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1.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原始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二、新石器时代1.概念: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1)分布特点: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主要代表①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②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三、阶段特征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1.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概念阐释母权制与父权制(1)母权制是指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此种制度下,经营农业、饲养家畜和管理家务都以女性为主。世系也以母系计算。(2)父权制是指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男子在经济及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此种制度下,男子所从事的畜牧业和农业在生产生活中逐渐起决定作用,氏族内男子地位上升;对偶制婚姻出现,子女的血统关系由确认生母转为确认生父。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一、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2.五帝时代(1)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2)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3)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二、国家的产生1.初始形态: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朝建立(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2)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夏朝的统治(1)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2)地方: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4.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大败夏兵,把桀放逐到南方,夏朝灭亡。知识点三商和西周一、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2.文字: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3.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4.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二、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政治统治(1)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2)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西周灭亡(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2)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1.特征: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2.表现(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问题释疑1.商朝被称为信史时代的原因信史时代是指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当时社会情况的时代。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所以商朝被称为信史时代。2.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的关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3)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社会逐步为封建社会所取代。概念阐释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因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知识点四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1.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时期(1)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姜姓国君。(2)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3)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二、华夏认同1.概况(1)春秋时期:在中原各国与相邻的戎狄蛮夷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意义: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知识点五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经济发展1.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2.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二、变法运动1.目的:富国强兵。2.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1)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2)主要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政治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3)特点: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4)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问题释疑列国纷争的性质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奴隶主同奴隶主之间为争夺领地展开的战争,是奴隶社会性质;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实现统一而发动的战争,是封建社会性质。概念阐释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以农为本、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秦汉时期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宋元时期“专卖”法乃至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均是重农抑商的表现。知识点六思想文化一、孔子和老子项目孔子老子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核心思想核心观念是“仁”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道”,追求天人合一,其思想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些观点见于《老子》一书项目孔子老子主张教育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二、百家争鸣1.背景(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2)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概况: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3.学派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4.实质: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