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下列文字是第一位外籍中共党员李敦白回忆录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1945年,看到的是人命如草芥的大量事实……1949年是中国老百姓政治生命的分野,那就是让中国人真正获得了做人的权力。”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2分)以下口号在这些电影图片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3.(2分)2024年4月5日,在广元籍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逝世一周年之际的清明节,某部队通过与广元市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视频连线,向李化武墓碑敬礼并行鞠躬礼,表达对李化武老战士的无限追思与敬仰。下列与李化武老战士一样,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有()①关天培②邓世昌③黄继光④邱少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分)土地改革的完成,山东省共有近300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3436万余亩土地。使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5.(2分)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一五计划期间建造武汉长江大桥 C.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6.(2分)“青食”牌钙奶饼干是很多山东人儿时记忆中“最甜美的回味”。“青食”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设立的青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于()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7.(2分)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写道:(1954年确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8.(2分)词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反映时代特征。下面一组词汇“中共八大”“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2分)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唯物史观。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开国大典②成立手工业合作社③西藏和平解放④平反刘少奇冤案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10.(2分)中共⼗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命11.(2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下列实践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C.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D.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12.(2分)某班同学要以“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新中国篇”为主题制作黑板报,在其中一个板块出现了以下关键信息。据此可知这一板块介绍的杰出历史人物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南方谈话、“一国两制”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袁隆平13.(2分)下表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时间(年)198019972002200620102017生产总值(单位:亿元)2.7129729705814977322490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14.(2分)20多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A.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C.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15.(2分)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下列A、B、C、D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全部符合主题的小组是()A.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小岗村的故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 C.“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香港回归》 D.改革开放图片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16.(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17.(2分)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得益于()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18.(2分)某历史小组在进行中国史专题复习时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专题是()A.新中国工业化进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19.(2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的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斗智斗勇” B.“分道扬镳”“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20.(2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如图中第二次高潮的重要原因有()A.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1.(2分)21世纪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参与,在亚洲合作修建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在非洲帮助人民种植绿色超级水稻,在欧洲中欧班列通达200多个城市。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据此可见,新世纪以来我国()A.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22.(2分)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次日,美国一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可见,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发展了通信事业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提高了国际地位 D.开启了航天旅程23.(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道:“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坚持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4.(2分)历史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下列这组图片共同见证了我国()A.国防实力显著增强 B.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C.祖国统一民心所向 D.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5.(2分)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出()A.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 D.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二、非选择题,共50分。(答题注意格式要规范: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26.(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材料二:图一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志愿军图二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图三人民声讨美国侵略罪行的示威游行图四贺龙率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并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27.(12分)商河县某中学举办“时代楷模•榜样力量”主题演讲活动,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人物吧。材料一:1952年,鞍钢工人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零件的特殊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工具,提高工效24倍。随后他相继革新7种工具,成为全厂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王崇伦运用他的发明连连取得新突破,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1953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摘编自刘志强《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根据材料一回答,王崇伦“创造奇迹”的时代背景有哪些?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材料二:焦裕禄王进喜袁隆平屠呦呦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位模范人物,撰写一段颁奖词。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中的思维导图,简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材料二:乔冠华开怀大笑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2)20世纪70年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根据材料二说出这一时期两件外交上的大事。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9.(10分)新中国成立后,在许多领域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③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④1984年国庆35周年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⑤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请回答:从材料中选取两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或示意图(写出序号),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下列文字是第一位外籍中共党员李敦白回忆录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1945年,看到的是人命如草芥的大量事实……1949年是中国老百姓政治生命的分野,那就是让中国人真正获得了做人的权力。”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识记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解答】A.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A符合题意。B.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C.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排除C。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2.(2分)以下口号在这些电影图片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掌握抗美援朝的目的。【解答】根据图片《英雄儿女》《跨过鸭绿江》,结合所学知识,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所以最有可能出现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项正确;“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现的是毛泽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排除B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八一宣言》中提出,表达停止内战,共同抗击日本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3.(2分)2024年4月5日,在广元籍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逝世一周年之际的清明节,某部队通过与广元市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视频连线,向李化武墓碑敬礼并行鞠躬礼,表达对李化武老战士的无限追思与敬仰。下列与李化武老战士一样,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有()①关天培②邓世昌③黄继光④邱少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1952年10月,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在虎门抗击英军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含有①的A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2分)土地改革的完成,山东省共有近300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3436万余亩土地。使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识记土地改革相关知识。【解答】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而实施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影响,D是正确的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性质,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土地改革相关知识。5.(2分)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一五计划期间建造武汉长江大桥 C.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结论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方法。【解答】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排除;选项D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看法,说明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属于历史结论,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结论的相关史实。6.(2分)“青食”牌钙奶饼干是很多山东人儿时记忆中“最甜美的回味”。“青食”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设立的青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于()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时期是1950﹣1952年,排除A;“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排除C;“一五”计划时期是1953﹣1957年,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背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最早可能出现于三大改造时期。7.(2分)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写道:(1954年确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分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解答】据材料“(1954年确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时间是1954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正确;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初步确立。当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确立的时间都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的时候。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1949年确立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B项错误;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的隆重举行,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标志。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注意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8.(2分)词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反映时代特征。下面一组词汇“中共八大”“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知识的掌握;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大炼钢铁”反映的是大跃进,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所犯的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A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9.(2分)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唯物史观。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开国大典②成立手工业合作社③西藏和平解放④平反刘少奇冤案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国大典、成立手工业合作社、西藏和平解放、平反刘少奇冤案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进行是在1949年10月1日,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出现是在1953——1956年年底前;平反刘少奇冤假错案是在1980年。故①③②④排序正确,A项正确;BCD三项排序错误,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国大典、成立手工业合作社、西藏和平解放、平反刘少奇冤案的相关史实。10.(2分)中共⼗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相关知识点。11.(2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下列实践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C.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D.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分析】该题考查实现祖国统一的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运用等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根据材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B项正确;深圳经济特区实行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不是一国两制,排除A项;内蒙古自治区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是有限的自治权,排除C项;上海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标志,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祖国统一的内容。12.(2分)某班同学要以“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新中国篇”为主题制作黑板报,在其中一个板块出现了以下关键信息。据此可知这一板块介绍的杰出历史人物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南方谈话、“一国两制”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袁隆平【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所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2年他发表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解决台湾问题,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C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但是不符合材料的特征,排除A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但是不符合材料的特征,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但是不符合材料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2分)下表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时间(年)198019972002200620102017生产总值(单位:亿元)2.7129729705814977322490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与经济特区的设置。需要掌握对外开放的意义。【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深圳是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B符合题意;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主要源于经济特区的设置,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不符,排除A;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置带来的影响,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排除C;出现题干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置,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不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与经济特区的设置。14.(2分)20多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A.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C.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据题干“20多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2001年”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那一声槌响”指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选项C符合题意;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2015年;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是在1990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是在1992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15.(2分)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下列A、B、C、D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全部符合主题的小组是()A.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小岗村的故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 C.“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香港回归》 D.改革开放图片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素材无关,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1950年,影片《长津湖》反映的是1950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素材无关,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文革”期间逝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素材无关,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改革开放图片集、《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都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素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17.(2分)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得益于()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图片。【解答】根据图示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与民族区域自治这一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B符合题意,AC与题干图示无关,排除;D为我国在港澳台实行的方针,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8.(2分)某历史小组在进行中国史专题复习时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专题是()A.新中国工业化进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强军之路,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图中“核潜艇、歼—20战机、地空导弹演习中”等涉及我国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新式武器装备和军事作战水平,这些都是我国科技强军的产物,构筑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体现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C项正确;图中内容没有涉及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核潜艇、歼—20战机、地空导弹演习中”展示的是军事武器的发展,与中国的外交无关,比如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排除B项;材料内容“核潜艇、歼—20战机、地空导弹演习中”展示的是军事武器的发展,没有涉及社会生活的内容,比如衣食住行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强军之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2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的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斗智斗勇” B.“分道扬镳”“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分析】本题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解答】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建国初期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是在新的基础上与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播种友谊”是指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广结友谊之树,和许多国家建交,“斗智斗勇”是指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较量,故A项正确;“再次较量”是指1964年﹣1973年的抗美援越,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排除B项;“跨洋握手”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排除CD项。故选:A。【点评】掌握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记忆能力。20.(2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如图中第二次高潮的重要原因有()A.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识记中美建交相关知识。【解答】A.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1949年,排除A项。C.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972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近20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C项正确。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1953年,排除B项。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中美建交相关知识。21.(2分)21世纪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参与,在亚洲合作修建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在非洲帮助人民种植绿色超级水稻,在欧洲中欧班列通达200多个城市。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据此可见,新世纪以来我国()A.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在世界中的担当和责任等内容,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准确分析。【解答】据题干“21世纪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参与,在亚洲合作修建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在非洲帮助人民种植绿色超级水稻,在欧洲中欧班列通达200多个城市。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履行大国责任担当,援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全球发展,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不仅仅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仅涉及周边国家,还包括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合作与发展倡议,并非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C项。故选:D。【点评】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担当和责任的相关内容。22.(2分)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次日,美国一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可见,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发展了通信事业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提高了国际地位 D.开启了航天旅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题干“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可知,中国在核武器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影响,与通信事业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打破了西方国际的核威胁,维护了世界和平,但题干体现的是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开启了航天旅程的是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3.(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道:“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坚持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内容的相关史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解答】据材料“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并结合所学,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九二共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九二共识”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九二共识”提出的背景、内容与影响。24.(2分)历史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下列这组图片共同见证了我国()A.国防实力显著增强 B.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C.祖国统一民心所向 D.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分析】本题考查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宫一号”是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香港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辽宁舰”则是我国国防方面取得的成就,它们都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辽宁舰”可以见证我国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其它两项不能,排除A项;“香港回归”和科技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反映了祖国统一的内容,但是其它两项不能,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2分)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出()A.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 D.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可知,这说明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排除;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二、非选择题,共50分。(答题注意格式要规范: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26.(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材料二:图一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志愿军图二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图三人民声讨美国侵略罪行的示威游行图四贺龙率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并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1)形势: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可知,这体现出,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美国孤立中国。(2)方式、作用: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1可知,这体现的是,青年学生参军;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2可知,这体现的是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3可知,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游行示威;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4可知,这体现的是,军队组织慰问团。根据所学可知,这些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鼓舞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士气,坚定了部队的战斗意志。故答案为:(1)形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美国孤立中国。(2)方式:青年学生参军;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人民群众游行示威;军队组织慰问团。作用: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鼓舞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士气,坚定了部队的战斗意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12分)商河县某中学举办“时代楷模•榜样力量”主题演讲活动,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人物吧。材料一:1952年,鞍钢工人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零件的特殊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工具,提高工效24倍。随后他相继革新7种工具,成为全厂著名的技术革新能手。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王崇伦运用他的发明连连取得新突破,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1953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摘编自刘志强《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根据材料一回答,王崇伦“创造奇迹”的时代背景有哪些?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材料二:焦裕禄王进喜袁隆平屠呦呦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位模范人物,撰写一段颁奖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解答】(1)时代背景:由材料“1952年,鞍钢工人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零件的特殊任务”,可知时代背景之一是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材料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可知另一个时代背景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原因:由材料“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工具一随后他相继革新7种工具“可得出,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由材料“提高工效24倍,王崇伦运用他的发明连连取得新突破,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可得出技术革新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位模范人物,介绍他的感人事迹即可。如选择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关心群众,带领群众治理自然灾害,焦裕禄精神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选择王进喜: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打出了大庆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他留下了“铁人精神”。如选择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应用和推广,体现了勇于实践和创新,造福人类等精神。如选择屠呦呦:潜心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勇于创新。故答案为:(1)时代背景:抗美援朝战争;一五计划等。原因:勇于创新的精神;技术革新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颁奖词: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是广大干部的好榜样。王进喜: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打出了大庆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留下了“铁人精神”。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潜心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勇于创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中的思维导图,简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材料二:乔冠华开怀大笑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2)20世纪70年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根据材料二说出这一时期两件外交上的大事。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20世纪70年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一时期外交上的大事有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答案为:(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相关史实。29.(10分)新中国成立后,在许多领域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③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④1984年国庆35周年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⑤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请回答:从材料中选取两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或示意图(写出序号),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