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普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揭阳市普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揭阳市普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揭阳市普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揭阳市普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科试题卷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栏目填写自己的监测号、姓名、监测室号和座位号,用2B铅笔在每张答题卡的“监测室号”栏、“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监测室号和座位号。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一、选择题(每道2分,共30道选择题,满分60分)1.通过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及烧石和烧骨等,可以推测出当时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还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技术。这表明()A.北京人遗址内涵丰富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北京人进入农耕时代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如图资料卡片,显示的是最可有能是我国古代哪一个早期人类?()●新石器时代●干栏式建筑●最早种植水稻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华夏族()A.相互杂居交融多元一体 B.诸夏并存邦国林立C.炎帝黄帝成为华夏始祖 D.炎黄部落分布广泛4.年代标尺的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其中与④相关联的应该是()A.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 B.最早成熟文字甲骨文问世C.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D.商鞅变法使秦国发展迅速5.商周时期,青铜器多为礼器、兵器、车马器、乐器等,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则极少。大多数青铜农具出土于贵族墓葬中,这与处在青铜时代的世界各国都普遍缺乏青铜农具的情况非常相似。材料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非常落后 B.青铜冶炼工艺水准领先世界C.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青铜器是为了满足贵族需要6.春秋战国是我国的大变革时代,其中“春秋战国之交,农业生产有着飞跃式的发展……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B.国家实现了大一统C.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7.春秋时期,秦、楚等国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已与齐、燕、赵、魏、韩等传统中原诸侯国并称“战国七雄”,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转变表明()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建立 B.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已形成C.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已形成8.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等。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中央集权制形成 B.农业和商业的发展C.科学理论的进步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9.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从材料并结合所学推测,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提出仁政 B.提倡“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10.2022年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艺术形态,将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它的整体设计理念最能体现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11.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出处记述《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始皇帝“凌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勿伐”。A.出土文献价值最大 B.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C.传世史料可信度低 D.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12.《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A.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C.秦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D.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1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在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抗击匈奴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于二者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 B.都通过强化儒学加强思想控制C.都通过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 D.都曾经开通沟通东西方的商路14.汉文帝即位之后,逐步废除了各种株连律法和残酷刑罚;将“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据此推知,汉文帝的治国理念是()A.“休养生息” B.“以法治国”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15.(汉武帝后)郡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A.使诸侯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B.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C.利用诸侯国牵制那县权力 D.使尊崇儒术政策得以推行16.“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河姆渡人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的长江流域。因此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B商鞅变法为以后齐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A.A B.B C.C D.D17.西汉王朝为了开通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河西四郡”,在天山南麓一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使国家西部疆界从甘肃中部的兰州,扩展至西域(新疆)。这些史实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护有利于()A.密切东西方交往与联系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开创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D.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建设18.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古西域国之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文物可用于说明汉武帝五铢钱龟兹五铢钱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19.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A.任升创作的长篇小说《丝绸之路》 B.中国邮政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C.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罗马玻璃碗 D.电视刚《汉武大帝》张骞出使西域片段20.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材料中的“它”是()A.《春秋》 B.《论语》 C.《周易》 D.《史记》21.明朝人罗贯中在他的小说中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历史上的赤壁之战()A.战役特点是曹操以少胜多 B.发生时间是三国时期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23.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混乱,引起了北方人民的外迁。他们或走辽西,或走陇右,但是最大量的还是渡江南徙。这种现象()A.缓和了西晋社会矛盾 B.大大增强了南方军事实力C.导致了西晋最终灭亡 D.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24.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A.江南经济的开发 B.民族的交融 C.政权的并立 D.雕刻技术成熟2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这些成语出于()A.桂陵之战 B.淝水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26.下列表格材料反映该时期()东晋南朝时期汉水流域移民来源今省份河南陕西四川山西安徽甘肃河北山东合计侨县数1734182578192所占比重(%)18.4736.9519.572.175437.618.691.09100A.南方经济落后 B.北方经济凋敝 C.北方人口南迁 D.南方社会稳定27.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干支历的岁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皇权仪式加强 B.农桑是古代社会的经济主体C.重农抑商一直推行 D.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8.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为学习汉文化寻找历史依据C.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 D.力图推动经济地区经济发展29.两晋南北朝时,社会上流行“穿胡服、住胡帐、坐胡床、吃胡饭、听胡乐”等现象。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内迁各族进一步汉化 B.内迁各族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C.士族世家的生活腐化 D.内迁各族沿袭中原的统治方式30.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了主要农作物粟、黍、稷的播种日期,介绍了选种、浸种和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A.注重精耕细作 B.创新经营方式 C.忽视经济利益 D.引进外来物种二、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31.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恰当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历史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簋内腹底的铭文拓片。(1)就史料来源来看,材料一中的利簋属于什么史料?简述利簋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材料二见下表。记述文献出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尚书》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韩非子》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史记》(2)根据材料二,提取其与材料一铭文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材料三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王国维《古史新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下之新材料”的史学价值。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材料三:自陈胜发难后,素日痛恨秦吏的郡县,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特别是在旧楚境内,几千人成一伙的不可胜数。——《中国史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的原因。33.人类在与疫病抗争的漫长道路中,虽备受煎熬,却没屈服。阅读材料:材料一1971年在殷墟发现的牛肩胛骨,上有卜辞:“作(疫),父乙,妣壬豚,兄乙豚,化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