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O2 B.N2 C.CO D.CO22.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molB.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用符号“n”表示C.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gD.摩尔质量表示每摩尔物质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3.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1个X原子的质量为6.643×10﹣27kg,则该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 B.2 C.3 D.4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空气 C.牛奶 D.五氧化二磷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验氧气 B.洗涤试管C.给液体加热 D.稀释浓硫酸6.工业用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3 D.+57.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8.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A.Fe B. C. D.H9.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B.在t2至t3时间二氧化碳含量略微提高是因为白磷燃烧生成固体占据了一部分体积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10.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 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1.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CH4 C.Ca(OH)2 D.H2O12.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吃鱼后,鱼肉中的钙元素可能会留在人体骨骼内B.外星球上甲烷分子与地球上甲烷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冰中的水分子被冻住了,分子不再运动D.剪断铜导线时,铜原子可能被剪成两半13.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 B.2N2 C.Cu D.H214.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5.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教学中红磷燃烧做过两次探究实验(如下图)。结合实验回答问题。(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2)检查图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4)图B为测定燃烧前后质量变化。观察到反应前后天平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5)下列对两次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A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一致B两次实验均在密闭空间进行C两次实验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硫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2)当计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8g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18.(8分)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3H5OXNa。已知该化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请回答:(1)丙酸钠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2)x=___________;(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4)丙酸钠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①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实验过程)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200-300倍,所以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就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使人不舒服或死亡。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选C2、C【解析】

A、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mol,选项A正确;B、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用符号“n”表示,选项B正确;C、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单位是g/mol,选项C错误;D、摩尔质量表示每摩尔物质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选项D正确。故选C。3、D【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1个X原子的质量为6.643×10﹣27kg,则该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故选D。【点睛】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相对原子质量=。4、D【解析】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的化合物,故是混合物,故错误;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故是混合物,故错误;C.牛奶是乳浊液,是混合物,故错误;D.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是纯净物,故正确。故选D。5、B【解析】

A、氧气支持燃烧,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正确;

B、洗涤试管应该是左右震荡,而不是上下晃动,故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图中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正确。

故选B。6、C【解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解得x=+3,故选C。7、B【解析】

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正确.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错误.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正确.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正确.故选B。8、C【解析】

根据元素符号的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解答。【详解】A、Fe宏观上可表示铁元素和铁单质,微观上可表示一个铁原子,不符合题意;B、O2宏观上可表示氧气这种物质,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2H2O表示2个水分子,只有微观含义,符合题意;D、H宏观上可表示氢元素,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意义,当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表示微粒个数,此时只有微观含义。如果为原子构成单质,则其对应的单个的元素符号有三种含义:1、表示该元素;2、表示该物质;3、表示一个该原子。否则只有两种含义:1、表示该元素;2、表示一个该原子。9、D【解析】

A、开始点燃蜡烛,燃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在t1至t2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所以在t2至t3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含量略增大,而氧气含量迅速降低,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这一现象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这个实验证明白磷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较低,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C【解析】

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11、D【解析】

A、O2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错误;B、CH4是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Ca(OH)2是由钙、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氧化物的特点是: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2、属于化合物。12、A【解析】

A、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来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吃鱼后,其中的元素被人吸收,鱼肉中的钙元素可能会留在人体骨骼内,故选项正确;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星球与地球上的甲烷,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相同,则外星球与地球上甲烷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错误;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冰中的水分子具有微观粒子的性质,也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D、铜由铜原子构成,剪断铜导线时,宏观上被剪成两半,由于铜没有变,铜原子没有被剪成两半,故选项错误。故选A。13、B【解析】

A、Cl2为氯气的化学式,可以表示氯气这种物质,可以表示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这两层含义为宏观意义,故A错误;B、2N2表示2个氮分子,只具有微观含义,故B正确;C、Cu为铜元素的元素符号,具有3层含义,可以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和一个铜原子,既具有宏观意义有具有微观意义,故C错误;D、H2为氢气的化学式,可以表示氢气这种物质,可以表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这两层含义为宏观意义,故D错误。故选B。14、D【解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撤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详解】A、因为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B、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

C、很明显的不对,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降低了温度,所以蜡烛熄,故正确。

故选D。15、B【解析】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使水发生状态变化,通过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而挥发使人闻到气味,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用手捂着集气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21%(五分之一)平衡BC【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检查图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将装置连接好后,双手紧捂集气瓶,观察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4)图B为测定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由于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观察到反应前后天平平衡。(5)A.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不一致,分别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两次实验均在密闭空间进行,该选项说法正确;C.两次实验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B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时,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硫酸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9.8%【解析】

(1)a点的含义是: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时,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故填: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时,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2)当计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8g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硫酸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故填:硫酸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3)设10g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解得x=0.98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18、429624.0%【解析】

(1)由化学式C3H5OXNa可知,丙酸钠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2)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丙酸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所以(12×3):(16×x)=9:8,x=2;(3)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丙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2)+(1×5)+(23×1)=96;(4)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红磷+氧气五氧化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