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与素养的融合_第1页
诗意与素养的融合_第2页
诗意与素养的融合_第3页
诗意与素养的融合_第4页
诗意与素养的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理念,指出它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诗意语文”的理念,但他并未对此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他认为“诗意语文”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他所追求的不是“诗意语文是什么”,而是“诗意语文如何是”。通过研读王崧舟老师的相关理论著作,我们发现,他所说的“诗意语文”是以情感为基础,强调审美取向,主张在多元的语言环境中互动,提倡语用实践,目的是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所以,即使过去了20年,诗意语文理念与现在的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仍能进行有机融合。王崧舟老师也在他本人的实际教学中践行着诗意语文理念,并将之与核心素养理念完美融合。下面,我们就以王崧舟老师的课例《普罗米修斯》为例,深入体会他是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诗意语文这一至高境界的。一、诗意关怀——互通中西文化《普罗米修斯》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改写的。其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是公认的为人类造福、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但是王老师从西方文化的视域出发,认为仅将普罗米修斯定义为“英雄”是不够的,而应看作“圣父”。因为英雄以力胜,圣父以爱成。这种“爱”,西方谓之“博爱”,东方谓之“慈悲”。通过这样的解读,王老师将中西方文化互通,并找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和课文的主旨。因此,王老师的板书除了课题以外只有一行字——爱是永远的神话。课堂伊始,王老师在串联一、二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时说:“因为挚爱着的人类在遭受着没有火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体会到的对人类的那一种感情,就是爱。于是,怀着这样的感情,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又不顾宙斯的命令,把火种带到了人间……”。在这里,王老师首次引出“爱”的主题。随后,在教学第2自然段“有了火”的画面时,王老师提问道:“人类过上了有火的幸福的日子。孩子们,你们知道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体验到的感情是什么吗?”有了王老师上面的铺垫和引导,有学生随即举手回答:“爱。”在接下来的第6、7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虽然文中没有明确提到“爱”,但是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普罗米修斯受难段落的细致品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博爱。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王老师出示了课本上的普罗米修斯受难图,让学生想象他在高高的悬崖上看着人类的时候,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脱口而出:“爱。”最后,聚焦文中普罗米修斯的唯一一处语言描写,也是他的誓言:“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爱的力量”和“爱的信念”后,王老师又抛出了一个结尾“彩蛋”:“假如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顾及父亲宙斯的面子,没有去解救普罗米修斯,那么普罗米修斯还有获救的可能吗?”学生们纷纷给出答案:“其他的天神会救他”“被救的村民会救他”“爱他的人们会救他”……王老师相机总结并升华主题:“孩子们,爱是永远的神话。是爱救了人类,也是爱救了普罗米修斯。”王老师用简单的爱的概念,使学生达到了“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的要求。这无疑是给予了学生精神上的诗意关怀,体现了王老师诗意语文理念中的“寻根”思想,即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二、诗意朗读——细品语言文字在教学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段落时,王老师先让学生看了两幅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画面并指名让学生读第6自然段。读第一遍时,学生的感情显然还不到位。接着,王老师用“惨不忍睹”“无情”这样的词语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指名让学生再次朗读。学生读完后,他又追问道:“你读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非常伤心)孩子,回想一件曾经让你特别伤心的事情,然后尝试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于是学生带着被唤醒的伤痛记忆再读文本,果然更富有感情了。王老师还不满足,又请了一名学生诵读。然后,开始探究下一个问题:第6、7两个自然段中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这个问题让学生从对段落的整体感知上转到了细微品读上。同样在王老师的问题引领中,学生聚焦到了“死死地锁”这个短语上。王老师随即要求学生将动词“锁”字圈起来,又请一名学生诵读此段。读完后,他又发起了追问,让他们意识到被“死死地锁住”的普罗米修斯的无尽痛苦,并让学生再次将“锁”字圈起来,似乎要让这个字包含的情感力透纸背。最后所有学生齐读此段。有了对第6自然段的深入解读,学生们不难发现课文第7自然段中的“凶恶”“尖利”“啄食”“永远”“没有尽头”这些关键词,进一步体会到了宙斯手段的残酷和普罗米修斯苦难的深重。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时就会抓住上述“扎心”的关键词,在理解词义和句子内涵的基础上诗意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加深感悟。王崧舟老师诗意朗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他对普罗米修斯说的唯一一句话进行了对比读和多次引读,并对原文句子进行了三次改动,每次只改动一小部分。出示改动后的三个句子:“为人类造福没有错。我可以……”“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但不会承认错误、归还火种”“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但决不会归还火种,更不会承认错误”。学生在对课文原句和改动后句子的比较朗读中,逐次发现了原句反问语气所表达出的感情更为强烈。“决”字体现出他为人类造福的坚定信念,以及在他看来“归还火种”根本是无稽之谈的内心活动。最后,围绕这句能突出体现普罗米修斯精神和课文主旨的话,王老师进行了充满诗意的复沓回环式的引读:你听,这坚定的声音,在高加索山上响起“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你听,这坚定的声音,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响起来了……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这声音非但没有减弱,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坚定地在人类的心中回响着……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朗读,有指导过程、有诵读节奏、有情感递进。正如他在诗意语文理念中强调的:朗读要“求气”。即在朗读过程中要把握住语言的节奏,朗读出语言的张力和力量。这样学生就能在文本韵律和节奏的带动下,在真切感受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三、诗意想象———巧设文本情境王崧舟老师倡导教师要创设与文本相符的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其诗意语文理念中“举象”“造境”“入情”和“会意”的观点均与创设情境有关。具体说,“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以及意象;“造境”则是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和心境;“入情”就是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情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会意”与入情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有细微的差别,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并体会文字包含的意义、意蕴和意趣。而将文本转化为情境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想象,而教师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普罗米修斯》是神话文本,有浓烈的想象色彩、传奇色彩,而学生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童年时期。因此刚上课王老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开头有关描写人类“没有火”的画面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接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闭上眼睛,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什么?看到了什么?把眼睛睁开来,你看到人们在吃什么?”学生由此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穿越”到了远古时代,看到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场景。王老师接着又引导:“闭上眼睛,再想想,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太阳下山了,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天黑了,睁开眼睛,你看见什么了?”学生由此想象到在万古长夜中人类什么也看不见的孤独,想象到人类听见野兽吼叫时内心的恐惧。王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想象彼时骨瘦如柴的老人、瑟瑟发抖的青年和面黄肌瘦的儿童的呼唤,学生仿佛在“我要火”的声声呼唤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类“没有火”的痛苦,在课堂伊始就迎来一个想象小高潮。随后,王老师简单带过了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情节,快速引导学生聚焦想象“有了火”的画面,想象人类都在用火做什么,进一步丰富情境。王老师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嗅觉和触觉,让他们“闻一闻”食物的香,“感受”大冷天烤火的舒适温暖。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肆意的想象,在与之前“没有火”的画面的对比中,感受到“有了火”的喜悦和幸福。通过此,学生自然就体悟到了“火”对人类的重要性,也体悟到了普罗米修斯爱的缘起和伟大。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王老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段落时,用课件展示了西方油画中的相关场景,并切入低沉哀伤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了情境中。可见,王老师的“诗意语文”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方面有很大作用,这一点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四、诗意表达——丰富审美感受诗意语文课堂是一种能给人无限审美享受的课堂。不仅有上述诗意的关怀、诗意的朗读和诗意的想象,还有诗意的表达。这种“诗意表达”又包括教师充满诗意的引导、过渡和总结,以及学生诗意的回答和创作。王老师在本课的教学结尾处设置了“小练笔”环节,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师:孩子们,放飞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在大地上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伴随着音乐学生们开始想象写话)师:或一个画面,或一段故事,不论他看到了什么,我相信有情景一定会在他的面前不断出现,那就是——熊熊燃烧的火!王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运用了图片、音乐和诗意的语言进行引导。所以,这里不得不提王老师课堂上经常会响起的美妙的乐曲。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如果没有这些音乐,我的语文课将失去一半的美。”从重现普罗米修斯受难画面时沉重悲怆的音乐,到上述学生想象书写时舒缓动人的音乐,再到最后总结升华主旨时澎湃激昂的音乐,无不体现着曲随境转,境随心移,心又被曲牵的诗意表达。就这样,在“小练笔”环节,学生内心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感受随之倾泻而出。有学生说:“他看到人们用火煮东西、用火驱赶野兽、用火取暖。他很高兴,觉得自己受的苦都值了。”又有学生说:“他看到人类在大地上非常快乐地生活着,有的拿着火把在唱歌,有的在打猎。”还有学生说:“他看到人们用火过上了幸福生活,用火实现了以前从未实现过的事,用火改变了以前茹毛饮血的生活,他感觉被鹫鹰啄食肝脏的痛苦似乎减轻了不少”。通过诗意表达,学生再次关注到了课文主旨,再次感悟了普罗米修斯爱的伟大。学生也初步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中“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