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_第1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_第2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_第3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_第4页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610115)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电子信息大类(61)

所属专业类名称电子信息类(6101)

项目主持单位(盖章)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项目主持人曹建林

申报日期2016年7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

2016年6月

1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本方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

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按照教育部《关

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6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6]5号)》要求进行编制。方案分为建设背景与意义、建设基础、建设目标与

思路、建设内容、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预期效果、特色创新、保障措施等八个

部分。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1.移动互联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互联网等

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

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

关,如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

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应用领域已涉及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国务院关于加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

将物联网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

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

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

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

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物联网产业总体

目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以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

1

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

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

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

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

模为2632.6亿元,比2010年增长42.5%;2012年市场规模为3650亿元,比

上年增长38.6%,2013年市场规模为4896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国内物

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

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

移动互联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国务院在公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

时,也提出了“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

及产业化”的要求。目前,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的移动互联技术已全

面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电子消费品、商业流通、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

领域,并正形成蓬勃发展之势,成为全球经济新的突破口。截至到2013年2月

份,仅中国激活的Android和IOS设备数量就为2.46亿部,超过美国的2.3亿

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设备市场。从无线体域网、无线个域网、无

线局域网到无线广域网,移动互联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

随着移动互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

需求。据预测智能交通车载互联网未来5年人才需求超20万;未来5-10年智

能电网与新能源电力产业人才将达到百万人;智能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超

出百万;智能工业人才需求缺口超50万人;智能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缺口已超

千万人;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人才需求大约在30万左右,智能家居专业人才需

求将达到近百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需求约占总需求的一半左右。

2.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亟需规范,亟需整合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

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2010

年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教

高厅函【2010】13号)。2013年全国只有11所院校开设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

2

(含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2014年全国开设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含移动互

联网应用技术)的院校超过31所,增长比例达到200%,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

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竞相开设的新专业。

表1-1全国开设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院校和专业建设合作院校

地区开设专业的院校数参与本项目的院校

环渤海(含辽鲁)37

长三角(含浙徽)149

珠三角(含湘闽)41

中西部(含云贵鄂)105

合计3122

我们通过在我校举办的全国高职高专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与课程研讨会

发现,绝大部分院校只有两届在校生,专业课程体系只是对本校电子信息类专业

基础上增加几门移动软件开发方面的课程,没有构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

体系,不能反映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特色,亟需规范。

高职院校开设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时间不长,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区域

和实力分布不均衡,很多院校政策力度欠缺、资金匮乏、课程、实训案例等资源

比较缺乏,且资源往往是各自创建、相对独立,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亟需整合全

国各优秀高职院校的资源。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2015年度项目申请工

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5号)中提出了“优先支持国家鼓励类产业、战

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资源库…”的精神,特联合全国25所院校、31家行业企业

单位,整合全国物联网产业界和教育界的优质资源,通过联合开发,形成一个惠

及全国的共享型优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全国移动互联应用技

术专业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3.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中广泛应用,需要共享型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成了大众化的商品,学

生对信息技术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学习的习惯和规

律。这就要求教育顺应信息化的发展,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目前,现代教育技术

也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远程教育方向发展,微课、MOOC和翻

3

转课堂等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涌现。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资源库建设可

以主动适应学生喜欢利用信息技术的规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与学

的效率和效果。

4.职教立交互通,迫切要求提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资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

要构建职教立交互通培养体系,打通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

道,迫切要求提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资源。目前,移动互联相关专业人才的主要

培养单位有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其中中职学校主要培养计算机网络设备生产

和设备装调等一线的操作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移动互联系统集成、编程、测

试和维护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本科主要培养移动互联网系统设计、规划

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既符合国家专业学历的设置目的,也符合企业用人用工的

实际。但在现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中,培养体系和各级资源缺

乏有效衔接。通过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研究设计“对

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中职、高职与应用本科

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并在构建系统完整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基础上,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资源。

(二)建设意义

1.助推互联网+行动,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

随着各地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大力推进,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移互联技

术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作为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了

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整合校企各类优质资源,

建设可共享的高水平教学资源库,实现不同区域的院校与知名企业的强强联合,

满足多层次和多用户的需求,推动全国各院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提

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缩小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的差距,从整体上提升我国

4

在互联网领域专业人才的质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为企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

型人才,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能实现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

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支持产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2.引领、辐射、带动全国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各合作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等优势

资源,避免与其它院校重复建设,缓解高职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弥补部分新建

专业高职院校发展资源欠缺、师资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在资源建设上,本着边建

设、边使用、边充实和边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整合、开发高职高专校内相关专

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引进吸收国内外相关专业、相关行业成型的资

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最大共享。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后,可为专业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其课程及资

源开发能力,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水平;可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

学资源,满足自主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需要。

3.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平台,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众多物联网企业及社会学习者具有紧迫学习感,否

则将落后于行业技术发展。他们也需要在学习中获取数量和质量足够的学习资

源。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丰富的内容、强大的功能、便捷的使用,

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了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的开放式平台,各类学习者通过该资源

库能够以多样的方式实现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终身学习,充分发挥资源的最

大效益,为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教学资源库网络共

享平台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成果推广,最大程度、最大范围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资

源和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5

4.促进移动互联技能大赛交流,加快资源库推广应用

从2008年起,国家教育部每年联合国家的相关部委办共同举办全国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全国职业技能大

赛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推动教产结合,深化校企合

作,推动全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得

到企业、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赛项是根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在2013年新增的比赛项目。移动互联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以竞赛信息和企业项目

二个子,通过“学习者、教学者、企业频道三个频道,向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教

师提供竞赛辅导支撑,向参与企业竞赛的企业提供各类反馈信息。职业技能大赛

是高职院校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移动互联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移

动互联应用技术应用赛项的培训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平台,同时也为技能大赛的内

容进入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移动互联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进一

步提高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水平,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目的。

二、建设基础和成效

(一)团队的建设基础和成效

与产业同步发展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尽管总体而言历史不长,但在

网络时代的大背景和专业教师网络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不断调研,系统开发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良好的资源库

专业建设基础

以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地区为中心,在无锡发改委支持下,对长

三角移动互联网产业17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确定以移动互联应用

系统集成技术应用和移动互联应用软件开发为主要任务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

业职位岗位分布,构建了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

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1)。

6

岗位二级JAVA物联网移动互联专业毕业顶岗先修课程

能力实践课程考证实训工程实训工程实训实习设计实习传感器技术

拓展Android嵌入式

开发

移动支付,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云服务)智能穿戴技术

专业方向课程

IOS界面设计,软件测试,移动通讯M2M技术

移动软件开发(IOS),RFID射频技术C#程序设计

信息安全技术

多媒体技术

力无线传感网技术移动软件UI设计移动WEB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英语

市场营销

养嵌入式应用基础移动软件开发Android数据库设计

电子商务

项目管理

其它

专业平台课程C语言电工电子JAVA语言移动网络搭建

职业

心理健康

素养

艺术签赏

培养

共公基础课程思政大学英语高数体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其它

图2-1: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与领跑企业同步发展,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基础

各联合建设院校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依靠企业,服务企业,

与本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领跑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资源库建设团队

有移动互联企业30家,包括行业内知名企业中的联想、无锡感知集团、上海津

恩、达内时代科技、南京五十五所、北京神州祥升软件等,这些企业将提供企业

技术、标准、规范、项目、案例等优质资源。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

无锡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无锡服务外包职教集团”、”全国高职移动互联专业

建设研讨协作组”和“无锡感知科技大学”等平台,构建了区域内校企互动双赢

长效机制。该平台共有2000多家企业和60多个中高职及本科院校。

3.以校级专业资源库为载体,形成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应用条件

2007年以来,在启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各国家示范性高

职院校高度重视网络教学条件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即于2009年始,建设了校级5个专业群资源库及12个专业资源库。移动互联

7

应用技术专业于2013年始建设校级资源库,目前已建共享课程3门,资源总数

达到556条,建成MOOC课程一门(移动快速开发技术,已在清华学堂正式上

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主持教育部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从

2011年开始移动互联开发相关的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已建课程5门,包

括Android开发MOOC课程一门,已在清华学堂正式上线,资源总数达1083。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2012主持教育部的软件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淄

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主持教育部电气自动化专业资源库项目建设,淮安信息

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了相关的课程资源,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

院利用3D虚拟方面建成了移动智能车控制的课程资源,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在MEMS传感器以及应用、无线组网技术等课程资源丰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

学院围绕智能物联流和智慧超市,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课程资源。

各合作院校通过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了资源积累,编制了资源开发的

工作手册和相关的标准,并通过全国性行业协会,与相关院校和企业形成了初步

的共享。目前,各合作院校已投入约150万元,已建成资源4800多条,其中视

频、动画等非文本类和图形类资源数约2400个,占资源总数量的50%。各类资

源数统计表见表2-1所示。

表2-1已建成教学资源统计表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文本类图片类动画视频类资源总数

电工电子专业平台课200200400800

移动网络搭建专业平台课200200400800

移动WEB开发技术专业核心课200200400800

嵌入式应用基础专业核心课200200400800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专业核心课200200400800

移动软件开发(Android)专业核心课200200400800

RFID射频技术专业方向课200200400800

物联网工程实训专业实践课200200400800

合计1600160032006400

4.先进的校内教学、科研条件,奠定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基础

项目联合申报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可很好支持移动互联应用技

术专业教学、科研及系统开发。其中,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依托省级工程中心,与

无锡感知集团合作建成了无锡感知科技大学,拥有智能家居、移动综合开发、

8

SOC片上系统、RFID应用、智能车开发等实训室,与IBM中国公司建成了无

锡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建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

训基地,增加675万元新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实训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

院拥有江苏省物联网综合实训基地;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省级移动互联

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拥有市物联网应用培训基地;无锡职业技

术学院拥有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物联网技术实训室、物品溯源与智能仓储实训室

等实训基地,建成了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国家级物联网实训基地”,获央财和省财

投资360万元,建立了“江苏省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无锡科教产业园区

工业服务基地”,获江苏省教育厅1040万元经费支持;工信部先后批准的“RFID

测试验证平台”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厂应用示范”两个科技项目,获500

万元经费支持。

5.积极探索与发达国家合作交流,开拓移动互联国际视野

移动互联网在发达国家已有近20年的技术积淀,高职院校团队成员多次到

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新加坡等移动互联技术应用较为普及的发达国家进

行交流学习,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企业成员包括国际知名企业,现有资源包括

并依据国际标准进行开发,目前已与台湾树人大学达成协议,共同开发移动互联

应用技术专业和课程,并初步制定了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通用性的国际化课程

体系。

6.形成了初步的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专业成熟

联合院校与企业形成了初步的共建共享机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感知

大学共建“无锡感知科技大学”,与南京五十五所共建“云计算研究所”,无锡商

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合作,共建培训

认证资源,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共建物联网工程布线课程,与四川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共建Android综合应用开发课程,实现院校之间资源共享;上海交通大

学RFID与物联网研究所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共建RFID测试平台,实现RFID

课程资源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提高了教学和培训质量。目前,联合申报院校使用已

9

建有的教学资源库授课的教师有160名,注册学生人数达1000多人,使用资源

库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联合申报院校在2013年全国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赛项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在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赛项中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

奖3个。此外,所建资源库为社会学习者和企业员工提供网络学习、培训认证、

网络招聘的途径,联合院校共培训企业员工1372名,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提高了专业骨干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了专业成熟。2013与2014年,芜湖

职业技术学院等申获了Android师资培训中心和智能设备开发高等职业学校骨

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利用已有的校级教学资源库资源,培训全国中、高职院

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教师183人,推动了参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升参培教师教学水平。

(二)主持单位优势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新区管委会承办的普

通高等学校。自2003年建校以来,坚持“立足新区、依托新区、融入新区、服

务新区”的办学宗旨,抢抓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拓展外延发展,深化内涵建设,

实现了由“零起点”办学到“双万人”(万人学历规模、万人技能培训)办学规模,

再到“两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高

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探索和实践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协同创

新”的高新区办学模式,打造和形成了“科技引领、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高新

区办学特色,为无锡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2007年通过了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新一轮人才

培养工作评估。建校以来先后被工信部、人保部授予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

新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获得了“江苏省软件与服

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创意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服

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获得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安

全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

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等荣誉,201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财

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10

紧跟新区发展步伐,发展潜力巨大。学校创办的目的是给无锡高新区的产业

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人才支撑,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办学

放在无锡新区社会发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去探索与实践。随着无

锡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学校加强产业导向的专业建设,坚持按照新产业、

新技术、新职业的导向设置专业,建立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结构经历了由传统制造类到服务外包类,再到新能源、新技术类专业的两度

优化,着力打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物联网技术类、软件技术类、新能源技术

类、先进制造类、现代服务类和文化创意类六大专业群。“十二五”期间,围绕

“全面建设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创新型服务型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无

锡高新区正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到2015年,形成物联网、

光伏新能源、微电子、高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五大10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

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生命医药三大500亿级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学

校的发展潜力巨大。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成果丰硕。学校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园区共建二级

学院,积极推进“系改院”工程,相继成立了七个二级学院,在办学组织体系上

实现产教融合。推进专业与园区企业的对接,把专业建在相关产业园区,如软件

专业与IBM公司合作,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国家传感信息园合作,动漫专业

与动漫创意产业园合作,基本建立了一个二级学院对接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专业

对接一个以上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模式。2011年以来,学校以政产学研合作联

盟为依托,以人才合作培养为纽带,与园区30多家科技企业开展“共推互聘”

工作,每年聘请20名左右企业高层次人才担任学校产业教授,开设“产业教授

工作室”,向30多家科技型企业委派了1000多名师生组成的40个科技助理团

队。在产业教授的指导下,学校教师共成功研发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软

件近12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7项,开发教材37本,开发课程37门,获省级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发表科技论文110篇,其中核心期刊32篇,并成功申

获了省级物联网应用研发工程中心。被新区管委会命名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

和“530人才科技学院驿站”。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无锡市服务

外包职教集团于2011年在学校成立,共有7个功能园区、11所院校、36家核

心企业参与,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在基础设施、专业队伍、

11

技术领域上的相通性和互补性,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成果突出。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

“园校互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几个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和相关行业企

业的合作,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基于工

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推动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的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近几年来,学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财政

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A类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市

级重点(示范)专业9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

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重

点)教材4部、市级精品(优秀)课程16门;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改

研究课题14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

2项,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示二等奖4项,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稳步提高。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通

过人才引进,充实师资队伍数量,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通过教师的海外培训,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国际职业教育理念;通

过访问工程师项目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推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向科技型企业委派科技助理团队、聘请科技企业

领军人物担任产业教授的方式,优化学校师资结构,打造师资培养特色。学校目

前拥有专任教师317人,聘任行业精英、企业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110人。专

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82人、占25.9%,硕士以上学历(位)164人、占51.8%,

其中正高职称6人,博士及博士在读6人;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双师素质

教师143人,占45.1%,国际级裁判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

“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市级突出贡

献专家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较精、能力较强、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健全学生管理机制,毕业率就业率高。建校以来,学校按照“德育为先、育

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了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

师、学生干部“四位一体”的基层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思想上引导、心理

12

上疏导、学业上指导”的学业导师制;积极推行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

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全面实施“7S”管理,提

高学生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等七个方面自觉自律的综

合素养;积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学生管理水

平日益提高。切实加强招生工作,树立全员招生的工作理念,通过新生社会实践、

招生团队走访、网络宣传等方式,全力推动招生宣传机制改革,建设生源基地,

拓展生源市场,提高生源质量;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

整体发展规划,努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工作实

现了从充分就业向优质就业的提升,从毕业生就业向在校生就业的前移,从单向

就业推动向多向就业联动的推进,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

持在96%以上,签约率在85%以上。

坚持开放融合策略,对外合作范围广。学校坚持开放、融合的办学策略,集

成新区22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优势资源,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园校企

紧密合作机制,通过订单培养、合办专业,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内容的校企

合作。先后与新区5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21个为企业订单培养

人才的“冠名班”,建立了218家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了尚德太阳能、阿斯利康

等4个“教学工场”。2010年,学校与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中国电信物联网应

用推广中心合作共建物联网感知校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与国外高等

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教育国

际化水平。先后与新加坡、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所知名大学缔结姐妹学校,

举办各类合作办学项目,开展高层互访、教师培训、学生交流、职业资格认证等

合作,联合创办了省内高职院校唯一一家非独立法人的中新外包管理学院办学机

构,获无锡市教育国际化重点项目2项,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4

项。

积极融入新区发展,社会贡献大。学校主动服务无锡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先

后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17000多人,其中70%在新区就业,与重点高校合作

培养硕士研究生500人,为园区日资、韩资企业提供语言能力考试12500人次,

开展会计、统计、建筑、环保等技能培训和各类考工考证43000人次,为新区

企业员工提供再教育培训80000多人次,为无锡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

13

才支撑。2007年,学校与IBM公司合作,创新开发了“本科后”软件与服务外

包高端人才培训项目,从国内100多所本科院校的IT专业招收学员,进行6~

10个月的系统培训,获得IBM资质证书。迄今为止,共举办了18期,培训学

员近4000人,80%都被新区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录用。IBM培训项目有力地支撑

了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崛起。2011年,无锡新区社区学院在学校正

式成立并启动运行,依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为各园区和社区提供学历教育、非

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证,构建了多层次、多功能、多专业、多规格的终身

教育体系。社区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级示范社区学院、国家级

社区教育实验区。

(三)联合申报单位行业领先,与专业结合度高

参与项目联合申报共有30家行业企业,专业结合度高。30家企业且均是国

际著名企业、国内一流企业、或拥有特定行业国际一流技术的企业。他们专业技

术领先、综合实力强,企业间技术互补性强,具有行业权威,引领辐射作用显著。

他们优质资源信息丰富,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确保资源建设的前瞻性

和先进性。

联合申报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基地建设、资源素材、资源建

设现场采集、资源开发及提供行业信息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

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已经制定

准确的培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有大量的

教材资源库、教学课件资源库、音视频资源和资源库平台;达因时代、美新等业

界巨头多年来与项目主持单位合作,形成稳固的战略互惠关系,有利优质资源的

整合;上海津恩等已经建成企业课程资源及评价系统,将企业人力资源评价体系

引入教学评价环节。

14

三、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培养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门化人才为宗旨,遵循系统设计、合作开发、开

放共享、持续更新的原则,以辅教辅学为基本定位,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行

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

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内同专业领先的职业院校以及国内外著名企业,通过

整合合作院校、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等资源,构建满足教师、学生、社会学者

和企业人员需要的资源空间和服务空间两大空间,详见图3-1。资源空间包括创

建专业建设库、课程资源库、虚拟仿真库、工程案例库、培训认证库、行业企业

库、作品展示库、职教立交桥库八个资源子库,服务空间提供在线浏览、智能查

询、资源推送、教学组课、在线组卷、网上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八大类

服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将建成一个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应用

技术专业建设、提升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优质

教学资源库。

通过建设,实现引领、辐射、带动全国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移动互

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7大功能:

15

图3-1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总体结构蓝图

(1)在线组课、组织测试、组织教学功能

(2)有针对性向学习者推送资源的功能

(3)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便捷化的功能

(4)网络化认证职业资格功能

(5)职业技能大赛模拟化,网络化功能

(6)校行企合作协同化、长效化功能

(7)资源更新高效化、实时化功能

通过资源适用、易用,用户爱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移动

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设思路

充分利用现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果,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

础,围绕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岗位需求,按“开发资源—构建平台—全面推广”

的建设思路,以专业和课程基本资源+拓展资源为建设重点,搭建统一规划、分

步实施、边建边用、持续更新的开放型共享共用资源库网络平台。建设路线如图

3-2。

16

图3-2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路线图

1.国际视野,顶层设计,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

在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对国内物联网产业进

行调研,明晰移动互联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等,借鉴国际

职教理念,设计出普适性、可拓展的全国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并以此为依据,研究规划资源库的框架与层次,构建“两大空间、八个子库、八

种服务”,完成“七大功能”的资源源库总体框架。

2.根据适用、易用、爱用原则,开发教学资源

通过企业技术指导、行业标准解读、典型案例提供、生产过程视频制作、联

合编写教材等形式,校、行、企专家共同开发与能力训练相配套、展示职业场景

17

和显示真实操作的“产学教”融合的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库。

根据资源适用,用户易用、爱用原则,制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

建设标准》,确定资源库建设内容、要素和技术标准。其次,遵循通用的网络教

育技术标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各合作院校优质教学资源、行业企业相关生产

现场的典型案例、国际相关资源有序整合,开发优质专业教学资源。

3.构建平台,提供共享服务

以资源使用需求为导向,借助教学资源库各建设单位的技术力量,充分利用

社会资源,开发集在线浏览、智能查询、资源推送、教学组课、网上学习、互动

交流、在线测试等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库网络服务平台。采用由高性能中心资源服

务器、存储磁盘阵列及各合作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器和存储磁盘阵列组成资源库,

进而保证资源库平台准确、可靠、稳定和简便运行。

4.持续更新,全面开放推广

一方面建立资源库运行与管理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相关院校和社会机构

推广资源库应用,做到“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另一方面保证专业教学资源库可

持续发展,创建资源库平台运行管理和更新维护机制,结合物联网产业动态,持

续更新资源库内容,保证每年更新比例不低于10%,确保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

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四、建设规划和内容

(一)建设规划

1.根据高职专业建设内在规律规划专业教学资源库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针对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用户,结

合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根据高职专业建设内在规律、

课程开发理论、优质资源特性,按照“从专业、岗位、课程、单元到素材”的方法,

18

规划设计资源库,保证资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开发汇集辅教辅学资源,建设由八大子库构成的资源空间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面向用户,构建资源空间,按照辅教辅学的定

位构建服务空间,详见图4-1所示。

资源空间作为专业资源库的支撑架构,以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

向,根据资源开发规范,开发出集音视频、动画、图片和文本等基础资源,再整

合成专业建设库、课程资源库、虚拟仿真库、工程案例库、培训认证库、行业企

业库、作品展示库、职教立交桥库。

做精做细资源空间建设,紧紧围绕技能点、知识点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教师在组课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为教学资源设置

适当的属性描述,方便师生查询。

图4-1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架构图

19

3.开发平台辅教辅学功能,建设适应个性化的服务空间

服务空间以资源空间为基础,按照资源库建设服务管理规范、教学规范以及

认知规律,以如何辅助教和如何辅助学为中心,通过“个性化设计”分别向教学者

和学习者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和“学习”支持,提供在线浏览、智能查询、资源

推送、教学组课、在线组卷、网上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八种服务。

开发适合多种终端使用的客户端,支持移动学习。在技术层面构建技能点库、

知识点库和课程体系库,建立支持技能点、知识点、课程、课程体系、培训资源

等的多维联系,为师生在教学资源库中提供充分、有效的导航。

4.建立资源库长效机制,形成使用与建设良性循环

资源库采用集群技术、异地冗余备份等手段确保支持10万人同时在线、每

日100万人次访问量的能力,为资源库建设共享使用提供硬件基础保障。利用

IT技术,开发便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使用资源平台,为资源库实现随时随地、

自由个性化使用奠定软件基础保障。

完善使用功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通过提供资源垂直智能搜索、

相关课程自动推荐、开放信息推广展示、在线浏览、资源信息推荐等措施,扩展

资源库服务范围;通过支持教师开展在线组课、在线组卷和网上测试等功能,提

高教师使用资源的便利性;通过满足学生在线上课、在线测试、在线交流以及职

业规划和网上求职等应用,提高学生使用资源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网络人才招

聘、培训认证和顶岗实习招募与管理等,为企业参与资源建设和使用提供便捷途

径。建立国家、院校两级资源库体系,形成两级库资源的互动互补,促使资源库

应用与建设良性循环。

构建资源库运行与管理机制,建立资源库资源共享和使用激励机制和营销推

广机制,促进资源库的推广使用。在确保共建院校全面使用的前提下,通过营销

手段和机制,采用免费培训专业教师等方法,吸引非参与院校积极使用资源。

20

(二)建设内容

1.门户建设

门户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建立的满足其特定需求的入口。教学资源库的用户

有四类(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因此将建设四个门户:教师门户、

学生门户、社会学习者门户、企业用户。

无论是学校、社会、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有学习、再深造、资源索取的需

求,我们以四类对象(教师、学员、社会学习者、企业)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服

务对象,为四类对象建立门户。每类对象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系统采用向

导方式引导用户进入不同的平台。门户的设计将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例如根据

学员(学生、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门户引导,推送个性

化的学习方案。

门户是教学资源库的入口,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单点登录,它是不同来

源内容整合以及存放的表示层。门户包含用户档案管理、个性化服务、全方位用

户视图的建模与管理、个性化规则引擎、内容聚合、信息知识提取机制、多渠道

信息管理机制等。向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允许他们自定义需要浏览的内容

和浏览的方式,并根据用户特性和过往操作提供内容和服务。

1)教师用户

教师用户利用资源库开展教学、在线组课,其主要功能包括:

网络教学:在教务管理系统的支持下,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实现对网络课

堂的在线考勤、校企教员协同视频授课、师生互动、在线答疑等,并通过课程的

实时录播和存储,实现课堂教学回放功能,方便学生的课后巩固。

在线组课:依托专业资源库提供课程资源和单元资源素材,完成对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的准备;

技能评测:在能力评测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技能测评平台实现对网络课堂学

生的作业、单元项目、综合项目的布置推送、自动批改、统计分析和测评反馈,

支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资源管理: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对海量教学资源的智能挖掘和自

动推送以及本地化存储。

21

2)学生用户

学生用户利用资源库进行课程学习、答疑、测评、职业资格认证等,其主要

功能包括:

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实现与校企教员同步在线学习、在线答疑

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阶段学习自动提示。

技能测评:在能力评测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技能测评平台实现对网络课堂作

业、单元项目、综合项目阅读解答的记录、分析,错题回放测试,发现学习盲区。

职业规划:依托职业信息库和标准库,在职业规划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对职

业人成长信息挖掘,帮助学习者规划职业成长路径,制订职业成长提升计划,推

荐辅导教师、认证培训需求。

项目训练:依托实训资源库和工程项目库,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按照

职业规划学习进度或课程学习进度,自动挖掘和推送实训项目,帮助学习者完成

在线实训。

职业提升:依托培训认证库,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按照职业规划学习

进度或课程学习进度,自动挖掘和推送培训项目,帮助学习者完成在线培训与认

证。

网上求职:在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按照职业规划学习进度或课程学习进

度,自动挖掘和推送就业岗位或企业实训岗位;在信息发布系统的支持下,发送

求职需求或顶岗训练需求;接受企业远程视频面试。

3)社会学习者和企业员工

社会学习者和企业员工利用资源库开展网络学习、培训认证、网络招聘等,

其主要功能包括:

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实现与校企教员同步在线学习、在线答疑

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阶段学习自动提示。

网络招聘:在在线视频通信系统的支持下,支持企业人力资源部实施远程视

频面试;也可以网上投放招聘信息和发布录取信息。

培训认证:依托培训认证库开展认证培训,支持企业发布培训消息,招募学

员,现场测评;支持企业发布培训资料,开展在线技能测评、技能认证和就业推

介。

22

实训管理:支持企业发布企业顶岗实习招募,与学校合作开展顶岗实习的协

同管理,如制定顶岗实习计划、遴选实习项目、开展过程考评和远程在线督导等

内容。

2.资源空间建设

资源空间建设的内容是8个资源子库的建设,其资源数量汇总见表4-1。具

体的建设内容见下述详细讨论。

表4-1资源数量汇总表

资源子库资源数量

专业建设库200

课程资源库12000

虚拟仿真库50

工程案例库140

培训认证库380

行业企业库600

作品展示库300

职教立交桥库30

合计13700

1)专业建设库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为全国各高职院校开发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提

供通用方法、工具、规范、标准和样例,使用户可按照本专业资源库所提供的素

材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和教学条件的配置,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

要求。

①建设内容

专业建设库在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标准的指导下,由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职业

岗位及其能力分析、专业办学条件配置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库、课程(实践)教学

体系、教学团队信息库、职业资格标准等专业资源所组成。具体建设内容如表

4-2。

23

表4-2专业建设资源库建设内容

序号主要内容建设内容描述资源数量

人才培养规格调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调研手册1

1

研手册

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报告1

人才需求调研分区域产业情况报告4

2

报告分区域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4

各合作院校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120

专业培养(1)分析职业岗位,提炼并确定职业岗位1

目标确定(2)确定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方法(3)确定专业名称、职业名称、职业岗位、职业岗

位简要说明、专业培养目标

典型工作(1)召开专家论证会4

任务提炼(2)列出专业面向的具体工作任务

过程(3)分析研讨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4)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

典型工作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填写典型工作任务学1

任务难度习难度范围表。

等级分类

方法

典型工作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过1

基于任务分析程、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方法与工作组织,

工作方法工作和技术的要求。

过程确定典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1

的课工作任务技能,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汇总表。典型

3程体确定典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1

系设工作任务知识,填写典型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汇总表。典型

计规所需的知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汇总表转换设计基础课程

范识

学习领域(1)按一对或一对多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设计理1

转换成理实一体化课程。

实一体化(2)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记录表设计课程,填写课程设计表;

课程教学(1)根据专业课程设计,分配学期,编制课程教学1

计划编制计划,填写课程教学计划表;

方法(2)根据教学计划,编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1)跟据典型工作任务难度范围表、学习领域设计1

结构图设表和课程教学计划,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初学者

计方法→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制作专业课程结构;

(2)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技术要求汇总表、专业课程

理论和知识表,以及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制作专业

课程体系结构。

专业教学根据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计划制定要求,制定教1

24

计划规范学计划,填写专业教学计划表。

个性化的人才培联合各区域建设院校,按照设计导向基于工作过18

4养方案模板程本土化课程体系开发规范,开发本土化的移动

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项目类型分析该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项1

确定目的类型。

学习情境将课程进一步分解成3-5个集知识、技能和环境于1

设计一体的学习任务。

教学单元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处理,转化成教学单元,明1

设计确单元能力目标和知识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