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艾爱国的故事_第1页
大国工匠艾爱国的故事_第2页
大国工匠艾爱国的故事_第3页
大国工匠艾爱国的故事_第4页
大国工匠艾爱国的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榜样人物艾爱国先进事迹授课人:XXX网站原创网站原创前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其中,由全国总工会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选树的87名大国工匠中,有12位当选。PREFACE目录CONTENTS02几十年练就“钢铁”本领01当一个好工人03劳模专业户当一个好工人PARTONE第一部分1.成就人生艾爱国男,汉族,1950年3月生,1985年6月入党,湖南攸县人,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湖南省焊接协会监事长,党的十五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注重技术传承他主持的湘钢板材焊接实验室,被湖南省列为焊接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徒弟有几百名他还无偿地向2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传授焊接技术,其中有100余名考入南方电力机车集团、湖南三一重工集团等大型企业。1968年9月,艾爱国来到湘钢工作,在焊工岗位上,他从学徒做起,舍得吃苦、不怕吃亏、刻苦钻研,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尤其是在焊接难度最大的紫铜、铝镁合金、铸铁焊接等方面有精深造诣。2.勇于拼搏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如何将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是项目最为棘手的问题。当时还是普通焊工的艾爱国主动请缨,并提出采用当时国内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他大胆创新,把交流氩弧焊机改造成直流焊机。寒冬腊月,他用湿棉被挡住身体,用石棉绳缰包住焊枪,在7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材料旁持续奋战,经过艰苦试验,终于获得成功。该技术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无私奉献退休以后,艾爱国被湘钢返聘为焊接顾问随着湘钢高端产品占比的提升,艾爱国大师工作室的工作任务与日俱增。“井水取不尽,力气用不完,焊接是我热爱的工作,我要把这门手艺继续往下传”。如今,艾爱国每天仍旧忙碌在攻关克难一线他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做好传帮带,为建设制造强国添砖加瓦。近些年,艾爱国积极培养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为个体户和民办企业的焊工免费上课,他还开启“在线答疑”模式。2008年,艾爱国大师工作室成立承担湘钢板材的焊接试验研究工作,为湘钢板材新产品开发提供可靠技术支撑。几十年练就“钢铁”本领PARTTWO第二部分1.挑战极限作为钢铁厂的焊工,艾爱国自称为“钢铁裁缝”。几十年如一日的理论钻研与实践操作,练就了“钢铁”般的硬本领。湘钢人都知道,艾爱国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每天下班回家,上了楼就不再下楼,一头钻进焊接理论书籍中,常常研读到深夜。在同事们看来,艾爱国在焊接过程中分毫不差,这个人简直是“特殊材料做的”。艾爱国最擅长的是焊紫铜,这是让很多焊工都望而却步的领域。为焊接一个地方要把整个铜件加热到七八百摄氏度,人很难接近。艾爱国说“焊紫铜的时候头发紧贴头皮、皮肤绷紧,手会不自觉地颤抖。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第几秒,手也会因为高温出现一片片的红色水泡,可以说,对心理和肉体都是一种煎熬”。2.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进入湘钢后,艾爱国的岗位是安装管道的配管工人。来自北京的一批焊接工人,引起了艾爱国的兴趣。焊花飞溅之间,无论是铜还是钢,都在他们手里“乖乖听话”,俨然是一个个“钢铁裁缝”。忙完手头工作的艾爱国喜欢在一边拿着一片茶色玻璃“观摩”,看得眼冒金星也毫不在意。志向远大一本泛黄的工作日记本,记载着艾爱国的远大志向。在本子的第一页,艾爱国郑重写下了“气焊工1—8级的考核标准”。从最基础的1级工到“最牛”的8级工,艾爱国把标准一条一条誊抄上去。两证焊工一有时间,他就往湘钢的图书馆跑,看遍了关于焊接的藏书。1982年,艾爱国以8项考核全部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气焊、电焊合格证,成为当时湘潭本地唯一持有“两证”的焊工。劳模专业户PARTTHREE第三部分1.干到老学到老,永葆工人本色去年“七一”前夕,艾爱国准备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家人和同事都嘱咐他“穿得精神点”,艾爱国倒是穿上了件旧西服,脚上还是那双皮鞋。反复研究、提升自我在高难度的焊接任务中,有很多罕见的金属材料。通过反复研究、累积实验,艾爱国对材料的优缺点都了然于胸。组建焊接研究室后,他的工艺研究对焊接技术起到了大作用。令全厂职工称奇的是,为了更好地从事科研,艾爱国58岁时自学了五笔打字和工程制图软件。2.吃苦专业户1983年,当时的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全国范围内参加研发的有1000多人。还是焊接普工的艾爱国,凭着那股钻研劲儿,被选入了攻关团队。“高炉风口的研制,原理看起来简单,就是把锻造出来的紫铜和铸造出来的紫铜焊接在一起。但铜导热太快,焊缝处很难达到足够的温度”“没有就试”在当时,对这种大型特殊材质部件采用氩弧焊,国内还没有先例。“没有就试!”艾爱国和团队成员一边论证,一边试。最终,艾爱国发现,必须要加大电流,加高温度。750摄氏度,800摄氏度,850摄氏度……一直到把铜加热到近900摄氏度,终于成功了!感谢您的聆听授课人:XXX授课人:XXX“大国工匠”潘从明全国劳动模范前言“你知道73吨小麦、15吨对虾,能交换些什么吗?”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潘从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不禁感慨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废待兴的中国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用这么多物资从国外换取仅仅500克铂族贵金属。这些贵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天宫升空,蛟龙下海,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这一个个大国重器,一旦缺少了它们都将无从谈起。”潘从明所说的铂族贵金属因其特有的导电、延展等性能,被用在导弹、卫星等装备和产品的核心装置上,是稀有的战略性新型材料。前言1958年,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一个叫金川的小镇,我国地质工作者的探矿锤唤醒了沉睡亿万年的龙首山宝矿,探得储量位列全球第三的大型镍矿。“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金川人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从聚宝盆里除去98%以上的矿渣,把1%左右的‘宝贝们’提取出来。”潘从明说,“我是一个幸运儿,有幸参与其中,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建设的神圣事业。”1自学成才的“土专家”CONTENT目录2练就掘金“绝技”3勇攀事业新高峰PARTONE自学成才的“土专家”011996年,从技校毕业的潘从明进入贵金属冶炼厂从事贵金属冶炼工作。“我国贵金属资源非常有限。你们只有用心学好技术,才能把这些宝贝提取出来建设祖国。”刚进厂,老师傅的一席教导,让潘从明既欣喜又惶恐。欣喜的是,自己即将面对一个五彩斑斓的贵金属世界,投身于产业报国的大中;惶恐的是,学铸造专业出身的他对此一窍不通,面临机遇同样充满挑战。道不变、志不改,不会就学!自此,一向要强的潘从明就和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一道道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相应的物料配比较上了劲。从堆积如山的矿渣中,提炼出藏身其中、含量极低的铂族贵金属谈何容易。仅仅涉及的800多个方程式,就令这个“门外汉”茫然而不知所措;更为棘手的是,其中七成以上问题无法从书本资料中找到答案,只能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上班的时候,潘从明一有时间就抓紧向师傅请教,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细节以及师傅们讲解的重点内容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下班后,他捧着“天书”一样的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啃,记下了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有道是勤能补拙。1年拿下蒸馏、9个月拿下铂精炼、6个月拿下钯精炼……很快,潘从明从同批进厂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贵金属冶炼的行家里手。一次,生产进入关键阶段,物料成分却发生了变化。继续干,怕出差错;不干,会影响后续生产进度。自学成才的“土专家”“按5.2公斤加。”正当师傅犯愁该加多少试剂合适的时候,潘从明拿出了自己计算的数据。看到大家疑惑的神情,他坚定地说:“我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算过了,不会错。”老师傅也从未遇到过类似情况,大家只能按潘从明的方法试试。没想到结果出来后,指标非常好,工友们不得不对眼前这个自学成才的“土专家”刮目相看。02PARTTWO练就掘金“绝技”钯冶炼技术水平低铂族金属钯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被应用于诸多涉及国家战略的尖端领域,而钯冶炼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战略物资保障的安全性。潘从明刚参加工作时,钯精炼仍然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传统工艺。铂钯经萃取分离后,需经过多步的还原、溶解等过程,才能衔接后续工艺,整套流程十分冗长,操作也很繁琐。潜心缩短钯的精炼周期在一遍遍的精炼过程中,潘从明常听到师傅抱怨:“钯的精炼周期实在太长了。”身为员的他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说:“国家需要贵金属,作为党员就要带头攻下这个难关,这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一刻也不能耽搁。”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影响下,潘从明一头扎了进去,潜心钻研了起来。一次翻阅书籍时,一则铜产品的冶炼方案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念头由此闪入潘从明的脑海:既然铜氨络合物可以用盐酸直接溶解,那么钯氨络合物呢?如果可以,是不是就能直接衔接后边的工艺从而缩短流程,解决钯精炼周期长这一难题?技术创新,简化钯的精炼流程有了想法后,潘从明立即付诸行动反复试验,然而却收效甚微。师傅也对他说:“放弃吧,我干了快一辈子了,也没见过谁用酸将钯盐溶解过。”但潘从明不肯放弃,苦苦寻找突破的方法。他尝试调整酸的加入方式、浓度等,并在加酸的过程中一点一点不断加温,终于,在煮沸的那一刻,钯盐完全溶解了!这一刻,潘从明的心情也如沸腾的溶液一样沸腾起来。他的技术创新,简化了钯的精炼流程,极大地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初尝技术改进喜悦的潘从明从而更加痴迷于学习,继续向着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发起进攻。颜色判断法从液体中提取贵金属需要经过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控制指标都会让液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深红色—紫红色—血红色—黄红色……借助一双敏锐的眼睛,他在浑浊的液体中,观察着其中极其微妙的色彩变化,甄别和捕捉着那些若隐若现的贵金属分子。同时,创新依靠团队,需要人才。26年来潘从明凝聚合力,发扬员团结奋斗的精神,带领团队在一次次艰苦攻关中砥砺前行,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数万次的反复试验,潘从明团队研发出了一套稳定可靠、经济环保的新型贵金属提取工艺。经过改良,冶炼提取次数比过去缩减了一半,颠覆了沿用30多年的传统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颜色判断法”作为铂族金属精炼师的绝技与绝活,被电视台新闻联播“大国工匠”栏目向世界推广,潘从明也因此成为仅凭溶液颜色就能准确判断99.99%产品纯度的传奇工匠。03PARTTHREE勇攀事业新高峰“我国铂族金属内部原料中贵金属含量贫乏,而且成分极其复杂,杂质元素高达20多种,是世界之最,提纯难度极大。”潘从明说,从金川镍矿渣中提纯一克贵金属,要经过反复提纯精炼,如果没有一套先进的提纯工艺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同时,作为性资源,国外同行对贵金属核心提取工艺相关信息进行技术封锁,可以借鉴的资料少之又少,导致贵金属全萃取工艺始终难以完善。潘从明牢记毛泽东同志的教导:“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他想,高精尖技术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书本上找不到的答案,那就自己琢磨;书本上没有的化学方程式,那就根据经验自己来写。打通贵金属全萃取工艺潘从明主动承担起《金川铂族金属高效分离与精炼新工艺研发与应用》科研创新项目,经过近3年的反复试验探索,终于彻底打通了贵金属全萃取工艺,增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萃取溶液时不得不采用的化学沉淀提取方法污染大、金属回收率低,有很大局限性。潘从明带领大家重温了关于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关论述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大家聚力攻关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提升萃取工艺的水平,潘从明和同事们没少想办法,但屡试屡败。在前进中学习,在困难中坚持,在失败中爬起,无数次的挫折并没有让潘从明停止探索的脚步,他把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摆在床头当作睡前读物,坚信一定能从中找出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潘从明无意间翻阅笔记时突获灵感,由此萌生了新思路。走向国家最高科技奖台此后,潘从明带领工友们经过近2000次反复试验研究,最终筛选搭配出了合适的试剂和与之匹配的工艺。2020年1月,由潘从明主创的《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由此成为西部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产业工人,实现了走向国家最高科技奖台的“工匠梦”。多年来,潘从明带领他的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完成各类创新项目228项,取得国家授权专利36项,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瓶颈,力主建成了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贵金属生产系统。为了增强创新团队综合实力,他发挥劳模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