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探秘膨松剂认识化学科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微项目-探秘膨松剂认识化学科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微项目-探秘膨松剂认识化学科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微项目-探秘膨松剂认识化学科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微项目-探秘膨松剂认识化学科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项目

探秘膨松剂

——体会研究物质性质方法和程序实用价值第1页第2页知识铺垫新知预习1.联想回想钠化合物知识,写出相关NaHCO3用途以下化学方程式。2.例举生活中使用过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苯甲酸钠、谷氨酸钠(味精)、酱油等第3页知识铺垫新知预习1.膨松剂:常见膨松剂有生物膨松剂(酵母)和化学膨松剂,化学膨松剂可分为单一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2.NaHCO3物理性质第4页知识铺垫新知预习3.NaHCO3化学性质写出上述序号①②③④所表示反应化学方程式:【微思索】化学膨松剂为何能够使食品变得松软或酥脆?提醒:化学膨松剂中通常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在受热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可使食品变膨松。第5页探究随堂检测NaHCO3作为膨松剂作用原理问题探究1.碳酸氢钠可能含有什么性质?提醒:碳酸氢钠属于盐,加热会分解,能与酸反应。2.假如面团没有发酵,能否利用加入碳酸钠方法使其膨松?提醒:碳酸钠受热普通不分解,与酸反应比较迟缓。所以不能加入碳酸钠使面团发酵。第6页探究随堂检测知识归纳1.碳酸氢钠主要性质和应用第7页探究随堂检测2.探究碳酸氢钠性质:试验方案设计及实施

碳酸氢钠作膨松剂原理是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食物膨松。第8页探究随堂检测3.设计并使用复合膨松剂

第9页探究随堂检测方法提炼物质性质试验普通思绪

第10页探究随堂检测典例剖析例题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判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一样方法做了以下试验,如图所表示。第11页探究随堂检测(1)只依据图Ⅰ所表示试验,不能够到达试验目标原因是

(2)图Ⅱ、Ⅲ所表示试验均能判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试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固体最好是

(填化学式)。

答案:(1)Na2CO3和NaHCO3均能够与盐酸反应产生CO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达不到试验目标第12页探究随堂检测解析:(1)NaHCO3、Na2CO3都能够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故不能到达目标。(3)试管B中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中装入碳酸钠,直接加热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不稳定。第13页探究随堂检测对点训练1Na2CO3和NaHCO3是常见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以下相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法中,不正确是(

)A.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不适合胃溃疡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酸,而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做馒头C.能够用加热法来判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Na2CO3和NaHCO3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答案:C第14页探究随堂检测解析:小苏打与胃酸中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胃溃疡病人不能服用小苏打类药品来治疗,因为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胃部胀气,易造成胃穿孔,A项正确;NaHCO3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B项正确;Na2CO3和NaHCO3固体可用加热法判别,但加热溶液不能判别,C项错误;Na2CO3和NaHCO3都是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D项正确。第15页探究随堂检测对点训练2我国化工教授侯德榜“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Ⅰ.原理分析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原因是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第16页探究随堂检测Ⅱ.试验探究(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试验装置以下列图所表示(图中夹持、固定用仪器未画出)。第17页探究随堂检测回答以下相关问题:①乙装置中试剂是

;

②丁装置中稀硫酸作用是

;

③试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操作是

(填分离操作名称)。

(2)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试验。①试验时,须先从

管通入

气体,再从

管通入

气体。

②有同学提议在戊装置b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再写出一个试验室制取少许碳酸氢钠方法:

第18页探究随堂检测答案:Ⅰ.c

Ⅱ.(1)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②吸收未反应NH3

③过滤(2)①a

NH3

b

CO2

②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升CO2在溶液中吸收率(3)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第19页探究随堂检测解析:Ⅱ.(1)甲装置是CO2发生装置,因为盐酸易挥发,故生成CO2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乙装置作用是除去CO2中HCl气体,所以乙装置中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丙是制备碳酸氢钠装置,丁作用是吸收多出NH3,预防其污染环境。从溶液中分离出NaHCO3晶体方法是过滤。(2)试验时必须制取含氨饱和NaCl溶液,然后通入CO2进行反应。因为NH3极易溶于水,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应先从a导管通入NH3,后从b导管通入CO2。己装置中有多孔球泡,能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从而提升CO2在溶液中吸收率。(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制备少许碳酸氢钠方法:①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②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③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第20页探究随堂检测1.下列图是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试验设计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套管试验。请观察下列图所表示试验装置,分析试验原理,并判断以下说法和做法中不科学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要证实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没有水硫酸铜粉末棉花球C.加热很快就能看到A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试验过程中都没有发觉A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第21页探究随堂检测答案:C解析:Na2CO3很稳定,用酒精灯加热情况下不会分解,故A烧杯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第22页探究随堂检测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1)碳酸钠俗称

(2)等物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CO2量,前者

后者。

(3)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盐酸)过多,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碳酸氢钠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碳酸钠俗称苏打或纯碱。(2)依据碳原子守恒,等物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4)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氢钠时,可用加热方法来除去碳酸氢钠。第23页探究随堂检测3.工业制纯碱(Na2CO3)第一步是经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之间反应,制取碳酸氢钠晶体。该反应原理能够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已知此反应是放热反应。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晶体)↓+NH4Cl(1)利用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以下列图所表示装置制取碳酸氢钠晶体。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烧杯中盛有冰水,D中装有蘸稀硫酸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取碳酸氢钠晶体可供选取药品有:A.石灰石B.生石灰C.6mol·L-1盐酸D.稀硫酸E.浓氨水F.饱和氯化钠溶液第24页探究随堂检测①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代号)

②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

③在试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次序,应先通入气体化学式为

第25页探究随堂检测(2)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C中所得晶体碳酸氢钠纯度(假设晶体中不含碳酸盐杂质),将晶体充分干燥后,称量质量为wg。再将晶体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时,称量所得粉末质量为mg。然后进行以下试验操作:①在操作Ⅱ中,为了判断加入氯化钙溶液是否过量,其中正确操作是(选填字母序号)

A.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向溶液中继续加入少许氯化钙溶液B.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向溶液中再加入少许碳酸钠溶液C.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加入少许碳酸钠溶液第26页探究随堂检测②操作Ⅲ方法为

③所得晶体中碳酸氢钠纯度为

答案:(1)①AC

②除去CO2中HCl

③NH3(2)①A

②过滤洗涤干燥第27页探究随堂检测解析:(1)①用石灰石和盐酸在烧瓶中发生反应制取CO2,因为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导气管要伸入到液面以下,而制取氨气是将E(浓氨水)滴入到盛有生石灰烧瓶E中,氨气在水中非常轻易溶解,所以导气管要在液面以上,依据C中导气管长短可知:在A中制备CO2气体,所需药品是A、C;②用盐酸制取CO2气体时,因为盐酸有挥发性,所以CO2中含有杂质HCl,在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就是除去CO2中杂质HCl;③CO2在水中溶解度小,产生

浓度也就小,不轻易形成NaHCO3饱和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