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八年级语文(基础卷)全解全析1.(1)
àng
kàn(2)
踵
缭(3)B【解析】(1)此题考查拼音。兴味盎然(xīngwèiàngrán):形容兴致高,兴趣浓厚;俯瞰(fǔkàn):从高处向下看。(2)此题考查字形。摩肩接踵(mójiānjiēzhǒng):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眼花缭乱(yǎnhuāliáoluàn):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3)此题考查成语。不绝如缕:像一根细线那样,似断非断。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络绎不绝:前后相连、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原句中形容的是游客多,故用“络绎不绝”最合适。故选B。2.
山山唯落晖
芳草萋萋鹦鹉洲
大漠孤烟直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松柏有本性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唯、晖、萋、鹦鹉、洲、蹄、怜、携。3.B【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A.句式杂糅,应删去“造就的”;C.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得”或“必须禁止”;D.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在“具备”前加“是否”;故选B。4.A【详解】B.“书圣”为王羲之;C.“夏至”和“冬至”应该为“立夏”和“立冬”;D.“河东”是柳宗元的家乡,是以作者籍贯命名,不是封号式;故选A。5.
埃德加·斯诺
红军长征(长征)
延安
6.①段中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7.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他们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能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解析】5.本题考查作者及内容。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红军长征的评价。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在延安,他曾将亲眼见到的一二·九运动实况讲给毛泽东同志听。“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这里的西北部就是采访地延安。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这是对敌人的嘲笑;“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是对红军的赞扬;通过二者对比,突出对红军的赞扬。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人、疯子、神是三个评价是依次递进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写都是可以的。写理由的时候要结合具体事实。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这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评价的。生活上他们确实和普通人一样,一样有自己的爱好,一样有喜怒哀乐。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这是由普通人上升一个层次。之所以评价为疯子,那就是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不怕困难,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能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这对于人来说,又上升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之所以评价为神,那就是完成了常人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如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8.(1)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所以它备受学生青睐。(或:多样化的作业软件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2)
利:①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疑难问题;②操作方便、快捷;③运用得当,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④可以呈现同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
弊:①一遇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久而久之不愿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依赖性;②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粹的“抄答案”。(3)大家好!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丰富,搜索快捷。善于运用互联网,有效利用其中海量的信息,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和专题数据库,这样我们就可以快捷搜索到具体的知识,灵活使用各种字典词典,查找到准确的信息,使用专题数据库,系统学习某一知识,这样能有效帮助我们解决学习问题。【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根据材料一中“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它因为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以及材料二“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可知,两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为:种类多样且操作简单的作业软件成为学生乐于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软件”有利有弊,结合实际情况谈利弊即可,注意语言要简练、表述清楚。示例:利:可以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试题的讲解,在身边没有老师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弊:“作业软件”的使用增加了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自控力差的学生会以此为借口,偷偷玩游戏,也会造成视力的损伤。(3)本题考查发言稿的写作。首先要写明称呼及问候语,接着可以简单说明互联网对学习的好处,然后提出运用互联网来促进学习的方法,最后发出倡议。示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使用方式,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练习题及解题方法,可以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可以针对课本知识以外的领域进行搜索,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网络有利有弊,让我们合理使用互联网来促进学习吧!9.作为写作线索,贯穿全文;指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井底的一只青蛙”。小时候的“我”生活在闭塞的乡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有了更多的渴望,年龄与生活条件的限制让“我”不能去看外面的世界,“我”为此感到很迷茫。
11.对比。其他地方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精巧绝伦的瓦间雕刻与老家小屋平淡无奇的黑色土瓦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故乡青瓦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12.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9.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阅读文章可知,联系第①段中“有人说,炊烟是屋顶上的庄稼,那么,青瓦就是栽种庄稼的土壤,是联系着我们人生之根的那片乡愁”,第⑤段中“那时未觉得由四面青瓦囿出的小小天地有多么神奇,相反只想着能逃离。孰料多年以后,当我住久了城里的楼房,却常常想起记忆里的那片瓦”,第⑦段中“回不去的是故乡,走不到的是远方。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终将飞向远方,但那些屋上的青瓦还在,它们垒成了一座高台,生长在每一处能瞭望乡愁的地方”的内容可知,文章先写小时候生活在由四面青瓦囿出的小小天地,对外界有着太多的渴望,总想逃离,但长大离家后却常忆起故乡的青瓦,然后意识到原来曾经想逃离的那片青瓦,竟是一生难以割舍的牵挂,也是回不去的故乡老家。这里“青瓦”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青瓦”在作者的笔下,是家乡的代名词,作者远离家乡,思念的家乡,思念的家乡的青瓦,因此,这里“青瓦”寄托着作者的情感,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作者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青瓦上,说是“青瓦上有乡愁”,这样的标题新颖别致,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10.考查理解重点句子。通过“我就是井底的一只青蛙”“爬不出那幽深的井壁”等词句可以看出,这个句子借助外形上的相似,把院子周围青瓦聚拢比作围城的一口井,将小时候的“我”,比作“井底的一只青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家乡的闭塞;小时候的“我”想出去走走,却怎么“爬不出那幽深的井壁”,体现了自己那时想要逃离青瓦,逃离故乡的迫切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外界的渴望,渴望但是却因为诸多的限制,只能坐在“井底”像青蛙一样“仰望”那方天空,表现了“我”的迷茫。11.考查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联系第⑥段中“从前,老家有捡瓦的风俗,选一个天晴的日子,走上房顶,用新瓦把老瓦换下来,那些瓦也就有了全新的生命。印象更深的是上梁。得放鞭炮,做仪式,把房屋的主梁架好,然后,贴上薄砖,最后是屋顶盖瓦。人们对青瓦始终是敬重的,它们高挂在我们的头顶,是我们必须仰视的一座山。这些年,走过不少地方,也见过不少富丽堂皇的建筑,其锦绣斑斓,飞甍丽瓦,远非老家的小屋可比,但那些精巧绝伦的瓦间雕刻,却比不上老家平淡无奇的黑色土瓦更有故事,更有温度”的内容可知,第⑥段开头写家乡捡瓦的风俗,后面写其他地方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精巧绝伦的瓦间雕刻,把二者进行对比,觉得“那些精巧绝伦的瓦间雕刻,却比不上老家平淡无奇的黑色土瓦,黑色土瓦更有故事,更有温度”,突出了作者对故乡青瓦的赞美与思念之情。12.考查理解结尾段落的作用。本文作者以青瓦为线索,先写小时候生活在由四面青瓦囿出的小小天地,对外界有着太多的渴望,总想逃离,但长大离家后却常忆起故乡的青瓦,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联系第⑦段中“回不去的是故乡,走不到的是远方。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终将飞向远方,但那些屋上的青瓦还在,它们垒成了一座高台,生长在每一处能瞭望乡愁的地方”的内容可知,作者借写青瓦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慨“回不去的是故乡,走不到的是远方”,因此这里是对文章的总结,再次强化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乡之情,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屋上的青瓦还在,它们垒成了一座高台,生长在每一处能瞭望乡愁的地方”和首段句子“瓦就是栽种庄稼的土壤,是联系着我们人生之根的那片乡愁”相互呼应,也和题目“青瓦上的乡愁”相照应。13.C
14.近视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眼睛调节功能异常,造成远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汇聚的视力疾病。
15.①政府出台相关方案政策,并严格督促实施。②发现近视,要及时配镜矫正。③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劳逸结合。④多进行户外活动,加强锻炼。【解析】13.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梳理与理解。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起作用”可知,近视产生的原因尚未明确,环境和遗传因素只是共同起作用的因素之一。材料三中“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除了课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好之外,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体育活动的缺失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是体育学院院长席玉宝对青少年视力不良现象的环境诱因的分析,不可以直接作为医学结论。因而选项C“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根本原因是课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好、缺少体育及户外活动”表达有误;故选C。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材料二中对近视的解释是“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从中可知近视的本质是屈光不正,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材料三中“近视眼中存在调节功能异常,特别是看近的时候近视眼的孩子存在调节滞后现象”可知,近视是眼睛调节功能异常的结果,是眼睛对近处物体的调节滞后现象。综合材料二与材料三内容可以将近视概括为:近视是一种由眼睛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视力疾病,症状表现为远处的物体无法在视网膜汇聚成一个清晰的像,其本质是一种屈光不正。15.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语言运用。由材料一第一段“国家领导人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旨在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可知,政府层面是防控青少年近视的重要主体,政府层面可以出台相关减负政策,严格监管学生的学习时间,防止用眼过度;由材料三第一段“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除了课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好之外,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体育活动的缺失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可知,学生的近视大部分和长时间的室内学习生活有关,为防控青少年近视,学校层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户外锻炼时间,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青少年也是防控近视的主体,青少年应该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在用眼一段时间后主动休息;另外,家长层面,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发现孩子近视及时为孩子配镜矫正。16.
睡觉
只是
曾经
到,靠近
17.D
18.(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于是(我)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9.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寝:睡觉。(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3)句意: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尝:曾经。(4)句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就:到,靠近。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写水突出其清”错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本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没有写到水,故“写水突出其清”错误;故选D。1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1)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由是:因此。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里面包含着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乙文为作者被贬惠州期间所作,作者在谪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乐,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怀,领悟自然玄机。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再次觉悟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天真、乐观豁达的一面。可知两文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都表现了乐观、旷达、随缘自适的心境。【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20.“随”字将两岸群山化静为动,描写了船上的诗人看着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逐渐消失的情景,使景物富于动态,表现出诗人辽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
21.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眷恋)之情。【解析】20.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能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意为: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其中,“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随”字,化静为动,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在行船中在视觉中的变化,真切地表现出来。21.本题考查诗句表达情感分析。诗歌的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全诗的抒情句。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22.参考例文那一次尝试,让我成长雏鹰在尝试中学会了飞翔,蛹在尝试中学会了坚强,而我,则在尝试中不断地成长。八月正是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农民,他们在辛苦忙碌的同时也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因为家里人手不够,所以爷爷不得不叫爸妈回家帮忙,我也跟着回家凑热闹。吃过早饭,爷爷和爸妈都换好了衣服准备下田,奶奶负责后勤。从来都没有下过田的我,对田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也想尝试着去收割,可是却被爸妈拒绝了。他们担心我干不了这种体力活,但最终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他们终于点了头。到了田里,只见爸爸手拿镰刀抓住一把水稻,咔嚓一声,稻穗和稻秆顿时分离了,紧接着又是一把,没过几分钟,一大片的水稻就不见了。弄清了大概的流程,我也开始尝试起来。可我刚想用手去抓住一把水稻,它就像戏弄我似的左右摇摆,让我怎么也抓不住。于是我换了一把较少的,学着爸爸的样子,把镰刀放在水稻上往下割,不知是我的镰刀不锋利,还是水稻太厚,我割了半天也没有割断,最后只得请求爸爸帮忙。爸爸说是我力度不够,掌握了这些技巧后,我便一个人开始朝着一个方向收割,尽管毒辣的阳光使我的皮肤灼痛,粗糙的水稻让我的手感到瘙痒,我也无比开心。一直以来,爸妈为了撑起这个家,努力地工作着。他们干活时看似很老练,但是我之前没有体验过爸妈的艰辛,从不知道爸妈总是把辛苦埋在心里。第一次收割,让我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即使艰辛也应保持快乐。我真正感受到了爸妈对我的爱,体会到了长辈工作的艰辛。我在尝试中收获了成长。我的成长路上有盏灯有这么一个人,他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像一盏明灯,给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就是我的班主任——宋老师。
说实话,刚开始与宋老师接触的时候,我真是特不习惯。以前我的班主任大多都是女老师,即使我平时犯了错误,她们也都是和风细雨地批评,非常温柔。但是这个老师就与众不同,甚至与我的前任班主任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有时候我们犯错了,他会严厉批评教育,不给我们留情面。如果仅仅是严厉倒也罢了,他还有很多繁琐的规矩,什么“走路抬起脚,轻声慢步上楼梯”啦,“读书声音要响亮”啦,“食不言,寝不语”啦……唉,当时我觉得生活一片昏暗。那天中午,我多点了几个馒头。可最后一个馒头实在是吃不了了,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了垃圾桶旁,准备偷偷地把它扔进去。这一幕偏偏让宋老师撞见了,他把我拉到一旁严肃地说:“这个馒头这么好吃,你为什么要把它扔了?”我一脸不屑:“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馒头嘛!又不值钱,需要这么小题大做吗?”我小声嘀咕着。谁知,被老师听到了:“这仅仅是一个馒头的问题吗?这个馒头从生产再到加工经过了多少道工序,多少人的付出和努力才将它生产出来,你说扔就扔了,这就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是否还有做人的底线?”想一想,老师的话确实没错,这使我感到很愧疚。从此,我的盘子里再也没有一点儿剩饭,不仅仅是我,全班同学都自觉地做起了光盘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是我们呢?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位朴实的老师,一位严厉的老师。从他身上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是节俭的美德和良好的习惯。宋老师的优秀品质是我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照亮我所经历的黑暗之处,我也将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走好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冰淇淋课件
- 第七讲 调用五官感受写一写(看图写话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秋)
-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数学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小班音乐《狐狸和石头》教案
- 西京学院《影像信息学与使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继电保护装置》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儿科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画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修辞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厂房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教学课件 国际货运代理-肖旭
-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计划书
- 08SS523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座
- 父亲去世讣告范文(通用12篇)
- 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Grammar Focus-3c)
- 导读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
- 超声波UTⅠ级考试题库2023
- SB/T 10851-2012会议中心运营服务规范
- JJF 1916-2021扫描电子显微镜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