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1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2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3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4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同步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下表中的文献记载关注的共同主题是()内容出处“君子进德修业”《周易·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诊病不审,是谓失常”《黄帝内经》A.职业道德 B.文化教育C.治国理念 D.军事策略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3.鲁迅先生认为唐朝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汉族有汉族的文化,但没有扼杀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鲁迅大力彰显汉唐文化,这其中核心的思想内涵在于()A.各民族文化发展旗鼓相当B.唐文化雍容华贵兼收并蓄C.中华文明呈开放包容状态D.汉族统治阶级的开明开放4.中华民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常常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除了从容地享受已有的一切,对与现实生活无直接关系的事物多不理会,更不会向往那虚无飘缈的宗教境界。这一文化特色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A.传统儒学的封闭 B.农耕文明的影响C.政治体制的束缚 D.宗教意识的淡薄5.元大都的宫城、皇城偏于都城南部,市场在皇城北部,宗庙、社稷分列宫城东西两侧,大朝正殿在寝宫之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古代都城的“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理念。这反映了元朝()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B.建筑科技水平高超C.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理念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家训文化发展的高潮,仅知名家训即有两百余篇,如曹操《诫子植》、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颜延之《庭诰》、颜之推《颜氏家训》等,其内容多为训诫子女读书。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的强化 B.官学教育的加强C.以文治国的趋势 D.文化的多元发展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A.自强不息 B.天下为公C.崇德尚贤 D.家国情怀8.春秋战国时期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等。这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国体育主要是()A.群体体制下的平民体育B.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C.门阀体制下的游艺体育D.社团体制下的精英体育9.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10.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它(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翻译了98种西洋著作,其中47种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书籍,45种为军事和技术一类的书籍。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阅读自然科学著作蔚然成风B.形成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潮流C.开始接纳从西方传入的文化D.已彻底改变军事技术落后局面12.13世纪后期,欧洲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知道了中国的火药。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着佛郎机(火炮)来到中国。1522年,明朝军队在西草湾一战中缴获了20余门佛郎机后进行仿制。这表明()A.葡萄牙最早发明火药武器B.中西火药技术有一定交流C.中国从明朝开始研制火药D.明代火药技术领先于世界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他认为:“能促进民族发展的那许多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图强不止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外界要有宽容、爱物的精神。——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问题:请围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思想发展历程,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要求:250—300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下表中的文献记载关注的共同主题是()内容出处“君子进德修业”《周易·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诊病不审,是谓失常”《黄帝内经》A.职业道德 B.文化教育C.治国理念 D.军事策略[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君子进德修业”指的是君子要提升道德,建立功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的是君主要修身正己、自我节制;“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指的是将领要智、信、仁、勇、严集于一身;“诊病不审,是谓失常”指的是医生诊病救人要详细周密;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四句话是对不同人群的不同职业道德要求,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君子、君主、将领、医生的道德要求,未涉及文化教育、治国理念、军事策略,排除B、C、D三项。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解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维新志士吸收中国明代的阳明学,使其成为反抗封建幕府统治的思想武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A项正确;阳明学在日本社会变革中发挥作用,不能说明“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利用中国的儒家学说开展反封建斗争不能说明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C项表述绝对,排除;阳明学是被日本维新志士吸收利用,而非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3.鲁迅先生认为唐朝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汉族有汉族的文化,但没有扼杀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鲁迅大力彰显汉唐文化,这其中核心的思想内涵在于()A.各民族文化发展旗鼓相当B.唐文化雍容华贵兼收并蓄C.中华文明呈开放包容状态D.汉族统治阶级的开明开放[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鲁迅大力彰显汉唐文化,是因为其认为“汉族有汉族的文化,但没有扼杀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说明鲁迅强调了中华文明呈开放包容状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呈开放包容,不是各民族文化发展旗鼓相当,排除A项;鲁迅通过唐文化的开放包容,说明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不是强调唐文化雍容华贵兼收并蓄,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中华文明呈开放包容状态,没有涉及汉族统治阶级的开明开放的信息,排除D项。4.中华民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常常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除了从容地享受已有的一切,对与现实生活无直接关系的事物多不理会,更不会向往那虚无飘缈的宗教境界。这一文化特色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A.传统儒学的封闭 B.农耕文明的影响C.政治体制的束缚 D.宗教意识的淡薄[解析]依据材料“中华民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常常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从容地享受已有的一切”,可以看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儒学的封闭性,排除A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根源是经济而不是政治,排除C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来决定,排除D项。故选B项。5.元大都的宫城、皇城偏于都城南部,市场在皇城北部,宗庙、社稷分列宫城东西两侧,大朝正殿在寝宫之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古代都城的“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理念。这反映了元朝()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B.建筑科技水平高超C.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理念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大都是蒙古人建立的都城,是一座比唐宋王朝都城更为中华民族化的都城。主要表现在宫城、皇城偏于都城南部,市场在皇城北部,宗庙、社稷分列宫城东西两侧,大朝正殿在寝宫之南,充分体现了元大都遵循《周礼·考工记》的“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理念,这一布局形制也是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最接近《周礼》的。元大都的中华民族化还不止于此,其东、西、南三面各设三座城门,都城的池苑——“太液池”之名,以及南自外郭城正门——丽正门,向北依次为皇城正门——棂星门、宫城正门——崇天门、大明门、大明殿形成的都城中轴线,都体现着渊源久远的华夏都城文化内涵,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家训文化发展的高潮,仅知名家训即有两百余篇,如曹操《诫子植》、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颜延之《庭诰》、颜之推《颜氏家训》等,其内容多为训诫子女读书。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门第观念的强化 B.官学教育的加强C.以文治国的趋势 D.文化的多元发展[解析]依据材料“曹操《诫子植》、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颜延之《庭诰》、颜之推《颜氏家训》”反映出家训文化的发展,多为训诫子女读书,这体现了门第观念的强化,重视家庭教育,A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C、D三项。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A.自强不息 B.天下为公C.崇德尚贤 D.家国情怀[解析]根据“哀民生之多艰”“一寸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信息可知,材料中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对民生和国家的责任心,是家国情怀的表现,而非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和崇德尚贤,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8.春秋战国时期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等。这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国体育主要是()A.群体体制下的平民体育B.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C.门阀体制下的游艺体育D.社团体制下的精英体育[解析]材料“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体育活动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追捧,是群体体制下的平民体育,A项正确;材料与竞技体育无关,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形成门阀政治,排除C项;材料是对大众体育的描述,非精英体育,排除D项。9.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解析】根据材料“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可知,祭祀天、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尊奉君、亲、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故C项正确。10.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的《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①④正确,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②③错误,排除A、C、D三项。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它(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翻译了98种西洋著作,其中47种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书籍,45种为军事和技术一类的书籍。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阅读自然科学著作蔚然成风B.形成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潮流C.开始接纳从西方传入的文化D.已彻底改变军事技术落后局面【解析】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翻译了关于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的大量西洋书籍,说明当时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B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不仅翻译自然科学书籍,还有军事和技术类书籍,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江南制造总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建的,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13世纪后期,欧洲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知道了中国的火药。15世纪末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着佛郎机(火炮)来到中国。1522年,明朝军队在西草湾一战中缴获了20余门佛郎机后进行仿制。这表明()A.葡萄牙最早发明火药武器B.中西火药技术有一定交流C.中国从明朝开始研制火药D.明代火药技术领先于世界【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知道了中国的火药”“明朝……缴获了20余门佛郎机后进行仿制”可知,中国与西方在火药研制上有相互借鉴的地方,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他认为:“能促进民族发展的那许多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图强不止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外界要有宽容、爱物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