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液化和焦化2.为预防禽流感,某同学为养鸡场配制消毒液,在用量筒量取浓的氯胺(NH4C1)消毒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消毒液的质量分数A.无影响 B.偏大 C.偏小 D.无法确定3.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认识化学学科价值B.认识灭火的方法①研制剧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②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③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①油锅起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②吹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着火点③森林失火开辟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认识能量变化D.认识物质的分类①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②化学反应都是放出热量的③人类利用的能量只能通过化学反应获得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②常见碳单质——金刚石、石墨③常见合金——不锈钢、生铁A.A B.B C.C D.D4.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生成水的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若x通过分解反应生成水,则x是A.H2 B.H2CO3 C.CH4 D.CuO5.为减缓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面团发酵时放在温热处 B.在食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C.煤燃烧时向煤炉中鼓入空气 D.用食醋除水垢时使用浓度高的食醋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分类存放处理垃圾B.随意焚烧废旧塑料制品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7.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8.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9.下列元素属于金属的是()A.硅 B.溴 C.钙 D.氦10.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草木皆兵B.火烧赤壁C.凿壁偷光D.破镜重圆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酒精挥发 C.铁丝锈蚀 D.空气液化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水扑灭B.夜间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前应做灯火实验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应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1)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的红色物质逐渐变为_____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实验过程中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利用支架调节酒精灯的高度,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点燃。(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同学们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14.实验室中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Na2CO3、BaSO4、NaCl、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_________。(2)在混合物A中,不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3)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_。(4)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1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______,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6.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见装置,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D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反应方程式为___。(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填字母,下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4)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可用____(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5)作为气体发生装置,C装置相比较B,优点是______用C装置制取氢气,向漏斗中添加稀硫酸,应添加到图中______(填“a”或“b或“c)处。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是一作果酸,有爽快的酸味,常用于固体饮料。请计算:(1)柠檬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2)一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多少个原子?(3)柠檬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填最简正比数);(4)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5)96g柠檬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18.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234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g1.543.084.4m(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_______;(2)m=______g;(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完成下列问题:(1)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微粒“”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2)由初中学习可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即:H++O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为例):I.写出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Ⅱ.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Mg2++2C1﹣+2K++2OH﹣=Mg(OH)2↓+2C1﹣+2K+;Ⅲ.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即得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请回答:①如图2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②写出一个与Fe+Cu2+=Fe2++Cu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③下列各组离子,在pH=3的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填序号)。AK+、Fe2+、Cl﹣、SO42﹣BNa+、Ca2+、NO3﹣、OH﹣CNa+、Ca2+、Cl﹣、CO32﹣DNH4+、Ba2+、Cl﹣、NO3﹣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说法正确;C、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来灭火,故说法错误;D、煤的综合利用的措施主要有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故说法正确。故选C。2、B【详解】在用量筒量取浓的氯胺(NH4C1)消毒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量取的氯胺的体积偏大,质量也就偏大;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水的质量也就偏小。根据:,氯胺是溶质,质量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偏大;故选:B。3、D【详解】A、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错误;②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正确;③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正确,故选项错误;B、①油锅起火盖上锅盖是为了隔绝空气,正确,②吹灭燃着的蜡烛是为了降低蜡烛的温度,错误,③森林失火开辟隔离带是为了隔绝可燃物,正确,故选项错误;C、①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通过燃烧才能放出热量,例如缓慢氧化,错误,②化学反应过程中也有吸收热量的,例如碳和氧化铜反应就是吸热反应,错误,③水能、风能、潮汐能也是人们利用的能量,它们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错误,故选项错误;D、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正确,②常见碳单质——金刚石、石墨,正确,③常见合金——不锈钢、生铁,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4、B【解析】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B。5、B【解析】试题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及固体表面积、溶剂等因素,A.面团发酵时放在温热处,温度升高,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选项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食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可以延缓食品的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选项正确;C.煤燃烧时向煤炉中鼓入空气,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选项错误;D.用食醋除水垢时使用浓度高的食醋,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加快反应的速率,选项错误.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常见气体的用途;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6、B【详解】A、分类存放处理垃圾,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B、随意焚烧废旧塑料制品,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解析】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故选D。8、B【详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由元素符号的中文书写规则可知:硅是“石”旁,通常是固体非金属,溴是三点水旁,所以是液体非金属,钙是金字旁,所以是金属元素,氦是“气”头是气态的非金属,故选C。10、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草木皆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凿壁偷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破镜重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11、C【详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C.铁丝锈蚀过程中铁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正确;D.空气液化是指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C。12、C【详解】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有效的隔绝空气,不能用水扑灭,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见明火易发生爆炸,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可能会引起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中易贮存较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前要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同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故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黑外焰还原性、可燃性、毒性【详解】(1)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防止发生爆炸;硬质玻璃管内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的红色物质逐渐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利用支架调节酒精灯的高度,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点燃,外焰的温度最高,有利于一氧化碳的点燃。(3)由实验可知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过程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用燃烧法进行尾气处理,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14、CO2Cu(OH)2NaClCl-【详解】硫酸钡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铜和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

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是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滤渣D中加入稀硝酸,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钡,滤液C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所以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CO2;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是Cu(OH)2;故填:CO2;Cu(OH)2;(2)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aCl,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固体混合物A的样品进行再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是:取混合物A适量,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氯化钠,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钠。故填:NaCl;(3)碳酸钠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故填:Cl-;(4)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故填:CuCl2+2NaOH=Cu(OH)2↓+2NaCl。15、酒精灯;锥形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F;E;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答案合理即可);2H2O22H2O+O2↑【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根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解答;(3)根据先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4)根据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解答;(5)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加入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1)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锥形瓶;(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4)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5)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生成的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16、水槽AE2KMnO4K2MnO4+MnO2+O2↑BCaCO3+2HCl=CaCl2+H2O+CO2↑D或F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详解】(1)图D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固体加热装置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装置E,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固液发生装置B,装置C中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变大,使药品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效果;实验室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4)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D或F收集甲烷;(5)作为气体发生装置,C装置相比较B,优点是:装置C中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变大,使药品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效果;用C装置制取氢气,向漏斗中添加稀硫酸,应添加到图中b处,保证稀硫酸能和隔板上的锌粒接触反应产生氢气。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6:8:7;21;9:14;192;3g【详解】(1)根据柠檬酸(C6H8O7)化学式可知,果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6:8:7;(2)1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共有21个原子;(3)柠檬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6×7)=9:14;(4)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7=192;(5)96g柠檬酸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8、(1)1、2;(2)4.4;(3)70%【详解】(1)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每次实验使用稀盐酸50g;根据实验结果数据表,5g石灰石完全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1.54g,若15g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54g×3=4.62,而实验中仅放出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加入样品时石灰石没有完全反应,没有完全反应是由于稀盐酸不足;而第3次实验中加入样品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增加,所以可以判断前两次实验中盐酸有剩余;(2)根据(1)中的分析可以知道,第3次中盐酸量不足,所以第4次加入的样品不能再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