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3·吉林长春)欧阳修在修订《新五代史》时,把辽朝归到《四夷附录》中。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宋史》《辽史》《金史》。这一变化表明()A.政权并立使民族矛盾激化B.争夺正统斗争的激烈C.修史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2.(2023·云南鹤庆)辽太宗、圣宗、兴宗统治时期,政府不但下令“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还屡次要求各级官员“劝农桑、教纺绩”;除儒家经典外,《贞观政要》《五代史》等汉文典籍也在这一时期被翻译为契丹文。这些现象表明,契丹统治者()A.重视吸收中原的治理经验B.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C.在东北推广农耕生产方式D.对民族交融态度比较消极3.当蒙古、色目的胜利者在江南歇下马时,纷纷“舍弓马而习诗书”,如戍守建昌(今江西永修)的抄儿赤家庭,本是武将出身,到第三代时“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从此弃武从文,诗礼传家。这反映了元代()A.民族间的嫌隙逐渐消除B.蒙古族的汉化进程完成C.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D.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4.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5.(2023·广东肇庆)宋仁宗时期,地方官员李参为解决兵士缺粮的问题,先贷钱给百姓,待收获粮食后以粮偿贷,史称“青苗钱”,“其后青苗法盖取诸此”。据此可知,青苗钱()A.是王安石变法的延续与发展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D.旨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6.(2023·云南昆明)辽宋夏金近400年的对峙格局中,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叔侄”之和。这反映出该时期()A.民族交融逐步消解民族差异B.正统之争成为战争的根源C.和平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主流D.政权并立中呈现出内聚性7.(2023·山东济南)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太祖朝62.8太宗朝92.3真宗朝122.1仁宗朝231.95A.相权逐渐削弱 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丞相干预朝政 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8.(2023·湖南师大附中)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改革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宋分化事权影响政府的运转效率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9.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不同史籍有不同记载。根据下表,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史籍历史记载(北宋)文莹《续湘山野录》太祖向赵光义嘱托事宜后便就寝,宫人还能听到太祖鼾声。宋太祖鼾声在五鼓天时消失,太祖去世。赵光义在太祖灵前接受继位遗诏。(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召赵光义进宫嘱托事宜。宫人远看赵光义不时离开座位好像有避让行为。不久,太祖用柱斧戳地,大声与晋王说话。次日太祖去世,后来晋王赵光义继位。A.太祖去世前赵光义未入宫B.赵光义蓄意谋杀宋太祖C.赵光义与太祖发生了争执D.赵光义最终成为继位者10.(2023·泉州)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11.(2023·成都)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现钱例1000文1200文(借钱还钱)1200文120斗(借钱还粮)2400文A.加强人身控制 B.放松经济控制C.税收的公平化 D.实物的货币化12.(2024·杭州)辽圣宗曾多次重九登高,“赐群臣菊花酒”,以后相沿不改;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即位后,“遵大汉礼仪以更蕃俗,求中朝典册用仰华风”。这两则史料可以说明()A.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B.民族政权实现礼法结合C.华夏认同浸润国家治理D.中华文化推崇经世致用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宋朝:“积贫积弱”材料“积贫积弱”源自钱穆先生著作《国史大纲》第六编“两宋之部”第三十一章“贫弱的新中央”之“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国史大纲》是历史学家钱穆于1939年6月撰成的一部通史性论著。钱穆指出,“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北宋部分皇帝在位时期财政收支情况统计表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盈余(单位:贯)太宗至道末年22245800岁出余大半真宗天禧五年150850100126775200余24074900仁宗皇祐元年126251964所出无余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16138405131864452不足15726047——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下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看法。(2)钱穆先生为什么对宋朝有“积贫积弱”的评价?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3·吉林长春)欧阳修在修订《新五代史》时,把辽朝归到《四夷附录》中。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宋史》《辽史》《金史》。这一变化表明()A.政权并立使民族矛盾激化B.争夺正统斗争的激烈C.修史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解析]材料中欧阳修将少数民族政权辽归为“夷”,元朝修史将辽金少数民族政权和汉人的宋政权同时并列,同为正统,淡化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界限,体现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矛盾激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正统斗争激烈,排除B项;修史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表明华夏一体观念增强,淡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限,故C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故选D项。2.(2023·云南鹤庆)辽太宗、圣宗、兴宗统治时期,政府不但下令“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还屡次要求各级官员“劝农桑、教纺绩”;除儒家经典外,《贞观政要》《五代史》等汉文典籍也在这一时期被翻译为契丹文。这些现象表明,契丹统治者()A.重视吸收中原的治理经验B.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C.在东北推广农耕生产方式D.对民族交融态度比较消极[解析]据题意可知,辽朝统治期间,辽朝的统治者重视农桑,同时翻译汉文典籍,这些都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说明他们重视吸收中原的治理经验,A项正确;材料内容能够体现辽朝统治者的汉化,但并不能说明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辽朝统治者对农桑的重视,不能说明在东北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和对待民族交融的态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3.当蒙古、色目的胜利者在江南歇下马时,纷纷“舍弓马而习诗书”,如戍守建昌(今江西永修)的抄儿赤家庭,本是武将出身,到第三代时“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从此弃武从文,诗礼传家。这反映了元代()A.民族间的嫌隙逐渐消除B.蒙古族的汉化进程完成C.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D.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解析]依据材料“舍弓马而习诗书”“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可以看出,元朝对汉族文化的推崇,国家的统一,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强,C项正确;元朝实行的“四等人制”,民族间的嫌隙仍存在,“消除”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融合,不能说“汉化进程完成”,排除B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并非民族平等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4.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都有多个民族,“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的设置,都是为了迎合各个民族发展的不同而采取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措施,所以这些制度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B项正确;“全面照搬”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等人制”具有明显的民族不平等性,排除C项;“四等人制”造成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广东肇庆)宋仁宗时期,地方官员李参为解决兵士缺粮的问题,先贷钱给百姓,待收获粮食后以粮偿贷,史称“青苗钱”,“其后青苗法盖取诸此”。据此可知,青苗钱()A.是王安石变法的延续与发展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D.旨在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为了解决戍兵粮食不足问题,地方官员李参在青黄不接之际发放贷款给农民,收获粮食后本息皆偿还,这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晚于宋仁宗时期,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且“积弱局面”与材料无关,排除;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云南昆明)辽宋夏金近400年的对峙格局中,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叔侄”之和。这反映出该时期()A.民族交融逐步消解民族差异B.正统之争成为战争的根源C.和平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主流D.政权并立中呈现出内聚性[解析]根据材料“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叔侄’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金都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要统一全国,战争具有统一性质,D项正确;“消解”一词错误,民族差异不能消解,排除A项;战争的根源是对国土、资源、人口的争夺,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故选D项。7.(2023·山东济南)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太祖朝62.8太宗朝92.3真宗朝122.1仁宗朝231.95A.相权逐渐削弱 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丞相干预朝政 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宋代前期使用宰相人数较多,宰相任职年限较短,这种频繁换相的做法是为了削弱相权,A项正确;宰相任职时间较短不等于政局动荡,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丞相干预朝政,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8.(2023·湖南师大附中)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改革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宋分化事权影响政府的运转效率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解析]根据材料“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可知,宋初实行分权的同时,导致不同机构之间互不沟通,最终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即分化事权影响政府的运转效率,C项正确;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属于制度改革,排除B项;财政负担加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不同史籍有不同记载。根据下表,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史籍历史记载(北宋)文莹《续湘山野录》太祖向赵光义嘱托事宜后便就寝,宫人还能听到太祖鼾声。宋太祖鼾声在五鼓天时消失,太祖去世。赵光义在太祖灵前接受继位遗诏。(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召赵光义进宫嘱托事宜。宫人远看赵光义不时离开座位好像有避让行为。不久,太祖用柱斧戳地,大声与晋王说话。次日太祖去世,后来晋王赵光义继位。A.太祖去世前赵光义未入宫B.赵光义蓄意谋杀宋太祖C.赵光义与太祖发生了争执D.赵光义最终成为继位者[解析]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部史籍中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的记载虽然有所不同,但“赵光义在太祖灵前接受继位遗诏”和“后来晋王赵光义继位”的说法,可以认定赵光义最终成为继位者是历史事实,D项正确;两则史料都体现出太祖去世前赵光义曾经入宫,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赵光义蓄意谋杀了宋太祖,排除B项;赵光义与太祖发生了争执只在李焘的文章中有体现,不能认定其一定为历史事实,排除C项。10.(2023·泉州)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重视文人,促进理学形成,朝廷任命范仲淹等人为待遇更优厚的观察使,范仲淹认为,观察使名号与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名号相混淆,会被轻视,而且觉得自己没有战功,不应再增加厚禄,反映了范仲淹等人胸怀天下,不贪图富贵的品质,体现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A项正确;用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反映朝廷重用文官,不是削弱了文官权力,排除B项;北宋建立后,实行强干弱枝政策,而边防理念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有利于巩固统治,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D项。11.(2023·成都)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现钱例1000文1200文(借钱还钱)1200文120斗(借钱还粮)2400文A.加强人身控制 B.放松经济控制C.税收的公平化 D.实物的货币化[解析]据材料“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可知,王安石变法中青苗钱的借贷方式为“现钱例”;“实际支给1000文”,但还贷数为“1200文或120斗(借钱还粮)”,这说明青苗钱这一政策的特征是“实物的货币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身控制,而是强调“青苗钱的还纳本息”状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青苗钱的还纳本息”状况,未涉及经济控制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青苗钱的还纳本息”状况,未涉及税收内容,排除C项。12.(2024·杭州)辽圣宗曾多次重九登高,“赐群臣菊花酒”,以后相沿不改;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即位后,“遵大汉礼仪以更蕃俗,求中朝典册用仰华风”。这两则史料可以说明()A.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B.民族政权实现礼法结合C.华夏认同浸润国家治理D.中华文化推崇经世致用[解析]辽朝是契丹族政权,统治者在重阳节登高赏菊,西夏是党项族政权,重视汉族礼仪。这两则史料说明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体现了华夏认同浸润国家治理,C项正确。辽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排除A项;辽朝在重阳节登高赏菊与礼法结合无关,排除B项;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宋朝:“积贫积弱”材料“积贫积弱”源自钱穆先生著作《国史大纲》第六编“两宋之部”第三十一章“贫弱的新中央”之“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国史大纲》是历史学家钱穆于1939年6月撰成的一部通史性论著。钱穆指出,“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北宋部分皇帝在位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