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后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后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后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后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后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陆交通的变迁一、选择题1.秦朝五尺道起于四川宜宾,止于云南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朝樊绰《蛮书》称之“石门道”。五尺道的修筑表明秦朝()A.加强对云南等地的管理B.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2.元朝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省济宁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市造成了极大冲击,经济日益衰落。这表明()A.运河开通促进城市兴盛B.新式交通具有局限性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为三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资。”《明史》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4.18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其运河长度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世纪中期以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B.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C.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D.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各地5.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垄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成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近年来轮船招商局多次被国资委考核为A级中央企业。据此可知()A.轮船招商局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历程B.中国陆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艰难曲折C.中国船舶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D.官僚资本主导推动官营企业的发展6.下图为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寝为由,只准许以骡马牵引车辆,被称为“马车铁路”。这条铁路应该是()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C.粤汉铁路 D.沪宁铁路7.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解决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B.推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8.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年份事件1909年北京邮政首先使用自行车1912年北京至上海的火车邮路开通1917年上海邮政开始使用汽车取代马拉邮件1919年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D.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邮政事业的发展9.1649年9月,俄国探险家捷日纽夫和阿列克塞的船队绕过亚洲东北端,通过了亚洲和美洲间的海峡(后称白令海峡),证明了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隔海相望;1740年,白令奉沙皇之命又开拓了从阿瓦恰湾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踏上了美洲大陆。这些航海探险活动()A.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B.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D.表明俄国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10.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其中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11.“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B.汉阳铁厂的兴办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12.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材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主张下西洋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咚咚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宋]欧阳修等《新唐书》或沿(顺流)溯(逆流)相逢,或在洲屿险处,不相回避,覆溺者多,须准行船之法,各相回避,若湍碛之处,即溯上者避沿流之类,违者:各笞五十。…………有人于城内街衢巷弄之所,若人众之中……无要速事故,走(快跑)车马者,笞五十……若有公私要速(要速:紧急重要的事项)而走者,不坐。——[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凡行路之间,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唐]李林甫等《唐六典》材料二修筑罗马道路的最初动因是满足军事征服的需要,但后来则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统治的考虑。罗马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在修筑道路上表现为不追求华丽、气派,但一定要坚固、耐用。不论是军事大道、城市街道,还是桥梁隧道,都遵循严格的规范,力求实用。为了保障统治需求和方便行人,罗马人又修建了完善的驿站和里程碑设施。——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朝和古代罗马交通法规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和古代罗马交通法规产生的影响。水陆交通的变迁一、选择题1.秦朝五尺道起于四川宜宾,止于云南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朝樊绰《蛮书》称之“石门道”。五尺道的修筑表明秦朝()A.加强对云南等地的管理B.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五尺道的修筑有利于秦朝加强对云南等地的管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2.元朝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省济宁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市造成了极大冲击,经济日益衰落。这表明()A.运河开通促进城市兴盛B.新式交通具有局限性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因元朝大运河的贯通而兴盛起来,又因铁路的兴起而衰落,体现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变迁的影响,D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题干材料的部分信息,故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新式交通具有局限性,排除B项;铁路的开通影响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运河沿岸城市落伍,排除C项。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为三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资。”《明史》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解析“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只符合《明史》的记载,故A项错误;《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的记载并不能说明“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史籍都能体现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明书》的记载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故D项错误。4.18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其运河长度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世纪中期以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B.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C.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D.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各地解析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传统的运河运输衰落,故选A项;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5.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垄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成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近年来轮船招商局多次被国资委考核为A级中央企业。据此可知()A.轮船招商局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历程B.中国陆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艰难曲折C.中国船舶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D.官僚资本主导推动官营企业的发展解析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其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船舶运输业,而不是陆路交通运输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船舶运输业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不可能持续稳定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资本的主导作用,故D项错误。6.下图为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寝为由,只准许以骡马牵引车辆,被称为“马车铁路”。这条铁路应该是()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C.粤汉铁路 D.沪宁铁路解析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这条铁路主要用于开平煤矿的煤炭运输,初期由骡马牵引,后改为机车牵引,故选A项。7.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解决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B.推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运河……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与发展,影响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C项符合题意;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了缓解南北交通运输压力,无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大运河推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性不可能因为大运河的开通而趋同,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8.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年份事件1909年北京邮政首先使用自行车1912年北京至上海的火车邮路开通1917年上海邮政开始使用汽车取代马拉邮件1919年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D.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邮政事业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邮政开始使用汽车取代马拉邮件”“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邮政事业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说法绝对,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排除C项。9.1649年9月,俄国探险家捷日纽夫和阿列克塞的船队绕过亚洲东北端,通过了亚洲和美洲间的海峡(后称白令海峡),证明了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隔海相望;1740年,白令奉沙皇之命又开拓了从阿瓦恰湾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踏上了美洲大陆。这些航海探险活动()A.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B.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D.表明俄国航海技术水平领先世界【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的探险家开辟了从亚洲东北端前往美洲大陆的新航路,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故B项正确;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排除C项;材料未将俄国的航海技术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D项。10.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其中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解析】材料“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11.“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载援兵军火,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实践这种主张的是()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B.汉阳铁厂的兴办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D.轮船招商局的兴办【解析】材料“必须劝民自置……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反映了要与外国争利,实践这种主张的是洋务派建立的民用企业,故D项正确;北洋水师对抗的是外国的海军,不在争利的范畴,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福州船政局属于军事工业,排除B、C两项。12.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材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主张下西洋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解析】根据材料“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可知,郑和主张维护南海权益,说明他有海洋主权意识,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咚咚鼓”……城门入由左,出由右。——[宋]欧阳修等《新唐书》或沿(顺流)溯(逆流)相逢,或在洲屿险处,不相回避,覆溺者多,须准行船之法,各相回避,若湍碛之处,即溯上者避沿流之类,违者:各笞五十。…………有人于城内街衢巷弄之所,若人众之中……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