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章节同步教学巩固提高题集综合训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_第1页
生物的进化章节同步教学巩固提高题集综合训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_第2页
生物的进化章节同步教学巩固提高题集综合训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_第3页
生物的进化章节同步教学巩固提高题集综合训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_第4页
生物的进化章节同步教学巩固提高题集综合训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章节同步教学巩固提高精选题集综合训练2025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知识总结一、生物进化的概述生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之一,其核心思想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源于共同祖先的分化和演化。这一理论得到了大量的科学证据的支持,如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等。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化石证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并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2.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为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提供了证据。例如,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胸鳍和蝙蝠的翼手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表明它们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3.胚胎学证据:-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一证据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4.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这些共同点是对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三、生物进化的机制1.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它是指在自然界中,那些具有更好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它们的有利特征在种群中逐渐增多的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物种的适应性特征得到了改善,从而增强了生物的生存能力。2.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通过遗传将亲代的特征传递给子代,同时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新的遗传特征。这些新的遗传特征可能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在自然选择中占据优势。四、生物进化的理论1.拉马克进化学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并且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然而,这一学说存在许多争议和局限性。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并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然而,达尔文的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如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机制等。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它强调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自然选择的作用也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五、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进化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来源,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研究生物进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以及生物在地球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生物进化理论也为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名校习题集:一、单选题:1.下列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青霉素会出现抗药性的细菌是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B.浅色桦尺蛾和黑色桦尺蛾之间协同进化可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C.突变和自然选择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若两个物种能杂交产生后代则说明它们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2.已知甲、乙两种植物可杂交并产生不育子代,但可利用该不育子代来培育新的植物。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戊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植物杂交所产生的子代,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后才可形成丙植物

B.Ⅱ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改变了b与D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在Ⅲ过程中理化因素可诱导基因发生定向改变,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

D.戊植物的基因型与丁植物不同,二者不属于同一种植物3.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②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③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

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⑥萨克斯证明了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A.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4.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C.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友病、猫叫综合征和先天性愚型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大肠杆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6.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C.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7.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8.某县城有20000人,男女比例为1∶1,女性血友病患者有1600人,求人群中一正常女性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A.3/16 B.3/25 C.4/25 D.1/79.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个患者。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这对再婚的夫妇生一个患此病的孩子的概率约为()A.1/25 B.1/50 C.1/102 D.1/62510.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某种使用频率高的氨基酸来说,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B.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C.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依据依次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否产生生殖隔离

D.Aabb(黄皱)×aaBb(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则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1.细胞色素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担任电子转移作用。研究人员分析多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发现,有些部位非常恒定,另一些部位是多变的。下表为各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相同的氨基酸数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名称氨基酸差别生物名称氨基酸差别黑猩猩0响尾蛇14猕猴1金枪鱼21袋鼠10天蚕蛾31豹11小麦35马12粗糙链孢霉43鸡13酵母菌44A.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大

B.细胞色素c中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对应基因中核苷酸对序列相差越大

C.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

D.恒定区域与细胞色素c的功能无关,可变区域对细胞色素c的功能很重要12.经调查在某一种群内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基因型(基因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的基因型频率占4991 B.Aa的基因型频率占42100

C.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 13.为探究阿莫西林(一种抗生素)对连续传代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滤纸片法测定阿莫西林的抑菌效果,图甲、乙、丙分别是大肠杆菌第一、二、三代抑菌圈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阿莫西林溶液不需要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处理

B.扩增培养下一代大肠杆菌时应在上一代培养基的中央挑取菌落

C.培养基1号区域的滤纸片应是用无菌水处理后的滤纸片

D.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出现耐药性14.枯叶蛱蝶属蝴蝶物种丰富,在山地和低海拔的生物热点地区均有分布,是研究山地物种多样性产生机制的理想系统,其中cortex基因是决定叶形拟态多态性的关键基因。叶形拟态翅腹面表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枯叶蛱蝶属蝴蝶叶形拟态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枯叶蛱蝶叶形拟态翅腹面多态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地理隔离是导致枯叶蛱蝶属蝴蝶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枯叶蛱蝶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

15.在甲、乙两瓶中均放入等量的有翅和无翅苍蝇进行培养,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A.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突变

B.甲瓶苍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会产生定向变异

C.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

D.由此实验可推知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16.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

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分。17.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我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已知野生青蒿为二倍体(2n=18),四倍体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回答下列问题:(1)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是__________的结果,该变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生青蒿生长受地域性限制,体内合成的青蒿素极少,科学家考虑采用转基因技术借助酵母菌细胞大量获得青蒿素,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3)为了提高青需素的含量,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二倍体青蒿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该过程主要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4)与二倍体青蒿相比,四倍体青蒿植株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四倍体青蒿细胞在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条____________________。(5)四倍体青蒿与野生青蒿_____________(填“属于”“不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材料一

人们对沉积岩中发现的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开展研究,测量了每个个体背甲的长与宽之比并用S表示。下面甲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情况;下面乙图a、b、c曲线,表示1亿年前、分属三个不同地区的、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化石S值的分布情况。

材料二

华北某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中90%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一些地方抗虫棉的抗性正在逐渐减弱,棉铃虫虫害发生的程度也在逐年加重。调查发现,棉铃虫的种群中对抗虫棉敏感的个体(GG)逐渐减少,对抗虫棉产生抗性的个体(gg)逐渐增多。(1)根据材料一,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证据;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达尔文认为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2)根据材料一中S值的变化情况,在1亿年前的三个不同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___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S值的变化实质反映了________的变化。(3)根据材料二,抗虫棉的种植对于棉铃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作用。如果第一代棉铃虫(在小麦麦田中生长)种群中Gg、gg的个体比例分别为4%和1%,将自由交配后产生的第二代幼虫都集中在抗虫棉田中,则第二代成虫种群中g的基因频率理论上应为________。(4)根据材料二,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在种植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农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5)综合材料一、二,适应具有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掌握其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青霉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A错误;

B.浅色桦尺蛾和黑色桦尺蛾属于同种生物,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B错误;

​​​​​​​C.突变和自然选择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C正确;

D.若两个物种能杂交产生后代,但是后代是不育的,则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2.【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甲植物与乙植物进行杂交,产生的不育子代个体的基因型为bD,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后,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可形成丙植物,基因型为bbDD,A正确;

B.Ⅱ过程基因的位置发生改变,是通过发生染色体片段的易位造成的,B错误;

C.Ⅲ过程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提高基因的突变频率,但不能定向诱导基因的改变,C错误;

D.丁与戊的基因型不同,但二者可能属于同一种植物,D错误。

​​​​​​​故选A。3.【答案】B

【解析】①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进化理论是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没有对照实验,故①错误,

②鲁宾和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了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故②正确。

③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了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③正确。

④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提纯各物质,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故④正确。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是在很多相关知识背景下提出的,没有对照,故⑤错误,

⑥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中一半遮光一半光照,有对照实验,故⑥正确,

​​​​​​​故选B。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解答】

A、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是两个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将杂种幼胚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

C、杂种植株中来自簇毛麦的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C错误;

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因而能产生可育植株,D正确。

故选C。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A.血友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先天愚型是由于人类第21号染色体多出一条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A错误;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抗药性是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的,青霉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使其表现出来,C错误;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来自只有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6.【答案】C

【解析】解:A、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是两个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将杂种幼胚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

C、杂种植株中来自簇毛麦的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C错误;

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因而能产生可育植株,D正确。

故选:C。

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簇毛麦是二倍体,二者杂交形成的是异源三倍体,染色体数目是28条,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应用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共同进化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题目中马齿苋为大象喜爱的植物,而大象的捕食能够促进马齿苋在数量上的繁殖,A正确;

B.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即使分开两者也并未受到影响,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错误;

C.马齿苋属植物生长在酷热干燥的环境中,白天马齿苋气孔关闭主要是避免水分的蒸发,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C正确;

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白天可以利用储存的CO2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分离定律、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分析和计算能力。【解答】由题意可知,血友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由A、a基因控制。某县城有20000人,男女比例为1∶1,女性血友病患者(XaXa)有1600人,占女性的161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6100=410,A的基因频率=610,女性中基因型XAXA的占(610)2=36100,基因型XAXa的占2×610×410=48100故选D。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遗传平衡定律,能根据aa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出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并能据此计算出正常人中Aa的概率,注意准确计算。【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个患者(aa),说明a的频率为1/50,A的频率为49/50,人群中正常个体AA的比例为49/50×49/50,Aa的比例为2×49/50×1/50,因此正常个体中Aa的概率为Aa/(AA+Aa)=2/51。据题意可知,由于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所以该妇女的基因型为Aa,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健康男性是Aa的概率为2/51,则这位妇女再婚后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2/51×1/4=1/102。综上所述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的分子学基础、细胞学基础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多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对于某种使用频率高的氨基酸来说,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A正确;

B.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2倍,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

D.自由组合发生在亲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而不是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题中两个亲本都是单杂合子,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没有体现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1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分子生物学证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表格可知,各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相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则与人的亲缘关系越远;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中有些部位非常恒定,另一些部位是多变的,推测恒定的部分序列对细胞色素c的功能很重要,而多变序列可能与物种有关,据此答题。

【解答】

A.据图可知,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无差别,而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大,A正确;

B.细胞色素c中不同的氨基酸数目越多,则控制其合成的对应基因中核苷酸对序列相差越大,B正确;

C.

细胞色素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担任电子转移作用,不同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有所不同,但都是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的体现,因此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恒定区域与细胞色素c的功能有重要关系,D错误。

故选D。12.【答案】A

【解析】已知某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则A的基因频率=40%+12×60%=70%,a的基因频率=12×60%=30%。

A、由以上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频率=70%×70%=49%,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aa的基因型频率=30%×30%=9%,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49%/(49%+42%)=4991,A正确;

B、Aa的基因型频率占42%/(49%+42%)=4291,B错误;

C、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C错误;

D、a的基因频率=12×4291=2191,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出现进化,13.【答案】B

【解析】A、阿莫西林是一种抗生素,因此阿莫西林溶液不需要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处理,A正确;

B、进行传代培养时,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挑取细菌的原因是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B错误;

C、培养基1号区域的滤纸片应是用无菌水处理后的滤纸片,作为对照组,C正确;

D、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抑菌圈越来越小,说明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出现耐药性,D正确。

故选:B。

由图可知,随着代数增加,抑菌圈越来越小,说明阿莫西林将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选择出来了。

本题主要考查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14.【答案】C

【解析】解:A、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枯树叶)的一种适应,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即枯叶蛱蝶叶形拟态翅腹面多态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协同进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而非地理隔离,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即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枯叶蛱蝶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

故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本题主要考查协同进化、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15.【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拉马克学说、自然选择、现代生物进化论等内容,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相关问题的能力。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现代生物进化论主要观点: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分析可知本题中捕蝇纸对果蝇具有选择作用。

【解析】

A.乙瓶中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瓶内无捕蝇纸,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

C.由题意不能确定有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若有翅是隐性性状,则无翅中也可能含有有翅基因,所以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C正确;

D.由题意不能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D错误。

故选C。1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知的生命起源过程的知识,来分析推导生物代谢类型的进化顺序。

原始地球条件下没有O2,生物体没有叶绿素,所以最早的生物应是厌氧异养型,随着蓝细菌等低等植物的出现,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释放到大气中,以后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出现需氧异养型。

【解答】

原始地球条件下没有O2,生物体没有叶绿素,所以最早的生物应是厌氧异养型。后来,当原始生命逐渐进化为原始藻类(如蓝细菌)后,原始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释放到大气中,生物类型也进化到光能合成自养型。再往后,由于大量光能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大气中的O2越来越多,合成的有机物也越来越多,就逐渐出现了需氧异养型的生物类型。

故选D。17.【答案】(1)基因突变;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