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1页
拔高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2页
拔高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3页
拔高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4页
拔高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福建专用)(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九年级语文(拔高卷)全解全析1.巴山楚水凄凉地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楚、薄、湘、岂、汤、涯、醉、酒、圆、箸、茫”等字词的书写。2.(1)①B②A(2)甲A

乙B(3)删去“广大”或“无数”(4)C【解析】(1)蓬勃,péngbó,繁荣而旺盛的样子。故选B。驰骋,chíchěng,骑马快速奔跑。故选A。(2)甲,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用上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结合“倾情投入”可知,应用“全力以赴”,故选A。乙,呼唤,呼喊。召唤,叫人来(多用于抽象方面)。结合“时代”“担当”等抽象名词可知,应用“召唤”,故选B。(3)“广大”与“无数”重复累赘,删去其一。(4)③引出话题,为首句;①“也处在”紧承③句的“处在”,为第二句;②“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紧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为第三句;④“而且”紧承“不仅”,为末句。故选C。3.B

4.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解析】3.本题考查赏析。B.诗的颔联“闻笛赋”“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不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4.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诗句哲理的分析。解题时,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作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劝慰友人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蕴涵着新生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哲理。5.

选拔

应当

6.A

7.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8.停留者久之(或“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

9.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解析】5.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于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来当官。简:选拔。(2)不宜以一国之望:不应该让全国最有威望的人。宜:应当。

6.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断句方法有: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意思是先主刘备在葭萌关起事,向南进军,王连紧闭城门,坚决不投降。所以断句为: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故选A。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利:利税;甚:很;禆:弥补。8.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意思是诸葛亮考虑到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决意一定前往,而王连的劝谏总是十分恳切,所以(这一决定)搁置了很长时间。从此句中“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可看出诸葛亮接受了王连的劝谏。9.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中“时南方诸郡不宾”“亮虑诸将才不及己”,再联系链接材料中“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等句,可概括出诸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点睛】参考译文:王连,字文仪,是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先主在葭萌起兵,进军向南来,王连紧闭城门不肯投降,先主认为他很有气节,不强逼他。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祁县令,又转任广都,(他)在任职的地方都有政绩。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利税,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于是(王连)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下属官吏,如吕乂、杜祺等,(这些人)最后都做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照旧兼理盐府政务。当时南方几个郡没有归顺,诸葛亮打算亲自征讨他们,王连劝谏认为“那些郡都是不毛之地,是瘟疫流行的地方,不应该以受到一国仰望之人的身份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决意一定前往,而王连的劝谏总是十分恳切,所以(这一决定)搁置了很长时间。恰逢王连去世。他的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官做到江阳太守。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10.(1)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2)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11.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同时为下文拴柱来求灯笼的情节作了铺垫。

1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灯笼有了灵魂、充满喜气的特点,侧面描写(赞美)父亲的手艺高超。

13.“灯笼”是全文的线索,也象征了父亲,突出了父亲的善良和有爱心,表达出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

14.D【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第②段“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可知,父亲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只要有人来求做灯笼,父亲都有求必应;根据第④段“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第⑤段“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可知,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一丝不苟第编制;根据第⑥段“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第⑦段“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第⑧段“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可知,父亲得知拴柱的难处后,将自己的灯笼送给了他。1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③段“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联系第⑥段“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可知,第③段的内容为下文拴柱来求灯笼的情节作了铺垫,使文章内容连贯、紧密。1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一句赋予灯笼以人的情态(喜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④段“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可知,此句表现了灯笼有了灵魂、充满喜气的特点,“灯笼”为父亲精心所作,侧面体现了父亲的手艺高超。13.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结合内容和结构作答,内容上交代写作对象,概括文章内容,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奠定感情基调,揭示文章主旨等;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照应文章主要情节,设置悬念等。根据第①段“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第②段“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第④段“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第⑤段“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第⑥段“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第⑦段“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第⑧段“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等内容可知,围绕围绕着”灯笼“展开叙述,”灯笼“是文章的线索;根据第⑩段“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可知,“灯笼”寄托了人们的希望,父亲在制作别人的希望,也把自己做成了一盏灯笼,其象征着父亲的善良与爱心,象征着父亲高尚的品质。作者也借“灯笼”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与敬佩之情。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D.第⑩段“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可知,“灯笼”寄托了人们的希望,父亲在制作别人的希望,也把自己做成了一盏灯笼,其象征着父亲的善良与爱心,象征着父亲高尚的品质,作者是借“灯笼”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与敬佩之情;本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表明了‘我’对父亲的灯笼的喜爱”有误;故选D。15.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要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16.B

17.①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②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③要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解析】15.考查把握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中心论点在文章的位置一般看:标题,开头或结尾。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题目“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开头由著名语言学家、出版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病逝,在悼念和缅怀这位一生捍卫语言纯洁的出版人之时,引出论点: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第③④段从反面举例社会上一些“差不多先生”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第⑤段由“1951年,主流媒体就曾讨论过汉语的规范使用问题”,再次提出“今天,我们每一个人仍需要多些再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第⑥--⑧段具体阐述了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如何做到谨严,最后一段,提出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的意义。由此分析,本文的论点: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要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B.表述错误。第④段“以《咬文嚼字》2019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为例,‘主旋律’误为‘主弦律’,‘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证明论点,批评了“差不多先生”“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亦体现了一些人凡事浮皮潦草、敷衍糊弄的作风”。不是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故选B。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归纳和概括。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文章第⑥--⑧段具体阐述了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如何做到谨严。根据“遵守语言文字规范是谨严的基础”“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谨严的保障”“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提炼概括即可。18.A

19.报刊标题加引号词语大多赋予特定称谓以新含义,强调人物在防疫期间的积极作用。社区对话的内容反映防控日常,情感真实、感人。(意对即可。)

20.①功能区域划分明确;②志愿者分工明确;③检测秩序与效率得以保证。(意对即可。)【解析】18.A.材料一显示了共同抗疫的决心,体现了“团结力量大”。材料三反映了在疫情期间,要不信谣,不传谣。与“团结力量大”无关。故选A。19.考查语句赏析。报刊标题加引号的词语多用特定的含义。如“疫线”指抗疫第一线。“大白”指身穿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或工作人员。“大喇叭”和“小喇叭”指社区书记和警察的防疫宣传。“云祭扫”指的在网上祭奠先人。社区对话的内容表现了防控日常。邻里之间的对话体现了邻里间的互帮互助。小学生与大白医生的对话表现了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品质。村支书的喊话语言直白,道理清晰。上海大爷的对话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这些对话,真实可信,情感真挚,感人至深。20.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看图可知,现场划分为入口、扫码等待区、采样等待区、采样区、出口等几个区域,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志愿者各自负责控流、引导、疏散、登记、扫码、分组、辅助医生等工作,分工明确。因为各区域划分合理,志愿者分工明确,这就有效的保证了检测的秩序和效率。21.

范进

大堰河

林冲

红星照耀中国【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第(1)空:根据《儒林外史》和“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提示可知,这是《范进中举》中范进听到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故应填:范进。第(2)空:根据《艾青诗选》和“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提示可知,这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诗句。故应填:大堰河。第(3)空:根据《水浒传》和“在雪地里看时,离得草料场远了”提示可知,这是《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的情节。故应填:林冲。第(4)空:根据“周恩来”和“在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时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创建人。他在巴黎学习了两年,到英国去了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到德国学习了一年”提示可知,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介绍。故应填:《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期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实际情况,并从这些人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开始,追溯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22.范文:好想给你写封信夜色犹如一张用黑色编织的大网,正慢慢地笼罩这个小城,直至将其完全包裹。又一天的结束。我呆呆地盯着窗外静谧的夜色,耳边秒针“滴答”的走动声也提醒着我。时间正飞快的流逝。在这个平常依旧的夜晚,我突然想写一封信给你,向你倾吐我内心的芬芳与忧愁。至今忘不了初次踏入中学校园的兴奋与喜悦,一切于我而言都是如此新鲜与美好。可我在走进教室的刹那,似乎瞥见你正挥手向我告别,接着你轻轻掩上门,头也不回的离去。我至今惊诧于你的决然,然而如今对你的不舍与无尽的想念,远远超过了当初的讶异。

每天堆积如山的作业会使我想起与你共度的清闲时光,窗外小孩子的嬉笑打闹声会使我忆起你伴我玩要的温馨画面,小妹所拥有的属于她特定年龄的布娃娃,又使我想到了你陪我一同走过的青葱岁月。紧张的学习、沉重的压力让我无时无刻不想起你,然而我仿佛又听到你说,你一直都在我身边。是啊,你与我之间的距离是如此接近,近到我只需闭上眼睛便可望见你。但又是如此遥远,远到我永远无法再触碰到你。也许已淡出碰到你,那些如玻璃般美好的回忆也会被击碎满地吧。在难得的假日,我总会强烈的想起你,那不可抑制的想念,如决堤洪水般悄然漫上我的心房。静静躺在床上,我多么希望你能回到我的身旁,来帮我补足永远不够的睡眠。这时,门外响起母亲轻轻的脚步声,却仅仅停留在门外。我知道,那是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