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6/09/wKhkFmaC4zCAMnrHAAIKU9INgfw088.jpg)
![四川省高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6/09/wKhkFmaC4zCAMnrHAAIKU9INgfw0882.jpg)
![四川省高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6/09/wKhkFmaC4zCAMnrHAAIKU9INgfw0883.jpg)
![四川省高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6/09/wKhkFmaC4zCAMnrHAAIKU9INgfw0884.jpg)
![四川省高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16/09/wKhkFmaC4zCAMnrHAAIKU9INgfw08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高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C60"表示A.120个碳原子 B.2个碳原子C.120个Co分子 D.2个C60分子2.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3.以300g30.4%的FeSO4溶液为原料制铁黑画料Fe3O4(其中Fe既有+2价,也有+3价)的过程如下:已知:FeSO4+2NaOH=Fe(OH)2↓+Na2SO4;4Fe(OH)2+O2+H2O=4Fe(OH)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备的过程中只有Fe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洗涤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除去生成的Na2SO4C.理论上Fe(OH)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3.2gD.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g4.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青素由三种元素组成B.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7gC.每个花青素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和水果5.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草木皆兵B.火烧赤壁C.凿壁偷光D.破镜重圆6.下列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 B.水的净化C.探究水的组成 D.蒸发结晶7.科学、严谨的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 B.氧 C.铁 D.铝9.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下列有关图像表示正确的是A. B.C. D.10.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下列情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彩旗飘扬B.礼炮轰鸣C.歌声嘹亮D.气球升空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是由氧元素构成的B.甲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g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微粒个数比为2:312.用“捕捉”的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醇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CH4O+H2OC.反应前分子种类有两种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③实验C中现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1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_____;②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如用装置B与D的组合来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4)用装置E可以收集Cl2、NH3、H2、CH4等气体中的_____。(5)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先_____,再加水至仪器①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15.小明和小白都用下面的这套装置做实验,A中所加的药品不同,C中所加药品相同,B中都放一个燃着的蜡烛,敞口时蜡烛能持续燃烧。(1)小明在分液漏斗、锥形瓶和C中分别加了药品,并使之混合,再盖上B的塞子,连接成如图所示,发现B中的蜡烛熄灭,C中的溶液变浑浊,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小白也在分液漏斗、锥形瓶和C中分别加了药品,并使之混合,再盖上B的塞子,连接成如图所示,发现B中的蜡烛燃烧的更旺,C中的溶液也变浑浊,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小白说C中的现象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16.小宁同学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如图所示,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观察到的现象是:(1)
__________;(2)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鸡蛋壳里主要含有__________
两种元素,并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35
8.7
8.05
7.4
6.75
6.75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下同)(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8.人体缺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C12H22O14Zn)口服液来补锌。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现有两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共含葡萄糖酸锌91mg,则这两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共_____mg。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2.96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2C60”的含义是2个C60分子,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符号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通常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微粒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微粒数目。2、D【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选项A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选项B错误;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选项C错误;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3、D【分析】依题目可知,FeSO4溶液主要通过三个化学反应制得铁黑画料Fe3O4,根据这三个反应过程分析,选择正确说法。【详解】A、制备的过程中Fe的化合价和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B、洗涤的目的为了除去生成的Na2SO4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C、设理论上Fe(OH)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X。所以,理论上Fe(OH)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4.8g,不符合题意;D、设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FeSO4和Fe3O4中含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g,符合题意。故选D。4、B【详解】A、花青素的化学式C15H11O6,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共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7,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故B不正确;C、花青素的化学式C15H11O6,每个花青素分子由个原子构成,故C正确;D、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青少年应多吃蔬菜和水果,故D正确。故选B。5、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草木皆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凿壁偷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破镜重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6、C【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思路进行解析。【详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则,集气瓶中装满水,制得的氧气进入集气瓶把水压出,直至集气瓶充满氧气,该过程中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水的净化是利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过滤效果逐级增强的原理,将水中不溶性杂质与水分离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探究水的组成时,将水通电,水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D、蒸发结晶是将溶液中的溶剂一般为水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将溶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7、D【详解】A、均一、稳定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错误;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此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分子能再分,故错误;D、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可以知道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正确。故选D。8、B【解析】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9、C【详解】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后,过氧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减少,氧气和水增多,等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质量就不会再变;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那么试管中水的质量是以原本具有的水量为起始,随着反应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氧气则从0起始增加至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故选C。10、B【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彩旗飘扬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礼炮轰鸣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C、歌声嘹亮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气球升空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C【详解】A.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乙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氧分子构成,选项错误;B.甲物质(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12=28,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不写出来,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选项正确;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微粒个数比为2:1,反应后与反应前相同的分子是剩余的反应物的分子,与反应无关,选项错误。故选C。12、C【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来看,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取甲醇。【详解】A、从甲醇中碳、氢、氧的质量比12:4:16分析,氢质量占的比例最小,所以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B、没有配平方程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有二氧化碳分子和氢气分子,分子种类有两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H2(或氢气)调节气压(或反冲压力)12.5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先变大后变瘪①⑤⑥【解析】(1)A实验中a管中气体较多为氢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H2(或氢气);;(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或反冲压力),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设这个实验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至少为x,根据题意有:(x+50mL)×=x,x=12.5mL;故填:调节气压(或反冲压力);12.5;(3)C中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5)在实验2中,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先变大,后变瘪;因为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空气的体积膨胀,因此气球变大,当空气冷却至室温后,气球变瘪。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正确;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五分之一,故错误;③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④实验D中的热水起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故错误;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正确;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正确;故填:先变大后变瘪;①⑤⑥。14、长颈漏斗集气瓶AF2KClO32KCl+3O2↑2H2O22H2O+O2↑)NH3、H2、CH4用止水夹夹住导管水柱高度不变【详解】(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选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装置F收集较为纯净,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F;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3)装置B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与D组合制取O2,选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4)装置E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NH3、H2、CH4等,Cl2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5)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先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再加水至仪器①(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水柱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点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根据生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和水反应考虑能否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还可以根据气体和空气密度的比较以及是否和空气中的各成分反应,判断能否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非常接近则不适宜采用排空气法,在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密度比空气大的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5、CO2+Ca(OH)2=CaCO3↓+H2O2H2O22H2O+O2↑O2和石灰水中都不含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元素只能来自蜡烛中【详解】(1)B中的蜡烛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是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C中的溶液变混浊,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能使蜡烛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氧气,说明A中反应产生的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为A中产生的是氧气,而C中的石灰水变混浊,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即二氧化碳来自于B中蜡烛的燃烧,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则,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16、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的石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平面设计专员岗位劳动合同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办公文件消毒与消毒剂供应合同
- 2025年度办公室移动空调租赁及智能化节能服务合同样本
- 行业领先物流配送方案
- 企业借给个人借款合同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专用条款
- 委托平面设计合同
- 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方案
-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试卷A
- 产品研发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上半年重庆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招聘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阀拆除与回装方案
- 文献检索教案
- 八年级上册英语阅读还原50题-含答案
- 网优案例汇总
- 仓库每日检查记录表仓库每日检查内容及每日巡查事项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矮小症诊治指南
- GB 10665-1997碳化钙(电石)
- 《克雷洛夫寓言》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重点内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