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_第1页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_第2页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_第3页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_第4页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针灸效应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因此,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第2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重点、难点提示:1.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2.针灸的整体调节作用3.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4.针灸的自限调节作用5.针灸时效过程6.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7.腧穴功能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8.人体节律与针灸施治时间对针灸效应的影响9.针灸刺激参数对针灸效应的影响10.不同针具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第3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特点

针灸作用是指针灸刺激对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体内引起的反应。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针灸效应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针灸作用是调节作用,并具有以下特点。

第4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双向调节

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指针灸穴位能产生兴奋或抑制双重效应。当适宜的针灸刺激作用于机体,其效应总是使偏离正常生理状态的生理生化功能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即在机体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功能状态亢进时又可使之降低,但对正常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表6-1)。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针灸疗法无毒副反应的根本原因。

第5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表6-1针灸双向调节效应生理量病理状态针灸效应心率心动过速减慢心率心动过缓增加心率胃运动胃动过速胃运动减慢胃动过缓胃运动加快肠运动肠运动亢进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增强膀胱张力紧张性膀胱膀胱张力下降弛缓性膀胱膀胱张力增加血糖高血糖血糖下降低血糖血糖升高血压高血压血压下降低血压血压升高眼压高眼压眼压下降低眼压眼压升高皮层兴奋性嗜睡皮层兴奋性升高失眠皮层兴奋性下降第6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整体调节

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穴位可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图6-1a);二是指针灸对某一器官功能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该器官所属系统甚至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调节而实现的(图6-1b)。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各器官功能几乎均能发挥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是针灸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基本原因。

第7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1a.针刺麻醉

产生镇痛效应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术中对生理功能的干扰调节免疫,促进术后恢复

针灸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

调整胃肠动力调整胃酸分泌保护胃肠粘膜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2b.第8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品质调节

针灸的品质调节特点是指针灸具有提高体内各调节系统品质(调节系统品质是量度调节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一个参量),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以维持各生理生化参量稳定的作用。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维持内环境各生理生化参量相对稳定的复杂调节系统,主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能对各种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干扰作出主动的调节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定。针灸正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这些调节系统,调动体内固有的调节潜力,提高其调节品质,增强其调节能力,从而产生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和自限调节效应,使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恢复正常。从针灸刺激到针灸效应,两者不是直接联系,其中由体内各种调节系统介导(图6-2)。

第9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6-3针灸整体调节示意图针灸刺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针灸效应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自限性调节系统第10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针灸的这一品质调节作用揭示了针灸对偏离正常态的紊乱生理功能呈现双向调节效应,而对正常态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答案:即针灸对正常态生理功能无影响,并不是对正常态机体功能无作用。无论对机体正常态或病理态,针灸都提高了体内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增强了调节能力,但对不同机体状态表现不同。对病理态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治病作用),而对正常态呈现防病保健作用,表现为对随后受到的干扰因素(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偏离度显著减少。经常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防病能力就是针灸品质调节作用的体现。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可以从以下实验中说明:

第11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应用控制理论中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对针刺影响狗的血压调节系统品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改善血压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使外界干扰引起的血压波动很快被消除,血压振荡能较快消失。这一结果也很好地说明了针麻手术中的血压能够比药麻维持更平稳的现象。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是针灸防病保健作用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是一块待开垦的新领域,对中医中药学科研究也有启发作用。

第12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自限调节

针灸的自限性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只能在生理调节范围内发挥作用;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必须依赖于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潜在的机能储备。因为针灸治病的机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这在本质上就是生理调节,这就决定了针灸作用具有以上的自限性。如针刺麻醉中的镇痛不全,这是针刺镇痛的固有“本性”。又如对某些机能衰竭或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损害,或某些物质缺乏的病人,针灸就难以奏效。了解针灸调节的自限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针灸的适应症与合理应用针灸疗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对于了解针灸治病的机理,掌握针灸治病的规律,为合理认识和应用针灸疗法、提高针灸疗效、指导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13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针灸时效关系

针灸效应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并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针灸效应与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针灸时效关系。用直角坐标表示针灸时效的关系称为时效曲线,如图6-3所示。了解针灸时效关系对于临床针灸的一次治疗时间长短、二次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疗程时间长短和疗程间隔等的确定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实验研究同样非常重要。第14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6-4针灸时效曲线示意图潜伏期效应期后效应期针灸撤针第15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从图可看出,可将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效应期、后效应期三个阶段。不同的针灸效应,其时效曲线的特征参数可能不同,即各期的持续时间、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但其曲线形态却是一致的,即都呈现这三期的变化。

第16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一、潜伏期:指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灸疗效出现的这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信号在体内进行传导,激发、整合各种功能活动,为针效显现从量上逐渐积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对针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不同性质病理过程也制约着针效显现的速度,因此不同针灸效应的产生有迅速和缓慢之分。潜伏期短的,称为速发型效应,一般以秒、分计算,如针灸对胃肠运动效应的潜伏期仅几分钟,针刺镇痛效应的潜伏期大约20~30分钟;潜伏期长的,称为迟发型效应,一般以数小时、数日等计算,如针刺促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潜伏期约6天。了解某种效应的潜伏期,对于我们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17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二、效应期:指针灸疗效开始出现到停止针灸刺激的这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针灸刺激在体内发挥着最大的调动能力,针灸效应仍在不断积累并维持稳定在一个高水平;一方面,随着针灸刺激的延长,对抗针灸效应的针灸耐受也随着产生和增强。由于针效反应系统和病变性质不同,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针灸效应和个体的针灸耐受机制启动速度和强度不同,针灸耐受效应产生时间和强度不同。在这段时间内,两种相互拮抗的效应互相作用,针灸效应将开始减弱,这就决定了效应期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了解某种效应的效应期长短和开始发生针刺耐受的时间,对于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防止针刺耐受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确定一次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或多次连续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等。

第18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三、后效应期:指从停止针灸刺激到针灸疗效消失的时间间隔。产生这种效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停止了针灸刺激。针刺镇痛有非常显著的后效应。对白陶土、鹿角菜制造的足底炎症模型大鼠电针30分钟,其镇痛后效应可达90分钟之久。针刺镇痛后效应还与针刺间隔时间有关,如采用2Hz的跨皮电刺激大鼠“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同,其针刺镇痛后效应也不同(表6-2)。根据现已揭示的针刺镇痛机制,这种后效应的缓慢变化过程与电针激活了脑内PAG-中缝背核-伏隔核-杏仁核-缰核-PAG正反馈回路有关,使该环路进入循环工作状态,从而使镇痛效应能维持一段时间。了解不同针灸效应的后效应期,对于临床合理制定两次针灸间隔和疗程间隔有重要临床意义。

第19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表6-2针刺间隔时间与针刺镇痛后效应

针刺间隔时间针刺镇痛后效应每2天电针1次,每次30分钟,共5次电针后30分钟镇痛后效应逐渐减弱每4天电针1次,每次30分钟,共5次电针后30分钟镇痛后效应稳定每7天电针1次,每次30分钟,共3次电针后镇痛后效应逐渐增强第20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

由于针灸效应是由体内固有调节系统发挥调节功能所产生,因此在实施针灸疗法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

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针灸刺激参数、时间因素、施术针具等。第21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不同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机体的机能状态主要指机体的病理状态、个体生理特点、心理因素。针灸临床要求辨证施针,就是分析患者机能状态,以便有的放矢,治疗个体化,提高疗效。针灸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机体的机能状态是影响针灸作用的内在因素和决定因素,这种影响表现在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个体生理特点、心理因素,对针灸刺激的反应敏感性和效应方向不同。

第22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1.病理状态与针灸效应

在病理状态即机体功能偏离正常生理状态下,这时针灸具有促进其恢复正常状态的作用。即对亢进的机能状态,针刺呈现的是抑制效应;而对于低下的机能状态,则呈现兴奋效应。临床上针刺内关,对心动过缓者有增加心率的作用,对心动过速者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表6-1、6-3)第23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表5-3不同病理状态的针灸效应

观察指标病理状态针灸方法针灸效应肾脏泌尿功能给家兔注射30%葡萄糖溶液引起多尿状态耳针刺激“肾区”及“膀胱区”抑制肾脏泌尿给家兔注射垂体后叶素引起少尿耳针刺激“肾区”及“膀胱区”增加肾脏泌尿膀胱收缩功能紧张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针刺中极、横骨等穴膀胱内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松弛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针刺中极、横骨等穴膀胱内压上升膀胱收缩功能膀胱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家兔针刺双侧“委中”穴膀胱松弛膀胱处于低紧张状态的家兔针刺双侧“委中”穴膀胱收缩第24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此外,给犬分别注射胰岛素造成低血糖状态和注射肾上腺素造成高血糖状态,在相同穴位施以同样参数的电针,结果使高血糖者血糖降低,而低血糖者血糖升高。图6-5示电针对家兔血糖耐量曲线的影响,比较两图可以看到,在糖负荷后,有血糖水平剧烈升高反应的动物,电针刺激可使其反应削平,在血糖水平上升不剧烈的动物,电针刺激可使其稍有上升。

第25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6-5电针对血糖耐量曲线的影响示意图

对健康成人分别注射溴化钠以抑制中枢神经,注射咖啡因以兴奋中枢神经,结果发现,前者的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后者则上升,此时如针刺内关穴,针后前者上升而后者下降。给健康人分别服用三溴片及咖啡因以改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使机体固有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所升降后,再针刺内关穴,观察对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如图5-5所示,原来吞噬能力增高者针刺使之下降,原来吞噬能力降低者针刺可使之上升。

血糖含量(mmol)血糖含量(mmol)11109875.64.511108.97.86.75.64.500.5123(时间)00.5123(时间)第26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5-5中枢神经功能变化时针刺对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示意图

吞噬提高百分率(﹪)内服三溴片对照组内服三溴片针刺组内服咖啡因对照组内服咖啡因针刺组第27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临床观察表明,针灸疗效还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如表6-4所示。

疾病或针麻术针灸方法针灸效应支气管哮喘针灸表证型有效率高达90﹪,里证型有效率仅为25﹪高血压电针阳虚型血压下降居多,阴虚型血压下降较少遗尿证耳压疗法肺脾气虚型疗效优于下焦虚寒型青光眼手术针麻虚寒型效果最好,虚热型次之,实热型最差行子宫全切除术针麻肾阳虚型患者效果优于肾阴虚型胃大部切除术针麻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效果优于肝气犯胃型甲状腺手术针麻阳虚型效果优于阴虚型第28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2.体生理特点与针灸效应

个体生理特点是指正常机体在接受针灸刺激时,由于其体质、年龄、性别、种族等的不同,对针灸的反应也不同。不同的个体生理特点,即个体差异,是影响针灸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1)不同个体“循经感传”的差异:针灸得气、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针灸取得疗效的三大关键环节,其中循经感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表明,人群中显性感传出现率仅20﹪左右,且其中显著程度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循经感传出现与否及感传显著程度又是决定针效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2)不同个体针麻效果差异。如对15例双侧青光眼患者的先后两次虹膜嵌入巩膜术中,将影响针麻效果的各种因素作了同体对照观察,发现个体差异对针麻效果影响大于穴位和刺激方法的作用(表6-5)。针麻效果术前预测研究表明,凡耐痛阈高的个体、皮肤对电刺激敏感性较差的个体以及耐针(即对针刺耐受性强)的个体,针麻效果较好。

第29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表5-5不同类型受试者针麻效果比较

(3)不同个体电针镇痛的效应差异。对168例大鼠用100HZ电针进行30分钟的电刺激,按痛阈升高百分数分组,应用聚类分析法处理,分出电针镇痛高效大鼠(78只)与低效大鼠(90只)。其中53只大鼠在相隔24-48小时后,再电针一次,针效的优劣有较好的重复性。进一步研究显示,针效优劣与其中枢释放CCK-8的量有关。低效鼠CCK-8神经元对电针反应快,释放量大;而高效鼠CCK-8神经元对电针反应慢,释放量小。

个体生理特点类型

针麻效果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均不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37.0%副交感神经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28.6%交感神经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16.0%混合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9.0%第30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3.心理因素与针灸作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功能、病理反应均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人发怒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运动减弱、瞳孔扩大、RBC增多、血糖增高、呼吸加深加快、肌紧张、肌肉运动增强;人紧张时,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分泌增加。现代心理生物学研究表明,作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轴心的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系统是心理因素影响躯体生理病理过程的解剖学基础。此外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针灸是通过激发机体固有的生理调节系统功能,产生针灸调整效应,因此针灸效应也必然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图6-7)。

心里状态针灸刺激生理调节系统功能针灸效应第31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1)情绪对针灸效应的影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心理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属于心理现象之一。实验证明:情绪紧张者进入手术室后,血浆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升高,在针麻手术中痛反应大,如血压、脉搏、皮肤电波动等生理指标变化大;皱眉、呻吟、呼叫等情绪反应强烈,针麻效果较差。相反,情绪安定时,循经感传显著程度可以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也较稳定,因而针灸效应大为提高。所以通过控制情绪,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针灸效应。在临床上,有的患者虽明确地诉痛,但并不带有烦躁不安等强烈情绪色彩,此类患者的针刺镇痛效果较好。(2)暗示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采用安慰针加语言引导并结合示波器显示针刺刺激波形的暗示方法,观察对照针刺、暗示、针刺结合暗示各组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暗示组镇痛效果最好,针刺组次之,暗示组再次之。说明暗示对针灸效应有一定的影响。(3)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影响的地位:在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影响的认识上,必须纠正两种片面的看法。一是认为针灸疗效主要是心理作用,这已被大量临床事实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所否认;另一种则认为在针灸治病中,心理因素是无足轻重的,因而不注重控制患者情绪和调动患者积极性,也是不正确的。事实上,针灸效应主要是一个生理过程,而心理状态与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心理因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正确认识心理因素在影响针灸效应方面的作用,并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利用,无疑可以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第32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4.得气与针灸效应的差异

得气是指针刺人体腧穴后,受针者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的主观感觉和施针者手下的沉紧感。得气是体内自身调节能力被激发的一种外在体现,是外部针灸刺激与机体反应性的综合表现。得气与否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及针灸效应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得气的产生是衡量针刺穴位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志,也是预测能否取得针效的一个临床标志。得气与否及得气感的强弱常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并可据此初步判断患者体质强弱,疾病的轻重及预后。例如临床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针感显著者,患肢肌力可提高1~2级;无针感或针感差者,患肢肌力提高不明显。在600多人次的实验中,逐一分析了29个针麻常用穴位得气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得气感较强的穴位,其镇痛效果较明显;得气感较弱的穴位,镇痛效果较差。若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封闭穴位,使得气感不明显或缺失时,针刺镇痛效果则明显减弱。但是得气并不是获得针灸效应的绝对标准。如:对9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测中,针刺内关穴后,得气与否对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有些针法的酸、麻、胀、重得气感不明显,如浮针、腕踝针,而针灸疗效却较好。因此正确认识得气,在临床上一方面要求施术者提高针刺操作技术,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应具体针法具体分析,不可盲目追求酸、麻、胀、重的得气感。第33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范围和强度上存在程度差异。由于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相对敏感的“靶”器官系统,刺激某一穴位通常只对它的“靶”器官系统发生较明显影响,故表现出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包括穴位与非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不同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和不同穴位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第34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1.穴位与非穴位差异: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首先表现为穴位与非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临床和实验均证明,针灸穴位作用明显,针灸非穴位大多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1)针刺促白细胞吞噬能力(表6-6)

观察指标针刺部位针灸效应针刺前针刺后白细胞吞噬指数足三里穴1.743.67非穴位点1.621.50吞噬能力足三里穴48.16﹪71.25﹪非穴位点49.44﹪47.11﹪第35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2)针灸调节膀胱内压(表6-7)

观察指标观察对象针刺部位针灸效应膀胱内压给猫膀胱内充以等渗温氯化钠溶液50ml后针刺“次髎”穴膀胱内压升高针刺非穴位点(“次髎”穴向旁开1㎝处)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膀胱内压及下丘脑后部和延髓网状结构单位放电家兔针刺“膀胱俞”穴膀胱收缩;使下丘脑后部和延髓网状结构兴奋型单位放电增加,抑制型单位放电减少。针1011次膀胱内压升高有效率达97.82﹪针刺非穴区针刺非穴对照组1011次,膀胱内压升高有效率仅1.50﹪。第36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3)针刺提高痛阈采用辐射热刺激家兔鼻部引起甩头反应作为痛反应的时间阈值,手法捻针针刺“合谷”穴和非穴区,结果表明针刺动物“合谷”穴与非穴点镇痛效应有明显不同(图6-8)。

上述结果表明,针灸穴位所引起的效应比针灸非穴位明显而持久,所以要提高疗效,应注意取准穴位。

痛反应时(秒)24201612842对照无穴区合谷留针出针时间无穴区进针合谷进针出针第37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2.不同穴位的效应差异

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较敏感“靶”器官系统。刺激某一穴位通常只对它的“靶”器官系统发生较明显影响。一般来说,穴位针刺效应与其所属经脉的络属规律有一定对应关系,本经穴位对其所属脏腑器官的影响较异经明显,即所谓“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表6-8、表6-9)。

病理状态观察指标取穴针灸效应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于大鼠踝关节周围组织,造成类似急性关节炎的局部红、肿、热(皮温升高)、痛(对机械刺激敏感)的模型电针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电刺激诱发放电的抑制病变局部取穴的“太溪”和“商丘”针效最好邻近取穴的“昆仑”、“丘墟”、“绝骨”和循经取穴的“阴陵泉”、“阳陵泉”等穴针效较差远道取穴的“外关”、“曲池”等穴没有针效给犬注射毒毛花苷K或G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和心率不齐针刺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和心率不齐效果心包经“内关”穴可使房室传导阻滞和心率不齐完全消失肾经“交信”穴效果较差第38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表6-9针刺“胃俞”等穴位对刺激猫内脏大神经引起皮质诱发电位抑制的影响

穴名神经支配所属节段针刺效应总例数抑制部分抑制不抑制胃俞胸神经T12,L1217028足三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L51217332内关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T1,C6~C8104317陷谷腓浅神经L558013太冲腓浅神经L52406膈俞胸神经T7,T8231116髀关股神经L1,L20235肩部三角肌腋神经C5,C6441826第39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3.穴位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由于穴位的特异性仅具有相对的意义,也就是说,不同穴位的“靶”器官系统常互相重叠。因此,刺激某些不同穴位,可对它们的共同“靶”器官系统发生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而表现为穴位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以油脂灌胃造成小鼠减弱的胃肠推进运动功能,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的单穴、两穴组合、三穴组合共七种情况的针灸效应,结果见表6-10。穴位之间的这种协同或拮抗作用,提示我们在配穴处方时须注意穴位的主治功能,合理取穴、配穴,增强针灸疗效。

分组针刺取穴针灸效应单穴组单刺三个穴位的任何一个穴位均不能改善已减弱的小鼠胃肠推进功能两穴组同时针刺“内关”与“脾俞”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呈现穴位协同效应三穴组同时针刺“内关”、“足三里”、“脾俞”原来的协同效应被“足三里”穴所拮抗第40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不同针灸参数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针灸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其治疗效应必然与它的刺激量密切相关,针灸刺激量可用刺激参数来描述。不同的针灸刺激参数刺激穴位后,针下的多种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引起多类不同的传入冲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

1.不同针刺参数与针灸效应(1)针刺术式不同,诱发皮神经和肌神经中传入冲动纤维类别不同(表6-11)。针刺术式可引起兴奋的神经类别提插兴奋皮神经中A类纤维的a、β、δ三类纤维,兴奋肌神经Ⅰ、Ⅱ、Ⅲ类纤维,兴奋Ⅳ类纤维的机会约占实验次数的1/2捻转兴奋皮神经中A类纤维的a、β、δ三类纤维和C类纤维,兴奋肌神经Ⅰ、Ⅱ、Ⅲ、Ⅳ类纤维摇针兴奋皮神经中A类纤维的a、β、δ三类纤维,兴奋肌神经Ⅰ、Ⅱ、Ⅲ类纤维,兴奋Ⅳ类纤维的机会约占实验次数的1/2刮针兴奋皮神经中A类纤维的a、β、δ三类纤维弹针兴奋皮神经中A类纤维的a、β、δ三类纤维叩针兴奋皮神经中A类纤维的a、β、δ三类纤维和C类纤维第41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2)针刺术式不同,感受器兴奋发放的编码信息不同。图6-8所示内膝眼穴慢适应感受器(持续压迫感受或不同感受野放电反应可有规律地持续10秒以上,SAR)和时相型感受器(对压迫的反应变化较快,一般只持续数秒钟,PR)对提插捻转、单纯提插、单纯捻转三种不同手法针刺的反应型式,由图可见,提插捻转时SAR的发放频度高峰主要在16,15,8,9,频度谱呈多峰型;PR高峰在1.2;单纯提插时,SAR高峰在4,5,14,频度谱呈双峰型,PR高峰在1.0;单纯捻转的SAR高峰在0,1,2与单纯提插比较高峰明显右移,PR高峰则突出于0。穴位同一感受器或不同感受器对不同针法发放的频度谱表明,不同的针法有不同的编码信息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

第42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30201004030201007060504030201000510152005101520

SARcPR

横坐标示每次针刺的发放数,纵坐标示该发放数出现的频度(﹪)(a)提插捻转手法(b)提插手法(c)捻转手法ba第43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3)提插捻转对内脏器官的影响(表6-12):

观察指标不同术式针灸效应家兔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捻转术式使APD10和APD90(复极至10﹪,90﹪,的时程)延长提插术式使之明显缩短家兔胃运动提插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即频率下降,波幅降低,但两种术式之间存在作用程度上的差别,捻转术式的快捻与慢捻之间在作用程度上也显示出差异捻转脑梗塞患者上下肢肌力恢复及痛阈快速捻转法(230~250转/分)快速捻转组疗效明显优于慢速捻转组和留针不捻转组,后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慢速捻转法(60转/分)仅留针不捻转第44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

针刺的反应始于针下,不同术式的针刺手法产生不同的信息,不同针刺信息到达中枢与效应器官所产生的反应也很可能有所不同。此种相关的关系如能得到进一步深入揭示,那么针刺手法与疗效的关系即可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第45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2.不同灸量与针灸效应

灸法所致的循经感传,当艾炷灸至一定的壮数时,感传方始出现。一般随艾灸壮数的增加,感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速度逐渐加快;针灸效应也多随灸量增加而更显著。但灸量与灸效的关系,并非都是灸量越大灸效越好,在针灸临床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灸量(表6-13)。

观察指标灸量灸效循经感传用底面积6㎜2,高8㎜的艾炷施灸平均19.6壮出现感传,随壮数的增加,感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速度逐渐加快“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艾灸命门穴3壮与羟基脲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艾灸命门穴5壮与羟基脲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促进伤寒杆菌凝集素或溶血素产生2壮作用明显6壮作用较差第46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3.电针参数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电针参数主要指电针仪输出的脉冲强度和脉冲频率参数。(1)不同强度电针效应的差异(表6-14)观察指标电针强度电针效应机制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引起慢性神经性痛模型的热痛阈强刺激20天时才开始恢复可能是此时神经夹伤后,整个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增加。弱刺激即可感受为较强刺激,而强电针刺激则被感受为痛刺激,从而加重原来的疼痛弱刺激第5天开始恢复延桥脑或皮层内5-HT含量6伏电针无论频率是10HZ还是200HZ均可使之升高足够的电针强度是使脑内5-HT升高的重要条件3伏电针无论频率是10HZ还是200HZ均不能使之升高第47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2)不同频率电针的效应差异

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中枢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从而产生不同的电针效应,又称为电针的频率窗效应。如表5-15所示:观察指标对象电针频率针灸效应阿片肽患者2Hz脑啡肽含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100Hz强啡肽含量升高,而脑啡肽含量不变。2Hz与100Hz交替的疏密波脑啡肽和强啡肽两者都升高,并得到较强的镇痛效果。电针耐受效应大鼠对100Hz电针耐受大鼠,再改用2Hz电针镇痛效应再现对2Hz电针耐受大鼠,再改用100Hz电针,能重现镇痛效应纹状体去甲肾上腺素大鼠200Hz、3V或6V含量下降10Hz、3V或6V均不能使之下降、猴操作式条件反射猴2Hz远节段的镇痛效果较好80Hz近节段的镇痛效果较好以c-fos表达作为神经元兴奋的标志大鼠2Hz下丘脑弓状核有较好的响应性100Hz臂旁核有较好的响应性阿片肽基因表达大鼠2Hz在脑内作用广泛,只能促进前脑啡肽原(PPE)的表达,作用大于100HZ电针100Hz在脑内的作用范围较窄,主要促进前强啡肽原(PPD)的表达可卡因渴求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分值(CPP)大鼠100Hz显著抑制CPP2Hz效果不明显吗啡成瘾的CPP重建大鼠2Hz、2/100Hz可完全阻断药物点燃和应激诱发的CPP重建,而且此效应可被纳洛酮阻断100Hz对药物点燃及应激诱发的CPP重建均无影响吗啡戒断的心动过速大鼠15Hz和100Hz显著降低吗啡戒断大鼠的心动过速2Hz没有显著性疗效。第48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49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第50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时间因素主要指生理节律的时辰因素和针灸施治时间的长短。

第51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生理节律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机体所有系统的功能状态都随时间呈节律性变化。在生命系统中任何一种周期性变化过程均呈正弦形式,并且具有振荡周期、相位、振幅和平均水平,其中振荡周期与结构水平有关,相位与各成分的同步相关,振幅的变化是由调节机制的活性决定的。人体生命功能所表现的周期性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为了生存所必须的适应形式之一,是以遗传为基础,受基因、细胞和中枢神经等不同层次的调控。

第52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以生物节律——时间生物学观点指导针灸学的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任何病理变化都伴随相应系统器官节律的变化;机体所有的组织结构水平、功能的节律(时间协调)失常多出现在物质代谢障碍之前,此外在不同时间机体各组织器官对针灸刺激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故针灸作用可利用与生物节律的同步以发挥调节作用,即选择最佳作用时间实现针灸治疗最佳效应具有实际意义。第53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1.正常节律

在正常情况下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特性表现为具有各种不同振幅、一定相位的周期变化的节律过程。在时间性的协调中实现各种生理系统严格有序的参与适应过程,即实现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和状态一定的时间变化规律。如近似昼夜节律、近似月节律、近似年节律等。

第54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2.病理节律

病理节律是指机体疾病时生理功能紊乱呈现的节律。表现为生理节律紊乱、疾病发作、病情变化的节律性。见(表6-16)

第55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表6-16病理节律举例

病理节律类型病理生理状态时辰规律生理节律紊乱正常人胃液PH峰值在16:00左右,PH周期约24小时十二指肠溃疡者胃液PH峰值在19:00左右PH周期约8小时胃癌者胃液PH峰值在8:00左右PH周期约28小时疾病发作节律缺血性心脏病易在清晨发作脑血栓形成常发作于后半夜过敏性哮喘常发作于后半夜细菌性感染发热多在早晨5时至中午12时,9时达到高峰病毒性感染发热出现在14时至24时,晚上22时左右达到高峰病情变化节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晨醒来时最重过敏性鼻炎起床时比中午重精神病春季加重第56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3.生理节律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由于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随其时间节律而变化,在不同时间节律位相点上(即时辰),其机能状态不同,对针灸刺激的敏感性也就不同,因此针灸效应不同,即针灸效应随着机体生物节律变化而变化,不同时辰针灸所产生的效应不同(表6-17)。

第57页,共68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表6-17不同时辰的针灸效应差异观察指标观察对象针刺时辰针灸效应胰淀粉酶分泌功能正常大鼠亥时(正常节律的峰值)促进胰淀粉酶的分泌功能,电针后0~30分钟、30~60分钟的效应尤为明显午时(正常节律的谷值)对胰淀粉酶分泌功能无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