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易错题选择题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Zn、Ag、CuSCU溶液B.Cu、ZnSC>4溶液、AgNCh溶液
C.Zn、Ag、稀硫酸、ZnSCU溶液D.Zn、Cu、稀硫酸、AgNCh溶液
答案: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在氢前,铜在氢后,铜在银前;A.锌与硫酸铜溶液
析出红色金属,银与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说法正确;B.铜与硫酸锌溶液无明显现
象,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C.没有涉及铜及其化合
物,故无法测定铜与锌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说法错误;D.锌与稀硫酸有气泡产
生,铜与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铜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
正确;故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2.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上述过
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b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答案: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排在氢、铜之前,所以铁会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
和氯化亚铁,铁还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铁粉过量,所以溶液中没有氯
化铜和稀盐酸剩余,只含有生成的氯化亚铁,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A、由于铁与氯化铜和盐酸反应都生成了氯化亚铁,所以,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Cb,错
误;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铁
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时,固体质量增加;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时,固体质量减小,故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正确;D、由于铁与氯化铜反应生
成铜和氯化亚铁,使溶液的质量减少;而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使溶液的
质量增加,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能会能减少,错误。故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
别放入CuSCU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2)取
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产
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BB.C>A>BC.C>B>AD.A>B>C
答案: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1)的反应现象可知,a、c两金属的活动性均比铜强,而b的活动性比
铜弱;根据(2)的反应现象可知,a、c两金属的活动性均在H前,月一a>c,则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c>b。故选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
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且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
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向含有AgNCh、Cu(NC>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
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22
A.Fe\N03-B.Fe\H\N03-
2222
C.Fe\Cu\N03-D.Fe\Cu\Ag\NOf
答案: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是过量的,铁比铜,银活泼,铜
比银活泼,故B中H+、C中Cu2+、D.中活2+、Ag\不可能大量存在,而Fe2+、NO3-可以大
量存在。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反应进程。
5.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
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氢
气
质
量
°反应时间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
D.产生H2的速率N>M
答案: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说明M比N活泼,此选项错误;
B、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此选项错误;
C、设M、N的质量都是z,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x、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n.
M+2HC1=MC12+H2T
x2
zm
-=-,解得x=4,
2mm
N+2HC1=MC12+H2T
y2
zn
因为m>n,所以xVy,即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M的相对原子质量,此选项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快于N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
率,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金属活动性越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越多。
6.在FeCb和Cu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则一定有FeCL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则可能有FeCL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无CuCb和FeCL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无CuCL,可能有Fe<6
答案: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在FeCL和Cu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会先与氯化铜反应,氯化铜反应完后,再与
氯化亚铁反应,所以: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氯化铜没有完全反
应,则一定有FeC%故A正确;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加入的锌可能与氯化亚铁发生了置换反
应,也可能没有,则可能有FeCL,故B正确;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锌会与氯化铜、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有ZnCl2,无
CuCL和FeCb,故C正确;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一定没有C11CI2、FeCL,故D错误。
故选D.
7.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稀硫酸
硝酸银溶洒
金属X金属Y金属Y金属Z
产牛氮气无明显变化表面析出银无明显变化
A.X>Y>ZB.Z>Y>XC.Y>X>ZD.X>Z>Y
答案: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X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氢,而y活动性小于氢;金属Y
和硝酸银能够发生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Y,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故选A.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8.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
的是()
A.Mg+Sn(NO3)2=Mg(NO3)2+Sn
B.Sn+H2s。4=SnSOd+H2个
C.Sn+Hg(NO3)2=Sn(NO3)2+Hg
D.Sn+ZnS04=SnSCU+Zn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
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根据锡位
于铁和铜之间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能发生反
应,故A错误;
B.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可能发生反应,
故B错误;
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汞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汞的前面,能发生反应,
故C错误;
D.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不能发
生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9.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
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Z>YB.Y>X>ZC.Y>Z>XD.Z>Y>X
答案: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Z的活动性最强,将Y放
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所以X、Y、Z三种金属的活
动性顺序为Z>Y>X,故选D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0.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
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
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
B.@@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
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
系为:铝〉镁,天平不平衡;
③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
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根据题意可知天平
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②③。
故选D。
11.锦和银(Ni)都是金属元素,将银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变化,插入CuSCU溶液中,
银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Mn、Ni、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u、Mn、NiB.Mn、Ni、Cu
C.Ni、Cu、MnD.Mn、Cu、Ni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锦和银(Ni)都是金属元素,将银丝插入MnSCU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铺
弱,插入CuSCU溶液中,银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详解】
A、将银丝插入MnSCU溶液中无变化,插入CuSCU溶液中,银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银能
置换出铜,铜应该排在锲的后面,故A错误;
B、银不能置换出镒,能置换出铜,Mn、Ni,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n>Ni>
Cu,故B正确;
C、银不能置换出铳,说明镒的活动性比钱强,故C错误;
D、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丝上有铜析出,证明银比铜活泼,故D错误。
故选B。
12.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
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最大
C.锌一定过量
D.镁一定过量
答案: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观察图像可知,三种金属反应的速率X>Y>Z,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从而
得知X为镁,Y为锌,Z为铁。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参加反应,应该是镁消耗的酸最
多,铁次之,锌最少,但图中铁产生氢气最多,即消耗稀盐酸最多;镁锌产生氢气一样
多,即消耗稀盐酸一样多,故镁过量,但锌无法确定。故选C。
13.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
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稀HC1稀HC1稀HCIAENO播液
答案:C
解析:C
【解析】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四个实验,发现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
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又
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所以:
A、A实验必需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B实验必需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C实验不需进行,故C符合题意;
D、D实验必需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Ch=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X、R表示两种金属,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入溶液27份质量的铝,从溶液中析
出324份质量的银,所以溶液质量减少;若X是Fe,R是Cu,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在金属
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选C。
15.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
变化关系的是()
硫
氢
酸
气
质
锌
量
CD质
/g量
11g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为酸性溶液,开始时其pH小于7,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烧杯中有稀硫酸,所以开始质量不能为零,故B错误;
C、加入锌粉之后,锌和稀硫酸马上开始反应生成氢气,直至将稀硫酸消耗完全,生成氢气
的质量不再改变,起点应从零点开始,故C错误;
D、加入锌粉之后,锌和稀硫酸马上开始反应生成硫酸锌,直至将稀硫酸消耗完全,生成
硫酸锌的质量不再改变,故D正确。故选D。
16.某同学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一定
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FeS04溶液中
B.将锌粒、铜片分别加入到ZnSCU溶液中
C.将锌粒分别加入到FeS04、CuS04溶液中
D.将锌粒、铁粉、铜片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铁前,铜在铁后,锌可以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在锌
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生成,而铜不能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从而证明了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锌>铁>铜,故A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锌的后面,铜不能和硫酸锌溶液反应,锌也不和硫酸锌溶液
反应,只能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但无法比较铁与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B不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在铁和铜的前面,锌和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能反应,
只能证明出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却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不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锌都在氢的前面,都能和稀硫酸产生气泡,但用的锌粒和
铁粉的状态不同,无法通过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强弱;铜不能和稀硫酸发生反
应,只能证明铜的活动性最弱,故D不正确。故选A。
17.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答案:C
解析:C
【解析】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制品表面不能常
用钢刷擦洗,以免刮掉保护膜;B.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
成硫酸亚铁和铜,使药效降低:C.焊锡(锡铅合金),合金的熔点低,可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低,钢的性质与生铁不同,比生铁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所以应
用范围更广;选C
18.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图横坐标是硫酸,所以不能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a点盛金属锌的烧杯中酸有剩余;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b点时金属锌产生的氢气少;
D选项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19.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
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
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生
成
氧
甲
气
乙
质
丙
空
g
JCPMI'BI$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答案:C
解析: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
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越活泼反应越快,故A正确;B、生
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B正确;C、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
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说明金属均已全部反应完,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
价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是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是甲〈乙〈丙,故C错误;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氢来源于酸,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
越多,故D正确。
20.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
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
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X>Y>ZB.X>Z>YC.Z>Y>XD.Z>X>Y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说明X>H>Y,把Y和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Ag>Z,
所以X、Y、Z的活动性为X>Y>Z,观察选项,故选A.
二、选择题
2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CO2B.SO2C.NH3D.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红色,故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
液变红色,故错误;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
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错误;
C.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
D.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色,故错误。
故选:Co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2.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
B.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
D.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碱的通性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碱性,故A正确;
B、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HC1会逸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B正确;
C、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最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碱的通性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碱性,故A正确;
B、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HCI会逸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B正确;
C、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最后变成稀硫酸,所以必须密闭保存,浓硫酸不会
和氧气发生反应,故C错误;
D、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故选C
23.常温下既能与C02反应,又能与CaO反应的是()
A.盐酸B.水C.NaCID.Na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
意;
B.常温下,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
题意;
C.常温下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C.常温下,氯化钠既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不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
题意;故选B。
24.向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丙能产生气泡,并分别
生成X、Y,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丙:>甲>乙B.甲>乙>丙C.乙>甲>丙D.甲〉丙〉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
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
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详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
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
到弱的顺序。
【详解】
根据题意,向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仅甲、丙能产生氢气并
分别生成X、Y,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由仅甲、丙能产生氢气,说明了甲、丙的金属
活泼性大于乙,由丙能从X溶液中置换出甲,说明了丙的活泼性大于甲。综合以上分析可
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丙>甲>乙。故选A。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
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I和HCI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献,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液呈酸
性,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呈碱性,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详解】
A、a点时,pH小于7,溶液显
解析:B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溶液呈酸性,若氢氧化
钠过量,则溶液呈碱性,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详解】
A、a点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则稀盐酸过量,部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
钠和水,则溶质是氯化钠和盐酸,故A正确;
B、c点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配溶液时,溶液会变红色,故B不正确;
C、由pH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开始显酸性,b点时显中性,c点显碱性,故是将氢氧化钠
加入到稀盐酸中,故C正确: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逐渐变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酸过量,故D正确。
故选Bo
【点睛】
酸碱溶液的反应要看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对应到图形解决问题。
2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NaOH溶液与H2s0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
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
ApH试纸pH=7,恰好中和
B锌粒有气泡产生,则出5。4过量
C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
DBa(N03)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H2s04溶液过量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呈中性,pH为7,选
项正确;
B、只有当硫酸剩余时,硫酸与锌粒反应才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C、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呈中性,pH为7,选项正确;
B、只有当硫酸剩余时,硫酸与锌粒反应才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C、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选项正确;
D、当硫酸不过量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也会和硝酸钢反应生成硫酸钢白
色沉淀,选项错误,故选D。
27.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D.能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水
答案:c
【解析】
A、盐酸呈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正确;B、盐酸呈酸性,酸
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故B正确;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
银,其他酸不能生成氯化银,故C错误;D、盐酸酸
解析:C
【解析】
A、盐酸呈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正确;B、盐酸呈酸性,酸能与氢氧化
钙反应生成水,故B正确;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其他酸不能生成氯化
银,故C错误;D、盐酸酸性,酸能与氧化镁反应生水,故D正确。
点睛:酸的共同性质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②能与比较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③能与金
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⑤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28.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
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一"表示
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好"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
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
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
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
钠;甲(氢氧化钙)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丙(水)也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则丁为二氧
化碳。
【详解】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是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可能为碳酸钙,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选项正
确;
C、如果乙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复
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丙为水,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
蕊溶液变红,选项错误,故选B。
29.下列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7点燃酒精灯稀释浓硫酸
60.
50读液体体积》液体的取用
布
3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
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
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故选B。
3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紫色石蕊、HCI、MgSO4、NaOH
B.抬。4、FeCb、NaOH、NaCI
C.NaCI、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b、HCI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
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
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
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
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
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
别,故A不正确;
B、FeCb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b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
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
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0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
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
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
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钢;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04溶液;故不加其它
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
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31.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滴有等量浓滴有等量浓
盐酸的棉花氨水的棉花
Mrb,三禄
湿润的紫色
石蕊滤纸条
现象:ab段呈红色,be段呈
蓝色,b处产生白烟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
镂。
【详解】
A、ab段变红,be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
有挥发性,挥发出来
解析: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镂。
【详解】
A、ab段变红,be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
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筱;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
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3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
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粉末。
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托
盘天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粉末可能是()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钙C.碳酸镁D.氧化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
氢氧化钙、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碳酸氢钠、C碳酸镁与盐酸反
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右盘加入的物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氢氧化钙、
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碳酸氢钠、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所以右盘加入的物质应从A和C中选。
CaCO3+2HC1=CaCl2+H20+CO2T
1007344
NaHCO3+HC1=NaCl+H2O+CO2T
847344
MgCO3+2HC1=MgCl2+H2O+CO2T
847344
已知左盘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两盘放入的固体质量都是100份质量,两盘放
入的盐酸溶质的质量都是73份质量,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左盘减少的二氧化碳是44份质
量,而100份碳酸氢钠与73份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份质量,100份质量
的碳酸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44份质量。
故选:C»
33.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
A不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等,故B正确;
C、将
解析:B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
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
正确;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
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
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故选B。
34.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
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
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偏向左边B.仍然平衡C.偏向右边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于反应之前,天平保持平衡,而且,反应之后两烧杯底部都有固体剩余,说
明金属过量,盐酸量不足,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反应之后天平仍
然保持平衡,故B项正确。
【点睛】
金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于反应之前,天平保持平衡,而且,反应之后两烧杯底部都有固体剩余,说明金属过
量,盐酸量不足,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反应之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故B项
正确。
【点睛】
金属过量,盐酸量不足,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35.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04和
CuSCU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稀硫酸硫酸铜溶酒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
度增大,浮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
解析: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增大,浮
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球表面,铁球质量增大,
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左端上翘。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
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蒸发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
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B正确;C.稀释浓
解析: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g,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
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
37.在实验室中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方法:①分别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②分别滴加酚醐溶液③闻气味④品尝⑤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⑥分别
加入大理石。其中可行的是:
A.都可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醋酸的不同性质分析解答。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到氢氧化钠显蓝色,遇到醋酸显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
别;
②酚献在氢氧化钠中会变成红色,在醋酸中不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醋酸的不同性质分析解答。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到氢氧化钠显蓝色,遇到醋酸显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②酚献在氢氧化钠中会变成红色,在醋酸中不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③醋酸具有酸味,氢氧化钠无味,可以通过嗅闻的办法鉴别;
④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品尝,不能鉴别;
⑤镁会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
别;
⑥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
鉴别。故选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试剂,使之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38.在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明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儆试液后变红
色。小明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B.该溶液的pH小于7
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D.该溶液显碱性
答案:D
【解析】
能使酚酷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解: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故A错误;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某种盐,
解析:D
【解析】
能使酚酥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解: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故A错误;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某种盐,比如碳酸钠,故C错误;
D、该溶液呈碱性,正确;
故选Do
39.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
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盐酸可以与石蕊试剂反应变为红色,其他的酸也具有此性质,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其他的酸也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盐和水,正确;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盐酸可以与石蕊试剂反应变为红色,其他的酸也具有此性质,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其他的酸也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正
确;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盐酸中氯离子的特性,其他的酸不一定能与硝
酸银反应,故错误;
D、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他的酸也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故正
确。故选C。
40.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用作检验试剂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酚酣试液C.盐酸D.氯化钢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澄清的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0H)2,能发生反应:Na2C03+Ca(0H)
2—CaC03I+2NaOH,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能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正
确;
B、溶液中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澄清的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能发生反应:Na2cO3+Ca(OH)
2=CaCO3J,+2NaOH,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能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正确;
B、溶液中的NaOH无论是否完全与CO2反应,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碳
酸钠都是碱性的,都能使酚麟试液变红色,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错误;
C、盐酸能发生反应Na2CO3+2HCI=2NaCI+H2(D+CC)2个,可观察到气泡生成,选项正确;
D、氯化钢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j+2NaCI,可观察到白色沉淀,选项正
确,故选B。
三、选择题
41.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①NH3+C。2+NaCI+X=NaHC。3l+NH4CI,
(2)2NaHCO3=Na2CO3+CO2f+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足()
A.X的化学式为出。
B.NaHCC)3受热易分解
C.C5和NazCCh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也0,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2NaHCO3=Na2CO3+CC>2个+也0可知,NaHCCh受热易分解,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
后、;
C、CO2和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
题意;
D、反应②2NaHCC)3=Na2CO3+CO2个+出。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由--变多,属
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就气B.氧化汞C.水银D.硫酸铜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敏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覆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3.下列离子在pH=l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2
A.CO3-B.HC03-C.OH-D.CL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pH=l的溶液显酸性,CO32-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
氧化碳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HC03-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不
符合题意;
C.OH-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3可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离子之间能结合为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4.已知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一种,E是气体。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用格栅》规范
-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油气设备专用件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石油钻探、开采专用设备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销售公司运营管理述职报告
- 儿童健康饮食课件
- 遗传病和免疫
- 关于幼儿用电安全
- MODS护理培训课件
- 四年级上册语文老师家长会课件
- 求职个人简历表格【范本模板】
- 教师(班主任)个人廉政风险点查找和防控措施表
- 初一期中考试英语教师发言稿
- DB11T 2003-2022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新学期家长会模板
- 压滤机培训教材(贝莱特)
- 《浪淘沙》(其一)教学课件
- DB11T 893-20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 高低压成套开关柜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