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

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

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

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

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

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

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

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学具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钉、铅笔、橡皮、尺子等。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

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

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

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

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组织学生自由测量数学书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长吗?让学生讨

论,想办法,小组交流。2.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

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数学书的长

度。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

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数学书的长度,

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

同的工具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5.同学们,你们知道很久以前的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

的长度吗?(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例1)

早在古代人们就有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

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定自

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

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

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投

影出示课本第2页插图)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

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拄)。

(二)组织学生用一拄作标准量课桌。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用手的大拇指对准课桌的一边。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量课桌的长。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提出疑问。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汇报质疑。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

什么都是测量同样的课桌的长结果会不一样呢?你有什么

好的建议和思考呢?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述因为每个人的手

的大小不一,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5.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

的长度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

手等)去量数学书、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

把小刀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

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把小刀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

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

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听故事,想道理。

2.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

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3.让学生用一拄量桌子的高,量凳子的高。

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手的左端对

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4.请你用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数学书长约()拄。

(2)课桌长约()拄。

(3)教室长约()步。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

你们学会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本书课教学充分利用课本和生活中丰富的教学测量标

准,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课桌的长,再让学

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从而深刻体会到,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要用统一的长

度单位。本节课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

作用,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

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正方体木块,直尺。

■教学过程

、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

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

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

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们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

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

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

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

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

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明确: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

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

1cm。(课件演示)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

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

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

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

度。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

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3)认识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

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

米。(课件演示)

(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教材第4面做一做。

(4)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支铅笔,先估一估,再量

一量有多长。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我会填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⑵图钉的长大约是1()0

(3)刻度尺的刻度从“0”到“3”是()厘米。从

“1”至U“6”是()厘米。

(4)我的大拇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5)我的橡皮长()厘米

(6)数学书长()厘米宽()厘米

2.教材第8面第1题。

3.教材第8面第2题。

4.这样测量对不对。(课件出示)

5.小明想测量课桌的长,但是直尺不够长,他应该怎

样做才能知道课桌的长呢?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

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厘米和用厘米测量。在认

识厘米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子上的刻

度及实际长度。然后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

度观念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用刻度尺测

量物体长度的教学中,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

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并通过鼓励

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动脑,勇于实践,积

极创新。

第三课时认识米

•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

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

和方法0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1.复习准备:

人身上的尺子:手掌宽约()厘米

一拄长约()厘米

一步长约()厘米

2.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

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⑴老师的身高是1米70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

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

行估计)0

(2)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

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

1米?

(3)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

学把这彩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彩带,如

果你觉得拉开的彩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

活动)。

(4)指着拉开的彩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

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

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

结果。)

(5)思考: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

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

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

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彩带

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2.认识米尺。

(1)课件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

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⑵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

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3)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

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彩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

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彩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

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

件演示)

(2)提问: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

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

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

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度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

一量。

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

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教材第8面第3题。

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

⑵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

⑶从直尺的0—1是()厘米;

从直尺的0—5是()厘米。

3.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曲别针长3()一张床长2()

教室长10()桌子高90()

操场长200()一个杯子高10()

桌子长100()或是1()

4.判断:

⑴小红身高是145米。()

⑵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⑶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4)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

⑸一根跳绳长3厘米。()

(6)黑板边、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⑺一支铅笔长13米。()

(8)有三条带子,第一根长6米,第二根长6厘米,第

三根长60厘米,哪根最短?()

5.教材第8面第4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能举例说

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用米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1.在实践中体验——建立表象

教学一开始,教师充分利用上节课的知识“厘米”为切

入点,在复习旧知识巩固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创设了“量黑

板”的具体情境,学生通过测量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帮

学生建立米的长度表象。教学时,让学生伸开两臂比划1米

有多长,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

2.在估测中认识——加深体会。

估测能加深学生对数量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

关系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估测,比较各自的

估测结果,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展示每个学生的独特想法,

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在应用中拓展——延伸运用。

测量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练习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测

量,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测量的方法。学生在进行操作性学习

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可以丰富感性认识,

又能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及理性表达

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彩线、彩纸

■教学过程

、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老师这里有条大家都喜欢的彩线。看,这条彩线是什么

形状的?出示彩线(弯的。)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变直呢?请学生演示把绳

拉直的过程。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认识线段的特征。

谈话:真聪明,看这两只小手之间的一段,我们称为线

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线段。(揭题并

板书:认识线段)

谁知道线段是怎样的呢?师拉一根短毛线,可以看成线

段吗?(横拉,斜拉,竖拉)

(松开一只手),还是线段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

线段应该是直的。(板书:直的)两只小手拿着跳绳的两头。

(板书,给线段加两个端点。)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问: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

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

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

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请你指出来。

(2)你还能在身边、周围找到线段吗?

学生举例,并让学生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量出上面的线段长几厘米。

3.画线段

(1)脑中想象

刚才我们用彩线创造了很多线段。虽然它们颜色不同,

长短不一,方向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

直的,而且还有两个端点。

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拿出小手比

划比划。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尝试初画

思考:用什么工具来画?(直尺、书)

怎样画才能让人一眼看出线段是直的,还有两个端点

呢?

(3)对比完善

依次出示学生的三种画法

1号_____

2号.----.

3号,,

a.1号和2号3号对比。

b.2号和3号比较,他们表示端点的方法有不同(2号

是用小圆点,3号同学用的是小竖线)。

师:2号和3号同学表示端点的方法都可以。在数学上,

人们习惯用3号同学的这种方法来完整地表示出一条线段。

c.师:现在我们就用3号同学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来画一画,

好吗?(教师用尺子在黑板上示范后学生再画)同桌看一看,

画的直不直,两个端点在哪里?

4.找线段

(1)找尺子上的一条线段。摸一摸,再指一指端点。

(2)找身边物体上的线段。学生自由找,说给同桌听听,

指一指端点。

师: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段的踪影。

5.折线段:

师出示一张彩色纸。

(1)师折,告诉学生,这道折痕也可看成一条线段。

(2)生拿出和老师一样大的白纸,只折一次,折出一条

比老师折的长的线段。

师生相比,生生相比,看谁折出的线段最长。

(3)生再折一条比老师刚才折的短的线段。

先师生比,再同桌比,谁折得更短些。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数线段

(1)出示三角形,学生数。

(2)将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四边形)由几条线段

围成的?

(3)再将四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什么形?(五边形)几

条线段围成?(数一数)

(4)如果剪成6边形,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2.判断。

(1)教室墙的四条边不是线段。()

(2)在一条直直的线上,两点之间一段就是一条线段。

()

(3)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

3.连线段

(1)出示两个点,学生连。两点之间能连成几条线段?

(2)再加一个点。学生连。

(3)再加一个点为四个点。

如果再加一个点,又会多连出几条线段呢?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不仅知道了线段的

特征,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线段。学了这些知识后,你有

什么收获吗?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因此在教学

时应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多种实践形式,

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

观察、比较的能力。从实践中得出概念,也让学生在主动参

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五课时画线段

•教学内容

画线段。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整厘米线段的长。

2.锻炼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

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1.(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

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

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

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

一条线段,你会吗?

(1)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测量线段。

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

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2)演示,直观感知。

(3)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

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2)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

端点。

(3)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3.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0刻度,你要怎样才能画

出3厘米长的线段,请你举例说明。

(动手操作同桌互查,汇报结果)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2.教材第6面“做一做”第2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1.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

识?在画线段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现在还有问题吗?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并且数一数

它是由多少条线段围成的?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会用米或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

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建立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会用米或厘米作单

位掌握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

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

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探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8。

(1)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

是我们学校的旗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