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阶段性评价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命题范围:第1单元—第4单元(加必读课外阅读内容)】(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三月的春风,如丝如缕(lǒu),轻轻拂过大地,吹绿了田间的嫩苗,也拉开了农耕的______。此时,大地从沉睡中苏醒,万物开始复苏,一幅生机盎然的农耕画卷(juàn)正徐徐展开。清晨,为防止不错过最佳的播种时机,农人们在太阳尚未升起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起早贪黑,披星带月,穿梭在田间小路。他们的脚步虽匆匆,却坚定有力,仿佛每一步都______在希望的田野上。田野里,泥土的气息混合(hé)着青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他们的脸上______着淳朴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敬畏。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农人们不仅种下了庄稼,更种下了希望与梦想。他们用心______着每一寸土地,用爱浇灌着每一颗种子。他们期待着秋天的到来,期待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那硕(shuò)果累累的果园。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缕(lǒu) B.卷(juàn) C.合(hé) D.硕(shuò)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生机盎然 B.披星带月 C.心旷神怡 D.憧憬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序曲踏散发庇护 B.序幕踏洋溢呵护C.序曲踩洋溢呵护 D.序幕踩散发庇护4.对选段中划线病句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成分残缺 B.产生歧义 C.否定不当 D.语序不当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无霸”水电站与三峡、葛洲坝水电站实现联合调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源源不断的“绿电”助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①每年节约标准煤约9045万吨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840万吨③6座巨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④有效缓解了我国华中、华东地区及川滇粤等省份用电紧张的局面⑤这标志着一条跨越1800多公里的绿色能源长龙已形成A.③④①②⑤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①③④ D.⑤③①②④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诗意中国,源远流长。表情达意,情思飞扬。韩愈笔下的春天,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情景(1)“______,______”(《晚春》)引发诗人强烈的惜时之感。岑参的《逢人京使》中(2)“______,______”以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体现诗人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的情感;巾帼英雄木兰既有(3)“______,______”(《木兰诗》)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也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娇美风姿。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材料一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考中状元,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他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期间,宋恭帝德佑元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在南宋危亡之际,也毅然领兵抗敌,可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禁,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始终保持坚定的民族气节,即使在最终临死之际,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员下跪,最后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材料二白方礼老人,出生于1913年,故于2005年。从1987年开始,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蹬三轮近20年,捐赈了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经计算,他蹬三轮的总里程可以绕地球18圈。而他一直住的是和流浪汉一样的不能遮风挡雨的陋室,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就着白开水。材料三中国精神内涵图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2分)______8.根据材料三“中国精神内涵图”的内容,说说什么是“中国精神”?(2分)______(二)名著阅读(4分)9.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选段一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选段二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1)结合原著内容,说说选段一中的“他”为什么觉得“二十七”可怕?(2分)______(2)根据选段二的内容对“他”作简要评价。(2分)______(三)临写与鉴赏(4分)10.请仔细观察下面字帖中的字,从中挑选12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米字格内。(2分)11.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的,其字形“左右分展”,笔画讲究“蚕头燕尾”,代表作品《曹全碑》。下列书法作品中符合以上特征的一幅是()(2分)A. B. C. D.三、阅读(12—24题,共3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4分)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表现了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13.“明月”是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本诗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明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有龙则灵 灵: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_(3)间有意欲起 间:______ (4)乃引客就观之 乃:______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______16.你怎样理解【甲】文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联系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______17.【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各自的“室”,但表达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2分)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7分)回家的花朵李雪峰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雾气的田塍上,印满纷乱的牛羊蹄印的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②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块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丛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也就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一两朵黄茸茸的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④它们是到城市来寻找它们的亲戚的。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⑥它们和许多的人一样,从乡村来却再也回不到那弥漫着泥土腥香气息的乡间了。⑦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汽的湿漉漉的蒲公英。⑧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沾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⑨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⑩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⑪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又将会在河畔、在山间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⑫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片土。不管岁月多么苍凉,不管脚步多么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沉重,但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片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一声苍老的呼唤里……(选自《散文百家》,有改动)18.文章以并不起眼的蒲公英作为情感的载体,请简述蒲公英有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1分)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儿时的我在老海棠树的“躺椅”里尽情享受着快乐时光,奶奶对调皮的我不时送来关心。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带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⑧……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选自史铁生《老海棠树》有删改2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关于奶奶做的事情。(2分)树下唤孙,送饭→①______→补花,洗菜→扫院子→②______2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1)请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我记得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⑦段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结尾说奶奶形象成了作者“永生的痛悔”,请结合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亲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40分)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题目一: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题目二:奔跑在春天里要求:(1)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1.A解析:缕(lǔ)2.B解析:披星戴月3.B4.C5.D6.(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神龙钟泪不干。(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二、综合性学习(一)学习与探究7.“爱国主义”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深厚情感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当国家处于危亡之际,就应该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危和民族的未来奋斗不息;无论自己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以天下苍生为念,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8.中国精神包含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其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二)名著阅读9.(1)虎妞曾对祥子说过,二十七是老头子的生日,你得来一趟给他磕三个头。二十七快到了,所以祥子,感觉非常可怕。(2)好占便宜,麻木潦倒,狡猾,使坏,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三)临写与鉴赏10.略11.B三、阅读(一)12.D13.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明月”寄托了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二)14.(1)神异(2)形体、躯体(3)有时(4)于是、就15.(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变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16.此处引用孔子的话来自比,认为自己是和孔子一样的君子,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以反问句作结,更加突出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