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路威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ChongqingLewayCivilEngineeringDesignCo.,Ltd.■■■■■■■■■■--F-03勘察设计工程概况项目区位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行政区划属于重庆市高新区曾家镇,位于重庆市大学城综合保税区B区南侧,交通方便。道路整体呈东西走向,西接现状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东至规划新森大道,建设场地位于广达生活区地块东南侧。项目区位图工程规模及主要设计工程规模本次设计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设计范围K0+802.874~K1+639.48,道路起于现状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止于待建新森大道,呈东西走向。道路实施范围全长781.985m,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50km/h,红线宽度为38m,双向六车道。本次设计新州大道平面采用规划线位,道路自南向北延伸。南起现状断头路起点桩号K0+000,北至与A线道路东延段交叉口,终点桩号K0+099.794。道路全长99.794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km/h,红线宽度为44m,双向八车道。广达生活区A线东延段道路工程清表土约26863m3,总挖方约376839m3,填方约14497m3,清淤换填14144m3,弃方403349m3(弃方含清表土及清淤土)。项目征地面积约62.6亩,建设范围内无拆迁。设计内容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实施范围桩号为K0+802.874~K1+584.859段,其中K0+770.780~K0+802.874段为顺接段。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海绵城市工程、电照工程及交通工程等工作。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预计2022年12月启动建设,计划2023年12月竣工通车。本项目设计工作进展情况2018年4月4日,我院与甲方签订《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设计协议》后,安排相关设计人员搜集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情况,编制了《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方案设计》初步成果。2018年5月,在西永公司召开了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内审会,会议原则上同意本次方案设计成果,同时由于现状220KV圣陈线与道路线路平面冲突,建议会后与电力主管部门协商确定现状220KV圣陈线处置方式。2018年5月下旬,经业主与电力主管部门多次沟通对接确定,道路范围内现状220KV圣陈线有搬迁计划,A线道路设计无需考虑对现状220KV圣陈线的影响。2018年9月,《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方案设计》通过规划局技术审查,原则上同意方案设计成果。2018年10月,重庆高新区西永组团C11-17-2、C28-104等地块周边路网控规调整,本项目设计工作暂停。2021年3月下旬,重庆高新区西永组团C11-17-2、C28-104等地块周边路网控规调整完成,按照业主要求按照最新规划重新编制《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方案设计》。2021年8月,根据最新规划、最新导则编制的《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方案设计》取得业主及高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认可,启动控规维护工作。2022年7月15日,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初步设计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图纸分册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共分三册:第一册《道路、交通工程》、第二册《岩土、景观、照明工程》、第三册《排水、海绵城市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设计依据《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立项批复与业主签订的《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设计合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年)》《重庆市主城区西永组团(西永综保区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20)》《重庆高新区西永组团C11-17-2、C28-104等地块(科创示范项目及周边影响用地)控规一般技术性内容修改》(2020年10月)《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0.04)《新森大道中段(西永综合保税区B区纵一路)工程》初步设计成果(林同棪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1.07)《西永连接道6号路道路》施工图设计成果(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1.05)《金栗路北延伸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7.12)《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9.05)广达生活区建筑施工图设计成果《关于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渝高新改投(2021)53号2021.06)《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技术审查报告》(重庆市高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08.04)《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公交站点调整交通影响评估》(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5)《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高边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汇中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2021.12)补充初设批复(暂未取得,已通过审查)等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设计深度需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中有关的要求甲方提供片区内1:500地形图及物探资料甲方提供的其它资料道路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57号)《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T-145-2012)《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标准》(DBJ50/T-278-201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05MR60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庆市畅通工程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指导性意见(试行)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不存在突破规范强制性条文情况。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回复文件确定的技术标准合理,章节内容较完整,编制深度基本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复核纵断面设计,确保与沿线已建道路、小区出入口等衔接良好。回复:已复核各节点设计标高,本项目与现状A线道路、金栗路、新州大道及广达生活区均能平顺衔接。补充人行道平面布置图设计。回复:已按意见补充人行道平面布置图,详见图纸DL-14。根据规范要求,与6号路平交口,应进行展宽设计。回复:本项目方案设计时考虑该交叉口北侧进出口进行展宽,该方案在高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技术审查时,规资局提出:“设计方案中A线道路东延段与西永连接道6号路交叉口北侧进出口道路幅宽度与已批控规不一致”,故本次设计未对该交叉口北侧进出口进行展宽设计。该意见已在1.5节中说明回复,同时,本项目与6号路交叉口北侧进出口道已在5.7节中进行比选说明。核实绿地率指标,临时边坡绿化是否应纳入绿地指标。回复:已于景观专业对接,本次绿化范围为人行道行道树、生物滞留沟、交通岛、中分带,绿地率约20.8%,满足《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的要求,临时边坡绿化不纳入绿地指标。高新区建设局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回复项目线位与规划科学公园隧道暂定方案相接,请设计单位与科学公园隧道研究单位详细对接,预留科学公园隧道接线实施条件。回复:已结合科学公园隧道及接线工程进行统一考虑,预留科学公园隧道及接线工程实施条件,近期本项目与新森大道平交,远期由科学公园隧道及接线工程对该交叉口进行统一改造。综合考虑未开发地块的交叉口,预留过街管道。回复:根据意见在交叉口处预留过街管道,详见SC-04。路面沥青建议与前一段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保持一致,采用改性SMA-13C。回复:表面层按意见修改为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C,详见DL-14路面结构设计图。生物滞留沟布置在人行道外侧,要采取一定措施消除人行道与生物滞留沟高差过大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生物滞留沟布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回复:根据意见将道路桩号K0+802.874-K1+639.480段生物滞留沟调整至靠车行道一侧,道路桩号K0+770-K0+802.874段考虑到景观打造,做法与原广达A线保持一致,布置在人行道外侧。根据已发布的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进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设计。回复:根据导则要求进行了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的设计。根据已发布的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采用装配式检查井。回复:根据意见采用了装配式检查井。路口渠化岛按照导则进行优化调整,除通行区域外用绿化进行布置,减少防撞柱。回复:本次设计交通渠化岛除通行区域外,端部已做绿化设计,详见景观图纸。调头位置合理化进行后移,减少对原转向车道的影响。回复:结合意见,本次优化设计后调头位置距离停止线35m,可满足左转车辆等待长度。海绵城市指标未达标,建议增加生物滞留带与行道树合建的形式加大断面尺寸和公共海绵的方案比选,如要采用公共海绵的方式,请补充完善公共海绵的位置、容积和分解指标量,并复核雨水径流组织,确保雨水进入公共海绵设施。回复:根据意见进行复核,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交叉口较多较大,交叉口处雨水难以进入生物滞留带,故指标未达标。补充了公共海绵设施的位置、容积及分解指标量,复核了雨水径流组织,有进入公共海绵设施的条件。补充行道树设置间距和参数要求。回复:行道树间距为10m,行道树规格详见乔木名录表。建议D1600临时排水管结合未建道路设置成永久排水管,避免后期重复投资。回复:由于本项目与金栗路交叉口处北侧道路暂无实施计划,无相关设计资料,无法按设计深度做成永久排水管,故按临时排水管设计。高边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及执行情况边坡高度大于15米,应进行方案评估。回复:根据意见,将方案设计文件已经送审查单位进行方案评估,并取得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说明1.2条与5.2条中,边坡安全等级不统一,且未见明确边坡性质及使用年限。回复:根据意见,统一边坡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明确边坡性质为永久边坡,使用年限为50年,详见说明第1.2条和6.2条。放排水措施不明确。回复:根据意见,完善边坡放排水设计,详见平面图和剖面设计图。建设条件场地现状沿线城市轨道本项目远期规划有轨道线路,但目前未进行设计,在方案和初设设计阶段,未提到轨道相关设计资料,因此不需考虑城市轨道的影响。沿线铁路根据收集铁路资料及现状调查,本项目实施范围内无铁路交通。沿线城市道路及公路在建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呈东西走向,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度32m,设计速度50km/h。本项目起点顺接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工程(桩号K0+802.874,道路设计标高H=289.980),目前A线道路处于施工建设阶段。现状金栗路现状金栗路为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道路红线宽度26m,设计速度40km/h。金栗路呈南北走向,本项目与金栗路形成平面十字交叉(桩号K0+844.688,道路设计标高H=290.500)。现状新州大道新州大道为金凤园区内部重要南北向主干道,双向六车道。道路全线长3583.975米,路幅宽度为36、44米。经现场踏勘复核,新州大道为现状断头路,位于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K1+380南侧约100m处。为打通断头路、完善控规路网,经与业主协商后将断头路至广达A线东延段范围新州大道纳入本项目实施。现状金节路(新森大道)现状金节路(改造后为新森大道)为金凤园区对外交通干道,对金凤园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业主建设计划,本项目暂不考虑与现状金节路顺接。本次设计道路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终点止于现状金节路附近,金节路起点接新森大道,终点至白鹭大道,道路全长1205.775米,标准路幅宽度36米,双向六车道,道路等级为主干道。沿线地块建筑现状广达生活区2011年广达电脑入住重庆,建成了一个拥有多栋大楼的员工居住建筑群—广达生活区。广达生活区总占地165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9105平方米,入住员工数以万计,该地块位于本次设计道路西北侧。高压线路及铁塔现状220kv圣陈线于道路桩号K1+450处上跨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且存在两处现状塔杆位于道路两侧人行道上。经与电力主管部门沟通,该处近期有搬迁计划,本次设计不考虑该处高压线路塔杆影响。既有及规划管线既有管线本项目周边已有现状金栗路建成通车,同时广达生活区A区地块已经建成使用。本次设计道路建设场地内既有管线主要为金栗路所建设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管线以及广达生活区内雨污水等综合管网。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终点处存在现状金节路DN800雨污合流排水管,由于规划路网尚未形成,该排水管现为散排。本次设计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污水管拟采用DN400管径,接入金栗路排出。由于管径限制,A线道路东延段终点处现状DN800雨污合流排水管不宜接入本次设计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排水系统,经与业主及新森大道设计单位协商,该现状管网纳入新森大道改造实施。规划管线规划管线主要为本次设计道路敷设的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市政管线。古树、文物保护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规划资料了解,项目沿线无文物、古树。气象水文(摘于地勘报告)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4℃,出现日期:2006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1.8℃,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M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拟建线路西北侧为莲花滩河,常年流水,为嘉陵江支流,发源于白市驿镇罗盘村,总体由南向北在北碚城区汇入嘉陵江,流域面积520.5km2,河道总长80.9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6m3/s。勘察期间本段水面宽约15~30m,水深2~3m,水位高约283.7m,水流总体流向由南向北,根据洪痕及访问调查,河流常年洪水位在284m左右,最大洪水位287.2m(2007年7月17日)。经调查,场区内原始地形上显示局部地段存在有鱼塘,现鱼塘经人工已回填,现主要地表水体为场地低洼地段的少量积水,该类地表水在雨季有水,旱季多干涸。地形地貌(摘于地勘报告)拟建线路道路总体走向为西-东方向,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区及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地貌,沿线两侧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影响较大。线路通过地段地势平坦,地形坡角一般小于10°,局部地段呈陡坎状,全线路中线地面高程286.16m~330.36m之间,高差约44.20m。工程地质情况(摘于地勘报告)地质构造根据地表地质调查,线路区处于北碚向斜西翼,本次在周边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及构造裂隙,现将各裂隙分别叙述如下:岩层产状112°∠8°,裂隙J1:产状31054,裂隙间距1.0~2.3m,较平滑,微张,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1.3~3.8m。该组裂隙倾角较陡,属硬性结构面。裂隙J2:产状19572,裂隙间距1.2~3.3m,平直,多呈闭合状,局部微张,无充填,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0.8m~3.6m,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倾角基本稳定。场地内及其邻近未发现断层。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ml4)、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el+dl4)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岩,其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详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ml4)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泥岩碎块及砂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30%间,稍湿,松散~稍密。砂岩碎块石多呈棱角状,块径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30cm,个别可达50cm,泥岩碎块块径一般小于5cm,且多呈强风化状,手捏易碎。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地表层,其厚度0.50m(ZY87)~9.20m(ZY41),多为抛填土,多为平场堆填,局部堆填约1-3年。粉质粘土(Qel+dl4)灰褐色~黄褐色,多呈可塑状,局部段表层呈硬塑状,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光滑,摇震无反应,手搓易成条。该土层零星分布于场地,其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不均匀,钻探揭露厚度0.30m(ZY52)~8.00m(ZY39)。~~~~~~~~~~~不整合~~~~~~~~~~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红色,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粉砂团块及条带。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带呈岩体较完整,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质软。该层岩层为场区内的主要岩层,钻探揭示厚度1.90(ZY83)~21.90m(ZY72)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内,钻孔未揭穿。砂岩(J2s-Ss)黄褐色~灰褐色,中细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紫红色~暗紫红色条带。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局部含泥质矿物较重,多属钙质胶结,局部属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带岩芯岩体较完整,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该层岩层在场地内多呈夹层状分布,钻探揭示厚度1.80(ZY69)~22.00m(ZY52)。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经调查,勘察区属于剥蚀浅丘区地貌,现状地势平坦,场地主要呈东南高西北低,根据调查得知,场地内起点段南侧在平场前为鱼塘用地,原来为一支流,支流前段经人类活动,已进行了回填,勘察期间该支流内基本干涸,局部有少量地表水体。K1+150段北侧为一现有鱼塘,地表水体水位约291.90,水深约2m左右。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和粉质粘土中。场地内人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其厚度不稳定,因其孔隙发育,透水性好,为相对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人工填土层分布地势较高,南侧地势低洼,排泄条件较好,不利于地下水的存储。场地粉质粘土,其厚度不稳定,因其孔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主要沿地表排水系统流出,场地土体内的水量较贫乏。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强风化带中,中风化基岩因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其透水性较好,中风化基岩带中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场区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场区岩体较完整,岩体裂隙较发育,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后绝大部分沿地表排出场地外,有部分下渗,在场地低洼处、特别是在按设计高程平场后的填土层底部赋集形成孔隙水,类型为上层滞水,雨季时水量较丰富。本次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施工残余水,于第二日进行水位观测,钻孔未见稳定水体,形成“干孔”。该区域地下水较贫乏。场地及邻近未见污染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环境类型为III类,根据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及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环境水、地下水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无腐蚀性土层存在,周边无污染水源流入场地,根据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土层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钢筋、钢结构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基岩面及风化带特征基岩面特征局部场区地形呈斜坡状,岩层产状约112°∠8°,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原始地貌较平缓,经后期挖填平场,现岩土分界面(基岩顶界面)倾角与原始地形坡度角基本一致,其岩土分界面倾角一般为3°~10°,局部地段较陡,倾角达到17°~70°。根据平面图及柱状图,场地范围内基岩埋深为0.30~15.20m。基岩面起伏不平,基岩顶面高程范围278.98m(ZY39)~325.89m(ZY60)。基岩风化特征场地内基岩强风化带走势与基岩面基本一致,局部起伏较大,整体较基岩面倾角更缓。强风化带岩体岩芯呈碎块状~块状,岩质较软,岩石风化网状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钻探揭示厚度0.20(ZY71)~4.10m(ZY84),其厚度差异大,局部起伏较大。中等风化带:中风化带基岩较为完整,风化裂隙相对不发育。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0.20m(ZY71)~16.60m(ZY39)。各钻孔岩土层厚度标高详见附表(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ml4)该土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多为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粘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30%间,粒径约20~30mm,稍湿,稍密,硬质含量20~30%,局部可达50%以上,堆填时间为1-3年,局部为平场时堆填。因填土厚度及分布范围较广,力学性能差,本次勘察选取ZY39、ZY40、ZY42共计3个钻孔作了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经杆长校正后各孔试验值统计见勘察相关表格:锤g击数N63.5=2~16,平均值6.78~7.76,厚度加权平均值7.47,变异系数0.333~0.393(遇大块石时未作试验),说明此填土的结构呈稍密状,力学性质差,变异系数中等~高。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el+dl4)粉质粘土该土层分布于场地内。钻探揭露该土层呈黄褐色~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局部人工耕地表层呈软塑状~流塑状,切面稍有光泽反应,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本次勘察在6个钻孔中取样进行土常规试验,试验结果统计如下表。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场区内泥岩岩体呈薄~中厚层状、厚度较大,为场区内的主要岩层,岩相变化较大,其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少数短柱状,岩质软,手可折断岩芯块,强风化带厚度变化较大;砂岩呈中厚~厚层状构造,在场区大面积呈夹层状产出,场地大面积分布,其强风化厚度一般不大,局部地段胶结较差,质较软。据地方经验,强风化带岩体为破碎岩体,力学性能差,锤击岩芯易散(碎)。中风化带构造裂隙不发育,偶见裂隙,裂面倾角较陡,裂面较平直,偶见锈蚀迹,岩芯多呈块状及短柱状、柱状,局部地段岩芯呈少量长柱状。中风化带岩体均为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较好,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各钻孔取样试验分别统计如下表。各岩石测试成果统计结果详见勘察表格。岩土体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J,场区各岩土体土、石工程分级如下:素填土的土、石等级为Ⅱ类,属普通土。粉质粘土的土、石等级为Ⅰ类,属松土。强风化带基岩的土、石等级为Ⅲ类,属硬土。中风化泥岩的土、石等级为Ⅳ类,属软石。据岩石测试结果,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05MPa,坚硬程度为极软岩。中风化砂岩的土、石等级为Ⅴ类,属次坚石。据岩石测试结果,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2.62MPa,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场地强风化岩体为破碎岩体;中等风化粉砂岩的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场地中等风化泥岩、砂岩的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根据试验统计结果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可知:场地中等风化泥岩属极软岩,中等风化砂岩属较软岩。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级,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IV级。持力层选择及设计建议据上述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结果,道路路基设计荷载不大,对该工程段持力层作如下选择:可塑状粉质粘土及中密状人工填土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但路基基底宜作垫层、碾压、夯实等工程处理措施;松散状人工填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应采取翻挖夯实、强夯等工程处理措施后方可作为路基的基础持力层。路基局部地段的稻田、池塘及河沟地段存在淤泥以及流塑状的粉质粘土,采用先清淤后填筑的方式处理。即先排干道路区水田及池塘里地表水,清除掉地表上覆松软土层和地形低洼处水田和池塘里表层流塑~软塑状土层,并晾干路基;铺筑级配砂砾料垫层,接着逐层回填路基、逐层碾压。基岩裸露地段直接利用强风化基岩层或中风化基岩层作路基持力层。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岩土体参数取值原则素填土:物性指标、抗剪强度标准值,根据地区经验综合取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测试确定。粉质粘土: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参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2确定。中等风化砂岩、泥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uk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中的规定,泥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1)。泥岩、砂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DBJ50-047-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第4.2.6条中的公式计算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岩质地基取0.33。中等风化岩体重度、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岩体粘聚力标准值根据地区经验综合取值。岩土体的基底摩擦系数μ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E.0.4,并结合经验确定。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参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和嵌入中等风化带基岩的深度,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确定,其中frk取值如下:砂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2.62MPa,泥岩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44MPa。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根据室内测试成果、地区经验,并按岩土参数取值原则,对建设场地各岩土体的参数建议如下表:表4-5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项目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中等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中等风化砂岩(Qml4)(Qel+dl4)重度(KN/m3)天然20.0*19.3/24.8*/24.5*饱和20.5*19.7/25.2*/25.0*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35*0.45*0.40*0.50*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MPa)///6.44/30.04饱和(MPa)///4.05/22.6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试验确定212300*2338500*8211土体水平方向地基系数土(MN/m4)818////岩土体抗剪强度C(MPa)5*22.29/0.37*/1.44*φ(°)28*12.69/27.66*/30.67*抗拉强度MPa/0.16*/0.66*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基岩(MN/m3)///60/420锚杆孔中m30砂浆与岩石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00/1000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50100/200/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2003008005001200负摩阻力系数/0.2*/////边坡临时坡率允许值(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时)(H≤8m)1:1.501:1.501:1.251:1.101:1.251:1.10边坡临时坡率允许值(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时)(H≥8m)1:1.751:1.751:1.251:0.751:1.251:0.75备注*为经验取值。其他参数取值推荐:根据现场调查结构面发育情况,结合地区经验,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5°,岩层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35KPa;Ⅰ组裂隙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6°,Ⅰ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45KPa;Ⅱ组裂隙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6°,Ⅱ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45KPa。土岩界面(粉质粘土)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20kPa,φ取15°;饱和:c取13kPa,φ取9°;土岩界面(回填土材料为粉质粘土夹泥岩碎块石,且压实系数不低于0.90)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5kPa,φ取28°;饱和:c取3kPa,φ取20°。新老填土的界面天然抗剪强度值:c取5kPa,φ取25°;饱和:c取3kPa,φ取18°。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根据已有的各类勘察资料分析可知:勘察区位于北碚向斜西翼,无大型断层等构造通过勘察区,勘察区内地层为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整体较为稳定。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域内的现有边坡现状整体稳定。综上所述,勘察场地现状稳定。根据GB18306-2015〈区划图〉,场区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2条划分标准可知,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类(丙类)。根据地区经验,场地人工填土剪切波速取120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50m/s,为软弱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500m/s,为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剪切波速>800m/s,为稳定岩石;中风化砂岩剪切波速>800m/s,为稳定岩石。目前尚未回填的素填土剪切波速Vs暂取100m/s,等回填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建议对其进行剪切波测试,以校核地震效应评价。因线路各段挖填方较大,本次勘察根据其挖填厚度分段将各路基段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各路基段的场地类别划分结果见表2.9-1。勘察场地类别为Ⅰ0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20s,Ⅰ1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勘察场地类别为Ⅱ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道路多属抗震有利、一般地段,工程所在地属6度区设防。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素填土,基岩为沙溪庙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场地设防烈度为6度,建成后场地无滑坡条件、无崩塌、无液化土体;场地内新近回填区填土密实度和均匀性较差,可能存在地基土震陷问题,土质边坡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经地质调查和钻孔揭露,建设场地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防空洞、巨大孤石等不利埋藏物。现状稳定。分段地质评价(摘于地勘报告)A线东延段道路K0+883.313~K1+096.00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挖方路基(代表性剖面1-4),该段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约9.20m(ZY42);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12kPa,最大厚度8.00m(ZY39);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泥岩含水性、持水性和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虽含水性及渗透性较好,为相对含水层。但因其地势较高,且分布范围有限,场地排泄条件较好,故线路通过地段地下水较为贫乏。该路基段属挖方路基段,经整平后路基下部多为人工填土,需清除素填土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883.313~K1+096.000路基左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4),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18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1.40~2.9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后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0+883.313~K1+096.000路基右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4),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36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约1.30~3.0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后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A线东延段道路K1+096.000~K1+159.00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半挖半填方路基(代表性剖面5、6),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15°,局部呈陡坎状。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约3.00m;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12kPa,最大厚度7.20m(ZY47);K1+150左侧处经地质调查得知,该区域为鱼塘用地,在勘察期间该鱼塘内有2m左右的地表水,鱼塘底部粉质粘土长期经受水体浸泡,经地质调查得知底部土体呈黑色,呈软塑状;建议对该土层进行翻挖换填或抛石挤淤后碾压夯实处理(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建议该路段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1+096.000~K1+159.000路基左侧形成挖、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5、6),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左侧坡向为18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挖方边坡高约0.20m,填方边坡高约2.6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人工填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左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1+096.000~K1+159.000路基右侧形成挖、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5、6),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右侧坡向为360°,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挖方边坡高约0.20m,填方边坡高约0.2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人工填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右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分阶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相关参数见表2.7.6。A线东延段道路K1+159.000~K1+497.000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半挖半填方路基(代表性剖面7-13),该段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12kPa,最大厚度3.30m(ZY50);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泥岩含水性、持水性和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虽含水性及渗透性较好,为相对含水层。但因其地势较高,且分布范围有限,场地排泄条件较好,故线路通过地段地下水较为贫乏。该路基段属半挖半填方路基段,填方段路基经整平后路基为人工填土,挖方段路基经整平后路基为中风化基岩,填方段建议采用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挖方段建议采用中风化基岩作路基。相关参数见表2.7.6及其说明。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1+159.000~K1+497.000路基左侧形成该挖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7-10、11、13),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180°、204°,形成的边坡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填方边坡段,边坡高约0.70m,边坡主要以未来填土为主,据分析,该填方路段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因边坡坡高度不大,易于治理,拟建道路左侧地势较空旷,可采用坡率法进行放坡处理,填方边坡坡率值取1:1.50。坡体采用格构植草护坡,坡底设排水沟。挖方边坡段,边坡高约7.90~27.74m,边坡主要以粉质粘土、砂泥岩为主。坡体上部分布厚2.70m左右的粉质粘土,坡体上部强风化基岩厚一般1.10-2.20m,下部为中风化砂、泥岩。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一级。据分析,强风化基岩因其风化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垮塌;中风化基岩段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内部结构面的控制。本次勘察选取代表性剖面8号剖面对切坡后边坡上部的土体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公式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附录A.0.3条(详见如下)。计算工况按最不利工况考虑,即按暴雨工况下土体呈饱和状态进行计算。粉质粘土饱和重度取19.70kN/m3,抗剪强度根据地方经验按其天然抗剪强度的0.7折算得出:C值取15.6kPa,Φ值取8.88°。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表5.3.2定该边坡安全系数为1.30;(计算过程见边坡稳定性计算表及计算剖面图(为8剖面)。经计算可知,边坡稳定系数为2.783,呈稳定状态,土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塌,若直立切坡,边坡前缘土体易产生圆弧滑动,需采取治理措施;建议将8剖面一带上部土体清除;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分阶放坡处理。建议土体按1:1.25放坡后格构绿化。相关参数见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图4-1赤平面投影图表4-7土质边坡稳定性计算表剖面编号计算工况条块号饱和重度(kN/m3)面积

(m2)条块重量(kN/m)滑面长(m)滑面倾角(°)内聚力(KN/m)内摩擦角(°)下滑力(KN/m)累积下滑力(kN/m)抗滑力(KN/m)累积抗滑力(kN/m)传递系数稳定系数安全系数8-8'暴雨工况(饱和)119.740.68801.4015.7413.0015.68.88180.27180.27367.54367.541.0122.7831.30219.735.97708.6115.8420.0015.68.88242.36424.72351.14722.941.0001.30319.714.64288.4114.8820.0015.68.8898.6498.64274.47274.470.8861.30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组合关系作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如直立切坡,边坡为一切向坡,受裂隙2切割的影响,边坡易沿裂隙2产生滑塌。本次勘察选取9号断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单元以成型后的边坡边界从坡脚以裂隙2倾角72°上延至坡顶。经计算(结构面抗剪参数坡取c=45kpa,φ=16°,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表5.3.2确定该边坡安全系数为1.35,计算过程见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表及计算剖面图),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为0.68,呈不稳定状态,若直立切坡,边坡会沿裂隙2产生滑塌,需采取治理措施。岩质段边坡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泥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58.83°、砂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60.34°。综上所述,边坡在切坡后整体稳定较差,需采取治理措施。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分阶放坡处理,分阶单阶高度不大于8m,中设马道,马道宽度不小于2.0m。建议中风化岩质边坡按1:0.75、强风化基岩及土体边坡按1:1.25放坡后砂浆护面,坡顶设截水沟,坡脚设排水沟。其余相关参数见地勘说明。图4-2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简图表4-8挖方岩质边坡沿2#裂隙面滑动稳定性计算表计算断面编号容重(KN/m3)岩体面积(m2)边坡长度m岩体体积(m3)条块重量(KN)不稳定面长m不稳定面面积(m2)结构面倾角(°)结构面下滑力(KN/m)抗滑力(KN/m)稳定系数安全系数粘聚力(KPa)内摩擦角(°)9-9'25.0095.271.0095.272381.7526.0526.0572.0050.0018.002265.181541.640.681.35按设计标高整平后,K1+195.000~K1+497.000路基右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7-9、13),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360°、12°,形成的边坡为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高约10.50~19.0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主要以粉质粘土、砂泥岩为主。据分析,岩土分界面较平缓,故土体沿基岩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但土体力学性质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强风化基岩因其风化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垮塌;中等风化基岩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图4-3赤平面投影图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组合关系作赤平投影(如上图)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裂隙1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裂隙2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影响小。综上所述,若直立切坡,边坡易沿理论破裂角产生滑塌,需采取治理措施。岩质段边坡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泥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58.83°、砂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60.34°。岩土质边坡段若直立开挖,上部土体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塌,建议将上部土体清除;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分阶放坡处理,分阶单阶高度不大于8m,中设马道,马道宽度不小于2.0m。建议中风化岩石按1:0.75、强风化岩石及土体按1:1.25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岩质段边坡坡面采用喷射砼护面。相关参数见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广达生活区道路A线东延段与纵一路交叉口桩号K1+389.413连接已建道路新州大道道路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挖方路基(代表性剖面12),该段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65°,局部地段呈陡坎状。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12kPa,最大厚度1.00m(ZY72);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岩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泥岩含水性、持水性和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虽含水性及渗透性较好,为相对含水层。但因其地势较高,且分布范围有限,场地排泄条件较好,故线路通过地段地下水较为贫乏。该路基段属挖方路基段,挖方段路基经整平后路基为中风化基岩,挖方段建议采用中风化基岩作路基。相关参数见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及其说明。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左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2),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156°,形成的边坡为岩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高约18.12m,边坡主要以粉质粘土、砂泥岩为主。坡体上部分布厚1.00m左右的粉质粘土,坡体上部强风化基岩厚一般3.90m,下部为中风化砂、泥岩。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据分析,强风化基岩因其风化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垮塌;中风化基岩段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内部结构面的控制。图4-4赤平面投影图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组合关系作赤平投影(如上图)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裂隙1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综上所述,若直立切坡,边坡易沿理论破裂角产生滑塌,需采取治理措施。岩质段边坡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泥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58.83°、砂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60.34°。岩土质边坡段若直立开挖,上部土体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塌,建议将上部土体清除;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分阶放坡处理,分阶单阶高度不大于8m,中设马道,马道宽度不小于2.0m。建议中风化岩石按1:0.75、强风化岩石及土体按1:1.25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岩质段边坡坡面采用喷射砼护面。相关参数见表2.7.6。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右侧形成该挖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2),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坡向为336°,形成的边坡为岩质边坡。边坡高约17.52m,边坡主要以砂泥岩为主。坡体上部强风化基岩厚一般0.30m,下部为中风化砂、泥岩。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据分析,强风化基岩因其风化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垮塌;中风化基岩段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内部结构面的控制。图4-5赤平面投影图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组合关系作赤平投影(如上图)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裂隙1与边坡顺向相交,对边坡影响大;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综上所述,如直立切坡,边坡为一切向坡,岩体稳定性受裂隙1结构面强度控制,若直立切坡,边坡易沿理论破裂角产生滑塌,需采取治理措施。岩质段边坡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泥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58.83°、砂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60.34°。岩质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分阶放坡处理,分阶单阶高度不大于8m,中设马道,马道宽度不小于2.0m。建议中风化岩石按1:0.75、强风化岩石及土体按1:1.25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岩质段边坡坡面采用喷射砼护面。相关参数见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A线东延段道路K1+497.000~K1+663.516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该路基段整体为一半挖半填方路基(代表性剖面14-17),该段路基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该线路通过的地段原属浅丘剥蚀地貌,地形坡角一般5~15°。该区域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其中人工填土层分布于场区内,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及泥岩碎块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少量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20~30%不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最大厚度约0.70m;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内,多呈黄褐~暗紫红色,多呈可塑状,土体切面稍有光泽,摇震无明显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结合重庆地方经验确定土体[fa0]=212kPa,最大厚度1.10m(ZY82);场区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其岩体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质软,厚度小,力学性能较差;中风化带裂隙不发育,质硬,为较完整岩体。泥岩含水性、持水性和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虽含水性及渗透性较好,为相对含水层。但因其地势较高,且分布范围有限,场地排泄条件较好,故线路通过地段地下水较为贫乏。该路基段属半挖半填方路基段,填方段路基经整平后路基为人工填土,挖方段路基经整平后路基为中风化基岩,填方段建议采用压实填土、粉质粘土作路基,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压实度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挖方段建议采用中风化基岩作路基。相关参数见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及其说明。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1+497.000~K1+663.516路基左侧形成挖、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4-17),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左侧坡向为193°,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填方边坡高约2.0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填方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挖方边坡高约1.5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挖方边坡主要以人工填土、强风化基岩。据分析,强风化基岩因其风化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垮塌,需采取治理措施。岩质段边坡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岩质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放坡处理。建议强风化岩石及土体按1:1.25,人工填土1:1.50按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岩质段边坡坡面采用喷射砼护面。相关参数见表2.7.6。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K1+497.000~K1+663.516路基右侧形成挖、填方边坡,(代表性剖面14-17),该路段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右侧坡向为12°,形成的边坡为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填方边坡高约0.3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填方边坡主要以未来回填土组成。据分析,该段路线整体地形坡度较平缓,大部分岩土分界线与地形一致,故土体沿现状地面产生直线滑塌的可能性小,路堤稳定,在清除地表层松软土层后即可填筑。挖方边坡高约6.00m,边坡破坏后后果严重,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挖方边坡主要以强、中风化基岩。据分析,强风化基岩因其风化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若直立开挖,其边坡边缘易向外垮塌,中风化基岩段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内部结构面的控制。图4-6赤平面投影图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组合关系作赤平投影(如上图)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裂隙1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裂隙2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影响小。综上所述,若直立切坡,边坡易沿理论破裂角产生滑塌,需采取治理措施。岩质段边坡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泥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58.83°、砂岩边坡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取45°+/2=60.34°。岩土质边坡段若直立开挖,上部土体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塌,建议将上部土体清除;因边坡后侧地势空旷,有良好的放坡条件,建议采用坡率法分阶放坡处理,分阶单阶高度不大于8m,中设马道,马道宽度不小于2.0m。建议中风化岩石按1:0.75、强风化岩石及土体按1:1.25放坡后格构绿化,重力式矮挡墙护坡,顶、底设置截、排水沟,岩质段边坡坡面采用喷射砼护面。相关参数见岩土体参数取值建议表。结论与建议结论通过详细勘察,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已详细查明了拟建工程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成果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达到了合同和委托书关于详勘的要求;经本次勘探及调查,勘察区未见滑坡、泥石流和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防空洞、孤石和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深物分布,拟建场地现状稳定;道路按设计高程平场后拟建道路两侧存在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当对各边坡支挡处理稳定后,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道路的建设。岩土体参数建议值详见相关表。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各拟建道路分段地震效应评价见本报告表2.9.1。建设场地土层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路线经过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现状起伏较大,勘察区内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及破碎带,无滑坡、危岩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岩体层位分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总体较为贫乏。拟建道路多属抗震不利地段或有利地段,局部属一般地段,场地整体稳定,道路建设对周边影响小,适宜该道路工程建设。建议设计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截、引和排水系统,防止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平衡系统,对斜坡土体稳定性不利。填方路基填筑要求: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填料必须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和设计要求,并经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参数建议值详见地勘表格。各路基段两侧边坡处理建议详见各段路基工程地质评价与建议。建议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减少对相邻建构筑物、环境的影响;边坡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跳槽、自上而下、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并设置相应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建议顺向坡沿层面放坡处理,岩质边坡应结合施工检验外倾结构面。施工时宜采用逆作法分阶及时支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噪声、扬尘、废气等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单位应树立严格的环保意识,工程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自然环境及周围居民的影响。拟建道路两侧高边坡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应根据重庆市建委关于高边坡项目管理(渝建发[2010]16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治理工程施工期间场地及周边的稳定,建议施工前,应进行场平及边坡支挡设计。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复核各段边坡的稳定性。压实土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及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土,当填料内含有碎石土时,其粒径不宜大于200mm。铺填料前应清除或处理场地内填土层底面以下的耕土和软弱土层,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填方边坡回填前应将坡底修成台阶状再分层碾压回填。若采用旋挖桩施工,宜遵守“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2012”的相关规定。在边坡支挡施工过程中,应作好隐蔽工程记录。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质监等相关部门到现场会商解决。进出场条件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位于重庆市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南部,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呈东西走向,西接规划金栗路,东至现状金节路,位于广达生活区地块以东。现有道路相通,以及规划道路,交通方便。建设条件特别提醒工程场地为一新建工程,经资料收集并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周边已建金节路,道路周边多分布两侧部位埋有燃气、电信光纤、污水等管网通过,道路的施工对该类地下管线有一定影响,拟建物在修建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管线的保护,落实道路两侧下部的管线探测,做到先探测后施工,防止施工对现有管线造成破坏。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护沿线的地下管网。道路施工时应全面收集周边已有建构筑物资料,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采用支护措施处理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从上到下依次分段、分级开挖,及时支护,单次开挖高度不应大于3m,开挖长度不应大于10m;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其他边坡可以坡率法治理,若无放坡条件段立即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桩板挡墙或其他经济可行的方法,以预防边坡失稳对已有建筑物造成影响。路基两侧形成的永久边坡需采取支挡措施。材料来源道路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需求量较大,从经济性考虑应尽可能利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石料:项目区域附近石料较为丰富,主要有砂岩、石灰岩等,石质坚硬、强度高,且运输方便。砂料:重庆长江、嘉陵江等沿线细砂、特细砂及混合砂均可使用,运输方便。钢材、水泥、木材、沥青:重庆本地有大型水泥厂、钢铁厂,水泥、钢材就近解决,价格合理;木材、沥青需要从市内市场购买,运输均很方便。工程用水及用电:项目区域水系较为发达,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供生活和工程之用。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或自备发电设备。技术标准根据广达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拟建项目周边建设条件,结合广达生活区周边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沿线周边地块用地性质和相交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条件,交通量远期预测分析结果,从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综合研究,结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及《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确定了本次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5-1主要技术指标指标名称设计取值规范取值道路等级主干道主干道设计车速50km/h50km/h交通量预测年限20年20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15年路幅宽度38m-最小圆曲线半径255m200m(一般值)最大纵坡1.8%6%(一般值)最小纵坡1.8%0.3%最小坡长841.599m130m最小凸竖曲线半径-1350m(一般值)最小凹竖曲线半径4500m1050m(一般值)竖曲线最小长度103.5100m(一般值)最小停车视距60m60m机动车道宽度3.5m+3.5m+3.5m(单侧)荷载标准BZZ—100KNBZZ—100KN抗震设防烈度Ⅵ度道路平纵横设计道路设计原则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作为西永片区骨架路网的重要补充,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城市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完善西永片区道路路网规划布局的重要举措,对于带动沿线开发,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的全线畅通,本次设计综合考虑功能定位、投资造价、环境交通影响及项目可实施性等,工程总体设计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线走向基本不变的原则,保证道路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依据《城市道路路线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对道路线性的要求,系统协调、综合考虑与现状及规划路网的合理衔接,统一考虑平面线性优化设计、纵断面线形优化设计、地块平场设计、片区排水系统四者关系,对道路平纵线形设计与地形、场平设计、排水系统的结合进行优化;坚持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尽可能节约造价,避免工程浪费;设计时应结合现状金栗路、新州大道,在建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及待建西永连接道6号路、新森大道施工图设计成果,优化道路平纵线形;设计时应结合道路周边地块平场高程,合理填挖,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根据道路等级与交通量的分析,合理进行交叉口交通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减少对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片区绿化充分考虑生态防护绿地,雨水系统以及道路绿化资源,打造立体绿色生态空间。道路平面设计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道路标准红线宽度38m,设计速度50km/h,道路设计范围为K0+802.874~K1+639.48,全长836.606m,实施范围为K0+802.874~K1+584.859,全长781.985m,其中K0+770.780~K0+802.874段为顺接段。本项目设计采用规划线位,自西向东延伸。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西起在建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路线设计起点桩号K0+802.874。沿线自西向东延伸,先后与现状金栗路、待建西永连接道6号路、新州大道相交,最后止于待建新森大道,设计终点桩号K1+639.48,道路全线共设置一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为255m,缓和曲线长度为90m。新州大道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将现状新州大道断头路以北至与A线道路东延段交叉口范围内路段纳入本项目实施。本次设计新州大道平面采用规划线位,道路自南向北延伸。南起现状断头路起点桩号K0+000,北至与A线道路东延段交叉口,终点桩号K0+099.794。道路全线共设置一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为300m,缓和曲线长度为50m。道路纵断面设计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本次设计A线道路东延段起于在建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起点桩号K0+802.874,起点高程Hs=289.980m,道路起点以坡度-0.5%的纵坡顺接在建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再以1.8%的坡度自西向东延伸,先在桩号K1+135.873处与规划西永连接道6号路相交,相交高程Hs=295.731m,然后在桩号K1+379.368处与现状新州大道断头路相交,相交高程Hs=300.114m,终点止于规划新森大道,道路桩号K1+639.48,高程Hs=304.787。全线共设置一处凹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4500m,最小坡长841.599m。整个设计范围内纵断线形指标较高,能很好地满足设计时速50km/h的规范标准。新州大道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将现状新州大道断头路以北至与A线道路东延段交叉口范围内路段纳入本项目实施。本次设计新州大道起于现状新州大道断头路,起点桩号K0+000,起点高程Hs=300.684m,道路起点以坡度0.3%的纵坡顺接现状新州大道,然后以规划纵坡-1.39%向北延伸,终点止于A线道路东延段,道路桩号K0+099.794,高程Hs=300.114。全线共设置一处凸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5500m,坡长顺接上下游道路后均满足规范要求。整个设计范围内纵断线形指标较高,能很好地满足设计时速50km/h的规范标准。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路幅分配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本次设计道路标准路幅宽度及分配为:38m=6.5m(人行道,含3m生物滞留沟)+0.25m(路缘带)+10.5m车行道(3.5m×3)+0.25m(路缘带)+3m(中分带)+0.25m(路缘带)+10.5m车行道(3.5m×3)+0.25m(路缘带)+6.5m(人行道,含3m生物滞留沟)新洲大道本次设计道路标准路幅宽度及分配为:44m=6m(人行道)+0.5m(路缘带)+14m车行道(3.5m×4)+3m(中央分隔带)+14m车行道(3.5m×4)+0.5m(路缘带)+6m(人行道)超高、加宽设计超高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