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扶余市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扶余市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扶余市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扶余市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实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生活中,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有很多,下图体现的是()A.纪律 B.道德 C.法律 D.友情【答案】B【解析】【详解】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D观点错误;图片中把座位让给老人履行了道德义务,A、C观点错误,B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2.作为一名中学生,下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义务教育法③居民身份证法④劳动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设问要求从中学生的角度切入,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居民身份证法等都有中学生息息相关,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3.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③法律只为人们当前的生活服务④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权利和义务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②④: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是因为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加以调整,法律赋予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权利和义务,②④正确;①:不是生活离不开法律的原因,排除①;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错误;故本题选C。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要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实现中国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C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不是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故A排除;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D错误。故C。5.法治是依法治国对国家和社会事物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下列案例中,能够体现依法治国这一要求的有()①刘某因为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而被公安机关逮捕②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了商家的相应赔偿③刘晓利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演唱会的门票④某造纸厂因为排放污水严重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环保部门处以巨额罚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表现。①④:刘某因为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而被公安机关逮捕;某造纸厂因为排放污水严重超标被环保部门处以巨额罚款,体现的是严格执法,①④说法正确;②: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了商家的相应赔偿,体现了依法维权,②说法正确;③:刘晓利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演唱会的门票和依法治国没有直接联系,③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B。6.《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33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这一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A.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作用 B.保护公民的财产收益权C.对人们的行为起保护作用 D.保护公民的财产使用权【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慈善法》“禁止……”中可以看出,法律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说明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不是材料中这一规定直接体现的观点;C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对人们行为的保护作用。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7.如图漫画表明法律的作用有()①规范着人们的行为②指引、教育人向善③制裁严重违法行为④维护人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认真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和人物行为,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漫画中与法律的形式要求子女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表明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指导、教育人向善、维护人的合法权益,③在漫画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C。8.陆川县的张某因借助网络实施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这表明()①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②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③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表明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9.近年来,校车安全、校园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因为()①我国没有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③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④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的相关知识。

②③: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②③说法正确;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宪法等都对未成年人保护作出了规定,①说法错误;

④: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本题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有四大保护防线,分别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回答下题。10.漫画《言传身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社会保护B.司法保护C.家庭保护D.法律保护11.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下列做法中,属于学校保护的有()①爸爸带梦薇去看望孤寡老人②某新闻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不公开可能判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④学校开展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答案】10.C11.D【解析】【分析】此题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通过学生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维权意识等。10题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妈妈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拾金不昧,讲究诚信,体现了家庭保护的重要性,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11题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学校保护是指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①属于家庭保护,②是司法保护,③④是学校保护,所以正确答案选D。12.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自觉远离违法犯罪。下列有助于我们远离违法犯罪的有()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②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③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④在心中铭刻法治精神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需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树立法律信仰,崇拜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在心中铭刻法治精神等,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二、情境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13.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片说明未成年人受到什么保护?这一保护的要求是什么?(2)请你给图片中的未成年人提几点建议。【答案】(1)①图片说明未成年人受到司法保护。②这一保护要求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2)要尊重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要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要树立法律信仰,让法治精神铭刻在自己心中;等等。【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考点考查:司法保护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法治意识、科学精神【详解】(1)①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认识,分析材料后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漫画中少年法庭的设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司法保护。②本题考查司法保护的要求,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分析材料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图片中的未成年人因为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可联系尊重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树立法律信仰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围绕依法行使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4.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这一重要表述,深刻指明了构建法治和德治协同推进机制的重要性。法治和德治协同推进是我们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阅读上述材料后,小明同学认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与道德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答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理由:①法律与道德存在区别。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而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等力量保证和实施。②法律与道德存在联系。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社会关系,维护着社会秩序。③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保障。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着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支持、促进着我国的法律。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适合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到的范围,必须由道德去规范。【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考点考查:法律的特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能力考查: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意识、政治认同。【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与道德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正误判断: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论据①:法律与道德存在区别+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而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等力量保证和实施。论据②:法律与道德存在联系+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社会关系,维护着社会秩序。论据③: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保障+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着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支持、促进着我国的法律+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适合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到的范围,必须由道德去规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辨析类试题时,首先要判断题中观点是否正确,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给出合理的理由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22分)15.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中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他说“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竟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市场统一,要秉特法律这条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材料二: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材料三: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法治内在逻辑,体现了法治的内在生命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不被信仰以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还十分明显,如山西省某县曾做过调查,遇到问题只有35%的人选择诉讼,其余选择上访或找政府部门协调反映。这表明,当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热衷于到上级机关上访,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案件结不了,成为国扰各级法院的“老大难”问题。(1)材料一说明我国坚持的治国方略是什么?其总目标是什么?(2)“法律就是国王”、“国王就是法律”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你更赞同哪一种理念?请说明理由。(3)为让“信访不信法”的人由“信访”转变为“信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答案】(1)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法律就是国王”体现了法治:“国王就是法律”体现了人治。我更赞同法治。理由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3)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的合法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③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解析】【分析】背景材料:习近平关于法治的讲话、马克思的名言、“信访不信法”的人由“信访”转变为“信法”考点考查:依法治国、法治意识能力考查:分析说明能力核心素养:法治素养【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本小问设问的主体是“我国坚持的治国方略”,需要调动“夯实法治基础”的相关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依法治国。得分点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第一步:审设问。本小问设问的主体是“法律就是国王、国王就是法律”,需要调动“法治”的相关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①:“法律就是国王”→法治。有效信息②:“国王就是法律”→人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法律就是国王”体现了法治:“国王就是法律”体现了人治。得分点②:理由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3)本题考查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的知识,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四、实践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22分)16.当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6.5%,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7%—10%的速度递增。具体表现在:侵害类型:家庭侵害,如烫伤、食物哽噎、烧伤等;校园安全伤害,如校园暴力、集会踩踏、体罚、运动伤害等;户外安全伤害,如意外溺水、动物伤害、交通事故等;网络安全伤害,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公共场所侵害,如绑架、勒索、拐卖等。侵害区域:农村是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重灾区”,被侵犯案件的55%发生在农村。侵害年龄:未成年人伤害正逐步呈“低龄化”“女性化”趋势。10周岁以下的受暴未成年人占77.46%,其中受暴女童占55.33%。侵害方式:熟人作案、高知群体作案成为新动向。如存在监护人虐待案、教师虐童案、校长猥亵女生案等等。围绕当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现状,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归纳出威胁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主要原因。(2)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你会怎么做?(3)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