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平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晋中市平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晋中市平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晋中市平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晋中市平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遥县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线上学习自我评估题(卷)历史(七年级)(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代研究证实,中国农业的起源具有特殊的区域性和独立性,黄河、长江流域分别是旱地和水田农业的发源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如果需考证,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B.赤峰红山遗址出土的烧骨C.远古的传说 D.半坡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因此最可信的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A项正确;赤峰红山遗址中出土的烧骨只能证实当时人会狩猎和使用火,不能证实当时已经会栽培稻、粟和黍,排除B项;根据题干中“史料最可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物资料的可信程度高,而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信度不高,排除C项;半坡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只能说明当时的人会使用火,无法证明其已经会栽培稻、粟和黍,排除D项。故选A项。2.“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C项;刺史制,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3.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结合所学知识,诗的意思是现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绩,连当年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这是赞美战国李冰的,.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使堤防、分洪、控流等功效合称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功效,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D项正确;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排除A项;题干没有设及李冰“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的信息,排除B项;“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李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李白对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描述。秦王嬴政统全国的原因有()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②马陵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③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④嬴政为灭六国广纳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末年,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强大的秦国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超过东方六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嬴政为灭六国广纳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①③④项是对的,C项正确;故②表述与史实不符,据以上分析可以排除含②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5.汉高祖建立汉朝之后,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A.重视文教 B.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C.休养生息 D.盐铁专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主要措施有:轻徭薄武,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德化民。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得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C项正确;北宋重视文教,排除A项;“允许少数民族内迁”不是主要政策,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排除D项。故选C项。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话描绘的情景发生在()A秦始皇时期 B.秦二世时期 C.文景时期 D.汉高祖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修养生息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二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因此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C项正确;秦始皇、秦二世时期实行暴政,没有出现材料现象,排除AB项;汉高祖建立西汉,汉初经济萧条,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7.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又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皇帝早逝,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A项正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排除B项;“母后主政皇帝无权”体现的只是外戚专权,排除C项;诸侯强大威胁中央出现在西汉初期,与图示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C.通往西域的道路 D.条条大路通罗马【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后,西汉商人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的贸易通道,即海上丝绸之路。马来西亚发现的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印度尼西亚出土的汉代钱币和陶器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马来西亚属于沿海国家,与古代中国陆上联系很少,排除A项;通往西域的道路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葱岭,排除C项;罗马是欧洲地域,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沿岸,排除D项。故选B项。9.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门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这说明()A.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多种考证可完全还原历史事实C.史料真伪应通过考古发现证明 D.文献记载有助于考古发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据《三国志》等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从宋代起有了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2009年,考古学界根据出土的文物及西豹祠位置,确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村。”可得出文献记载存在很多疑问,通过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探究历史的真相,D项正确;AB项太绝对,排除AB项;史料真伪并不一定都要通过考古发现证明,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A、B、C三项都是对三国鼎立的正确评价,但题干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故正确答案是A。11.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三国、秦朝 B.秦朝、三国、商朝C.商朝、秦朝、三国 D.秦朝、商朝、三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国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可知①商朝;②秦朝;③三国。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C项。12.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A.西晋灭亡的原因 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C.西晋的社会风气 D.西晋的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西晋灭亡的原因,A项正确;西晋统治时间短暂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B项;西晋的社会风气、西晋的民族矛盾表述不全面,排除CD项。故选A项。13.经过魏晋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它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主体部族的汉部族之中。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前更加兴盛起来。这反映了()A.汉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B.民族交融推动经济文化兴盛C.少数民族文化较汉族更先进 D.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更先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过十六国南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时他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作为统一国家中主体部族的汉部族里了"可知这一趋势指的是民族交融。由材料“这一趋势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以前更加兴盛起来,B项正确;汉族形成于汉朝时期,排除A项;少数民族文化较汉族更先进说法错误,排除C项;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更先进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东晋后期南方出现“百姓乐业,家给人足”的原因是()①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②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③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④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后期南方出现“百姓乐业,家给人足”,是因为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D项。1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____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其皇帝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却在________中败于东晋A.前秦、淝水之战B.后秦、官渡之战C.南燕、淝水之战D.北燕、官渡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氐族符氏建立的前秦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383年苻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企图灭亡东晋,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量的兵力打败了前秦。A符合题意。官渡之战是曹操的军队和袁绍的军队之间的战役,BD不合题意;氐族人建立的前妻,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简答题(16分)16.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观察下图,补充表格内容。石器时代(2)观察图一,思考纸的发明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哪些好处?图二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中医的什么理论?图一纸的发明图二(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发行祖冲之和贾思勰邮票的原因。两位科学家身上有何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数学农学【答案】(1)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纸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3)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贾思勰写出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的精神;;注重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善于学习,”勤于考察,不盲从的求实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间图片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材料中的“铁锄“,铁的描述体现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说明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小问2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造纸工艺流程,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图二中是《伤寒杂病论》的书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各种症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小问3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祖冲之邮票下有数学的标注,体现的是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微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求得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材料中费思勰邮票下有农学的标志,贾思勰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最终写出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综和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的精神,注重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善于学习,勤于考察,不盲从的求实精神。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共32分)17.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以上两段材料分别体现了秦汉怎样的治国举措?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统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2)概括秦汉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并简述其作用。材料三:秦坑儒谷汉代讲经图(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答案】(1)秦朝:实行郡县制;推恩令。(2)统一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治国措施是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根据材料一“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实分其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实施推恩令。【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知反映的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综上所述秦汉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统一货币。其共同作用是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二“秦坑儒谷”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对儒家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根据“汉代讲经图”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对儒家采取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安兴办太学。根据所学知识,《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儒家经典。【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8.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都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但其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他的直接使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简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材料二: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简图(2)观察上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存在那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口迁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迁徙给迁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材料三:作为部落首领,他完成了祖先的遗愿,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民族大融合,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中国通史》(3)材料三中的部落首领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的措施。【答案】(1)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类型: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或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等。(3)部落首领:孝文帝。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可得出意义是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简图”可得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口迁徙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影响有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或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等。(3)根据材料三“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因此他是孝文帝;“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的措施有: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四、探究题(22分)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华老师带领七年级学生围绕“何以中国”设计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寻找典籍里的中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1)概括《论语》的思想主张.你认为司马迁个人品质对我们有何教育意义?任务二绘制疆域里的中国(2)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图一西汉形势图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一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意义?图二夷州指的是今天的哪里?任务三欣赏艺术里的中国(3)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下图,思考书法艺术持久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看法。

钟繇王羲之魏碑拓片

【答案】(1)“为政以德”的思想;要给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等。(2)图一: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图二: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