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应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孝感市应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孝感市应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孝感市应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孝感市应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城市(2022-202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闭卷)第I卷(选择题,共28分)一、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他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B符合题意;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的是大禹,A排除;炎帝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C排除;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D排除。故选择B。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保证国家兵员 C.分割诸侯权利 D.巩固周王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周王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故D正确;当时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A错误;分封制没有增强国家兵员,故排除B项;推恩令分割了诸侯权利,故排除C项。故选D。3.《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群雄兼并 D.王室衰微【答案】D【解析】【详解】周王去世要向诸侯“求赙(钱财)”才能进行安葬,反映了周王地位的衰微,故选D;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周王室的衰微,ABC与这一主旨都不符,排除。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扩大秦国疆域起直接作用的是A.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B.国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激励了秦国军民的战斗精神,有利于开疆扩土,对扩大秦国疆域起直接作用,C项正确;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国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选C项。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这一状况()A.出现了学术垄断的局面 B.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分裂C.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有利于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可知稷下学宫使各家学派能够争辩交流,从而有利于思想和学术的相互促进和发展,有利于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故选D;这一状况使各派思想都能够自由发展,没有出现学术垄断和传统文化的分裂,排除AB;各派思想的自由交流与发展不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排除C。6.下列属于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修建都江堰 B.迁都洛阳城 C.建立刺史制 D.设立“三司”【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制度,加强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修建都江堰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西汉时期没有迁都洛阳城,排除B项;明朝时期设立“三司”,排除D项。故选C项。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故选项D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都城长安,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B.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太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企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国家陷入混乱、政治十分黑暗的统治之中。D正确;ABC不是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的表现,排除;故选D。9.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这说明()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佛教经书中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都说明了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佛教的传播情况,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佛教的创立人,排除B项;佛教不是本土宗教,排除D项。故选C项。10.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了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中,项羽的军队大败秦军主力,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在前秦和东晋之间,排除D项。故选C项。11.以下示意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由分裂割据到统一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三幅示意图可知,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局部统一实现,再到西晋结束三国统一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由分裂割据到全国统一,C项正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只是对应题干中的部分示意图,排除AB项;魏晋时期政权并立并不是题干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13.苻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材料所述内容()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D.为泗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躬耕籍田”“举行了养蚕之礼”,结合所学知识,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这些都说明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C项正确;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的说法太过绝对,不准确,那时候,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排除A项;前秦政权是在北方,没有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B项;泗水之战与前秦政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其中“书圣”是A.华佗 B.司马迁 C.王羲之 D.顾恺之【答案】C【解析】【详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C正确;华陀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外科手术,A排除;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史学巨著《史记》,B排除;顾恺之是东晋大画家,D排除。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2分)二、本卷共3小题,共计3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示中①、②两处的正确内容。(2)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的哪项措施?结合所学说一说这项措施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①皇帝②郡。(2)措施:实行推恩令;影响:削弱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因此①皇帝,②郡,题干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名称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为解决封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的推行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者董仲舒,在此时听到了他的召唤。在给汉武帝刘彻的策论中,……君臣之间数次问答,被后世统称为“天人三策”。“大一统”三字,更被董仲舒炼为古今共通的道理:统一将不再单纯是政治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认同,是社会思想的统一。——纪录片《中国》解说词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权等。——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三史书上关于“汉武帝”有如下记载:如武帝……不改文景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资治通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实现“社会思想的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2)请写出材料二中“新货币”的名称和为获得“盐、铁、酒的专利权”采取的措施。(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部史书关于“汉武帝”的记载有何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答案】(1)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新货币名称:五铢钱。措施:盐铁官营、专卖。(3)《汉书》记载汉武帝恭俭济民(或节俭、俭省、关心百姓、关心人民),继承了文景的优良传统。《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过度奢侈(或穷奢极欲),疲敝人民(或劳民伤财),像秦始皇一样实行暴政。我们要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分析看待历史人物。【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社会思想的统一”,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由中央统一铸造新货币,即五铢钱。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专卖,加强对经济控制。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武帝……不改文景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可得出,《汉书》记载汉武帝恭俭济民(或节俭、俭省、关心百姓、关心人民),继承了文景的优良传统。根据材料三“(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可得出,《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过度奢侈(或穷奢极欲),疲敝人民(或劳民伤财),像秦始皇一样实行暴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分析看待历史人物。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意为丰收),则数郡忘饥。……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