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3_第1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3_第2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3_第3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3_第4页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基础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下列不能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有()。A、刑法在时间效力范围上以没有溯及力为原则B、刑法分则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C、司法机关严格遵守解释和适用刑法,废除刑事司法类推制度D、对累犯从重处罚、不得假释、不得缓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禁止不利于当事人的溯及既往,禁止绝对不定期刑。(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3)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选项A、C体现了法定化的要求;选项B体现了实定化的要求。选项D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所以应当选D。2、《刑法》第13条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B、免除处罚C、应承担刑事责任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第13条中“但书”的含义。《刑法》第13条规定了犯罪的定义: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体现了但书的例外功能,是区分“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宏观标准,显然是“不构成犯罪”的意思,故选项D正确。3、刘某与张某之妻有染,张某得知后非常气愤,决定要教训刘某。某晚,刘某穿小路回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张某放出自己训练的狼狗扑向刘某,张某则躲在角落里不动声响。结果刘某被咬成重伤。张某的行为()。A、属于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B、属于纯正不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C、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危害行为的分类。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按通说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大类。所谓作为,就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动作来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利用工具、动物、自然现象等。所谓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包括纯正的不作为犯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纯正不作为犯是指刑法规定只能以不作为构成的犯罪,不纯正的不作为犯是指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行为人实际上以不作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本案中,张某是利用动物实施犯罪行为,应属于作为犯,选项A正确。4、张某从邻居男孩小莫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做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莫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的特征。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或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有三个特征:(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没有得逞。(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在本题中,张某仿制钥匙的行为属于为犯罪制造工具的预备的行为,但是其拿着仿制钥匙到小莫家企图开门的行为属于着手实行犯罪,构成盗窃罪的实行行为。所以,张某不构成犯罪预备。所以选项A错误。但由于后来张某被人抓获,导致犯罪没有得逞,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以,张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所以选项C正确。5、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划分的共同犯罪为()。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C、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D、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可划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简称共同正犯(共同实行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复杂共同犯罪,简称复杂共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是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而对共同犯罪形式所作出的划分;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而对共同犯罪形式作出的划分;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是依据共同犯罪有无组织形式而对共同犯罪形式进行的划分。所以选项A正确。6、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异种数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的考查。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所以选项C正确;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所以选项A错误;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引起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从而导致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的犯罪形态,所以选项B错误;异种数罪,是指基于数个罪过,实施数个危害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所以选项D错误。7、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后者大于前者D、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的考查。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引起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否则就不再成立紧急避险。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8、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A、六个月以上二十年以下B、一年以上十五年以下C、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D、一年以上二十五年以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有期徒刑的期限的考查。我国《刑法》第45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缓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刑法》第69条规定,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可见,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只有在死缓减为有期徒刑以及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二十五年,所以选项C正确,而选项A、B、D错误。9、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从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聋哑人或盲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选项D正确。10、依法有权对犯罪分子减刑的法院是()。A、基层人民法院B、县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减刑的决定机关。《刑法》第79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所以,选项D正确。11、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C、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D、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追诉期限的起算的理解。我国《刑法》第89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选项D正确,而选项A、B、C错误。12、《刑法》第230条规定:“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逃避商品检验,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使用,或者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未报经检验合格而擅自出口,情节严重的,处……”这属于()。A、空白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D、引证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罪状的种类的理解。空白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刑法》第230条中“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即符合空白罪状的特征;叙明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第230条中“逃避商品检验,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使用,或者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未报经检验合格而擅自出口,情节严重’’即符合叙明罪状的特征。故本条属于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的状况,选项C正确,而选项A、B错误。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罪的特征,《刑法》第230条并没有引用刑法分则其他条款的规定,不是引证罪状,选项D错误。13、甲某为了盖房子,从正在使用的铁路上盗窃枕木三根。甲某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破坏交通设施罪。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即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交通设备为特定破坏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它与盗窃罪的关系是: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财物。但前者盗窃的不是一般公共财物,而是正在使用中关系到交通运输安全的设施,这种盗窃行为,不仅侵犯财产关系,而且严重危害交通运输安全。而盗窃罪窃取的是一般公私财物,或者盗窃未投入使用的交通设备,不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其侵犯的客体只是公私财产权利,而且要求盗窃数额较大,三根枕木尚未达到盗窃罪的定罪标准。因此,选项A错误。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而盗窃枕木只是转移枕木的所有权,并未造成财物的损毁,选项C错误。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与题意不符。选项D错误。14、甲生产了货值五十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既遂)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数额犯,本案中,甲的生产金额达五十万元,构成犯罪,所以选项A错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是选择性罪名,而是单一性罪名,因此B、C错误,应选D项。15、重婚罪的客观行为表现是()。A、与有配偶的人结婚B、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C、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D、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仍与之结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重婚罪。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有配偶者即已婚者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无配偶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这里所谓结婚,包括登记结婚和事实婚姻两种情况。登记结婚,是指行为人到国家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的行:为。事实婚姻,是指行为人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便公开以夫妻名义居住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事实的婚姻关系的情形。选项D正确。16、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并窃取财物的,构成()。A、盗窃罪B、贪污罪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刑法》第253条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所以,选项A正确。17、甲误将一包面粉当作毒品“白粉"卖给了吸毒者乙,从中牟利2000元,甲的行为构成()。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其客观方面表现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凡实施了上述行为之一的,即以该行为确定罪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题目中,甲误将面粉当毒品,属于对犯罪客体的认识错误,应当按照其主观上意图进行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即应按照贩卖毒品罪处理,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18、某国有公司司机甲下班后将本单位的小汽车作为出租车运营,收入归自己所有。甲以这种方式获利共计一万元。甲的行为()。A、构成挪用资金罪B、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C、构成挪用公款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挪用的犯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挪用一般公物归自己使用,而非挪用“公款”或“特定款物”,因此不构成上述犯罪。对于甲应当按无罪处理。19、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A、刑事诉讼B、行政审判C、行政执法D、民事审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所以,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刑事诉讼,选项A正确。20、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受贿罪论处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受贿后徇私枉法行为的处罚。《刑法》399条规定,司法T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选项D正确,而选项A、B、C错误。21、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A、民法通则B、民法典C、民事习惯D、公司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具体形式。在民法学领域,为了更好地理解民法概念,将民法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选项B正确。《民法通则》在民事法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仅具有准民法典的性质,不是民法典。选项A错误。民事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在我国是受限制的,只有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渊源的意义。选项C错误。民法典之外的所有民事法律,如《公司法》、《合同法》等都是实质意义上的民法。选项D错误。22、人身权是一种()。A、相对权B、绝对权C、形成权D、期待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权利的类型。绝对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如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相对权是指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如撤销权、追认权等。人身权不属于形成权,选项C错误。期待权是指将来有取得与实现的可能性的权利,可发生于财产权之上。选项D错误。23、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自战争结束之日起满(),提出失踪人死亡宣告的申请。A、1年B、2年C、3年D、4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宣告死亡的条件。根据《民法通则》第23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1)下落不明满4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可见,因战争期间下落不明而申请宣告死亡的,其申请期限仍为4年。24、法人的住所是法人的()。A、营业机构所在地B、登记注册地C、管理机关所在地D、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法人成立的条件。根据《民法通则》第39条的规定,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因此本题答案为D。25、以下行为,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有()。A、丙被绑架后,其妻丁向绑架者支付人民币40万元B、乙向丙租房设立电子游戏厅进行赌博,并相约不得将此事告知他人C、甲13岁时利用压岁钱购买了乙所持的面额3000元的政府公债D、甲13岁时随父母弃学经商,17岁暴富,购买了一套价值人民币100万元的房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具体包括行为人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和形式合法。本题中,选项A和选项B内容不合法,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选项C中,甲13岁时尚不具备购买政府公债的民事行为能力,属于行为人不合格。选项D中,甲17岁时暴富,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购买房屋。因此本题答案为D。26、无权代理经被代理人追认,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由()承担民事责任。A、本人B、第三人C、行为人D、行为人和第三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本人的拒绝权。根据《民法通则》第66条的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本题答案为C。27、根据《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A、仅对债权人的债权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B、仅对债务人的债权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C、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D、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债权均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诉讼时效的中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8条的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因此本题答案为C。28、属于从物权的是()。A、地上权B、永佃权C、地役权D、典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物权的种类。根据物权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可将物权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物权为主物权,如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典权等。从属于其他权利并为其服务的物权为从物权,如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因此本题答案为C。29、在所有权的四项权能中,带有根本性的一项权能是()。A、占有权能B、使用权能C、收益权能D、处分权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所有权的积极权能。所有权的积极权能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占有权能是所有权的一项重要权能,使用权能也是所有权的重要权能,收益权能是与使用权能有密切联系的权能。选项A、B和C均错误。处分权能是决定所有权命运的一项权能,最直接地反映了所有人对物的支配,故一向被认为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和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选项D正确。30、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共有人对外债务承担的责任属于()。A、按份责任B、连带责任C、补充责任D、有限责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物权法》第102条的规定,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因此本题答案为B。31、在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不属于其组成内容的是()。A、对建筑物专有部分的所有权B、对建筑区划内的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权C、共同管理权D、共同经营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根据《物权法》第70条的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可见,经营权不是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因此本题答案为D。32、相邻关系的客体是()。A、财产利益和其他利益B、人身利益C、必要的便利D、不动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相邻关系的特征。相邻关系的客体是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财产利益和其他利益。因此本题答案为A。33、对于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的,获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为()。A、签订承包合同B、招标C、拍卖D、公开协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根据《物权法》第127条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可见,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设立。选项A正确。该法第133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人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可见,对家庭承包经营之外的其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可以采用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选项B、C和D错误。34、在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情形下,担保合同的当事人是()。A、债权人和债务人B、债权人和第三人C、债务人和第三人D、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担保物权的特征。在债务人本人为担保人时,担保合同的当事人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在第三人作为担保人时,担保合同的当事人是债权人和第三人,债务人不是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因此本题答案为B。35、下列有关无因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管理自己事务一样的方法管理B、主观上认为其管理方法有利于本人C、客观上能避免本人的利益受损D、公众认为其管理方法适当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判断无因管理中的管理行为应采用客观标准,即要客观上能避免本人的利益受损,主观的、管理人自认的或者第三人的公认都不能作为判定依据。因此本题答案为C。36、债的标的物提存后,在提存期间提存物发生毁损或灭失风险的,其后果承担者是()。A、债务人B、提存人C、提存机关D、债权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债的提存。根据《合同法》第103条的规定,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因此本题答案为D。37、赠与合同属于()。A、单务合同B、单方合同C、有偿合同D、实践合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赠与合同。单务合同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仅享有权利。赠与合同只有赠与方负有义务,因此属于单务合同。选项A正确。单方合同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合同。赠与合同存在双方当事人,故不属于单方合同。选项B错误。有偿合同是一方当事人承担某项民事义务而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付对价的合同。赠与合同不要求受赠方给付对价,故不属于有偿合同。选项C错误。实践合同是指不仅要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合同。赠与合同不要求交付赠与物即可成立,因此不属于实践合同。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38、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是()。A、20年B、5年C、10年D、50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利权的期限。根据《专利法》第42条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因此本题答案为C。39、发明专利的有效期限的起算点为()。A、授予专利权之日B、申请之日C、发明之D、进行实质性审查之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利权的期限。根据《专利法》第42条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因此本题答案为B。40、由于第三人的过错致使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由()承担民事责任。A、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B、第三人C、动物饲养人和第三人D、管理人和第三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127条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本题答案为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41、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都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中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是以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为辅。根据我国《刑法》第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可知A、B、C正确。因为我国的军人和国家工作人员代表着我国的形象,所以对其在国外的行为,法律设置了更严的约束。对于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其身份并未发生改变,不论其罪行轻重,都要适用我国刑法。42、甲某(男,1984年10月1日出生)与乙某(女,1986年9月5日出生)系同学,二人从2000年5月起开始恋爱。2000年7月至8月间,甲某与乙某先后在乙某家多次发生两性关系。甲某的行为()。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的定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选项D正确,而B、C错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8条规定,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所以选项A正确。注意:奸淫幼女罪名已经被刑法取消,所以选项C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43、刑法理论根据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将犯罪客体分为()。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为了深人分析和理解犯罪客体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而简单客体是相对复杂客体而言,是根据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个数所作的分类。所以,选项B错误。44、下列选项中,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的“着手”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的特征之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所以,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时就是“着手”。在本题中,选项A的“举刀对准被害人”以及选项B“举枪瞄准被害者”都已经构成“着手”。选项C属于犯罪预备。选项D甲为杀人而盗窃枪支,属于为故意杀人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所以,选项A、B正确。45、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1)主体要件。有两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犯罪主体。(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题中,选项A、B、C中情形都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能成立共同犯罪。所以,本题应当选A、B、C。依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事前有通谋的,构成共同犯罪,否则构成窝藏、包庇罪。因此,选项D属于共同犯罪,不应入选。46、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主要是指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其中,人格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之间为实现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彼此存在的身份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利益是指民事主体之问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利益,故婚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选项A和选项B正确。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流转关系主要是债权关系,因侵权引起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债权关系的一种,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选项C和选项D正确。47、属于形成权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权利的类型。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介入权是指在代理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被代理人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代理人有义务对被代理人披露第三人,被代理人因此处在代理人的地位直接对第三人行使权利的权利。介入权属于形成权,选项A正确。追认权是指本人通过特定的法律行为,使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成为有效法律行为的权利。追认权也属于形成权,选项B正确。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与他人实施处分其财产或权利的行为危害债权的实现时,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撤销权也属于形成权,选项C正确。选择权是指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的权利。选择权也属于形成权,选项D正确。48、根据法律的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况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宣告死亡的条件。根据《民法通则》第23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1)下落不明满4年的;(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战争期间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选项A正确。选项D符合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下落不明满4年的,才能申请宣告死亡。选项B错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才能申请宣告死亡。选项C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D。对于本题,要注意区分申请宣告死亡期间的起算点及不同情形下的期间。49、法人的成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法人成立的条件。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的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选项B、C和D正确。法人的成立未必存在主管机关或者挂靠部门,选项A不属于法人成立应当具备的条件。50、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赠与须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故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选项A错误。遗赠、设立遗嘱、委托授权、放弃继承、追认无权代理、行使撤销权、悬赏广告等行为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选项B、C和D正确。三、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51、简述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区别。标准答案: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是指违反国家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法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两者的区别是:犯罪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爆炸物。后者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前者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后者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行为。犯罪主体的范围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后者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非法制造枪支后又持有、私藏的,属于吸收犯,应以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简述故意伤害(致死)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标准答案:区分两者的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是否有伤害的故意,无论是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人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均出于过失。但是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只有伤害的故意而无杀人的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罪既无杀人的故意,也无伤害的故意。行为人基于轻伤或者重伤他人的故意而过失地造成他人死亡的,以故意伤害(致死)罪论处;行为人并无伤害、杀害他人的故意而过失地造成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没有伤害故意的一般殴打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的,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没有过失的按意外事件处理。行为人以一般殴打行为作为暴力手段实施抗税、强迫交易、侮辱、妨害公务等犯罪,过失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既构成抗税罪、强迫交易罪、侮辱罪、妨害公务罪等犯罪,又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按想象竞合犯原则处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3、简述无权代理的概念和法律效力。标准答案: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权代理的效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可见,无权代理一经本人追认(行使追认权)即转变为有权代理,该行为自始产生的法律后果皆由本人承受。此外,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本人拒绝追认的,无权代理的无效从或然状态转变成最终确定无效。即“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外,在第三人发出催告后的1个月内,本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2)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第三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从而产生无权代理的确定无效的法律后果。在无权代理被追认之前,善意第三人有撤销其与代理人所为民事行为的权利。(3)对于确定无效的无权代理所产生的后果,由无权代理人自负责任;因此使被代理人和第三人遭受损失的,无权代理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如果第三人知道对方无权代理还与其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由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民事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4、简述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标准答案:物权是权利主体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在权利性质上,物权为支配权,权利人无须借助于他人的行为就能行使其权利,并通过对标的物的直接管理和支配实现自己的利益。(2)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为绝对权,物权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是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人,该一切人均负有不妨害物权人行使权利的义务(不作为义务),故物权又被称为“对世权”。(3)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物权是对物的支配权,物的存在是物权产生的基础,也是物权的唯一客体。(4)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和追及力。物权的优先效力,意即当物权与债权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之上时,物权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物权人得优先行使其权利;物权的追及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辗转流向何处,权利人均可追及于物之所在行使其权利,依法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5)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新的物权,也不得任意变更物权的内容。(6)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物权的保护以恢复权利人对于物的支配为主要目的,故偏重于“物上请求权"的方法,如返还原物、排除妨害、防止妨害等,赔偿损失仅为补充方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辨析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5、请对“只要是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属于无过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进行辨析。标准答案: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中关于特别防卫的规定。实施特别防卫,必须首先符合正当防卫成立的除限度条件以外的其他条件,此外,还要求存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因此,即便是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暴力犯罪正在进行,如果没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不具有紧迫性和严重性,也不存在实施特别防卫的条件。采取防卫行为致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只有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才构成特别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6、“一旦缔约当事人不再发生实际的接触,就不会产生任何民事责任,这是由合同的相对性决定的。"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标准答案:(1)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该说法反映的是合同责任的承担和合同相对性原则之问题。合同的相对性,是指合同的主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承担只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有效,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2)一般说来,合同关系实际接触结束,合同当事人便退出合同领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归于消灭,当事人之间也不会再产生任何责任,尤其是民事责任。(3)合同关系的结束意味着主合同义务履行完毕。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后契约义务可能还会继续存在,因此,虽然合同的实际接触已经结束,并不意味着合同当事人完全退出合同领域,缔约各方仍然是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相对性仍然对原缔约各方发生实际的作用。(4)不过,当事人在缔约之际,就会发生实际的接触,这种接触的结果可能因守约而没有责任的承担,但并不是说没有任何民事责任的产生。虽然当事人的实际接触结束,由于合同归于无效、可撤销或者当事人一方违反先契约义务就会导致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也可能在合同达成后,因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后契约义务,导致违约责任的发生。可见,该说法把民事责任的产生归结为必然的相对性,因此不完全正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法条分析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刑法》第294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57、本款规定的罪名是什么?“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是什么?标准答案:本款规定的罪名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8、甲不明真相,受骗参加了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知晓真相后主动退出该组织,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标准答案:根据《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规定可见,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其主体限于组织、领导者和积极参加者,而甲被骗参加该组织,且在知情后主动退出,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9、乙是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在其指挥和策划下,其手下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并砍伤了一名执勤保安(轻伤),乙的行为构成何罪?标准答案:依《刑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依《刑法》第294条第4款的规定,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乙领导黑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