,枢纽导向标识是为距离枢纽较远的车辆提供一个大致方位,指引车辆向枢纽方向行驶;当车辆邻近枢纽直至到达上落客区或停车场(库),再根据需要进一步提供具体的上落客区或停车场(库)导向信息(场所名称、方向等),指引车辆快速准确的运送乘客进站出发或载接乘客离开枢纽。5.2.1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停车场一般设置枢纽用地范围内,当枢纽范围内停车位不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枢纽配建的停车场本身即设置在枢纽之外,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将枢纽周边停车场信息进行整合,在停车场导向标志系统中明确标示,便于驾驶员寻找合适的停车场停放。

6标识要素设计6.1版面6.1.1根据《北京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导向系统标志图形尺寸、汉字尺寸及观察角度研究》专题报告,进行了图形符号高度与观察距离的比值实验,通过实验依照从小至大5种不同尺寸(63mm、100mm、130mm、160mm、250mm、400mm)的图形符号,每次随机选取餐饮、公交车、地铁或铁路图形符号作为实验素材,将印有相应图形符号的展板悬挂于与被试者水平视线同等的高度,让被试者根据自己对图形符号的视觉辨别清晰度,找到自己能够舒适地辨识展板上图形符号的观察距离,此时被试者与图形符号展板之间的距离为极限观察距离;不断加大自己的观察距离,直至达到视觉辨识清晰与模糊的临界状态,此时被试者与图形符号展板之间的距离为舒适观察距离。通过实验结论得出距离与图形大小的关系详见下表。距离(m)极限图形大小(mm)舒适图形大小(mm)推荐尺寸最小尺寸minmaxminmax21160241324530633180723961309010553001206602101501582.54501809903152252011060024013204203003016590036019806304504022012004802640840600502751500600330010507506.1.2标识牌的观察高度与观察距离及文字大小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计算公式。标识牌的极限观察高度计算公式为:ℎ各标识牌内容所对应的可视角度计算公式为:θ=其中,H为各标识牌内容的尺寸(单位为米),D为观察距离(单位为米)。由此,各个观察距离、标识牌内容尺寸与极限观察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的可视角度,经过适当的微调之后,如REF_Ref112864424\h表格1所示。观察距离D(m)图形符号推荐高度(mm)图形符号极限观察高度(m)图形符号可视角度(°)汉字推荐高度(mm)汉字极限观察高度(m)汉字可视角度(°)英文推荐高度(mm)英文极限观察高度(m)英文可视角度(°)2452.01.28152.00.43122.00.3461302.61.24452.70.43362.70.34102103.21.20753.40.43603.40.34153154.01.201104.20.42904.20.34204204.81.201455.00.421205.00.34306306.31.202206.80.421806.80.34408407.91.202908.50.422408.50.345010509.41.2036510.20.4230010.20.34表格1各标识牌内容尺寸、观察距离与极限观察高度之间的关系6.1.4本条强调了图形符号的排版要求,图形符号统一,使得标识整体版面协调统一,便于乘客快速识别。图形符号构成示意图:6.1.5本条规定了主图形符号和辅助图形符号的组合时排版要求,重点是分割线的要求。如下图所示:6.1.7本条强调了图形符号的和文字组合时彼此之间的关系,固定合理的间距要求,使标识版面协调统一,便于乘客快速识别。如下图所示:6.1.8本条主要规定了,单独图形符号之间的间距要求和图形符号与文字之间的间距要求。如下图所示:6.1.9本条规定了图形符号与箭头符号方向一致及排版要求。如下图所示:6.1.10本条规定了箭头符号与文字、图形符号的组合设计的要求。如下图所示:6.1.11本条规定导向标识组合分隔区设计的要求。如下图所示:两个不同指向标识组合示意图(无分割线)两个不同指向标识组合示意图(有分割线)图形符号与数字组合示意图6.2色彩6.2.5本条重点强调标识信息和牌体底色的色彩关系,应具有鲜明的对比。同时标识信息在使用颜色时,应考虑到视力障碍人群对颜色的有限识别能力。6.2.6公安、交通公司及商业品牌等专属标识图案或徽章,应沿用其原始配色.6.3材料6.3.3在标识材料选择上应满足绿色环保相关要求。6.3.4本条规定是基于消防和使用安全考虑的。6.3.5本条规定是基于标识材料耐久性考虑的。6.3.6标识面板产生炫光影响标识使用功能。6.4照明6.4.1标识照明依据发光形式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1外部照明:标识本身不发光,依靠外部照明照亮标识版面;2内部照明:(1)整个标识内部全部发光;(2)标识版面底色不发光,仅方向符号、图形符号、文字等信息内容发光;3逆反射:标识本身不发光,靠标识版面具有反射功能的贴膜将光线返回光源处。为了提高标识在所处光环境中的可视性,要求标识的信息版面的亮度与周围光环境之间有明显对比且不应低于周围环境亮度,有条件建议增加辅助光源。6.4.4对于不同发光类型的标识,表面介质、材质的不同可能会对信息面板表面亮度、颜色的色温产生一定影响,设计时应考虑材质、工艺的差异性,选取适合的发光灯具,保证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的统一。6.4.5标识照明应避免过亮产生眩光影响。对于枢纽室内外环境内的标识的亮度允许值,此条款参照《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GB/T51223的有关规定给出。6.4.12因落地电光源标识人身容易触及,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6.4.13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雷击,保护室外标识设备。

7智能信息化标识7.1一般规定7.1.1微导航:智能手持微终端进行个人定制化导航。一般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查询、规划目的地路径,根据手持终端的引导到达预期目的地。7.1.2智能通行标识产品类型分为智能导航和动态智能引导牌。智能服务标识产品类型可以分为智能停车引导服务、智能消费引导服务和智能问询服务。智能疏散标识产品类型可以分为智能消防和智能疏散人流。具体设计应根据枢纽的实际情况决定。1智能通行标识,可以让使用者自主查询空间信息、了解路径、到达目的地。可以将多种实体标识集合于一台交互标识本体中。智能通行标识可以动态化展示一级总索引信息(例如,地图),可以有效地展示空间信息并且节省空间。(1)智能导航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智能查询机、移动设备室内导航。(2)动态智能引导牌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数字化可变指引标识标牌、交通枢纽动态信息屏等。2智能服务标识,可以提供更加精准、效率的服务。例如,智能停车引导服务、智能消费引导服务和智能问询服务。(1)智能停车引导服务具体表现为智能停车诱导服务(基础服务)、智能停车引导服务(增值服务)和智能反向寻车服务(增值服务)三大类。(2)智能消费引导服务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智能客服终端、智能机器人和移动终端。(3)智能问询服务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智能客服终端或机器人标识上的“?”、求助二维码标识。3智能疏散标识,是当枢纽内发生异常事件时,引导乘客寻找最佳疏散路线。(1)智能疏散标识具体可以通过导航带亮度、箭头指向,动态信息屏显示、数字广播的形式实现。7.1.5信息网络化管理:对导向标识电子动态牌体进行网络化的集中管理,对常规信息、易变信息、综合信息等,实现远程信息即时发布、信息协同管理与联动支持、运行监测、综合运行信息管理、停车管理等智能信息网络化管理功能。播放素材及播放终端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功能,节省了人力、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7.1.6智能信息化标识设计应符合:1互动体验友好性传统标识转变为智能标识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交互体验和便利性体验。智能信息化标识设计,需在互动页面设计方面注重界面操作的友好性和互动性,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界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特殊人群和小朋友的操作使用等。2前端界面艺术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美对艺术的追求愈加强烈,而且智能标识安装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对于界面设计的美观有着强烈的要求。所以智能信息化标识整体页面设计需要有一定的艺术设计要求,同时需要与智能标识所在的环境相匹配。3信息播放安全性智能标识都是放置在公共区域,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智能信息化标识设计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需要制定严格问题管理机制,一旦出现问题要立刻响应,快速解决。4系统性能高效性不但要满足当前的应用需要,也要在设计中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考虑。智能标识的系统需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的可扩充性。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稳定,高效及顺畅的运行5能源节约性智能标识设计需合理设置系统播放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及根据光照度等进行亮度的调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6技术先进性智能标识设计要在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将先进技术完美的融入到智能标识中。例如借助智能信息化标识的最新技术,在关键决策点处引入数字化可变指引标识和求助二维码标识,实现一对一可变指引,提高乘客在枢纽内的移动效率。

8无障碍标识8.1人行无障碍标识8.1.1本规范依据国标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中6.2.7条进行优化,进一步明确综合交通枢纽中无障碍标识系统的设置总原则。8.1.2综合交通枢纽内的无障碍标识系统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人士有效传递各种信息的标识系统,是综合交通枢纽标识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保证信息的连续性是无障碍标识设置成功的关键,不能出现信息中断以导致指引失败。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