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芦淞区2022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5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王存义共同塑造了北京人复原头像(见下图),他们的主要依据是()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 B.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烧骨C.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2.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3.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A百家姓氏都源自炎帝和黄帝 B.炎帝和黄帝因治理水患得到尊崇C.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完全真实4.距今1万年前后的北京东胡林遗址中发现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谷物加工工具、陶器等文化遗物及比较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包括炭化粟和黍。这些发现可以用于研究()A.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B.贫富分化现象C.早期人类的商品交换 D.私有财产的出现5.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A.使用火 B.水稻栽培 C.青铜器 D.原始陶器6.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所示历史时期是()A.春秋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三国时期7.春秋时期,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先后培养三千弟子。他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B.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C.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D.陈胜、吴广起义在秦军的攻势下失败9.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秦汉时期的部分历史,其中①处应为A.秦朝灭亡 B.西汉建立 C.东汉建立 D.光武中兴10.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时间大事前136年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前134年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前124年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11.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12.某中学开展“图说历史”系列活动,下列组图可以用来说明()A.东汉的强大 B.东汉的灭亡 C.东汉的社会生活 D.东汉的建筑13.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A.《论语》 B.《水经注》 C.《神灭论》 D.《史记》14.下面是汉代某项工艺的流程图,该工艺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制药术 D.制瓷工艺15.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内容纯属虚构,完全不可信B.《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内容来源于真实历史,完全可信C.《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全面反映了真实的历史D.《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为增强趣味性适当进行了文学创作16.《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说明()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北方人民不断南迁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7.“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相关的这次战役是()A.楚汉之争 B.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18.下列图示反映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文明起源 B.社会变革 C.国家统一 D.政权分立19.在“割圆术”的基础上,南北朝的一位科学家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早了一千一百多年。这位科学家是()A.华佗 B.祖冲之 C.顾恺之 D.郦道元20.“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A基督教 B.白莲教 C.佛教 D.道教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且自成一体。材料一: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材料二: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周人的政治权力,抟铸(即铸造)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材料三:材料四:《春秋》推崇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都可以明白,人们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译编自《汉书・董仲舒传》(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中①②处填写完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3)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三所示行政制度开创的朝代名称。说出这一朝代地方制度的名称,并谈谈你对该制度的认识。(4)依据材料四,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你认同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3.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表事件1事件21.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1.迁都洛阳。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提倡学习汉族文化和与汉族通婚,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语。材料二:西晋灭亡后,中原士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被迫搬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时海内大乱,独江东稍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任崇岳《中原移民简史》材料三:我们之所以使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是因为把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看作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益于我们更好的建设和谐经济与和谐社会。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但是,由于受自身能力与知识积累所限,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间关系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科学的,甚至我们也不能保证目前的理解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两者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者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刘光岭《和谐经济理论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出相关历史事件的名称及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晋灭亡后出现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谈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4.“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图1原始农具图2商代青铜铲图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材料二如下表时代国家举措战国秦国在岷江上修建水利工程西汉组织人力开挖水渠,治理黄河曹魏兴修渠堰堤塘,如郑陂、百尺渠、泉州渠等东晋南朝兴修水利工程,如吴兴塘、苍陵塘、长湖等材料三秦以农战并天下,汉承秦制,以重农而富强。秦汉两朝皇帝重视农业,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发展,督促各级官吏以农政为首务,国家重农体制逐渐形成。国家重农体制始于商鞅,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