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1页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2页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3页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4页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选择题1.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越性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D.外来移民大都会带有侵略性2.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3.读如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国别作家作品出版时间特点英国康拉德《台风》1903年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美国克里斯蒂娜·加西亚《猎猴》2003年古巴玛尔塔·罗哈斯《黄色行李》2009年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名为“多文化伦敦英语”的新特色口语,即西印度、南亚和本土英语的混合体,在伦敦越发普遍,而在其他移民众多的城市也有类似的变体。这反映了英国社会()A.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B.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C.生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D.移民文化逐渐趋于主流化5.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6.下列内容出自某历史论文的子目。据此判断,该论文的研究主题为()eq\x(\a\al(一、“发现新大陆”前的古印第安文化,二、殖民地时期混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独立革命后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混合))A.拉美多元文化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C.美国多元文化的表现D.美洲传统文化的消失7.有学者指出:“古印欧人没有掌握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古文明那样的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寻找食物成为了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一旦发现有更适合生存的地方,他们就会拖家带口朝那里迁移。这体现出印欧人迁徙主要是出于()A.生存经济上的考量 B.寻找气候温和地区C.武力征服周边民族 D.掌握农业生产技术8.在历史上,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曾被动接受蒙古文化。对此,约瑟夫·德·梅特尔曾说:“撕下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这反映出()A.俄罗斯古代文化的东方性特征B.欧洲与非洲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俄罗斯帝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D.蒙古东征引发大规模民族迁移9.赫梯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大量铸造并使用铁器的部族。从公元前14世纪中期开始,埃及和赫梯帝国多次发生争霸战争。在和赫梯人接触的过程中,埃及人学会了铁器的铸造和使用。约在公元前13世纪初期,埃及已经进入铁器时代。这种现象表明古代战争是()A.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B.政权更替的根本原因C.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D.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10.1803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千人,到1830年,当地原住民只有不到300人。1876年,最后一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妇女特鲁加尼尼去世。塔斯马尼亚岛的历史反映了()A.欧洲殖民扩张的血腥性B.非洲奴隶贸易的残酷性C.中国华工命运的悲惨性D.澳大利亚开发的艰巨性11.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许多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B.提升了移民的民主参政意识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12.20世纪90年代,东欧进入痛苦的转型时期,大量劳动力远赴西欧就业,知识阶层的移民选择更加多样。这说明东欧的移民潮()A.促进了东欧经济的发展B.使东西欧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C.不利于东欧经济的发展D.加速了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二、综合题13.(2023·山东新泰一中)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在密歇根州的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写道:“Flambo矿区在11月就停产了,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一个矿区,走到另一个矿区,但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对罐装肉食行业工人的调查表明,90.2%的保加利亚人、79%的塞尔维亚人、42.4%的意大利人在家乡有妻子和家庭”。——摘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概括材料反映的新现象,并加以解读。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选择题1.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越性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D.外来移民大都会带有侵略性[解析]据题意可知,西方文明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与当地的文明融化形成了新文明,由此可知外来文明本土化会形成新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越性,排除A项;是新移民催生了新文明,而非新文明会形成新移民,排除C项;外来移民不一定带有侵略性,排除D项。2.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解析]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欢迎移民,但是1924—1943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对于移民不太欢迎,说明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位,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项;1924年至1934年美国不欢迎移民,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3.读如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国别作家作品出版时间特点英国康拉德《台风》1903年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美国克里斯蒂娜·加西亚《猎猴》2003年古巴玛尔塔·罗哈斯《黄色行李》2009年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北京条约》,使华工出国合法化,西方列强通过种种手段欺骗华工出国,出国的华工辗转流散到拉丁美洲,因此材料中的文学作品都以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为写作主题就是这一事实的反映,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欧美的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中外文学的交流,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名为“多文化伦敦英语”的新特色口语,即西印度、南亚和本土英语的混合体,在伦敦越发普遍,而在其他移民众多的城市也有类似的变体。这反映了英国社会()A.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B.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C.生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D.移民文化逐渐趋于主流化[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多文化伦敦英语”是西印度、南亚和本土英语的混合体,西印度、南亚等移民来到伦敦或者其他城市后,移民所说的英语和本土英语融合,就产生了这种“混合体”,反映了英国社会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A项正确;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与材料强调“多文化伦敦英语”不符,排除B项;生活价值观念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及观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在英国,主流文化还是英国本土文化,不会是移民文化,排除D项。5.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两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因此,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6.下列内容出自某历史论文的子目。据此判断,该论文的研究主题为()eq\x(\a\al(一、“发现新大陆”前的古印第安文化,二、殖民地时期混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独立革命后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混合))A.拉美多元文化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C.美国多元文化的表现D.美洲传统文化的消失[解析]材料反映拉丁美洲本土文化受殖民扩张的影响,形成混血文化,后在独立浪潮后出现多种文化混合的现象,因此研究主题是拉美多元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说法无关,B项排除;材料中的美洲不单指美国,C项排除;美洲的传统文化并未消失,D项排除。7.有学者指出:“古印欧人没有掌握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古文明那样的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寻找食物成为了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一旦发现有更适合生存的地方,他们就会拖家带口朝那里迁移。这体现出印欧人迁徙主要是出于()A.生存经济上的考量 B.寻找气候温和地区C.武力征服周边民族 D.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解析]根据“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可知,材料中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是为了获取食物生存,属于迁徙的经济因素,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印欧人迁徙是出于武力征服、追求气候温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排除B、C、D三项。8.在历史上,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曾被动接受蒙古文化。对此,约瑟夫·德·梅特尔曾说:“撕下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这反映出()A.俄罗斯古代文化的东方性特征B.欧洲与非洲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俄罗斯帝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D.蒙古东征引发大规模民族迁移[解析]根据材料“撕下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结合鞑靼为蒙古人的一个分支,体现出俄罗斯古代文化具有东方特征,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欧洲与非洲文化交流比较频繁,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俄罗斯帝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排除C项;蒙古西征并未东征,排除D项。9.赫梯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大量铸造并使用铁器的部族。从公元前14世纪中期开始,埃及和赫梯帝国多次发生争霸战争。在和赫梯人接触的过程中,埃及人学会了铁器的铸造和使用。约在公元前13世纪初期,埃及已经进入铁器时代。这种现象表明古代战争是()A.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B.政权更替的根本原因C.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D.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战争促进了铁器的传播,从而促进了埃及的进步,古代战争是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故A项正确。10.1803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千人,到1830年,当地原住民只有不到300人。1876年,最后一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妇女特鲁加尼尼去世。塔斯马尼亚岛的历史反映了()A.欧洲殖民扩张的血腥性B.非洲奴隶贸易的残酷性C.中国华工命运的悲惨性D.澳大利亚开发的艰巨性解析:塔斯马尼亚岛原住民的灭绝是欧洲殖民者掠夺和扩张的结果,体现了欧洲殖民扩张的血腥性,A项正确。11.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许多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B.提升了移民的民主参政意识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有助于移民了解德国主流文化与移民文化的不同,通过“多元对话”可以促进移民文化与德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加速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C项正确。12.20世纪90年代,东欧进入痛苦的转型时期,大量劳动力远赴西欧就业,知识阶层的移民选择更加多样。这说明东欧的移民潮()A.促进了东欧经济的发展B.使东西欧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C.不利于东欧经济的发展D.加速了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解析:东欧剧变是东欧进入社会转型的基本因素。东欧剧变后,大量劳动力远赴西欧就业,“知识精英”阶层远赴西欧、美国等发达地区,这些都不利于东欧经济的发展,东西欧的差距加大,C项正确。二、综合题13.(2023·山东新泰一中)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