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永善县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昭通市永善县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昭通市永善县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昭通市永善县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昭通市永善县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七年级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他们生活的时代没有文字记载历史,所以想要得到了解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就要靠考古发掘,D项正确。神话传说是世世代代先人口口相传下来的,经过了人们的夸张与神话,不能成为研究原始人类的第一手资料,排除A项;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文字,所以没有能够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史书记载,排除B项;学者推断是后人根据已有资料,对原始人类的生活的推断,是第二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2.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①炎帝部族②蚩尤部族③黄帝部族④尧部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在黄河流域活动者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不断合并,黄帝联合一些部落打败了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符合题意;AB不合题意;尧部落发生黄帝之后,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4.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④国家的出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和磨制石器的发展,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国家的出现不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下列传说中的发明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发明文字——仓颉 B.制作音律——伶伦C.养蚕缫丝——嫘祖 D.发明弓箭——隶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仓颉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因此传说中的发明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项是“发明弓箭——隶首”。D项符合题意;仓颉造字,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伶伦制作音律,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黄帝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缧丝,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6.观察下列图示,请你判断横线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选举制 D.禅让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传说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都是贤德之人,受到百姓的爱戴。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同样,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所以横线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禅让制,D项符合题意;A项是西周开始实行,B项从夏朝第二代国王启开始,C项与图示无关。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睛】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示意图信息—尧舜禹,判断历史事件所指—禅让制。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7.下列关于夏朝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者是启 B.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C.建立军队,制定历法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答案】A【解析】【详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军队,制定历法,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8.“烽火戏诸侯”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故事,诸侯们之所以如约前往的原因是()A.想借机见见周王 B.诸侯想去求助周王C.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烽火戏诸侯”与分封制之下,诸侯应该的保卫义务有关,D项正确;ABC项不是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9.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中,象形是造字方法之一,B描绘了羊的形象,是羊字,故符合题意;A是“鸡”字,C是“猪”字,D是“牛”字,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0.某博物馆要举办商王朝的历史文物展览,可以入选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②④正确,C项正确;猪纹陶体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的文物,兵马俑是秦朝时期的文物,①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1.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诸侯国数以百计,到春秋末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初年的诸侯国数以百计,到春秋末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因此材料内容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诸侯国战争的规模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春秋时期的战乱中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春秋时期我国封建制度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12.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D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A;骨耜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排除B;青铜铲集中在夏商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排除C。故选D。13.《三字经》有这样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句子:“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句中的“七雄出”说明中国历史进入()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七雄是指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一时期处入到战国时期,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4.子牧是秦孝公时代的秦国人,该国变法后,子牧最有可能从新法中获利的条件是()①家道殷实,有新垦的良田百亩;②年轻时曾随孝公远征赵国,有战功;③退伍后,在家经营田地,收获颇丰,在地方名声不错;④据说,他有被授为县令的可能。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秦孝公时期是战国时期,此时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得到开垦,因此,子牧有新垦的良田百亩;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他可以随孝公远征赵国,有战功;战争结束后,可以在自家的私田里耕种;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因此,他有机会被授为县令的可能。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点睛】15.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的“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灭掉吴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A项正确;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定都洛阳”是西晋“骤起”的事件,排除B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排除C项;灭掉吴国是在西晋完成统一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A项。16.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嬴政仰幕的这位思想家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符合题意;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A不符合题意;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B不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这一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岭南,秦修建了灵渠,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C项正确;大运河是隋朝修建的,郑国渠在北方,白渠是汉武帝修建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8.钱穆先生认为“在史学里,任何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的用意”主要是A.适应时代变迁 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秦朝统一 D.继承前代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用意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项正确;适应时代变迁是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外在需要,排除A项;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前提是秦朝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继承前代制度与史实不符,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开始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C项正确;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所引发的,并不是农民起义,排除A项;牧野之战是周与商朝的战争,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后期的农民起义,时间比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晚,排除D项;故选C。20.有资料显示:秦朝时期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时,男子出征,女子运输军粮者不绝于道;阿房宫、骊山陵墓总计役使民夫2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0%。此一资料反映了秦朝()A.财政困难 B.农业落后C.刑法严酷 D.赋税、徭役、兵役繁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期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北击匈奴南攻越族时,男子出征,女子运输军粮者不绝于道;阿房宫、骊山陵墓总计役使民夫2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0%,说明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财政困难、农业落后、刑法严酷,排除ABC项。故选D项。21.汉文帝、汉景帝时,经常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还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其意义主要在于()A.重农抑商,保障粮食自足 B.尊崇儒术,加强思想控制C.休养生息,鼓励农民生产 D.慎狱轻刑,减轻人民负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可知,这体现出,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是为了休养生息,C项正确;材料显示重农,没有说抑商,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对农业的政策,不是思想、狱刑,排除BD两项。故选C项。22.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落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岗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出现在()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两晋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因此曹操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出现在东汉末年,B项正确;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开创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与题干所述现象不符,排除A项;曹操并不是三国或两晋时期的历史人物,而且三国或两晋时期都是在东汉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23.“西域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地方政权,“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这说明()A.西域都护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大宛、乌孙已是汉朝的属国C.汉朝已在西域实行行政管理 D.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西域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地方政权”“皆佩汉印绶”可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设置各级官吏,对西域实行行政管理,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丝绸之路的信息,排除A项;大宛、乌孙是汉朝的地方政权,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西域都护”的管理效果,排除D项。故选C项。24.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治未病"指的是还未发生的疾病,主要体现了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视,而根据动物姿态创编的"五禽戏”类似于今天的健身操等强身健体的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B选项中的望闻问切主要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未曾涉及针灸疗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药食同源,用药简易主要指病人用药不应该太过复杂,材料中并无此方面的说明,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25.南北朝时期,石窟雕塑艺术大量涌现,如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这些石窟雕塑作品属于()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实物史料 D.影视图像史料【答案】C【解析】【详解】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影视图像史料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神话,传说、史诗等。影视图像史料包括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南北朝时期,石窟雕塑艺术大量涌现,如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这些石窟雕塑作品属于实物史料。C项正确;石窟雕塑作品属于实物史料,不是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和影视图像史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3)依据材料四中毛泽东的评价,说一说汉武帝在位时西汉进入了怎样的局面?(4)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答案】(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加强了中央集权。(2)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加强了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推恩令的实行。汉武帝即位后,当时的侯国力量还很强大,威胁了中央集权。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根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可知,汉武帝在位时,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小问4详解】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郡县制的实行、推恩令的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都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推进了历史的进步。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曹军兵力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曹军失利。材料二:383年苻坚拼凑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企图灭亡东晋。东晋团结一致,以8万精兵应战,胜利。材料三:见下图图一蔡伦图二《齐民要术》图三王羲之(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哪次战役?(2)阅读两则材料,说出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3)阅读材料二,说出与东晋作战的政权。(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中发明家对文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图二中的著作在中国农学史上的有何地位?图三中的人物被誉为什么?【答案】(1)赤壁之战;淝水之战。(2)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3)前秦(4)贡献:改进造纸术。(写“发明”错误。)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誉为:书圣。【解析】【小问1详解】战役:根据材料一“曹军兵力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曹军失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因此材料一内容体现的是赤壁之战。根据材料二“383年苻坚拼凑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企图灭亡东晋。东晋团结一致,以8万精兵应战,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因此材料二内容体现的是淝水之战。【小问2详解】共同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因此材料一、二所述两次战争共同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小问3详解】政权:根据材料二“383年苻坚拼凑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企图灭亡东晋。东晋团结一致,以8万精兵应战,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小问4详解】贡献:根据材料“蔡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制成了“蔡侯纸”,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地位:根据图二“《齐民要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誉为:根据图三“王羲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一生最突出的成就即书法艺术,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人们的尊崇,有“书圣”之誉。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齐国)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拓跋拔拔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陆贺刘(1)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成就了谁的霸业?(2)材料二所述法令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一项是什么?(3)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的什么改革?(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1)齐桓公(2)取消贵族特权,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3)北魏孝文帝改革;(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解析】【小问1详解】人物:材料一是管仲改革的内容,齐桓公时期,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首霸中原奠定了基础。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小问2详解】措施:材料二所述改革是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法令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一项是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小问3详解】改革: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三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措施,所以相关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小问4详解】认识: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从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上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改革的背景和措施以上看,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本国国情等。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材料二:见下表记述文献出处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子·五蠹》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庄子》材料三: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所讲的“仁”,涵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进而调和社会矛盾。孔子所讲的“仁”,是同“礼”联系在一起,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孔子还是一个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总结了教育规律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对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进行归纳。(3)阅读材料三,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百家争鸣”的局面。(2)墨家:“兼爱”“非攻”;法家:以法治国,赏罚分明;道家:“无为而治”。(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