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FS 005-2023 迁入型黄脊竹蝗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T-YNFS 005-2023 迁入型黄脊竹蝗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T-YNFS 005-2023 迁入型黄脊竹蝗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T-YNFS 005-2023 迁入型黄脊竹蝗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T-YNFS 005-2023 迁入型黄脊竹蝗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66T/YNFS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ControlofMigratoryTypeCeracriskiangsuIT/YNFS005—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鹏、冯丹、冯志伟、李浩然、李灿雯、冯加德。1T/YNFS005—2023迁入型黄脊竹蝗防控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迁入型黄脊竹蝗(以下简称黄脊竹蝗)卵、跳蝻、成虫防控的技术与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境外迁入的黄脊竹蝗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7645-2011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迁入型黄脊竹蝗Immigrant-typeCeracriskiangsu经我国西南边境迁飞入境的黄脊竹蝗。3.2迁飞通道Flightpath迁入型黄脊竹蝗迁飞至我国时的路线。4防控技术4.1卵的防控技术4.1.1产卵地识别在成虫产卵盛期,将地表露出的产卵孔作为产卵地识别特征,做好标记。4.1.2物理防控技术在次年3月底前,结合竹林垦土抚育或挖冬笋等,挖出卵囊集中处理。4.1.3生物防控技术2T/YNFS005—20234.1.3.1天敌捕食在黄脊竹蝗常发迁飞降落地区,在林间空地可套种少量的泡桐Paulowniafortunei等植物,保护利用红头芫菁Epicautaruficeps幼虫捕食蝗卵。4.1.3.2天敌寄生利用飞蝗黑卵蜂Sceliouvarovi通过寄生蝗卵达到防治效果。4.2跳蝻防控技术4.2.1物理防控将粘虫胶带捆绑在黄脊竹蝗产卵地周围的乔木或丛生竹上,缠绕至树高将粘虫胶带捆绑在黄脊竹蝗产卵地周围的乔木或丛生竹上,缠绕至树高50cm处,黏着低龄跳蝻。4.2.2制剂防控4.2.2.11~3龄跳蝻防控4.2.2.1.1制剂选择根据低龄跳蝻(1~3龄)取食禾本科草本的习性,针对低龄跳蝻,选择印楝素、蝗虫微孢子虫、阿维菌素、绿僵菌、白僵菌等制剂进行防控。4.2.2.1.2施药方法使用多用机动喷雾机对产卵地周围的草本进行药剂喷施。4.2.2.1.3用药量a)0.3%印楝素制剂:用量120mL/hm2~150mL/hm2,喷雾。b)1亿孢子虫/ml蝗虫微孢子虫制剂:用量7.5×109个孢子虫/hm2,喷雾。c)1%阿维菌素油剂防治:用量300mL/hm2~450mL/hm2,喷雾。d)100亿孢子/g绿僵菌油悬浮剂防治:用量450ml/hm2,喷雾。e)100亿孢子/ml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用量2250ml/hm2~3000ml/hm2,喷雾。4.2.2.24~5龄跳蝻防控4.2.2.2.1制剂选择黄脊竹蝗跳蝻4龄后开始上竹取食竹叶。可选择灭幼脲、阿维菌素以及灭幼脲和阿维菌素混合喷施4.2.2.2.2施药方法a)喷施:使用多用机动喷雾喷粉机,按顺风方向喷药(风速超过3m/s停止作业选择有利的地形方位,将药液(粉)向上喷施到顶梢。b)施放烟雾剂:使用烟雾机施放烟雾剂,要求风速在1.5m/s以下,时间宜在清晨(自山谷向山脊放烟)或傍晚(自山脊向山谷放烟无风阴天,郁闭度在0.6以上的竹林,整日可以作业,此时气压较低,烟雾能滞留住。3T/YNFS005—2023c)无人机施用:作业时,要求飞行高度不高于竹冠层5m,相对湿度在60%以上,最大风速不超过5m/s,最适喷药气温在24℃~30℃,当气温超过35℃时,或雨天时应暂停作业。4.2.2.2.3用药量a)25%灭幼脉Ⅲ号胶悬剂:用量75mL/hm2~100mL/hm2,喷雾。b)25%灭幼脉Ⅲ号粉剂:用量75g/hm2~100g/hm2,喷粉。c)1%阿维菌素油剂防治:用量300mL/hm2~450mL/hm2,施放烟雾剂。4.2.3灌根施药技术将吡虫啉将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用清水稀释至130mg/L,在黄脊竹蝗喜食的苦竹、毛竹、龙竹等植株根部附近灌入稀释好的药液,再用地膜覆盖地面。4.3成虫防控技术4.3.1阻截防控在黄脊竹蝗迁飞通道及迁飞种群降落区,改造林分,清除竹林,种植阔叶林或针叶林。4.3.2迁飞通道防控技术4.3.2.1助迁胡蜂在黄脊竹蝗迁飞通道,养殖胡蜂(凹纹胡蜂Vespavelutinaauraria、金黄虎头蜂Vespamandarinia)。凹纹胡蜂在迁飞通道每隔20m放置一个蜂箱,设置10个以上胡蜂养殖箱,金黄虎头蜂在迁飞通道每隔5000m放置一个金黄虎头蜂养殖箱,设置2个以上胡蜂养殖箱。4.3.2.2助迁益鸟在黄脊竹蝗迁飞通道,设置鸟巢,招引鸟类,进行防控。4.3.3.3鸟鸣驱蝗在黄脊竹蝗迁飞通道,设置播放设备,通过模拟鸟叫,进行驱蝗防控。4.3.3制剂防控技术4.3.3.1无人机施用选用高氯甲维盐乳剂进行无人机喷防,方法同4.2.2.2.2c)。4.3.3.2引诱法针对不同的竹林结构,参照GB/T27645-2011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的方法,将尿液和杀虫双按比例复配后,置于林间诱杀成虫。4.4防控效果评估4.4.1效果评估时间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防控药剂,确定检查防控效果的时间:——常规化学农药为施药后48h。4T/YNFS005—2023——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及生物制剂一般为施药后10d~15d。若采用校正虫口减退率评价防控效果,为了准确评价防治效果,避免因检查时间太长,跳蝻或成虫扩散转移影响效果评价,一般喷药后第3d开始,每隔3d检查记录1次。4.4.2校正死亡率评估方法高龄跳蝻和成虫移动性较大,应尽量采用校正死亡率评价。防控后,在防控区内套笼(选用100目纱网,做成直径20cm、长45cm的圆筒形纱笼,两头各缝接长20cm纱布供捆扎每笼投放跳蝻或成虫20头,每处理或林业小班挂3笼以上,同时设不喷药的处理为对照。防控后,用笼内跳蝻的校正死亡率作为该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校正死亡率=[(防治区死亡率-对照区死亡率)/(1-对照区死亡率)]x1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